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左岸读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铛地一弹挑起的回音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长安却早已陷落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
文/余光中:寻李白
附:因为李白,感谢唐朝
李白和杜甫是唐诗中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其他如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小李杜等,虽也是山岭巍峨,比起李、杜两座高峰的伟岸险峻,终是逊色了些。后世的诗人,距离小李杜尚且十万八千里,更不要说与大李杜相提并论了。
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两位武林高手对决,只要时间不加限制,总能决出一位最终的胜者。两位文章高手过招,很难说谁的文章天下第一。文字是一种很个性化、情绪化的东西,对写作者来说如此,对阅读者来说也是如此。
两篇锦绣文章放在一起,阅读者的性格、阅历、喜好、品位不同,感受会有很大不同。李白与李商隐的诗放在一起,是李白的诗总体上好;杜甫与杜牧的诗放在一起,是杜甫的诗总体上好。李白与杜甫的诗放在一起,谁的更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见仁见智了。
清人沈三白与妻子陈芸谈论李杜。陈芸说:“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激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沈三白说:“工部为诗家之大成,学者多宗之,卿独取李,何也?”陈芸答:“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也,令人可爱。非杜之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
读浮生六记时,特别喜欢陈芸的这段点评。陈芸四岁丧父,生活贫寒,没时间读书习字,只幼年时背熟一篇琵琶行,后来在书箱中找到该诗,按照背熟的诗文逐字对照,学会认字,既而学会作诗。作诗常有佳句,评论诗文亦很有见地。这次评论李杜,不过夫妻闺房私语,正因如此,心中无顾虑,语言无顾忌,不取媚,不邀宠,反而比文人著书立说时的评点更平和、公正。
很多喜欢李白诗歌的人跟陈芸一样,并不是认为李白的诗歌比杜甫的诗歌成就高,只不过李白的诗天然纯真,自由活泼,一副漫无遮拦的孩子气。读他的诗如骑在大鹏背上遨游,倏忽上天,倏忽落地,充满新奇、自由的感觉,心里完全放松,没有杜诗的负重感。女人和孩子往往喜欢李白的诗,因为女人和孩子心理脆弱,情绪化,承受不起杜诗的沉厚。
杜甫一生都是崇敬李白的。天宝三年,李白、杜甫洛阳相遇,携手同游,此后又同游宋梁等地。别后十多年,李白一次次出现在杜甫的梦中,相比杜甫的依依深情,李白要淡然得多,在他的诗中,很少见到对杜甫的牵挂。
这里面有年龄因素,李白年长杜甫11岁,杜甫在他面前是小字辈。还有性格因素,李白像个孩子,目光总被新鲜奇特的人和事吸引着,浑金璞玉般的杜甫无法吸引他的注意力。杜甫却是羡慕李白的,与李白同游的一年多,是他艰难困顿的生命中难得的一段欢乐时光。
李白祖籍陇西,生长于四川,青年时期出川漫游,一度在今山东济宁安家,城中有他饮酒的太白楼。杜甫的父亲也曾在鲁西南为官,杜甫探望父亲时曾到济宁游历。济宁是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明清两代,十分繁华。乾隆皇帝下江南,济宁是必经之地。一座城市同时留下诗仙、诗圣活动的遗迹,喜欢附庸风雅的乾隆皇帝自然不会错过,他多次游览太白楼和南池,写了多首吟咏李杜的诗。
他在诗中是如何评价李杜的?且看以下几首:
“李杜由来伯仲行,吾云旗鼓异相当。应知学杜克念圣,学李防其罔念狂。”
“诗仙诗圣漫区分,总属个中迥出群。李杜优劣何以见,一怀适己一怀君。”
“诗仙虽具出尘体,诗圣原多忧世心。问我二人优劣者,试看七字定评吟。”
这几首诗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有诗之形式,无诗之韵味,难怪乾隆写了一辈子诗,也没见谁把他列进诗人行列。乾隆在诗中对杜甫大加赞赏,对李白也流露赞赏之意,更多的还是批评。他认为李白太狂妄,心中只想着自己,不像杜甫那样怀着君王和天下苍生。
这样的点评也不是没道理,可问题是,乾隆自己也不谦逊。若论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他在清朝皇帝中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位。只不过他掌握着最高权力,一个人握住权力的魔棒,看问题就跟平常人不一样了。在自命不凡的... -->>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铛地一弹挑起的回音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长安却早已陷落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
文/余光中:寻李白
附:因为李白,感谢唐朝
李白和杜甫是唐诗中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其他如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小李杜等,虽也是山岭巍峨,比起李、杜两座高峰的伟岸险峻,终是逊色了些。后世的诗人,距离小李杜尚且十万八千里,更不要说与大李杜相提并论了。
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两位武林高手对决,只要时间不加限制,总能决出一位最终的胜者。两位文章高手过招,很难说谁的文章天下第一。文字是一种很个性化、情绪化的东西,对写作者来说如此,对阅读者来说也是如此。
两篇锦绣文章放在一起,阅读者的性格、阅历、喜好、品位不同,感受会有很大不同。李白与李商隐的诗放在一起,是李白的诗总体上好;杜甫与杜牧的诗放在一起,是杜甫的诗总体上好。李白与杜甫的诗放在一起,谁的更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见仁见智了。
清人沈三白与妻子陈芸谈论李杜。陈芸说:“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激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沈三白说:“工部为诗家之大成,学者多宗之,卿独取李,何也?”陈芸答:“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也,令人可爱。非杜之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
读浮生六记时,特别喜欢陈芸的这段点评。陈芸四岁丧父,生活贫寒,没时间读书习字,只幼年时背熟一篇琵琶行,后来在书箱中找到该诗,按照背熟的诗文逐字对照,学会认字,既而学会作诗。作诗常有佳句,评论诗文亦很有见地。这次评论李杜,不过夫妻闺房私语,正因如此,心中无顾虑,语言无顾忌,不取媚,不邀宠,反而比文人著书立说时的评点更平和、公正。
很多喜欢李白诗歌的人跟陈芸一样,并不是认为李白的诗歌比杜甫的诗歌成就高,只不过李白的诗天然纯真,自由活泼,一副漫无遮拦的孩子气。读他的诗如骑在大鹏背上遨游,倏忽上天,倏忽落地,充满新奇、自由的感觉,心里完全放松,没有杜诗的负重感。女人和孩子往往喜欢李白的诗,因为女人和孩子心理脆弱,情绪化,承受不起杜诗的沉厚。
杜甫一生都是崇敬李白的。天宝三年,李白、杜甫洛阳相遇,携手同游,此后又同游宋梁等地。别后十多年,李白一次次出现在杜甫的梦中,相比杜甫的依依深情,李白要淡然得多,在他的诗中,很少见到对杜甫的牵挂。
这里面有年龄因素,李白年长杜甫11岁,杜甫在他面前是小字辈。还有性格因素,李白像个孩子,目光总被新鲜奇特的人和事吸引着,浑金璞玉般的杜甫无法吸引他的注意力。杜甫却是羡慕李白的,与李白同游的一年多,是他艰难困顿的生命中难得的一段欢乐时光。
李白祖籍陇西,生长于四川,青年时期出川漫游,一度在今山东济宁安家,城中有他饮酒的太白楼。杜甫的父亲也曾在鲁西南为官,杜甫探望父亲时曾到济宁游历。济宁是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明清两代,十分繁华。乾隆皇帝下江南,济宁是必经之地。一座城市同时留下诗仙、诗圣活动的遗迹,喜欢附庸风雅的乾隆皇帝自然不会错过,他多次游览太白楼和南池,写了多首吟咏李杜的诗。
他在诗中是如何评价李杜的?且看以下几首:
“李杜由来伯仲行,吾云旗鼓异相当。应知学杜克念圣,学李防其罔念狂。”
“诗仙诗圣漫区分,总属个中迥出群。李杜优劣何以见,一怀适己一怀君。”
“诗仙虽具出尘体,诗圣原多忧世心。问我二人优劣者,试看七字定评吟。”
这几首诗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有诗之形式,无诗之韵味,难怪乾隆写了一辈子诗,也没见谁把他列进诗人行列。乾隆在诗中对杜甫大加赞赏,对李白也流露赞赏之意,更多的还是批评。他认为李白太狂妄,心中只想着自己,不像杜甫那样怀着君王和天下苍生。
这样的点评也不是没道理,可问题是,乾隆自己也不谦逊。若论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他在清朝皇帝中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位。只不过他掌握着最高权力,一个人握住权力的魔棒,看问题就跟平常人不一样了。在自命不凡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