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明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
唐大人终于挺过了整整十天,按照大丧礼制,十日过后,就既不用摆香案,也不用哭了。
但是这却不代表唐大人可以轻松一下了,因为即使不用再哭,也会有其他的事情要做。比如新皇临朝。
在四百年后的电视上面,凡是播放到新皇登基的场面,都是在皇宫大殿内,新皇帝精神抖擞的出场,然后朝廷百官跪在地上一通磕头,齐声山呼万岁了事。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自大周以来,皇帝就被称之为“天子”,即使有其他的称呼,比如“皇帝”,“官家”,“圣人”之类,都是换汤不换药,“天子”一称,始终都是通用的。
一直到四百年以后,谈起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往往都会有人惊疑,为何除了近代短暂的太平天国之外,中国几乎就没有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出现过“神权”和“君权”相对立的情况。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对于中国的皇帝来说,“朕即是天子”。
“吾皇之权,天赐神授。”,在中国的王朝里,皇帝本身就同时是“君权”和“神权”的统一最高代言人,这两项权力,当然不会自己和自己打架。
所以皇帝登基,第一个要去的地方,绝不是宫中的大殿,而是崇文门外的天坛。
从当天的子时开始,几乎整座北京城里,就已经开始为这场难得的盛典忙碌起来。
这一回不但是东厂,锦衣卫,京营。早在登基大典开始的前一天,驻扎在京城周围的各个卫所,就已经开始调遣各部精兵入京。
慈庆宫,承天门,大明门,正阳门,崇文门,包括外城五门在内,几乎京城所有的城门和要道,都已经被满眼的兵卒所占据。
从寅时起,皇太子出慈庆宫前往天坛,由钦天监择吉时行郊礼。天坛之上,先设御座面朝东,行郊礼之后再转作面朝南。
而郊礼之中,真正三跪九叩的大礼,也并不只是简单的跪三次,磕九个头。其中包括鞠躬,跪拜,跪左膝,跪右膝,平身。其整套礼仪之繁琐程度,唐旭猜测就连方从哲这个挂礼部尚书衔的内阁首辅也未必能完全弄得明白。
甚至就在大礼开始之前,唐大人还看见几个礼部和太常寺的老学究,为了新皇登圜丘时,是应该先迈左脚还是右脚而争得不可开交。
好在唐大人早就有先见之明,提前就预领了散游警戒的责。
这份差事虽然辛苦点,需要不停地来回走动,不过好处倒也是多多。既可以在没事的时候凑近了看热闹,也可以在要磕头行礼的时候远远躲开。
在天坛行完郊礼之后,新皇帝仍然还不能回宫里去坐着。除了老天爷认可,也还得要祖宗认可,所以下一处要去的地方,是太庙。从太庙出来之后,方才是可以入殿升座。
朱常洛入太庙时,唐大人隐约看见新皇帝身边有道身影似乎极为眼熟,不过隔的远,到底也没能看个真切。
新皇登基,京城内外凡是从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要上贺表,唐大人自然也没能逃过。
不过想到这种东西,都是满天下的官员写给皇帝一个人看的。皇帝估计看不过来,也未必会看,所以只是按照平日里写文章的调调,随便比划了几段呈上。朱常洛果然不看,转过了身,吩咐王安带着几个小内侍,帮着抬到司礼监的库房里面去放着了。
大礼之日,也并没有当天就大封群臣的说法。皇帝,大臣,都已经累得半死,哪里还有力气去上任,不过赏赐倒是有。
唐旭身为正五品官,得了二两银子,一匹绢还有一袋一斤重的花椒。
唐大人曾经听说,大明朝早在四十年前就用上了张居正张阁老的“一条鞭法”,赋税收上来的几乎都是银子,那为何如今太仓里如何会有花椒这种东西。
唐大人把花椒提在手上仔细看了半天,惟恐会是四十年前的老存货。不过这年头的产品上,也不会标注个生产日期什么的。又看其他人都是毫不担心的样子,总算是忍住没偷偷丢掉。
新皇登基,最让唐旭感觉到欣慰的是,自己这个“厂统”,总算是被撤了职,唐大人终于可以大大的松上一口气了。
原来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卢受,如今既已是身死,再加上李凤翔如今也羁押在锦衣卫诏狱。司礼监却是宫里的紧要衙门,缺不得人手... -->>
大明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
唐大人终于挺过了整整十天,按照大丧礼制,十日过后,就既不用摆香案,也不用哭了。
但是这却不代表唐大人可以轻松一下了,因为即使不用再哭,也会有其他的事情要做。比如新皇临朝。
在四百年后的电视上面,凡是播放到新皇登基的场面,都是在皇宫大殿内,新皇帝精神抖擞的出场,然后朝廷百官跪在地上一通磕头,齐声山呼万岁了事。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自大周以来,皇帝就被称之为“天子”,即使有其他的称呼,比如“皇帝”,“官家”,“圣人”之类,都是换汤不换药,“天子”一称,始终都是通用的。
一直到四百年以后,谈起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往往都会有人惊疑,为何除了近代短暂的太平天国之外,中国几乎就没有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出现过“神权”和“君权”相对立的情况。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对于中国的皇帝来说,“朕即是天子”。
“吾皇之权,天赐神授。”,在中国的王朝里,皇帝本身就同时是“君权”和“神权”的统一最高代言人,这两项权力,当然不会自己和自己打架。
所以皇帝登基,第一个要去的地方,绝不是宫中的大殿,而是崇文门外的天坛。
从当天的子时开始,几乎整座北京城里,就已经开始为这场难得的盛典忙碌起来。
这一回不但是东厂,锦衣卫,京营。早在登基大典开始的前一天,驻扎在京城周围的各个卫所,就已经开始调遣各部精兵入京。
慈庆宫,承天门,大明门,正阳门,崇文门,包括外城五门在内,几乎京城所有的城门和要道,都已经被满眼的兵卒所占据。
从寅时起,皇太子出慈庆宫前往天坛,由钦天监择吉时行郊礼。天坛之上,先设御座面朝东,行郊礼之后再转作面朝南。
而郊礼之中,真正三跪九叩的大礼,也并不只是简单的跪三次,磕九个头。其中包括鞠躬,跪拜,跪左膝,跪右膝,平身。其整套礼仪之繁琐程度,唐旭猜测就连方从哲这个挂礼部尚书衔的内阁首辅也未必能完全弄得明白。
甚至就在大礼开始之前,唐大人还看见几个礼部和太常寺的老学究,为了新皇登圜丘时,是应该先迈左脚还是右脚而争得不可开交。
好在唐大人早就有先见之明,提前就预领了散游警戒的责。
这份差事虽然辛苦点,需要不停地来回走动,不过好处倒也是多多。既可以在没事的时候凑近了看热闹,也可以在要磕头行礼的时候远远躲开。
在天坛行完郊礼之后,新皇帝仍然还不能回宫里去坐着。除了老天爷认可,也还得要祖宗认可,所以下一处要去的地方,是太庙。从太庙出来之后,方才是可以入殿升座。
朱常洛入太庙时,唐大人隐约看见新皇帝身边有道身影似乎极为眼熟,不过隔的远,到底也没能看个真切。
新皇登基,京城内外凡是从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要上贺表,唐大人自然也没能逃过。
不过想到这种东西,都是满天下的官员写给皇帝一个人看的。皇帝估计看不过来,也未必会看,所以只是按照平日里写文章的调调,随便比划了几段呈上。朱常洛果然不看,转过了身,吩咐王安带着几个小内侍,帮着抬到司礼监的库房里面去放着了。
大礼之日,也并没有当天就大封群臣的说法。皇帝,大臣,都已经累得半死,哪里还有力气去上任,不过赏赐倒是有。
唐旭身为正五品官,得了二两银子,一匹绢还有一袋一斤重的花椒。
唐大人曾经听说,大明朝早在四十年前就用上了张居正张阁老的“一条鞭法”,赋税收上来的几乎都是银子,那为何如今太仓里如何会有花椒这种东西。
唐大人把花椒提在手上仔细看了半天,惟恐会是四十年前的老存货。不过这年头的产品上,也不会标注个生产日期什么的。又看其他人都是毫不担心的样子,总算是忍住没偷偷丢掉。
新皇登基,最让唐旭感觉到欣慰的是,自己这个“厂统”,总算是被撤了职,唐大人终于可以大大的松上一口气了。
原来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卢受,如今既已是身死,再加上李凤翔如今也羁押在锦衣卫诏狱。司礼监却是宫里的紧要衙门,缺不得人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