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民国之错付流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奇地问:“什么惊喜?”只觉得耳朵重了些。睁眼一看,丈夫已经把镜子递到了面前。镜中人坠着一对莹润的珍珠。妻子看看镜中人,深情回望丈夫,脸上浮现出嫁时的娇羞红晕。
甲午之后,逢乙未,这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常早些。但二月初时突降了春雪。早起开门,地上的雪还没有化尽。白雪尚压在含苞待放的花蕾上。晌午时,晶莹的雪水顺着花蕾滴了下来。春日的暖阳照得小妇人懒懒的。午后稍躺了会儿,竟梦见一头六牙白象入梦而来,滴泪而去。醒来着实把自己惊了一跳,只觉得有些恶心想吐。原以为是春天贪睡或夜里受了凉,到了邻家大婶那儿要讨生姜熬水。
大婶盘问了不少,笑着说道:“恭喜,恭喜。这是胎梦。就是不知道流泪作何解。反正是胎梦没错!”
小媳妇在期待和激动中养足了月。还是没收到丈夫的音讯,只当像先前一样公务繁忙。临盆在即,独居的卞氏思来想去还是回娘家好,于是收拾了细软缓缓往外走。出门时嘱咐邻家大婶帮忙照看屋子,万一丈夫回来也好传个口信。
大婶家正在补房顶的瓦,大婶一听,皱眉说道:“你自己走,那怎么行!虽说只有四五里地。可你一个人,还大着肚子。我不放心。”
小媳妇不以为意,淡然道:“没事儿,婶儿。我跟您说一声。好让您帮忙照看照看屋子。”
“老婆子,嘀咕什么呢?快给我递瓦。”邻家大叔正在房上补漏。
“来了!”大婶一面应着过去,一面叫卞氏等她一会儿。递完瓦,大婶赶紧回屋取了一包东西来交给小媳妇。“来,拿着。”
“这是什么?”卞氏好奇地问,便要打开看看。
大婶赶紧捂住,一本正经地说:“这个是辟邪的。以备万一。现在看了就不灵验了。”又留小媳妇吃了会儿秋天下来的枣子,搜肠刮肚地把临产的技巧告诉了头回人。“路上慢着些。”邻居把小媳妇送到村口还在嘱咐。远远地传来了邻家大叔的骂声,大概是瓦又用光了。卞氏催促大婶回去。大婶便嘱咐了几句,对丈夫骂骂咧咧地回家去了。
卞氏提着包袱九步一歇地上路了。孕妇身子沉,原本行动就慢些,再加上肚子遮路就愈加缓慢了。大约走了两里左右,就到了黑树林了。说它黑,是因为山形陡峭,树木茂密,因而光线比较差。况且在乱石林立的山坳间,没有什么可耕种的土地,也就没有人家。只有夏天伐木工人会在这儿长住一段。孕妇走累了,心想又该歇了,停下撑着腰。自言自语笑道:“难怪别人说,‘肚子大,不远游’了。我说,孩子,你可把为娘的累坏了。到底什么时候才出来呀?”母亲微笑着幸福地和肚子里的孩子对话。忽然觉得阵阵腹痛,心想:“难道是红枣吃多了?”挪动着身子向旁边的大青石靠过去。没成想越躺越觉得腹痛腿软,猛然想起大婶的“以防万一”。来不及后悔自己少不经事,考虑不周,急忙想办法。猛地想起前面有间夏天樵夫们歇脚的木屋。孕妇轻抚着肚子:“孩子,再撑会儿。”硬是挣扎着起身挪步向木屋去。屋子虽说简陋了些,好在床铺都现成,炉灶俱全。阵痛难忍的卞氏靠床坐着,打开包袱:却是一条红布带,一卷白布,一壶酒和一把剪刀。产妇便将红布挂在屋外,靠近山路的显眼处。环顾四周,屋后堆着夏天剩下的柴火。泉水淙淙地自屋旁流过。荒山野岭,唯有孕妇自力更生。水入锅,柴起火。产妇把木块、木条一股脑儿堆进灶里。等不及水开,卞氏实在疼痛难忍,挪动步子回到床上歇着。眼见着炉子里的火烧得旺旺的,团团水汽从锅里腾起。越是疼,产妇越是咬牙坚持。不知过了多少时辰,大概是窗外的云差不多同炉里的火一样红时,卞氏于朦胧幻境中再次见到了山寺赠言的老禅师,只见他笑而不语、做合十念经状。恍惚间产妇觉得有人推开了门,又听到了邻家大婶加油鼓劲的声音,忽然听见一声啼哭,卞氏才松了半日来强打的精神,昏昏然睡过去了。
产妇再醒来时,邻家大婶已在旁伺候,笑盈盈地说道:“阿弥陀佛,可算醒了。得亏我不放心,交代了一回,跟来看看。要是没看见屋外的那条红带子,差不多就跟你错过了。”初为人母的小媳妇幸福地转过头看着身旁红通通的小生命。大婶包袱里的米酒和剪刀也算派上了用场。
在娘家住了个把月,小媳妇抱着儿子孟森回了家。一边带孩子一边等丈夫回来团聚,一等便是一年。又到了花开的时节。少妇抱着孩子上寺还愿。
“大师年前便已圆寂了。”小沙弥合十答道。
少妇怅然若失地踏进家门。军中寄来了信函:她的丈夫,她孩子的父亲,随战船沉没已经一年有余了。妻子一时间竟然哭不出来,愣在那儿。直到儿子轻轻触碰她的手,这位母亲的泪水才潸潸而下。家里没了顶梁柱,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的日子如何辛苦可想而知。邻居大婶常常给卞氏看孩子,好让她抽出时间去干活儿。绣花的手不几天就糙了。娘家哥哥偶尔也来看看,帮帮忙。不过妹妹渐渐地不敢让哥哥来了,因为他发现哥哥每次来,不出三句就会提到一个话题——改嫁。她知道嫂子不愿意让哥哥来帮忙,便让哥哥来劝说自己改嫁。
小孟森长到三岁。好不容易得空,孟氏母子去城里逛逛,顺便买些油盐之类的。小孩儿第一次进城。花花世界胀满了他的小脑袋瓜。因为从小是由乡亲看管长大的,他竟然一点不怕生,伸着脑袋到处瞧。孟森在一个卖糖葫芦的摊儿前停滞不前。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盯着圆溜溜的糖葫芦。嘴里还咂巴咂巴地流口水。母亲看着儿子那股馋劲儿,取出两个铜板买了一串,勒紧了钱袋。她抱起儿子:“这个吃多了闹肚子。每天只能吃一个。咱今天吃一个,明天再吃一个,好吗?”儿子点点头,把糖葫芦递到母亲嘴边。母亲轻轻咬了一下:“好吧。这个算我吃过了,你再吃就不闹肚子了。今天你可以吃两个。”孟母抱着儿子继续向前走。小孟森小心地舔着糖葫芦,眼睛看着街上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家伙什儿。路边有白须艺人在吆喝卖坠子。孟母停下脚步看了看。
“怎么样?买一个吧。给小少爷买个福寿长生坠?我这儿的母子连心坠儿也是蛮好的。这么多绝没有重样的。只有同一对坠子才能合到一起。你这孩子一看就知道有福相呢。”老艺人说着吉祥话陪笑。
孟母踟蹰着,想着囊中羞涩说:“可是我没有多的钱了。对了,我这儿有个现成的坠子,您老能帮我把它做成母子连心吗?”
老者打量了眼前这位穿着朴素干净、说话谦和的客人。“好吧,看你也不宽裕。就收你几个子儿的工钱。”
孟母小心翼翼地取出贴身的玉坠儿来。
母子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娘家哥哥已经等在门口好久了。舅舅给小外甥几块糖,让他自个儿在院里玩。哥哥又开始劝说妹妹了。小孟森好奇地趴在窗边听大人们谈话。
“那边的条件那么好。你过去就是享福。断了那个念头吧。他不会回来了。你看看你过的算什么日子。粥稀盐淡的。听哥一句,过去吧。”
“舅舅让娘过哪儿去?谁不会回来了?”这些问题对于小孟森的小脑瓜来说太难理解了。
大人们你来我往,语速越来越快,终于由劝说、争辩演变成争吵了。舅舅怒气冲冲地摔门而去,撂下一句话“看以后谁还管你!”孟母跑了出来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生怕谁要抢走他,要将他们母子分开一般,她这样抱得紧紧的,眼泪哗哗地涌了出来。自那天后,舅舅便很少来了。
春天里,孟母带着儿子去附近的河边洗衣服,孟母站在河水里洗衣服,小孟森一个人在岸上玩沙。对岸抬着一顶轿子。随轿的管事弯下腰向轿里说:“太太,就快过回龙桥了。路窄不好走。您看,是不是下轿走一段?等过了龙眼潭再坐轿。”
从轿子里伸出白皙一手轻轻掀起帘子,一位妇人探头往外看了看:“那就停轿吧,多走走也好。”那妇人虽不穿金戴银、浓妆艳抹,只略施粉黛却自有一份独特的风韵,可惜显然有阴虚血亏之状。
轿子还没停稳就跑出了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也不听大人的管束。妇人连忙嘱咐“小心呐”。这句刚说完,窄道上的管事也想拦一拦。那孩子却一个踉跄,顺着青石斜坡滑下去,掉进了河里。河水湍急,转眼就把落水者冲开了几丈远。路上的人急得手足无措。那孩子直往下游河滩飘去。
过了这个河滩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龙眼潭了。之所以称之为龙眼潭,是因为潭壁四周湿滑,潭水因深而发黑,好似传说中行云布雨的龙之眼。该潭只见来水不见出处,潭中盘踞着直径数丈的巨大漩涡,狰狞地张着血盆大口贪婪地吞噬来者,狂虐地咆哮。
孟母听见呼救声,一眼看见孩子在河里或浮或沉,扔下手里的衣服,淌着水就朝河中央去。河水漫过了胸口。孩子迎面飘来,机会转瞬即逝。千钧一发之际,孟母向前抓住了那孩子的手,惊险地把人救了下来。
“太太,太太!”随轿管事忽而喊起来,原来贵妇被刚才一幕吓晕了。(未完待续)
奇地问:“什么惊喜?”只觉得耳朵重了些。睁眼一看,丈夫已经把镜子递到了面前。镜中人坠着一对莹润的珍珠。妻子看看镜中人,深情回望丈夫,脸上浮现出嫁时的娇羞红晕。
甲午之后,逢乙未,这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常早些。但二月初时突降了春雪。早起开门,地上的雪还没有化尽。白雪尚压在含苞待放的花蕾上。晌午时,晶莹的雪水顺着花蕾滴了下来。春日的暖阳照得小妇人懒懒的。午后稍躺了会儿,竟梦见一头六牙白象入梦而来,滴泪而去。醒来着实把自己惊了一跳,只觉得有些恶心想吐。原以为是春天贪睡或夜里受了凉,到了邻家大婶那儿要讨生姜熬水。
大婶盘问了不少,笑着说道:“恭喜,恭喜。这是胎梦。就是不知道流泪作何解。反正是胎梦没错!”
小媳妇在期待和激动中养足了月。还是没收到丈夫的音讯,只当像先前一样公务繁忙。临盆在即,独居的卞氏思来想去还是回娘家好,于是收拾了细软缓缓往外走。出门时嘱咐邻家大婶帮忙照看屋子,万一丈夫回来也好传个口信。
大婶家正在补房顶的瓦,大婶一听,皱眉说道:“你自己走,那怎么行!虽说只有四五里地。可你一个人,还大着肚子。我不放心。”
小媳妇不以为意,淡然道:“没事儿,婶儿。我跟您说一声。好让您帮忙照看照看屋子。”
“老婆子,嘀咕什么呢?快给我递瓦。”邻家大叔正在房上补漏。
“来了!”大婶一面应着过去,一面叫卞氏等她一会儿。递完瓦,大婶赶紧回屋取了一包东西来交给小媳妇。“来,拿着。”
“这是什么?”卞氏好奇地问,便要打开看看。
大婶赶紧捂住,一本正经地说:“这个是辟邪的。以备万一。现在看了就不灵验了。”又留小媳妇吃了会儿秋天下来的枣子,搜肠刮肚地把临产的技巧告诉了头回人。“路上慢着些。”邻居把小媳妇送到村口还在嘱咐。远远地传来了邻家大叔的骂声,大概是瓦又用光了。卞氏催促大婶回去。大婶便嘱咐了几句,对丈夫骂骂咧咧地回家去了。
卞氏提着包袱九步一歇地上路了。孕妇身子沉,原本行动就慢些,再加上肚子遮路就愈加缓慢了。大约走了两里左右,就到了黑树林了。说它黑,是因为山形陡峭,树木茂密,因而光线比较差。况且在乱石林立的山坳间,没有什么可耕种的土地,也就没有人家。只有夏天伐木工人会在这儿长住一段。孕妇走累了,心想又该歇了,停下撑着腰。自言自语笑道:“难怪别人说,‘肚子大,不远游’了。我说,孩子,你可把为娘的累坏了。到底什么时候才出来呀?”母亲微笑着幸福地和肚子里的孩子对话。忽然觉得阵阵腹痛,心想:“难道是红枣吃多了?”挪动着身子向旁边的大青石靠过去。没成想越躺越觉得腹痛腿软,猛然想起大婶的“以防万一”。来不及后悔自己少不经事,考虑不周,急忙想办法。猛地想起前面有间夏天樵夫们歇脚的木屋。孕妇轻抚着肚子:“孩子,再撑会儿。”硬是挣扎着起身挪步向木屋去。屋子虽说简陋了些,好在床铺都现成,炉灶俱全。阵痛难忍的卞氏靠床坐着,打开包袱:却是一条红布带,一卷白布,一壶酒和一把剪刀。产妇便将红布挂在屋外,靠近山路的显眼处。环顾四周,屋后堆着夏天剩下的柴火。泉水淙淙地自屋旁流过。荒山野岭,唯有孕妇自力更生。水入锅,柴起火。产妇把木块、木条一股脑儿堆进灶里。等不及水开,卞氏实在疼痛难忍,挪动步子回到床上歇着。眼见着炉子里的火烧得旺旺的,团团水汽从锅里腾起。越是疼,产妇越是咬牙坚持。不知过了多少时辰,大概是窗外的云差不多同炉里的火一样红时,卞氏于朦胧幻境中再次见到了山寺赠言的老禅师,只见他笑而不语、做合十念经状。恍惚间产妇觉得有人推开了门,又听到了邻家大婶加油鼓劲的声音,忽然听见一声啼哭,卞氏才松了半日来强打的精神,昏昏然睡过去了。
产妇再醒来时,邻家大婶已在旁伺候,笑盈盈地说道:“阿弥陀佛,可算醒了。得亏我不放心,交代了一回,跟来看看。要是没看见屋外的那条红带子,差不多就跟你错过了。”初为人母的小媳妇幸福地转过头看着身旁红通通的小生命。大婶包袱里的米酒和剪刀也算派上了用场。
在娘家住了个把月,小媳妇抱着儿子孟森回了家。一边带孩子一边等丈夫回来团聚,一等便是一年。又到了花开的时节。少妇抱着孩子上寺还愿。
“大师年前便已圆寂了。”小沙弥合十答道。
少妇怅然若失地踏进家门。军中寄来了信函:她的丈夫,她孩子的父亲,随战船沉没已经一年有余了。妻子一时间竟然哭不出来,愣在那儿。直到儿子轻轻触碰她的手,这位母亲的泪水才潸潸而下。家里没了顶梁柱,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的日子如何辛苦可想而知。邻居大婶常常给卞氏看孩子,好让她抽出时间去干活儿。绣花的手不几天就糙了。娘家哥哥偶尔也来看看,帮帮忙。不过妹妹渐渐地不敢让哥哥来了,因为他发现哥哥每次来,不出三句就会提到一个话题——改嫁。她知道嫂子不愿意让哥哥来帮忙,便让哥哥来劝说自己改嫁。
小孟森长到三岁。好不容易得空,孟氏母子去城里逛逛,顺便买些油盐之类的。小孩儿第一次进城。花花世界胀满了他的小脑袋瓜。因为从小是由乡亲看管长大的,他竟然一点不怕生,伸着脑袋到处瞧。孟森在一个卖糖葫芦的摊儿前停滞不前。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盯着圆溜溜的糖葫芦。嘴里还咂巴咂巴地流口水。母亲看着儿子那股馋劲儿,取出两个铜板买了一串,勒紧了钱袋。她抱起儿子:“这个吃多了闹肚子。每天只能吃一个。咱今天吃一个,明天再吃一个,好吗?”儿子点点头,把糖葫芦递到母亲嘴边。母亲轻轻咬了一下:“好吧。这个算我吃过了,你再吃就不闹肚子了。今天你可以吃两个。”孟母抱着儿子继续向前走。小孟森小心地舔着糖葫芦,眼睛看着街上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家伙什儿。路边有白须艺人在吆喝卖坠子。孟母停下脚步看了看。
“怎么样?买一个吧。给小少爷买个福寿长生坠?我这儿的母子连心坠儿也是蛮好的。这么多绝没有重样的。只有同一对坠子才能合到一起。你这孩子一看就知道有福相呢。”老艺人说着吉祥话陪笑。
孟母踟蹰着,想着囊中羞涩说:“可是我没有多的钱了。对了,我这儿有个现成的坠子,您老能帮我把它做成母子连心吗?”
老者打量了眼前这位穿着朴素干净、说话谦和的客人。“好吧,看你也不宽裕。就收你几个子儿的工钱。”
孟母小心翼翼地取出贴身的玉坠儿来。
母子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娘家哥哥已经等在门口好久了。舅舅给小外甥几块糖,让他自个儿在院里玩。哥哥又开始劝说妹妹了。小孟森好奇地趴在窗边听大人们谈话。
“那边的条件那么好。你过去就是享福。断了那个念头吧。他不会回来了。你看看你过的算什么日子。粥稀盐淡的。听哥一句,过去吧。”
“舅舅让娘过哪儿去?谁不会回来了?”这些问题对于小孟森的小脑瓜来说太难理解了。
大人们你来我往,语速越来越快,终于由劝说、争辩演变成争吵了。舅舅怒气冲冲地摔门而去,撂下一句话“看以后谁还管你!”孟母跑了出来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生怕谁要抢走他,要将他们母子分开一般,她这样抱得紧紧的,眼泪哗哗地涌了出来。自那天后,舅舅便很少来了。
春天里,孟母带着儿子去附近的河边洗衣服,孟母站在河水里洗衣服,小孟森一个人在岸上玩沙。对岸抬着一顶轿子。随轿的管事弯下腰向轿里说:“太太,就快过回龙桥了。路窄不好走。您看,是不是下轿走一段?等过了龙眼潭再坐轿。”
从轿子里伸出白皙一手轻轻掀起帘子,一位妇人探头往外看了看:“那就停轿吧,多走走也好。”那妇人虽不穿金戴银、浓妆艳抹,只略施粉黛却自有一份独特的风韵,可惜显然有阴虚血亏之状。
轿子还没停稳就跑出了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也不听大人的管束。妇人连忙嘱咐“小心呐”。这句刚说完,窄道上的管事也想拦一拦。那孩子却一个踉跄,顺着青石斜坡滑下去,掉进了河里。河水湍急,转眼就把落水者冲开了几丈远。路上的人急得手足无措。那孩子直往下游河滩飘去。
过了这个河滩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龙眼潭了。之所以称之为龙眼潭,是因为潭壁四周湿滑,潭水因深而发黑,好似传说中行云布雨的龙之眼。该潭只见来水不见出处,潭中盘踞着直径数丈的巨大漩涡,狰狞地张着血盆大口贪婪地吞噬来者,狂虐地咆哮。
孟母听见呼救声,一眼看见孩子在河里或浮或沉,扔下手里的衣服,淌着水就朝河中央去。河水漫过了胸口。孩子迎面飘来,机会转瞬即逝。千钧一发之际,孟母向前抓住了那孩子的手,惊险地把人救了下来。
“太太,太太!”随轿管事忽而喊起来,原来贵妇被刚才一幕吓晕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