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第三极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安置他们?”
陈娇儿思索了下道:“全部都进北方科学院,根据他们的表现,在安排其中一部分参与秘密研究。”
“行,就按你说的办。”
这一批人最终只在马君武手上过了过,便全部跟着陈娇儿走了,老马当时都发了火,说怎么也得留几个,他仅凭一天的交流,就知道这些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若不是年轻,在北方大学教书都没问题。
抽空,赵子赟去了几次科学院,问陈娇儿这些人的情况,陈娇儿也没多说,带着他去了实验室,只是在外面看了看,赵子赟就发现在实验室中,这些人完全不同,那个李晓玲全神贯注的做着实验,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家风范。
“能力怎么样?”
陈娇儿竖了竖大拇指:“厉害,我把爷爷留下的东西说了一二给他们,他们立刻就讨论出不少想法,我听着都有些晕。”
“李晓玲怎么样?”
陈娇儿望着屋中的这个女孩,出了会神,幽幽道:“她也许会成为一代宗师。”
赵子赟当时不以为然,认为陈娇儿的评价过高,但结果证明姐姐和妻子的眼光是毒辣的,李晓玲当真成了有色金属材料的中国第一人,国家首席科学家,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望。
而这批人中,取得显著成就的不止李晓玲一个人,后来成为李晓玲丈夫的秦大河,是稀贵金属材料的权威,其核心领域就是红外夜视,奠定了中国夜视领域的领先地位,让中国成为装备夜视系统的第一个国家。
当然,他们的成就和赵家姐弟及陈娇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获得国家终身成就奖时,李晓玲说了一句众所周知的话:“我所有的成绩,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取得的。”
当时不少人认为她这句话是谦虚,谁都知道科学都是前人研究结果的延续,直到曹聚仁最后一本书披露了一些隐秘后,外界才知道她这句话是有真实含义的。
这些人带来的不止是科研上的成就,他们爱国热情和忘我精神跟随他们的成就一起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一种精神,“科学是需要巨大付出的,如果追求名利富贵,就不要搞科学。”这个说法成了后来评价一个科学家素质的重要指标,在挑选接班人时,很多大家无一例外将此作为第一准则。
新一代的到来给察省增加了活力,毕竟一百多人不是全部从事秘密工作,他们的热情首先带动了科学院,进而影响了北方大学,陈娇儿不失时机的推出了创新大赛,由永兴出资一百万,每年举行一次,每次评出五十个创新技术或产品,给予重奖,而赵子赟也宣布他每年出资一百万,为大赛参加者提供研究经费。
这个赛事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未停过,而且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北方大学和科学院部分实验室全面对外开放,只要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就行。
一时间,察锡伊三省有想法的人踊跃报名,为此,陈淑珍都不得不应民众要求,开放了更名为伊克昭大学的原绥远大学部分实验室,由光华集团提供研究经费,参与到创新大赛中。
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光芒照耀察锡伊大地,马麟见到赵子赟就埋怨,早这么做,说不定他当初捣鼓的照相机获奖不成问题。
俞鸿钧一开始没有太关注此事,这麻烦事一堆堆,他有些搞不懂赵子赟夫妇怎么还有心思折腾这个?普通人能折腾出什么?
当年底第一届创新大赛评奖揭晓后,结果让他目瞪口呆,北方科学院年轻人以酚醛树脂、拉链生产设备、小型交流电机等引领创新大赛不足为奇,但北方纺织工业集团几名纺织修理工,捣鼓出的改进型纺纱机却在前十名中占有一席之地确实出乎他的意料,还有几名十三四岁的学生,也完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土豆削刀,博得一片喝彩声。
所有获奖的成果被几大集团和一些工厂出钱抢走,动作慢的也另辟蹊径,谁说没获奖的就不是好东西呢,这一来,失落的创新者也找到出路,不少人都脱离了原来的身份,成了工程师。
俞鸿钧感叹不已,很多东西产生的价值不可估量,就那小小的土豆削刀,就解决了土豆加工中的大问题,何况这削刀还能削其他东西。更让他感叹的是在话剧之后,新的凝聚力产生,北方科学院获奖者集体宣布放弃奖金,捐献给锡伊两省,资助教育,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改变命运。此举博得一片喝彩声,随即北方大学获奖者跟进,最后,所有获奖者都放弃了奖金。
风潮蔓延,一些获奖者的家庭认为孩子的成就和教育是分不开的,他们知恩图报,要有所回馈,发起了成立民间资助教育基金的倡议,此举又博得一片掌声,响应声不断,不在乎多少,在于参与,积少成多,这基金最终达到了三百多万元,而且不少家庭表示,今后时不时的会丢一两块钱到基金中,这便是活水了。
别小看这三百多万,对缓解察锡伊三省财政有重要作用,当下教育经费很难再增加,而赵子赟又要求不管战争如何艰难,教育千万不能停,很多家庭生活都困难,孩子上学如何承受?而这些钱解决了这部分家庭的难处,加上创新大赛的影响,也让这些家庭决定咬牙让孩子上学,让他们能够改变命运。
安置他们?”
陈娇儿思索了下道:“全部都进北方科学院,根据他们的表现,在安排其中一部分参与秘密研究。”
“行,就按你说的办。”
这一批人最终只在马君武手上过了过,便全部跟着陈娇儿走了,老马当时都发了火,说怎么也得留几个,他仅凭一天的交流,就知道这些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若不是年轻,在北方大学教书都没问题。
抽空,赵子赟去了几次科学院,问陈娇儿这些人的情况,陈娇儿也没多说,带着他去了实验室,只是在外面看了看,赵子赟就发现在实验室中,这些人完全不同,那个李晓玲全神贯注的做着实验,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家风范。
“能力怎么样?”
陈娇儿竖了竖大拇指:“厉害,我把爷爷留下的东西说了一二给他们,他们立刻就讨论出不少想法,我听着都有些晕。”
“李晓玲怎么样?”
陈娇儿望着屋中的这个女孩,出了会神,幽幽道:“她也许会成为一代宗师。”
赵子赟当时不以为然,认为陈娇儿的评价过高,但结果证明姐姐和妻子的眼光是毒辣的,李晓玲当真成了有色金属材料的中国第一人,国家首席科学家,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望。
而这批人中,取得显著成就的不止李晓玲一个人,后来成为李晓玲丈夫的秦大河,是稀贵金属材料的权威,其核心领域就是红外夜视,奠定了中国夜视领域的领先地位,让中国成为装备夜视系统的第一个国家。
当然,他们的成就和赵家姐弟及陈娇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获得国家终身成就奖时,李晓玲说了一句众所周知的话:“我所有的成绩,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取得的。”
当时不少人认为她这句话是谦虚,谁都知道科学都是前人研究结果的延续,直到曹聚仁最后一本书披露了一些隐秘后,外界才知道她这句话是有真实含义的。
这些人带来的不止是科研上的成就,他们爱国热情和忘我精神跟随他们的成就一起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一种精神,“科学是需要巨大付出的,如果追求名利富贵,就不要搞科学。”这个说法成了后来评价一个科学家素质的重要指标,在挑选接班人时,很多大家无一例外将此作为第一准则。
新一代的到来给察省增加了活力,毕竟一百多人不是全部从事秘密工作,他们的热情首先带动了科学院,进而影响了北方大学,陈娇儿不失时机的推出了创新大赛,由永兴出资一百万,每年举行一次,每次评出五十个创新技术或产品,给予重奖,而赵子赟也宣布他每年出资一百万,为大赛参加者提供研究经费。
这个赛事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未停过,而且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北方大学和科学院部分实验室全面对外开放,只要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就行。
一时间,察锡伊三省有想法的人踊跃报名,为此,陈淑珍都不得不应民众要求,开放了更名为伊克昭大学的原绥远大学部分实验室,由光华集团提供研究经费,参与到创新大赛中。
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光芒照耀察锡伊大地,马麟见到赵子赟就埋怨,早这么做,说不定他当初捣鼓的照相机获奖不成问题。
俞鸿钧一开始没有太关注此事,这麻烦事一堆堆,他有些搞不懂赵子赟夫妇怎么还有心思折腾这个?普通人能折腾出什么?
当年底第一届创新大赛评奖揭晓后,结果让他目瞪口呆,北方科学院年轻人以酚醛树脂、拉链生产设备、小型交流电机等引领创新大赛不足为奇,但北方纺织工业集团几名纺织修理工,捣鼓出的改进型纺纱机却在前十名中占有一席之地确实出乎他的意料,还有几名十三四岁的学生,也完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土豆削刀,博得一片喝彩声。
所有获奖的成果被几大集团和一些工厂出钱抢走,动作慢的也另辟蹊径,谁说没获奖的就不是好东西呢,这一来,失落的创新者也找到出路,不少人都脱离了原来的身份,成了工程师。
俞鸿钧感叹不已,很多东西产生的价值不可估量,就那小小的土豆削刀,就解决了土豆加工中的大问题,何况这削刀还能削其他东西。更让他感叹的是在话剧之后,新的凝聚力产生,北方科学院获奖者集体宣布放弃奖金,捐献给锡伊两省,资助教育,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改变命运。此举博得一片喝彩声,随即北方大学获奖者跟进,最后,所有获奖者都放弃了奖金。
风潮蔓延,一些获奖者的家庭认为孩子的成就和教育是分不开的,他们知恩图报,要有所回馈,发起了成立民间资助教育基金的倡议,此举又博得一片掌声,响应声不断,不在乎多少,在于参与,积少成多,这基金最终达到了三百多万元,而且不少家庭表示,今后时不时的会丢一两块钱到基金中,这便是活水了。
别小看这三百多万,对缓解察锡伊三省财政有重要作用,当下教育经费很难再增加,而赵子赟又要求不管战争如何艰难,教育千万不能停,很多家庭生活都困难,孩子上学如何承受?而这些钱解决了这部分家庭的难处,加上创新大赛的影响,也让这些家庭决定咬牙让孩子上学,让他们能够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