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大唐英歌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想表达对女皇爱戴之情,可以进赋献颂。
女皇武则天的理想很丰满,可惜现实却很骨感。东南西北四匦之中,收到的投书大多是告发异己的告密信。数不清的冤假错案,就是由这四匦之中小小的一份投书引发的。
这天,有人在招谏匦中投书,告发岭南流放人员谋反。而当时流传岭南的人,确实有不少心怀李唐的忠义之辈。冯君衡和岭南冯氏对这些人也多有照顾,不时接济一番,让他们得以温饱。
武则天在收到这封匿名投书后,派遣心腹万国俊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岭南查问。万国俊一心想着讨好女皇借机上位,到了岭南之后根本不查案,也不提审。他召集全部流放人员,假传女皇圣旨让他们自尽。
流放人员呼喊着不服罪,当时就在现场的岭南大小官员,只有潘州刺史冯君衡站出来为流放人员喊冤。万国俊一看,这还了得。你小小一个刺史就敢挡我的路,我还正愁没有在职官员牵连入内呢!你这是自己往我刀口上撞啊!
万国俊二话不说,当场将冯君衡拿下。先是将所有流放人员全部斩首,然后伪造了岭南冯氏和流放人员勾结谋反的罪状,上报给了女皇武则天。女皇龙颜大悦,对万国俊是越发的欣赏起来,将其提升朝散大夫、侍御史。而岭南冯氏上下百来口则全部问斩,偌大一个忠良世家就被万国俊这个小人搞得家破人亡。
冯元一当时只是一个年方六岁的稚童,在父母的保护下独自逃往深山躲避,正好遇到了正在岭南游历的李思泉。李思泉听闻此事,是怒发冲冠,但受限于岐山派门派戒律,不得干涉朝政走向。
李思泉一面救下了冯元一,一面暗中将几位逃往他处的冯家子弟送入川中,交由风鉴派秘密保护。在征得了冯元一自己同意后,李思泉将他送入宫中,由自己的忘年之交,“大内第一高手”宦官高延福抚养。
冯元一就此认了高延福为养父,改名高力士。高延福虽然修为已达炼神还真期,但身为宦官的他膝下无子,看到他人能享天伦之乐很是羡慕。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对高力士他是十分的疼爱。琴棋书画骑射武艺,只要高力士想学他都倾其所有毫不藏私。
高延福也是从小就入宫为宦,成年后当任梁王武三思府中的内院管事。因为修为高深被梁王送给女皇武则天,负责贴身保护女皇。高延福有那么几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思,暗中牵挂着李唐皇室。
高力士在他的培养下逐渐成才,而当时年少的李隆基聪颖之像也渐渐展露。为了防止李隆基被武氏一族暗中杀害,高延福略施手段,将高力士派到李隆基身边。高延福对女皇声称此举乃是监视李隆基,其实是暗中给予保护。
高力士对李隆基是倾心侍奉,两人相交于危难之时,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很多时候,李隆基不方便出面办的事,都是高力士代为安排。神龙政变后,中宗李显即位。李显受过武氏的迫害,导致为人处世都懦弱无能。偏偏他的老婆和女儿都不是省油的灯,于是朝政大权慢慢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
当时的朝局之乱,不亚于武周时期。从龙功臣宰相张柬之,被韦皇后罢免并将其驱逐出长安城。太子李重俊在韦皇后逼迫下,发动兵变攻打宫城,因士卒倒戈而失败。官方说法是,李重俊在逃往终南山的途中,被迷途知返的部下杀死。
在这样的朝局下,李隆基为图自保,决定暗中召集英勇之士,在皇帝的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军官聚集在李隆基麾下,为了让李隆基避嫌,当时众人之间的消息传递,都是由高力士出面进行的。
唐历1841年,也就是二十一年前的夜晚,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李隆基毅然决定发动政变,铲除把持朝政的“韦后集团”。大唐四大人仙老祖所在的门派都有严格的戒律约束,门派弟子不得干预朝政决策和皇储废立。
因此,四大门派负责护卫长安城的力量都会在李隆基面前保持中立,唯一的敌手就是京兆韦氏的炼神还真期高手,韦皇后嫡亲兄长,太一元炁榜封号“剑出无回”的高手——吏部侍郎韦宏育。
当夜,长安城的天空下着小雨。高力士手持横刀在朱雀大街上拦住了韦宏育的车架。根据当时目睹了这场决斗的江湖人氏所述,朱雀大街上是剑气纵横刀气冲天,漫天小雨都被这剑气和刀气的交锋割裂。总之,最后活下来的是身受重伤的高力士。“剑出无回”这个封号,至此再也没有出现在太一元炁榜上过。
正是因为高力士拦住了韦皇后的救命稻草,葛福顺得以顺利突袭羽林营,诛杀韦后党羽,策反了羽林军,攻入玄德门。而李仙凫亦才能从容引兵攻入白兽门,于三更跟葛福顺会师于凌烟阁。
之后,李隆基和陈玄礼引兵进入内宫,守卫内宫的武士纷纷倒戈响应,韦后逃入飞骑营反被斩首。这一切的一切,才那么顺理成章。第二天,李隆基就被改封为平王,兼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在睿宗李旦重新即位后,李隆基又得以顺利成为太子。
李隆基和高力士的君臣情谊,是建立在一次次共同出生入死的基础上的,所以在高力士心中无论世人说什么,都不重要。
回到眼前,高力士从两仪殿走出,面对李思泉就是躬身一礼:“见过国师。”
李思泉双手将他扶起,说道:“每次都这么客气,老夫都不好意思了!”
“国师当得这一礼。”高力士的声音不像一般宦官那么尖细,他起身后看向了李阎浮说道,“这位就是名满海西的李晨曦,李贤弟吧。”
想表达对女皇爱戴之情,可以进赋献颂。
女皇武则天的理想很丰满,可惜现实却很骨感。东南西北四匦之中,收到的投书大多是告发异己的告密信。数不清的冤假错案,就是由这四匦之中小小的一份投书引发的。
这天,有人在招谏匦中投书,告发岭南流放人员谋反。而当时流传岭南的人,确实有不少心怀李唐的忠义之辈。冯君衡和岭南冯氏对这些人也多有照顾,不时接济一番,让他们得以温饱。
武则天在收到这封匿名投书后,派遣心腹万国俊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岭南查问。万国俊一心想着讨好女皇借机上位,到了岭南之后根本不查案,也不提审。他召集全部流放人员,假传女皇圣旨让他们自尽。
流放人员呼喊着不服罪,当时就在现场的岭南大小官员,只有潘州刺史冯君衡站出来为流放人员喊冤。万国俊一看,这还了得。你小小一个刺史就敢挡我的路,我还正愁没有在职官员牵连入内呢!你这是自己往我刀口上撞啊!
万国俊二话不说,当场将冯君衡拿下。先是将所有流放人员全部斩首,然后伪造了岭南冯氏和流放人员勾结谋反的罪状,上报给了女皇武则天。女皇龙颜大悦,对万国俊是越发的欣赏起来,将其提升朝散大夫、侍御史。而岭南冯氏上下百来口则全部问斩,偌大一个忠良世家就被万国俊这个小人搞得家破人亡。
冯元一当时只是一个年方六岁的稚童,在父母的保护下独自逃往深山躲避,正好遇到了正在岭南游历的李思泉。李思泉听闻此事,是怒发冲冠,但受限于岐山派门派戒律,不得干涉朝政走向。
李思泉一面救下了冯元一,一面暗中将几位逃往他处的冯家子弟送入川中,交由风鉴派秘密保护。在征得了冯元一自己同意后,李思泉将他送入宫中,由自己的忘年之交,“大内第一高手”宦官高延福抚养。
冯元一就此认了高延福为养父,改名高力士。高延福虽然修为已达炼神还真期,但身为宦官的他膝下无子,看到他人能享天伦之乐很是羡慕。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对高力士他是十分的疼爱。琴棋书画骑射武艺,只要高力士想学他都倾其所有毫不藏私。
高延福也是从小就入宫为宦,成年后当任梁王武三思府中的内院管事。因为修为高深被梁王送给女皇武则天,负责贴身保护女皇。高延福有那么几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思,暗中牵挂着李唐皇室。
高力士在他的培养下逐渐成才,而当时年少的李隆基聪颖之像也渐渐展露。为了防止李隆基被武氏一族暗中杀害,高延福略施手段,将高力士派到李隆基身边。高延福对女皇声称此举乃是监视李隆基,其实是暗中给予保护。
高力士对李隆基是倾心侍奉,两人相交于危难之时,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很多时候,李隆基不方便出面办的事,都是高力士代为安排。神龙政变后,中宗李显即位。李显受过武氏的迫害,导致为人处世都懦弱无能。偏偏他的老婆和女儿都不是省油的灯,于是朝政大权慢慢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
当时的朝局之乱,不亚于武周时期。从龙功臣宰相张柬之,被韦皇后罢免并将其驱逐出长安城。太子李重俊在韦皇后逼迫下,发动兵变攻打宫城,因士卒倒戈而失败。官方说法是,李重俊在逃往终南山的途中,被迷途知返的部下杀死。
在这样的朝局下,李隆基为图自保,决定暗中召集英勇之士,在皇帝的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军官聚集在李隆基麾下,为了让李隆基避嫌,当时众人之间的消息传递,都是由高力士出面进行的。
唐历1841年,也就是二十一年前的夜晚,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李隆基毅然决定发动政变,铲除把持朝政的“韦后集团”。大唐四大人仙老祖所在的门派都有严格的戒律约束,门派弟子不得干预朝政决策和皇储废立。
因此,四大门派负责护卫长安城的力量都会在李隆基面前保持中立,唯一的敌手就是京兆韦氏的炼神还真期高手,韦皇后嫡亲兄长,太一元炁榜封号“剑出无回”的高手——吏部侍郎韦宏育。
当夜,长安城的天空下着小雨。高力士手持横刀在朱雀大街上拦住了韦宏育的车架。根据当时目睹了这场决斗的江湖人氏所述,朱雀大街上是剑气纵横刀气冲天,漫天小雨都被这剑气和刀气的交锋割裂。总之,最后活下来的是身受重伤的高力士。“剑出无回”这个封号,至此再也没有出现在太一元炁榜上过。
正是因为高力士拦住了韦皇后的救命稻草,葛福顺得以顺利突袭羽林营,诛杀韦后党羽,策反了羽林军,攻入玄德门。而李仙凫亦才能从容引兵攻入白兽门,于三更跟葛福顺会师于凌烟阁。
之后,李隆基和陈玄礼引兵进入内宫,守卫内宫的武士纷纷倒戈响应,韦后逃入飞骑营反被斩首。这一切的一切,才那么顺理成章。第二天,李隆基就被改封为平王,兼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在睿宗李旦重新即位后,李隆基又得以顺利成为太子。
李隆基和高力士的君臣情谊,是建立在一次次共同出生入死的基础上的,所以在高力士心中无论世人说什么,都不重要。
回到眼前,高力士从两仪殿走出,面对李思泉就是躬身一礼:“见过国师。”
李思泉双手将他扶起,说道:“每次都这么客气,老夫都不好意思了!”
“国师当得这一礼。”高力士的声音不像一般宦官那么尖细,他起身后看向了李阎浮说道,“这位就是名满海西的李晨曦,李贤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