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名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另一个则是李唐皇室集中的显爵虚官,他们极可能会被取消门荫资格或者减少门荫人数,这个提案的实质其实就是借改革门荫之名打开世家子弟进入官场的通道。
果然,只见崔圆打开册子念道:“本次门荫变革仅限于从四品以上的职事官,散官、爵官及四品以下官员皆按原办法执行。”
......
此言一出,大殿上的窃窃之声已经变成了嗡嗡之声,声音嘈杂,将崔圆的话掩盖了下去,大殿上有近千人,绝大部分都是五品官及散官、王公等虚官,真正四品以上职事官不过才二三百人,侍郎、少卿、卿监、尚书,以及地方上的刺史、长史、都督等等,而他们大多都是各大世家的重要人物,也就是说这次荫官改革就是为这些世家的子弟当官而量身打造。
崔圆并不因为朝堂上的吵嚷嘈杂便停止宣读,他不紧不慢地念着,他的改革确实是打破了诸多荫官的限制,比如三品到四品官员可荫五子到两子不等,甚至正三品官长子最高可荫到从六品,这些都是以前的门荫制度中不敢想像的。
崔圆念完后,也不急着提请内阁表决,而是让吏部侍郎崔寓直接宣读首次七十七名世家子弟的任职名单,名列第一位便是韦谔之子韦清,任命为礼部主客员外郎,第二位是王昂长子王研,任命为刑部司门员外郎,皆是从六品的上限。
这时,许多人都明白过来,这项新制度必将在内阁表决通过,就算裴俊反对也没有用,除非韦谔肯放弃其子为主客司员外郎一职。
崔寓念完长长一串名单后,便朗声道:“此项门荫的新法度将在休朝时由内阁讨论通过,各位大臣现在可有异议?”
这时,原本嘈杂的大殿里忽然变得鸦雀无声,许多官员都感觉到世家子弟任命的人数太多,将影响到寒门子弟的从政机会,想提出来可又害怕得罪崔圆和自己的上司,不少人都不约而同地向左相裴俊望去,希望他能站出来主持公道,但裴俊只是笑而不言,压根就没有出言反对的意思,这也难怪,这件事也涉及到他许多心腹的切身利益,就算他心里不赞同,也不好开口反对,最多只是在内阁磋商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就在这时,在大殿的左下角传来了一个低沉的声音,“太后千岁,臣坚决反对这项新的门荫制度!”
大殿一片哗然,所有人都一齐向这个勇敢者望去,只见一个年轻的官员高举着手走出了朝班,崔圆看见他,不由捋须暗暗冷笑,来人正是张焕,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目光一转,迅速向裴俊望去,却见裴俊两眼微合,似乎来人与他没有半点关系。
窃窃之声再一次在殿中响起,认识的都暗暗佩服张焕的勇气,不认识的则赶紧向旁边人打听,得知此人便是裴俊的新女婿,脸上立刻露出个恍然大悟的神色,随即意味深长地笑了。
张焕大步走到玉阶前,向崔小芙长施一礼,“请太后准许臣阐述不同意见。”
崔小芙点了点头,她并不理会殿中监李俅的眼色,微微一笑道:“张都督请讲?”
张焕回过身,他并不找崔圆,直接问崔寓道:“请问崔侍郎,我大唐的地方以及朝廷一年可以空出多少实缺官职?”
虽然对方问得咄咄逼人,但崔寓却并不着恼,只温和地一笑道:“约百余个职位。”
“百余个,很好!“张焕冷冷道:“那我们说得简单点,就算是一百二十个职位空缺,现在崔侍郎已经用掉了七十七个,还剩四十三个,再有五品官和非职事官的荫官,这至少也要用去二十个吧!还有举荐入仕的官员,那崔侍郎给我算一算,还会剩下几个?”
说到这里,张焕猛地向大殿外一指,厉声道:“可崔侍郎是否知晓,就是此刻,正有十余万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们在考场之上苦苦做题,今天这项门荫制度对他们是否公平?难道就是因为他们不是出身名门?难道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在朝中为官的父亲吗?”
大殿里一片寂静,仿佛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止了,只听见大殿里不时传来断断续续的咳嗽声,崔圆紧紧盯着张焕,脸色阴晴不定,而裴俊依然是眼睛微合,脸上没有半点表情。
崔寓的脸则一阵红一阵白,半晌才道:“张都督有些危言耸听了,十几万人应考不假,可按照惯例最多也只有百人中进士,吏部再进行选官,至少还要刷去一半,这样到最后其实也不过五十余人,这次门荫人数虽然多了一点,但因为是第一次,以后就不会这么多,所以吏部可先将这次多出来的进士授候补、散官之职,待明年有空缺时再一并补官,如此也就解决了张都督所担心的问题。”
“解决了问题?”张焕摇了摇头,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百官道:“崔相国、裴相国、各位尚书、各位大臣,我大唐从太宗皇帝起便确立了以科举取士的国策,历经一百余年,无论是日本、新罗还是西域胡人都可以参加科举,正是这种博大的胸襟和公平的制度,使我大唐因此人才辈出,先后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可到了今天,竟然要重定门荫制度,让那些只因出身名门,却无半分才能的人挤身高位,而将无数才华横溢只因出身贫寒的俊杰之士拒之门外,长此以往,这必将毁了我大唐的立国基石,这也就是本人坚决反对新门荫制度的理由。”
说完,张焕转身对崔小芙再次施礼道:“臣恳请太后下旨否定此提案,不必交与内阁讨论!”
“张都督说话未免太武断,自己不喜便要请太后否定相国之案,视朝堂百官如草芥乎?”从朝班中走出一人,身材魁梧,语气冷厉,却是兵部尚书韦谔。
张焕见韦谔出来,他疾速瞥了裴俊一眼,只见他双目微张,眼睛里竟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张焕会心一笑,便走上前淡淡地问韦谔道:“请问韦尚书,张焕哪里说错了?”
另一个则是李唐皇室集中的显爵虚官,他们极可能会被取消门荫资格或者减少门荫人数,这个提案的实质其实就是借改革门荫之名打开世家子弟进入官场的通道。
果然,只见崔圆打开册子念道:“本次门荫变革仅限于从四品以上的职事官,散官、爵官及四品以下官员皆按原办法执行。”
......
此言一出,大殿上的窃窃之声已经变成了嗡嗡之声,声音嘈杂,将崔圆的话掩盖了下去,大殿上有近千人,绝大部分都是五品官及散官、王公等虚官,真正四品以上职事官不过才二三百人,侍郎、少卿、卿监、尚书,以及地方上的刺史、长史、都督等等,而他们大多都是各大世家的重要人物,也就是说这次荫官改革就是为这些世家的子弟当官而量身打造。
崔圆并不因为朝堂上的吵嚷嘈杂便停止宣读,他不紧不慢地念着,他的改革确实是打破了诸多荫官的限制,比如三品到四品官员可荫五子到两子不等,甚至正三品官长子最高可荫到从六品,这些都是以前的门荫制度中不敢想像的。
崔圆念完后,也不急着提请内阁表决,而是让吏部侍郎崔寓直接宣读首次七十七名世家子弟的任职名单,名列第一位便是韦谔之子韦清,任命为礼部主客员外郎,第二位是王昂长子王研,任命为刑部司门员外郎,皆是从六品的上限。
这时,许多人都明白过来,这项新制度必将在内阁表决通过,就算裴俊反对也没有用,除非韦谔肯放弃其子为主客司员外郎一职。
崔寓念完长长一串名单后,便朗声道:“此项门荫的新法度将在休朝时由内阁讨论通过,各位大臣现在可有异议?”
这时,原本嘈杂的大殿里忽然变得鸦雀无声,许多官员都感觉到世家子弟任命的人数太多,将影响到寒门子弟的从政机会,想提出来可又害怕得罪崔圆和自己的上司,不少人都不约而同地向左相裴俊望去,希望他能站出来主持公道,但裴俊只是笑而不言,压根就没有出言反对的意思,这也难怪,这件事也涉及到他许多心腹的切身利益,就算他心里不赞同,也不好开口反对,最多只是在内阁磋商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就在这时,在大殿的左下角传来了一个低沉的声音,“太后千岁,臣坚决反对这项新的门荫制度!”
大殿一片哗然,所有人都一齐向这个勇敢者望去,只见一个年轻的官员高举着手走出了朝班,崔圆看见他,不由捋须暗暗冷笑,来人正是张焕,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目光一转,迅速向裴俊望去,却见裴俊两眼微合,似乎来人与他没有半点关系。
窃窃之声再一次在殿中响起,认识的都暗暗佩服张焕的勇气,不认识的则赶紧向旁边人打听,得知此人便是裴俊的新女婿,脸上立刻露出个恍然大悟的神色,随即意味深长地笑了。
张焕大步走到玉阶前,向崔小芙长施一礼,“请太后准许臣阐述不同意见。”
崔小芙点了点头,她并不理会殿中监李俅的眼色,微微一笑道:“张都督请讲?”
张焕回过身,他并不找崔圆,直接问崔寓道:“请问崔侍郎,我大唐的地方以及朝廷一年可以空出多少实缺官职?”
虽然对方问得咄咄逼人,但崔寓却并不着恼,只温和地一笑道:“约百余个职位。”
“百余个,很好!“张焕冷冷道:“那我们说得简单点,就算是一百二十个职位空缺,现在崔侍郎已经用掉了七十七个,还剩四十三个,再有五品官和非职事官的荫官,这至少也要用去二十个吧!还有举荐入仕的官员,那崔侍郎给我算一算,还会剩下几个?”
说到这里,张焕猛地向大殿外一指,厉声道:“可崔侍郎是否知晓,就是此刻,正有十余万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们在考场之上苦苦做题,今天这项门荫制度对他们是否公平?难道就是因为他们不是出身名门?难道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在朝中为官的父亲吗?”
大殿里一片寂静,仿佛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止了,只听见大殿里不时传来断断续续的咳嗽声,崔圆紧紧盯着张焕,脸色阴晴不定,而裴俊依然是眼睛微合,脸上没有半点表情。
崔寓的脸则一阵红一阵白,半晌才道:“张都督有些危言耸听了,十几万人应考不假,可按照惯例最多也只有百人中进士,吏部再进行选官,至少还要刷去一半,这样到最后其实也不过五十余人,这次门荫人数虽然多了一点,但因为是第一次,以后就不会这么多,所以吏部可先将这次多出来的进士授候补、散官之职,待明年有空缺时再一并补官,如此也就解决了张都督所担心的问题。”
“解决了问题?”张焕摇了摇头,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百官道:“崔相国、裴相国、各位尚书、各位大臣,我大唐从太宗皇帝起便确立了以科举取士的国策,历经一百余年,无论是日本、新罗还是西域胡人都可以参加科举,正是这种博大的胸襟和公平的制度,使我大唐因此人才辈出,先后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可到了今天,竟然要重定门荫制度,让那些只因出身名门,却无半分才能的人挤身高位,而将无数才华横溢只因出身贫寒的俊杰之士拒之门外,长此以往,这必将毁了我大唐的立国基石,这也就是本人坚决反对新门荫制度的理由。”
说完,张焕转身对崔小芙再次施礼道:“臣恳请太后下旨否定此提案,不必交与内阁讨论!”
“张都督说话未免太武断,自己不喜便要请太后否定相国之案,视朝堂百官如草芥乎?”从朝班中走出一人,身材魁梧,语气冷厉,却是兵部尚书韦谔。
张焕见韦谔出来,他疾速瞥了裴俊一眼,只见他双目微张,眼睛里竟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张焕会心一笑,便走上前淡淡地问韦谔道:“请问韦尚书,张焕哪里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