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教子的方式应该与时俱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家长与孩子的许多交流和沟通,完全可以在电话中和网络上进行。你可以为孩子配一部手机,也不要对孩子的上网“围追堵截”。利用得好,这些都会成为有益的教子工具。家长只有掌握了电话谈心的技巧和网络聊天的艺术,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孩子施以最有效的引导。
1.和孩子通电话注意措辞
电话是当今通信工具之一,许多父母习惯于用电话同他人沟通、交流,却忘记了原来用电话也可以和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有些父母认为,一家人天天在一起,用得着打电话吗?实际上,这种想法有失偏颇。电话不仅仅能传递信息,也是传递情感的一种工具。同样一句话,面对面听来可能不觉得怎样,但是,特地通过电话来传递时,则往往令孩子感动。
有些父母认为,现在工作这么忙,每天在单位像打仗一样,回到家已经很晚了,还要做晚饭,收拾家务,哪有时间与孩子交流,更别提打电话了。忙不是理由,也不是交流的障碍。无论回家多晚,父母都应该平心静气地跟孩子打招呼,说几句话。如果这也来不及,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问候也是很好的。亲子间沟通畅通融洽,父母的忙碌和敬业才能更加赢得孩子的理解和尊敬。
打电话由于受通话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像面对面谈话那样充分展开,这就要求父母注意措辞,抓住要点,能在三言两语之间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一位单亲爸爸长期在外面做生意,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敦敦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每两天就会打电话回家,以关心儿子的生活学习。但是,敦敦却不愿意与父亲说话。
有一次,父亲又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正好是儿子。
“敦敦,最近乖不乖呀?”爸爸开口就问道。
“嗯。”
“有没有惹爷爷奶奶生气?”
“没有。”
“你的学习怎样……”
“你等会儿,我叫奶奶来接电话。”敦敦竟然把电话搁下了。
这位爸爸很沮丧,自己虽然外出挣钱,但是并没有忘记教育儿子,总是非常努力地想要与孩子沟通感情,可儿子为什么不愿意理自己呢?原因显然不在孩子身上。这位爸爸打电话时犯了一个错误,说话时不注意儿子的心理感受。尽管他主动与儿子沟通,但是,所说的话都不是儿子感兴趣的,他不断询问儿子的表现与成绩,使儿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杭州灵栖心理咨询中心的庞碧玲咨询师认为,父母在给孩子打电话的时候,要注意措辞,不能老是问“表现怎么样”、“乖不乖啊”之类的话,更不要冲着电话训斥孩子、教训孩子,因为这样一来让孩子觉得无话可说,其实孩子不是不想跟爸爸妈妈说话,而是没话说,不知道怎么说。结果电话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沟通效果,反而会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父母在电话中说话,语气应该温和一点,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审问和指责,善于引导孩子在电话那头倾吐自己真实的想法。
总之,电话交流有面对面交流的优点,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面对面的尴尬。关键是父母要把握好电话中说话的方式,使电话发挥特殊的教子效力。
此外,手机短信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你给他发一条温情的短信,他的内心就会撒满阳光。在和孩子交谈时,一条温馨的短信就可能打破言语的坚冰。
2.跟孩子订个“手机使用协议”
家长为了和孩子联系方便,该不该给孩子配一部手机呢?
2009年年初,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临海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做了一个关于学生手机的问卷调查,其中,90%以上的学生家长认为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几乎没有家长对“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提出异议。
任美琴认为,手机入校弊大于利,比如:学生在校期间带手机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一些学生在上课、上晚自习时频频使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拍照等,影响学生的听课和学业;携带手机有损学生健康成长,过多地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学生订阅低俗不良乃至黄色短信或者到网上去下载笑话,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养成学生不诚实的习惯;有些学生利用手机与校外不良人员交往;有些学生发短信谈恋爱;手机属贵重物品,容易丢失和成为不良人员抢劫、敲诈的目标;手机进入学校会造成学生间的攀比,加重学生家庭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009年两会期间,身为人大代表的任美琴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政策规定,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
另据了解,从2007年1月29日开始,美国200多所公立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进课堂,一个主要原因是此前当学校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学生往往用手机叫来家人或校外人士,导致乱哄哄的纠纷。2009年初,日本也着手研究禁止小学和初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以预防网上欺骗和犯罪案件。
当然,给孩子配手机并不全是坏处。孩子随身有手机,父母就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有利于确保孩子在外面的安全,父母与孩子沟通起来也方便。对于孩子而言,也有利于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沟通。鉴于孩子使用手机时产生的一些弊端,建议家长最好在孩子长大后再给他配手机。而且,配手机前要跟孩子签一个协议,首先在形式上规定手机的用途,规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并让孩子签字。“手机使用协议”的要点包括:
约束短信内容。有手机的孩子,父母很头痛的是孩子的短信非常多,整天短信来短信去,有的家长更发现其中不乏肉麻短信,手机甚至成为孩子谈恋爱的一个便利工具。这就要求父母在买手机时就得规定不能看色情内容、发肉麻短信,不能用手机来谈恋爱。
限制话费。家长先估计正常情况下孩子手机的话费是多少,然后跟他约定一旦超出就要没收。规定手机不能无限度地用,在... -->>
教子的方式应该与时俱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家长与孩子的许多交流和沟通,完全可以在电话中和网络上进行。你可以为孩子配一部手机,也不要对孩子的上网“围追堵截”。利用得好,这些都会成为有益的教子工具。家长只有掌握了电话谈心的技巧和网络聊天的艺术,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孩子施以最有效的引导。
1.和孩子通电话注意措辞
电话是当今通信工具之一,许多父母习惯于用电话同他人沟通、交流,却忘记了原来用电话也可以和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有些父母认为,一家人天天在一起,用得着打电话吗?实际上,这种想法有失偏颇。电话不仅仅能传递信息,也是传递情感的一种工具。同样一句话,面对面听来可能不觉得怎样,但是,特地通过电话来传递时,则往往令孩子感动。
有些父母认为,现在工作这么忙,每天在单位像打仗一样,回到家已经很晚了,还要做晚饭,收拾家务,哪有时间与孩子交流,更别提打电话了。忙不是理由,也不是交流的障碍。无论回家多晚,父母都应该平心静气地跟孩子打招呼,说几句话。如果这也来不及,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问候也是很好的。亲子间沟通畅通融洽,父母的忙碌和敬业才能更加赢得孩子的理解和尊敬。
打电话由于受通话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像面对面谈话那样充分展开,这就要求父母注意措辞,抓住要点,能在三言两语之间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一位单亲爸爸长期在外面做生意,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敦敦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每两天就会打电话回家,以关心儿子的生活学习。但是,敦敦却不愿意与父亲说话。
有一次,父亲又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正好是儿子。
“敦敦,最近乖不乖呀?”爸爸开口就问道。
“嗯。”
“有没有惹爷爷奶奶生气?”
“没有。”
“你的学习怎样……”
“你等会儿,我叫奶奶来接电话。”敦敦竟然把电话搁下了。
这位爸爸很沮丧,自己虽然外出挣钱,但是并没有忘记教育儿子,总是非常努力地想要与孩子沟通感情,可儿子为什么不愿意理自己呢?原因显然不在孩子身上。这位爸爸打电话时犯了一个错误,说话时不注意儿子的心理感受。尽管他主动与儿子沟通,但是,所说的话都不是儿子感兴趣的,他不断询问儿子的表现与成绩,使儿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杭州灵栖心理咨询中心的庞碧玲咨询师认为,父母在给孩子打电话的时候,要注意措辞,不能老是问“表现怎么样”、“乖不乖啊”之类的话,更不要冲着电话训斥孩子、教训孩子,因为这样一来让孩子觉得无话可说,其实孩子不是不想跟爸爸妈妈说话,而是没话说,不知道怎么说。结果电话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沟通效果,反而会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父母在电话中说话,语气应该温和一点,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审问和指责,善于引导孩子在电话那头倾吐自己真实的想法。
总之,电话交流有面对面交流的优点,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面对面的尴尬。关键是父母要把握好电话中说话的方式,使电话发挥特殊的教子效力。
此外,手机短信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你给他发一条温情的短信,他的内心就会撒满阳光。在和孩子交谈时,一条温馨的短信就可能打破言语的坚冰。
2.跟孩子订个“手机使用协议”
家长为了和孩子联系方便,该不该给孩子配一部手机呢?
2009年年初,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临海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做了一个关于学生手机的问卷调查,其中,90%以上的学生家长认为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几乎没有家长对“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提出异议。
任美琴认为,手机入校弊大于利,比如:学生在校期间带手机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一些学生在上课、上晚自习时频频使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拍照等,影响学生的听课和学业;携带手机有损学生健康成长,过多地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学生订阅低俗不良乃至黄色短信或者到网上去下载笑话,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养成学生不诚实的习惯;有些学生利用手机与校外不良人员交往;有些学生发短信谈恋爱;手机属贵重物品,容易丢失和成为不良人员抢劫、敲诈的目标;手机进入学校会造成学生间的攀比,加重学生家庭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009年两会期间,身为人大代表的任美琴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政策规定,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
另据了解,从2007年1月29日开始,美国200多所公立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进课堂,一个主要原因是此前当学校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学生往往用手机叫来家人或校外人士,导致乱哄哄的纠纷。2009年初,日本也着手研究禁止小学和初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以预防网上欺骗和犯罪案件。
当然,给孩子配手机并不全是坏处。孩子随身有手机,父母就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有利于确保孩子在外面的安全,父母与孩子沟通起来也方便。对于孩子而言,也有利于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沟通。鉴于孩子使用手机时产生的一些弊端,建议家长最好在孩子长大后再给他配手机。而且,配手机前要跟孩子签一个协议,首先在形式上规定手机的用途,规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并让孩子签字。“手机使用协议”的要点包括:
约束短信内容。有手机的孩子,父母很头痛的是孩子的短信非常多,整天短信来短信去,有的家长更发现其中不乏肉麻短信,手机甚至成为孩子谈恋爱的一个便利工具。这就要求父母在买手机时就得规定不能看色情内容、发肉麻短信,不能用手机来谈恋爱。
限制话费。家长先估计正常情况下孩子手机的话费是多少,然后跟他约定一旦超出就要没收。规定手机不能无限度地用,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