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中世纪西秦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位单衣老者似乎也很满意面前两人疑惑的神色,当下也决定不再卖关子,请尉夫和柏舟,来到这架车的后方,打开防护板,让他们两位一睹车中全貌。
柏舟看去,车中两侧确实是有密密麻麻的机括和绞线之类的存在,但是并没有装满整个车厢,大部的空间反而是空荡荡的。柏舟更加肯定了,这架战车,只是为了作为载具而存在,因为如果这个老者只是要向他们展示他的改良后的蜂弩机,完全可以不用让这辆战车出现。
来自后世的柏舟可以说除了在中学阶段,再也就没有接触过什么机械。大学期间学的是计算机,在中世纪,屁用没有。有时候,柏舟不禁感叹,要是自己早知道有今天,当初学个什么化学、物理,实在不行学个医药、历史什么的也比现在强。况且,即便是中学阶段学的东西,也差不多都还给老师了,现在面对着这些可以说比较原始的机械工艺,柏舟还真是弄不清楚。
不过俗话说的好,术业有专攻,柏舟这方面不行,可这个西秦老者看起来是此中高手,只见他进入了车厢,拿起了一旁的一捆箭枝,开始对两人讲解道:“如你们所见,这个就是老夫改良过后的蜂弩机。”
说着,他抽出了一把箭枝,这种箭枝明显比西秦军士所使用的要短上三分之一:“老夫精研了五载,对蜂弩机改良了三处。这第一处,就是装填。”
这位老者说完,就把手上的短箭依次放入一个铁质凹槽中,然后另一只手转动凹槽旁边的小型转轮,就看见一支支短箭在几条皮带的传输下,由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填装至防护板内侧的个个圆筒中,每一“咔啪”声响起,就代表了一支短箭填装完毕。
以前的那种蜂弩机,在填装箭枝的过程中,即便是操作最为熟练的填装手,装填百支弩箭,也需要一刻钟的时间,即便是两三个人同时填装,也最多达到老者现在的速度,不过,柏舟也明显发现了,这个老者只是在“悠闲”的演示给他们俩看,并没有用出全部速度。
“下一处,是绞线。”老者在把那捆弩箭填装完毕后,来到另一个较大的绞盘边,开始转动绞盘。
如果说在使用蜂弩机的过程中,填装是最浪费时间的一个步骤,那么,这个拉动绞线就是最费力的一步。
要知道,西秦的弩之所以射的远,弓弩本身的工艺精良自是不必多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弩弦张力非常大,一般兵士单靠双手是无法拉开的。传统的强弩,例如踏弩或者叫腰开弩的弩具,使用时将身平坐地上,以弩平放面前。左右脚掌俱揣入拇内,紧接弩劈,撬上腰钩,钩住弩弦。两手拉腰钩索,两脚掌往前一蹬。劈体往后一倒,一齐用力,才能来开弩弦,挂上机括。
而西秦弩手营中统一配备的脚踏弩虽然没有这种强弩威力大、射程远,但是脚踏弩可以较为方便的让兵士上弦,不至于说在战场上还要坐着才能拉开弩弦。可即便说是方便,但顾名思义,脚踏弩的弩弦也不可以单靠兵士的双手拉开的,上弦时也需要用双脚踩住,使上腰力,方可以挂上机括。
也就是说,这蜂弩机的百个的机弩,数量决定了它所需要上弦的总力道是极为恐怖的,即便单个机弩由于体积小而使所需要的力道可能远不如脚踏弩,但毕竟要保证射程和威力,单个机弩的上弦力量也不会弱到那里去。
所以,以前的蜂弩机,即便是利用种种机械分摊劲力,绞盘,也需要数名精壮兵士,费大力气才可转动。而现在这名老者,虽说看模样也是费尽全力,布满老茧的双手上也是青筋毕现,但是只是靠他一人,却真的转动了绞盘。
只听齐齐的一声响动,意味着这近百架机弩已然挂上了机括。
这一切演示让柏舟和尉夫大为吃惊,如果这种武器可以大规模装备部队,那西秦人完全可以单靠这种蜂弩机横扫整个欧罗巴!这个大杀器,只要箭枝足够,那一般的敌军,来多少都不够它杀的。
须知,虽然说这个时期的远程部队都以弓弩为先,但是,它们的填装速度导致了他们一般不能成为决定一场胜负的关键(英格兰长弓手可能例外,当然,他们长弓的制作难度和一名合格长弓手的训练难度也决定了他们的数目不会无限多)。自古有“临敌不过三发”的说法,毕竟,没有敌人会在远程部队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傻傻地等你瞄准他们,从容发射。通常,弓弩手三箭过后,敌方的近战部队也就能冲杀过来,此时,身为远程部队的弓弩手,当然是要后撤了,而两方部队一旦短兵相接,远程部队要么就在一旁看戏,要么就抽出武器也去近战,总之,远程部队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时候,并不是在两方主力对决的时候。
可这个改良过后的蜂弩机,相当于一人便可操作百支单发弩机,也就是说,只要有一百架这样的弩机,便真正可以做到万箭齐发。试想,即便是临敌不过三发,但三万只弩箭射出过后,阵前想必除了一个个刺猬,也不会有其他活物了。
那个老者看出来柏舟两人那种满意当中带着不可思议的神情,不过,这个时候,老者并没有再次面露得色,而是微微叹了口气,说道:“两位大人,不要吃惊,这种机弩虽然上弦较为容易,但究其原因,只有一部分是因为老夫改良了其中的构造,更多的,是因为这种机弩的威力被我大幅削弱了,射程最多百米而已。”
尉夫不由一愣,最大射程为百米,那有效的杀伤距离只会更短,那也就意味着“临敌不过三发”的时间到这架弩机上就只能射出一发,连再次装填的时间都没有,虽然这还是一架很厉害的攻击武器,但实际作用,也就被大大削弱了。
柏舟心中虽然也有些遗憾,但是他明显的看出老者的神色中,仿佛不仅仅是遗憾,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便开口问道:“老先生,是不是这架蜂弩机其实还有改进的空间?”
这个老者听见柏舟这样一问,也没有多想,回答道:“确实,这其中的机械,有一部分需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也是改良之关键,木质物根本承受不住,而即便是精铁,也只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不过按老夫的设想,如果能把精铁锻造的更为坚韧,那么,这架蜂弩机的射程也必将能有所提高。”
柏舟原本还想依靠自己那半桶水的物理知... -->>
这位单衣老者似乎也很满意面前两人疑惑的神色,当下也决定不再卖关子,请尉夫和柏舟,来到这架车的后方,打开防护板,让他们两位一睹车中全貌。
柏舟看去,车中两侧确实是有密密麻麻的机括和绞线之类的存在,但是并没有装满整个车厢,大部的空间反而是空荡荡的。柏舟更加肯定了,这架战车,只是为了作为载具而存在,因为如果这个老者只是要向他们展示他的改良后的蜂弩机,完全可以不用让这辆战车出现。
来自后世的柏舟可以说除了在中学阶段,再也就没有接触过什么机械。大学期间学的是计算机,在中世纪,屁用没有。有时候,柏舟不禁感叹,要是自己早知道有今天,当初学个什么化学、物理,实在不行学个医药、历史什么的也比现在强。况且,即便是中学阶段学的东西,也差不多都还给老师了,现在面对着这些可以说比较原始的机械工艺,柏舟还真是弄不清楚。
不过俗话说的好,术业有专攻,柏舟这方面不行,可这个西秦老者看起来是此中高手,只见他进入了车厢,拿起了一旁的一捆箭枝,开始对两人讲解道:“如你们所见,这个就是老夫改良过后的蜂弩机。”
说着,他抽出了一把箭枝,这种箭枝明显比西秦军士所使用的要短上三分之一:“老夫精研了五载,对蜂弩机改良了三处。这第一处,就是装填。”
这位老者说完,就把手上的短箭依次放入一个铁质凹槽中,然后另一只手转动凹槽旁边的小型转轮,就看见一支支短箭在几条皮带的传输下,由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填装至防护板内侧的个个圆筒中,每一“咔啪”声响起,就代表了一支短箭填装完毕。
以前的那种蜂弩机,在填装箭枝的过程中,即便是操作最为熟练的填装手,装填百支弩箭,也需要一刻钟的时间,即便是两三个人同时填装,也最多达到老者现在的速度,不过,柏舟也明显发现了,这个老者只是在“悠闲”的演示给他们俩看,并没有用出全部速度。
“下一处,是绞线。”老者在把那捆弩箭填装完毕后,来到另一个较大的绞盘边,开始转动绞盘。
如果说在使用蜂弩机的过程中,填装是最浪费时间的一个步骤,那么,这个拉动绞线就是最费力的一步。
要知道,西秦的弩之所以射的远,弓弩本身的工艺精良自是不必多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弩弦张力非常大,一般兵士单靠双手是无法拉开的。传统的强弩,例如踏弩或者叫腰开弩的弩具,使用时将身平坐地上,以弩平放面前。左右脚掌俱揣入拇内,紧接弩劈,撬上腰钩,钩住弩弦。两手拉腰钩索,两脚掌往前一蹬。劈体往后一倒,一齐用力,才能来开弩弦,挂上机括。
而西秦弩手营中统一配备的脚踏弩虽然没有这种强弩威力大、射程远,但是脚踏弩可以较为方便的让兵士上弦,不至于说在战场上还要坐着才能拉开弩弦。可即便说是方便,但顾名思义,脚踏弩的弩弦也不可以单靠兵士的双手拉开的,上弦时也需要用双脚踩住,使上腰力,方可以挂上机括。
也就是说,这蜂弩机的百个的机弩,数量决定了它所需要上弦的总力道是极为恐怖的,即便单个机弩由于体积小而使所需要的力道可能远不如脚踏弩,但毕竟要保证射程和威力,单个机弩的上弦力量也不会弱到那里去。
所以,以前的蜂弩机,即便是利用种种机械分摊劲力,绞盘,也需要数名精壮兵士,费大力气才可转动。而现在这名老者,虽说看模样也是费尽全力,布满老茧的双手上也是青筋毕现,但是只是靠他一人,却真的转动了绞盘。
只听齐齐的一声响动,意味着这近百架机弩已然挂上了机括。
这一切演示让柏舟和尉夫大为吃惊,如果这种武器可以大规模装备部队,那西秦人完全可以单靠这种蜂弩机横扫整个欧罗巴!这个大杀器,只要箭枝足够,那一般的敌军,来多少都不够它杀的。
须知,虽然说这个时期的远程部队都以弓弩为先,但是,它们的填装速度导致了他们一般不能成为决定一场胜负的关键(英格兰长弓手可能例外,当然,他们长弓的制作难度和一名合格长弓手的训练难度也决定了他们的数目不会无限多)。自古有“临敌不过三发”的说法,毕竟,没有敌人会在远程部队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傻傻地等你瞄准他们,从容发射。通常,弓弩手三箭过后,敌方的近战部队也就能冲杀过来,此时,身为远程部队的弓弩手,当然是要后撤了,而两方部队一旦短兵相接,远程部队要么就在一旁看戏,要么就抽出武器也去近战,总之,远程部队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时候,并不是在两方主力对决的时候。
可这个改良过后的蜂弩机,相当于一人便可操作百支单发弩机,也就是说,只要有一百架这样的弩机,便真正可以做到万箭齐发。试想,即便是临敌不过三发,但三万只弩箭射出过后,阵前想必除了一个个刺猬,也不会有其他活物了。
那个老者看出来柏舟两人那种满意当中带着不可思议的神情,不过,这个时候,老者并没有再次面露得色,而是微微叹了口气,说道:“两位大人,不要吃惊,这种机弩虽然上弦较为容易,但究其原因,只有一部分是因为老夫改良了其中的构造,更多的,是因为这种机弩的威力被我大幅削弱了,射程最多百米而已。”
尉夫不由一愣,最大射程为百米,那有效的杀伤距离只会更短,那也就意味着“临敌不过三发”的时间到这架弩机上就只能射出一发,连再次装填的时间都没有,虽然这还是一架很厉害的攻击武器,但实际作用,也就被大大削弱了。
柏舟心中虽然也有些遗憾,但是他明显的看出老者的神色中,仿佛不仅仅是遗憾,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便开口问道:“老先生,是不是这架蜂弩机其实还有改进的空间?”
这个老者听见柏舟这样一问,也没有多想,回答道:“确实,这其中的机械,有一部分需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也是改良之关键,木质物根本承受不住,而即便是精铁,也只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不过按老夫的设想,如果能把精铁锻造的更为坚韧,那么,这架蜂弩机的射程也必将能有所提高。”
柏舟原本还想依靠自己那半桶水的物理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