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烽火小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2月5日逝世。
人物生平
1907年8月10日(农历丁未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出生于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枫木树脚村,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
1916年转入其叔父创办的第八国民学校读书。
1918年,迁居会同县城,先后入粟氏私立初级国民学校和会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
1923年报考湖南省立第二师范,被录取为选送生。
1924年3月,因错过考期,进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常德)附小和平民中学学习。
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师,后因省立二师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安排到叶挺24师教导大队,任学员班长。
1926年11月,粟裕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粟裕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1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
1928年1月,粟裕参加湘南起义后到了井冈山。
1929年后,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
1932年2月,粟裕由红军学校调回红四军,仍任红四军参谋长。12月,任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34年11月,粟裕调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根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下旬,红十军团奉命转到外线作战,调任红十军团参谋长。
1935年1月,红十军团余部在怀玉山遭日军围歼。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粟裕等率领千余人突围,到达闽浙赣苏区。2月-4月,建立浙西南游击区,任挺进师(四百余人)师长。5月-8月,与刘英一起指挥粉碎***军队对挺进师的第一次“进剿”,挺进师发展到近千人。10月5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成立,任省军区司令员、省委组织部长。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从平阳县山门街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4月28日,他奉命组建新四军先遣支队,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向苏南敌后执行侦察任务。6月11日,奉命执行挺进南京、镇江间破坏铁道任务。6月17日,在韦岗伏击日军,歼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6月21日,先遣支队撤销,仍回第二支队任副司令员,后任代司令员。
1939年1月,粟裕在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战斗中,歼日伪军400余人,俘日伪军57名,并炸毁火车一列。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任副指挥。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8月13日,指挥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报复性的“扫荡”,连续作战42昼夜、130余次,歼日军1300余人。8月中旬起,领导和指挥持续8个月的要点争夺战,“七保三仓”,“五保丰利”(毙伤日军800多人,伪军更多),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基本区。
12月26日,与楚青在黄海之滨石家庄(今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结婚
1944年1、2月间,粟裕发起春季攻势作战,解放国土近三千平方公里、村镇一百五十多处,争取日伪军一千余人反正。3月,组织指挥车桥战役,歼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伪军480余人,摧毁日军碉堡50座。6月26日,发起南坎战役,共拔除日伪据点七八十处。9月21日-10月31日,组织指挥讨陈战役,歼灭陈泰运部及日伪军2300余人。
1945年1月13日,粟裕任苏浙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南、浙西、浙东部队。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粟裕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
野战军聚集地发起进攻。粟裕、谭震林指挥华中野战军19个团3万余人奋起迎击。分两个阶段作战,历时45天,歼灭***军6个旅、5个交通警察大队共5.3万人(***军五分之二兵力),取得了在内线歼灭美械装备的***军的初步经验,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
 ... -->>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2月5日逝世。
人物生平
1907年8月10日(农历丁未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出生于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枫木树脚村,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
1916年转入其叔父创办的第八国民学校读书。
1918年,迁居会同县城,先后入粟氏私立初级国民学校和会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
1923年报考湖南省立第二师范,被录取为选送生。
1924年3月,因错过考期,进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常德)附小和平民中学学习。
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师,后因省立二师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安排到叶挺24师教导大队,任学员班长。
1926年11月,粟裕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粟裕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1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
1928年1月,粟裕参加湘南起义后到了井冈山。
1929年后,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
1932年2月,粟裕由红军学校调回红四军,仍任红四军参谋长。12月,任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34年11月,粟裕调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根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下旬,红十军团奉命转到外线作战,调任红十军团参谋长。
1935年1月,红十军团余部在怀玉山遭日军围歼。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粟裕等率领千余人突围,到达闽浙赣苏区。2月-4月,建立浙西南游击区,任挺进师(四百余人)师长。5月-8月,与刘英一起指挥粉碎***军队对挺进师的第一次“进剿”,挺进师发展到近千人。10月5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成立,任省军区司令员、省委组织部长。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从平阳县山门街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4月28日,他奉命组建新四军先遣支队,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向苏南敌后执行侦察任务。6月11日,奉命执行挺进南京、镇江间破坏铁道任务。6月17日,在韦岗伏击日军,歼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6月21日,先遣支队撤销,仍回第二支队任副司令员,后任代司令员。
1939年1月,粟裕在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战斗中,歼日伪军400余人,俘日伪军57名,并炸毁火车一列。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任副指挥。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8月13日,指挥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报复性的“扫荡”,连续作战42昼夜、130余次,歼日军1300余人。8月中旬起,领导和指挥持续8个月的要点争夺战,“七保三仓”,“五保丰利”(毙伤日军800多人,伪军更多),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基本区。
12月26日,与楚青在黄海之滨石家庄(今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结婚
1944年1、2月间,粟裕发起春季攻势作战,解放国土近三千平方公里、村镇一百五十多处,争取日伪军一千余人反正。3月,组织指挥车桥战役,歼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伪军480余人,摧毁日军碉堡50座。6月26日,发起南坎战役,共拔除日伪据点七八十处。9月21日-10月31日,组织指挥讨陈战役,歼灭陈泰运部及日伪军2300余人。
1945年1月13日,粟裕任苏浙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南、浙西、浙东部队。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粟裕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
野战军聚集地发起进攻。粟裕、谭震林指挥华中野战军19个团3万余人奋起迎击。分两个阶段作战,历时45天,歼灭***军6个旅、5个交通警察大队共5.3万人(***军五分之二兵力),取得了在内线歼灭美械装备的***军的初步经验,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