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534年,七月,洛阳。
元修实在应该感谢元斌之,虽然这个家伙是出于私愤故意谎报军情,但客观上却给他争取到了宝贵的逃跑时间。
元斌之并没有跟随元修一起逃往关中。他本来是因为跟斛斯椿争宠,打算忽悠元修带着自己跑路,把斛斯椿扔在虎牢自生自灭,结果发现人家俩人的关系是真铁,元修逃跑也不忘叫上斛斯椿。这种情况下跟着去长安还有啥意思?元斌之醋意大发,一赌气撇下元修又跑回了虎牢关。此时斛斯椿和长孙稚都被调回了洛阳,只有右将军李标还在留守。
李标是李弼的弟弟。虽然是亲兄弟,兄弟俩的形象却相差甚远。李弼是典型的北方武人,身材高大威猛,而李标则身高不足五尺(大概不到今天的一米五),乍看之下就是个小朋友的形象。
身高虽然有缺陷,但李标的性格却跟李弼类似,刚猛果断,作战非常勇敢。实际上,李标出道比李弼还要早一点,在尔朱荣跟元颢和陈庆之在洛阳对抗的时候,他就作为别将参加战斗,战后被封为讨逆将军,那时李弼还没有跟着尔朱天光入关。尔朱荣死后,李标又先后追随尔朱世隆、尔朱兆和樊子鹄,最后归顺了元修的新朝廷,官拜右将军。
元斌之回来并不是要跟高欢拼命,他心里早就想好了后路。元斌之对李标说:李将军啊,现在形势非常不妙,皇上和大臣们都退到长安去了,我看虎牢关也坚持不了多久,咱们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事出突然,李标并不清楚朝内的具体变化,但眼看着斛斯椿和长孙稚都已经撤了,不用想情况肯定非常糟糕,他赶紧问元斌之下一步该怎么办。
元斌之道:现在高欢已经从虎牢关的西边渡过了黄河,东面的窦泰又随时会发动进攻,虎牢关两面受敌,孤立无援,被打下来是早晚的事情。现在退路已经断了,咱们又不能投降高欢。为今之计,我看只能放弃虎牢去投奔南边的萧衍了,之后再慢慢打算。
李标有点晕,自己身为领兵大将,岂能还没开打就准备投降?可是元斌之是大领导,他的意见也不好反驳。
况且元斌之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虎牢关建在崇山峻岭之上,北面是黄河,南边是嵩山,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但地势高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虎牢关最大的弱点就是缺少水源。当然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为了解决饮水问题,前人曾经在关内凿了一口井,深达四十丈,可惜这口井在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南征刘宋的时候给切断了(作地道偷城内井,井深四十丈,山势峻峭,不可得防)。这种情况下,如果一面受敌还好,一旦被包围,肯定会因为缺水而不战自溃。
现在就是腹背受敌的局势,再守在虎牢关里已是死路一条。于是李标只好跟元斌之一起带着大部队先从虎牢关上撤下来,退守到西边的成皋,打算看看局势发展再做下一步决定。
结果他们刚赶到成皋,还没来得及部署防守,高欢的部队就杀到了。
高欢深知虎牢关的重要性。虽然现在虎牢关已经被合围,但这里始终是个硬钉子,如果不拔掉的话,北路和东路的部队就没办法会师,所以他渡河之后,主力部队向西进军洛阳,同时分出一只部队向东攻打虎牢。
李标的人马准备不足,抵抗不住高欢部队的进攻,部队很快就被击溃。他一看没别的办法了,只好跟着元斌之一起弃军投奔了南梁。
高欢西进的部队速度非常快,七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元修逃出洛阳的第二天,大军就杀到洛阳城下。
皇帝都跑了,自然也没人再卖力守城,高欢的部队基本没遇到抵抗,顺利进入洛阳。
高欢本以为可以把元修按在城内,但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此时元修已经跑出去一天多了。
最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高欢非常郁闷,他命令娄昭率领轻骑即刻出发,务必要把元修给追回来。
元修虽然人不怎么样,但他毕竟是皇帝,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把他控制在自己手里,后面的事情都好办。一旦让他跑到宇文泰的地盘上,自己就真的变成了乱臣贼子,道义舆论上会非常被动。
其实用不着娄昭,高敖曹那边早就冲出去了。
高欢还需要考虑国家稳定君臣名分之类的东西,高敖曹可管不了这么多。大哥高乾的血海深仇犹似昨日,眼看仇人就在眼前,岂能再让他跑了?高敖曹问清了元修的逃跑路线,没顾得上跟高欢打招呼,直接带着麾下五百人马一路向西追杀过去。
元修这次逃跑可谓狼狈至极,朝廷的官员在出发的时候就散了一多半,这一路上又零零散散地溜了不少,重要的王公大臣只有南阳王元宝炬、广平王元赞、侍中斛斯椿、太傅长孙稚、中军将军王思政等几个人还跟着他。
此外,中军大都督窦善和弟弟抚军将军窦炽、武卫将军宇文贵、侯莫陈崇的哥哥散骑常侍侯莫陈顺、安东将军宇文测和弟弟历武将军宇文深、左光禄大夫郑道邕等人也比较坚定地跟着元修。
因为跑得比较仓促,元修和公卿大臣们都没有带马,骑兵的战马他们又骑不惯,于是窦善和窦炽兄弟二人又冒险回到洛阳去抢御马。当时高欢还没有进城,但留在城内的官员基本都已经倒戈,不再听元修的了。武卫将军高金龙领着人堵在千秋门前,不放窦善和窦炽过去。
窦炽很能打,当年在侯渊帐下的时候,曾经亲手斩杀韩楼,平定了河北的叛乱。他没工夫跟眼前这帮墙头草废话,策马抡刀直接往前冲,三下五除二就把挡路的人杀散,冲到御马廊中牵了四十匹御马出来,又追上了大部队。
看到窦炽兄弟如此给大家提气,元修很高兴,当即赐给二人骏马各两匹、驽马十匹。
除了这些朝内大臣之外,元修跑路的队伍中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于谨和独孤如愿。
于谨之前一直在尔朱天光手下做事,尔朱天光离开关中跟高欢干架的时候,于谨也跟在身边。等到尔朱天光等人在韩陵被高欢击败之后,于谨没有选择投降,而是又跑回了关内。贺拔岳知道于谨人才难得,把他保了下来,表奏他为卫将军兼咸阳太守,后来又把他派到去夏州协助宇文泰。
这个阶段的于谨比较消沉。他的目标可是朝堂三公的位置,结果折腾了十年还在原地打圈圈,连个刺史都没混上。
直到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所杀,宇文泰走到前台,于谨意识到自己苦等多年的时刻终于来了。眼前这个比自己小十四岁的青年才俊是天生的领导者,而且此时国内的局势对关陇集团也非常有利。现在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不缺,只要抓住机会顺势而为,绝对可以干一票大的。
所以于谨这段时间一直在鼓动宇文泰尽快把皇帝元修搞到长安来,凭借关中的重要地理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成就一代霸业。
宇文泰其实也早就有这个想法,但苦于手下都是一帮武将,没有能理解和帮助自己的亲信,因此两人一拍即合,一直在秘密商讨具体的实施方案。前些日子元修见调不动关西和荆州的军队,只好单独调人,下旨把于谨调到朝内担任阁内大都督,宇文泰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于谨到洛阳之后,明里暗里做了很多动员工作,最终促成了元修这次西奔。
独孤如愿也是前段时间从荆州调到洛阳来的,但元修跑路的当晚没有通知他。等独孤如愿知道消息的时候,元修的大部队已经出发很长时间了。独孤如愿来不及带上家眷,骑上马就往西追,终于在涧河(在瀍河西边,也是洛水支流)附近追上了元修。... -->>
534年,七月,洛阳。
元修实在应该感谢元斌之,虽然这个家伙是出于私愤故意谎报军情,但客观上却给他争取到了宝贵的逃跑时间。
元斌之并没有跟随元修一起逃往关中。他本来是因为跟斛斯椿争宠,打算忽悠元修带着自己跑路,把斛斯椿扔在虎牢自生自灭,结果发现人家俩人的关系是真铁,元修逃跑也不忘叫上斛斯椿。这种情况下跟着去长安还有啥意思?元斌之醋意大发,一赌气撇下元修又跑回了虎牢关。此时斛斯椿和长孙稚都被调回了洛阳,只有右将军李标还在留守。
李标是李弼的弟弟。虽然是亲兄弟,兄弟俩的形象却相差甚远。李弼是典型的北方武人,身材高大威猛,而李标则身高不足五尺(大概不到今天的一米五),乍看之下就是个小朋友的形象。
身高虽然有缺陷,但李标的性格却跟李弼类似,刚猛果断,作战非常勇敢。实际上,李标出道比李弼还要早一点,在尔朱荣跟元颢和陈庆之在洛阳对抗的时候,他就作为别将参加战斗,战后被封为讨逆将军,那时李弼还没有跟着尔朱天光入关。尔朱荣死后,李标又先后追随尔朱世隆、尔朱兆和樊子鹄,最后归顺了元修的新朝廷,官拜右将军。
元斌之回来并不是要跟高欢拼命,他心里早就想好了后路。元斌之对李标说:李将军啊,现在形势非常不妙,皇上和大臣们都退到长安去了,我看虎牢关也坚持不了多久,咱们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事出突然,李标并不清楚朝内的具体变化,但眼看着斛斯椿和长孙稚都已经撤了,不用想情况肯定非常糟糕,他赶紧问元斌之下一步该怎么办。
元斌之道:现在高欢已经从虎牢关的西边渡过了黄河,东面的窦泰又随时会发动进攻,虎牢关两面受敌,孤立无援,被打下来是早晚的事情。现在退路已经断了,咱们又不能投降高欢。为今之计,我看只能放弃虎牢去投奔南边的萧衍了,之后再慢慢打算。
李标有点晕,自己身为领兵大将,岂能还没开打就准备投降?可是元斌之是大领导,他的意见也不好反驳。
况且元斌之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虎牢关建在崇山峻岭之上,北面是黄河,南边是嵩山,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但地势高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虎牢关最大的弱点就是缺少水源。当然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为了解决饮水问题,前人曾经在关内凿了一口井,深达四十丈,可惜这口井在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南征刘宋的时候给切断了(作地道偷城内井,井深四十丈,山势峻峭,不可得防)。这种情况下,如果一面受敌还好,一旦被包围,肯定会因为缺水而不战自溃。
现在就是腹背受敌的局势,再守在虎牢关里已是死路一条。于是李标只好跟元斌之一起带着大部队先从虎牢关上撤下来,退守到西边的成皋,打算看看局势发展再做下一步决定。
结果他们刚赶到成皋,还没来得及部署防守,高欢的部队就杀到了。
高欢深知虎牢关的重要性。虽然现在虎牢关已经被合围,但这里始终是个硬钉子,如果不拔掉的话,北路和东路的部队就没办法会师,所以他渡河之后,主力部队向西进军洛阳,同时分出一只部队向东攻打虎牢。
李标的人马准备不足,抵抗不住高欢部队的进攻,部队很快就被击溃。他一看没别的办法了,只好跟着元斌之一起弃军投奔了南梁。
高欢西进的部队速度非常快,七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元修逃出洛阳的第二天,大军就杀到洛阳城下。
皇帝都跑了,自然也没人再卖力守城,高欢的部队基本没遇到抵抗,顺利进入洛阳。
高欢本以为可以把元修按在城内,但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此时元修已经跑出去一天多了。
最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高欢非常郁闷,他命令娄昭率领轻骑即刻出发,务必要把元修给追回来。
元修虽然人不怎么样,但他毕竟是皇帝,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把他控制在自己手里,后面的事情都好办。一旦让他跑到宇文泰的地盘上,自己就真的变成了乱臣贼子,道义舆论上会非常被动。
其实用不着娄昭,高敖曹那边早就冲出去了。
高欢还需要考虑国家稳定君臣名分之类的东西,高敖曹可管不了这么多。大哥高乾的血海深仇犹似昨日,眼看仇人就在眼前,岂能再让他跑了?高敖曹问清了元修的逃跑路线,没顾得上跟高欢打招呼,直接带着麾下五百人马一路向西追杀过去。
元修这次逃跑可谓狼狈至极,朝廷的官员在出发的时候就散了一多半,这一路上又零零散散地溜了不少,重要的王公大臣只有南阳王元宝炬、广平王元赞、侍中斛斯椿、太傅长孙稚、中军将军王思政等几个人还跟着他。
此外,中军大都督窦善和弟弟抚军将军窦炽、武卫将军宇文贵、侯莫陈崇的哥哥散骑常侍侯莫陈顺、安东将军宇文测和弟弟历武将军宇文深、左光禄大夫郑道邕等人也比较坚定地跟着元修。
因为跑得比较仓促,元修和公卿大臣们都没有带马,骑兵的战马他们又骑不惯,于是窦善和窦炽兄弟二人又冒险回到洛阳去抢御马。当时高欢还没有进城,但留在城内的官员基本都已经倒戈,不再听元修的了。武卫将军高金龙领着人堵在千秋门前,不放窦善和窦炽过去。
窦炽很能打,当年在侯渊帐下的时候,曾经亲手斩杀韩楼,平定了河北的叛乱。他没工夫跟眼前这帮墙头草废话,策马抡刀直接往前冲,三下五除二就把挡路的人杀散,冲到御马廊中牵了四十匹御马出来,又追上了大部队。
看到窦炽兄弟如此给大家提气,元修很高兴,当即赐给二人骏马各两匹、驽马十匹。
除了这些朝内大臣之外,元修跑路的队伍中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于谨和独孤如愿。
于谨之前一直在尔朱天光手下做事,尔朱天光离开关中跟高欢干架的时候,于谨也跟在身边。等到尔朱天光等人在韩陵被高欢击败之后,于谨没有选择投降,而是又跑回了关内。贺拔岳知道于谨人才难得,把他保了下来,表奏他为卫将军兼咸阳太守,后来又把他派到去夏州协助宇文泰。
这个阶段的于谨比较消沉。他的目标可是朝堂三公的位置,结果折腾了十年还在原地打圈圈,连个刺史都没混上。
直到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所杀,宇文泰走到前台,于谨意识到自己苦等多年的时刻终于来了。眼前这个比自己小十四岁的青年才俊是天生的领导者,而且此时国内的局势对关陇集团也非常有利。现在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不缺,只要抓住机会顺势而为,绝对可以干一票大的。
所以于谨这段时间一直在鼓动宇文泰尽快把皇帝元修搞到长安来,凭借关中的重要地理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成就一代霸业。
宇文泰其实也早就有这个想法,但苦于手下都是一帮武将,没有能理解和帮助自己的亲信,因此两人一拍即合,一直在秘密商讨具体的实施方案。前些日子元修见调不动关西和荆州的军队,只好单独调人,下旨把于谨调到朝内担任阁内大都督,宇文泰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于谨到洛阳之后,明里暗里做了很多动员工作,最终促成了元修这次西奔。
独孤如愿也是前段时间从荆州调到洛阳来的,但元修跑路的当晚没有通知他。等独孤如愿知道消息的时候,元修的大部队已经出发很长时间了。独孤如愿来不及带上家眷,骑上马就往西追,终于在涧河(在瀍河西边,也是洛水支流)附近追上了元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