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淡淡秋意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新闻,得知8月26日是这座城市30岁的生日。由此,也打开了对她的记忆。
自1987年至2002年15年间,因工作关系不下数十次到过这个城市。
这个给我工作经历中留下深刻记忆的城市便是深圳。
“深圳”这二个字可以说在人们的心目中绝对不会仅仅只是一个城市的名字,至少在我的概念里是这样的。
说起对深圳这座城市的记忆,似乎是那么的浅表,一切仿佛都在眼前;然后感觉又是那么的悠长,转眼巳22年过去。
1988年,记得是我在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任办公室主任的第二年,公司的产品以出口为主,那时企业还没有出口权,所以进出口业务要通过深圳和香港公司代理。也就在这一年我的双脚也踏上了这座城市的热土。
在那个被喻为“领导干部漂洋过海、企业老总深圳珠海”的年代,我一个小字辈能去深圳,心情自然是激动的。
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带给我的是大开眼界的刺激,也不乏有眼花缭乱的迷惑。映入眼帘的到处是隆隆的推土机、挖掘机和耸入云端的大型吊车,还有就是一幢幢已经建成的高楼大厦,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
与公司有业务关系的香港华润公司深圳分公司在国贸大厦商圈旁。
国贸大厦于1984年竣工,共53层160米高,它以三天造一层楼的奇迹,创造了“深圳速度”由此“深圳速度”这四个字也在全国叫的响当当,成了那个时代快速发展的符号。国贸大厦也自然成了深圳这个城市的第一地标。
“不到国贸,不算到过深圳”这是当时对去深圳人的一种说法。的确,当年内地人去深圳,第一件事,便是能登一登国贸大厦。幸运的是,第一次去深圳,业务单位便安排我们在国贸大厦用餐。在49楼旋转餐厅,俯瞰深圳,城市尽收眼底。对这个城市的最初记忆,便也镌刻在心间。
后来听说,1992年一位老人南巡深圳时,就是在这个旋转餐厅作的重要讲话,给这个城市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说起对深圳的记忆,相信当年去过这个城市的人一定不会不记得中英街。可以说当初来到深圳登国贸大厦比较容易,因为只要能化钱即可。但要去中英街就比较难了。中英街是特区中的特区,必须再办一个通行证才能成行。
中英街对人的吸引力便是那些物美价廉的免税洋货。那时内地物资相对短缺,而中英街那琳琅满目的商品,正好打开了人们被禁锢的物欲。记得每次去深圳逛中英街总要为同事、朋友或亲戚带回好多好多的物品,如电子表、金饰品、照相机、游戏机、香皂、各种花布面料等。
国贸大厦和中英街可以说是我对深圳这座城市最初的,也是最深刻的记忆。虽然这两个名字随着这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和吸引力。但我想,这正是这个城市能日新月异、不断超越的潜质所在,否则也不会有地王的高耸。
1990年后,公司在深圳设立了办事处,位于深南大道上,并在蛇口兴办了工厂。此后到深圳便更频繁和方便。1993年,南巡讲话发表的第二年,我特意带着妻子去了一趟深圳,一周的游历,这个城市也留下我们夫妻俩那幸福、快乐、浪漫的永恒瞬间。
当然,15年数十次到深圳,留给我记忆的极不可能只有国贸大厦和中英街。忘不了的还有很多、很多。
不会忘记自己亲历了深南大道的由小变大,这条路可以说是深圳发展的缩影;忘不了蛇口工业区,那里曾经有公司的合资工厂;也忘不了经常站在深港界河上的罗湖桥遥望对面,那里是香港,而远处则是世界;忘不了见证深港两岸变迁的深圳河。
难忘那东门头和人民桥、华强北的电子街、荔枝公园的灌木丛、香蜜湖伴的度假村、大小梅沙的海滩、竹园宾馆的竹林、锦绣中华的实景微缩;还有那一条条美食街上的佳肴美酒飘香。
然后,这些记忆只不过仅仅是这座城市的物像而已。
要说对这座城市的真正记忆,其实最忘不了的应该是一位老人。如果没有这位老人焕发辉煌的桑榆晚景,或许就没有这个城市,乃至中国的今天。有了这位老人,这个城市便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神话诞生的地方。可以说这个老人是这个城市的灵魂。1992年后,只要去深圳,我便会到深南大道与红岭路交会口的广场,去一睹老人的风采,因为那里有这位老人的巨幅画像。
2002年,我离开了留下青春年华、工作了24年的企业。自那至今,其间只因政府组织招商引资曾去过一次这个城市。记忆中的深圳也仿佛一年一年正离我远去。
自第一次去深圳,转眼已22年过去。今天,深圳这座城市已到了而立之年,而我也从一个生龙活虎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年巳及艾的人。然后,当我寻找着曾经属于这个城市的记忆,触摸着在这个城市曾经有过的生活脉搏,却发现她依然是那么的清晰和鲜活。
原来,这座城市,绝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在我的记忆中淡忘。
我追忆她,刻骨铭心,像怀念我那已经远去的青春与梦想。
我怀念她,永生难忘,每一个在这座城市生活过的日日夜夜。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四日晚
看新闻,得知8月26日是这座城市30岁的生日。由此,也打开了对她的记忆。
自1987年至2002年15年间,因工作关系不下数十次到过这个城市。
这个给我工作经历中留下深刻记忆的城市便是深圳。
“深圳”这二个字可以说在人们的心目中绝对不会仅仅只是一个城市的名字,至少在我的概念里是这样的。
说起对深圳这座城市的记忆,似乎是那么的浅表,一切仿佛都在眼前;然后感觉又是那么的悠长,转眼巳22年过去。
1988年,记得是我在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任办公室主任的第二年,公司的产品以出口为主,那时企业还没有出口权,所以进出口业务要通过深圳和香港公司代理。也就在这一年我的双脚也踏上了这座城市的热土。
在那个被喻为“领导干部漂洋过海、企业老总深圳珠海”的年代,我一个小字辈能去深圳,心情自然是激动的。
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带给我的是大开眼界的刺激,也不乏有眼花缭乱的迷惑。映入眼帘的到处是隆隆的推土机、挖掘机和耸入云端的大型吊车,还有就是一幢幢已经建成的高楼大厦,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
与公司有业务关系的香港华润公司深圳分公司在国贸大厦商圈旁。
国贸大厦于1984年竣工,共53层160米高,它以三天造一层楼的奇迹,创造了“深圳速度”由此“深圳速度”这四个字也在全国叫的响当当,成了那个时代快速发展的符号。国贸大厦也自然成了深圳这个城市的第一地标。
“不到国贸,不算到过深圳”这是当时对去深圳人的一种说法。的确,当年内地人去深圳,第一件事,便是能登一登国贸大厦。幸运的是,第一次去深圳,业务单位便安排我们在国贸大厦用餐。在49楼旋转餐厅,俯瞰深圳,城市尽收眼底。对这个城市的最初记忆,便也镌刻在心间。
后来听说,1992年一位老人南巡深圳时,就是在这个旋转餐厅作的重要讲话,给这个城市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说起对深圳的记忆,相信当年去过这个城市的人一定不会不记得中英街。可以说当初来到深圳登国贸大厦比较容易,因为只要能化钱即可。但要去中英街就比较难了。中英街是特区中的特区,必须再办一个通行证才能成行。
中英街对人的吸引力便是那些物美价廉的免税洋货。那时内地物资相对短缺,而中英街那琳琅满目的商品,正好打开了人们被禁锢的物欲。记得每次去深圳逛中英街总要为同事、朋友或亲戚带回好多好多的物品,如电子表、金饰品、照相机、游戏机、香皂、各种花布面料等。
国贸大厦和中英街可以说是我对深圳这座城市最初的,也是最深刻的记忆。虽然这两个名字随着这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和吸引力。但我想,这正是这个城市能日新月异、不断超越的潜质所在,否则也不会有地王的高耸。
1990年后,公司在深圳设立了办事处,位于深南大道上,并在蛇口兴办了工厂。此后到深圳便更频繁和方便。1993年,南巡讲话发表的第二年,我特意带着妻子去了一趟深圳,一周的游历,这个城市也留下我们夫妻俩那幸福、快乐、浪漫的永恒瞬间。
当然,15年数十次到深圳,留给我记忆的极不可能只有国贸大厦和中英街。忘不了的还有很多、很多。
不会忘记自己亲历了深南大道的由小变大,这条路可以说是深圳发展的缩影;忘不了蛇口工业区,那里曾经有公司的合资工厂;也忘不了经常站在深港界河上的罗湖桥遥望对面,那里是香港,而远处则是世界;忘不了见证深港两岸变迁的深圳河。
难忘那东门头和人民桥、华强北的电子街、荔枝公园的灌木丛、香蜜湖伴的度假村、大小梅沙的海滩、竹园宾馆的竹林、锦绣中华的实景微缩;还有那一条条美食街上的佳肴美酒飘香。
然后,这些记忆只不过仅仅是这座城市的物像而已。
要说对这座城市的真正记忆,其实最忘不了的应该是一位老人。如果没有这位老人焕发辉煌的桑榆晚景,或许就没有这个城市,乃至中国的今天。有了这位老人,这个城市便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神话诞生的地方。可以说这个老人是这个城市的灵魂。1992年后,只要去深圳,我便会到深南大道与红岭路交会口的广场,去一睹老人的风采,因为那里有这位老人的巨幅画像。
2002年,我离开了留下青春年华、工作了24年的企业。自那至今,其间只因政府组织招商引资曾去过一次这个城市。记忆中的深圳也仿佛一年一年正离我远去。
自第一次去深圳,转眼已22年过去。今天,深圳这座城市已到了而立之年,而我也从一个生龙活虎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年巳及艾的人。然后,当我寻找着曾经属于这个城市的记忆,触摸着在这个城市曾经有过的生活脉搏,却发现她依然是那么的清晰和鲜活。
原来,这座城市,绝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在我的记忆中淡忘。
我追忆她,刻骨铭心,像怀念我那已经远去的青春与梦想。
我怀念她,永生难忘,每一个在这座城市生活过的日日夜夜。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四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