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靖难攻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37章 宁王归心
“殿下!殿下1
宁王府内,当急匆匆的脚步声与叫嚷声传来,正在书房之中阅读兵书的朱权眉头微皱。
他抬头看向了窗户,也见到了书房外行色匆匆的长史。
“何事?”
放下手中兵书,朱权皱眉询问,而那长史也一路小跑进了书房之中,脸上表情不可思议。
“渤海庶人奇袭大宁城,大宁城已经拿下,陈亨被属下俘至阵前,已经被渤海郡王下令收押。”
“你说什么?”
朱权站了起来,脸上表情与长史一样不可思议。
他就藩大宁多年,自然知道大宁的情况,若是没有其它岔子,大宁起码要三四万人才能强攻而下。
“他是怎么打进来的?”
朱权开口询问,长史也摇摇头:“外面太乱,只知道他是趁着城门打开时率骑兵冲入城内,然后陈亨就被叛投的下属给束缚到了阵前。”
“居然这么简单……”朱权晃神坐下,他不敢起兵的原因就是畏惧朝廷强大,只是他不曾想,朱高煦居然如此简单的就拿下了大宁。
北平行都司虽有二十二卫,可一旦拿下了大宁,其它卫所就无法抵抗,只能跟随投降,因为其它卫所的粮食并不多,朝廷都是将粮食统一运送到大宁,然后再由大宁按照一季所需分配给下面的卫所。
如今大宁城被拿下,这也就代表北平行都司的二十一卫都会投降。
南边的卜万与东边的刘嵩,虽然他们粮草充足,可一旦麾下兵卒知道后方投降,麾下兵马便会不战自溃。
“我四哥…眼下有多少兵马。”
朱权表情复杂询问,长史也按照自己的消息作揖:“约六七万人。”
“高煦呢?”朱权再问,长史也继续回答:“约四五万。”
“碍…”长叹一声,朱权闭上了眼睛:“恐怕此役过后,高煦麾下兵马会超过我四哥之数。”
“确实。”长史颔首,同时书房外又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不多时,一名指挥使跑进了书房,匆忙作揖:“殿下,渤海郡王请您前往都指挥使衙门叙旧。”
那指挥使话里说的是叙旧,但朱权很清楚,这种节骨眼上,如果自己不给朱高煦这个面子,朱高煦可不会顾及双方的叔侄,此前的袍泽关系。
“走吧,随我去见见我这骁勇善战的侄子。”
朱权没有犹豫便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后,便带着长史与指挥使走了出去……
“大宁城有粮食七十六万七千六百余石,钱二十二万六千四百贯,铁料三十二万斤,豆料一万七千石,各种布匹九千四百匹,棉花二万三千四百余斤,另外还有……”
都指挥使衙门内,朱高煦站在一个沙盘前,手中还有根类似指挥棍的东西。
赵牧拿着厚厚的府库文册诉说着大宁府之中还有什么东西,又再念道:“大宁有屯田共二十一万二千六百七十六亩整,军户十二万六千三百户,四十二万九千六百余口。”
“每月需发月粮十二万六千三百石,行粮多在五万石左右。”
“当下营州、木榆等卫有战兵五千人,屯兵两万余人,松亭关和广宁各自调走了两万七千战兵和六万余屯兵充作民夫。”
赵牧讲出了大宁的大致情况,朱高煦则是一直在观察大宁的沙盘,拿起一面属于胡兵的旗帜插到了大宁城北七十余里外的地方。
“殿下,按照大宁都指挥使司的这文册情况,大宁的粮食即便加上其它卫所的粮食,那也顶多支撑到腊月。”
赵牧目光有几分担忧,而这份担忧来自大宁的情况。
洪武年间大宁是一个每个月都要吞下去十八万石粮食的地方,正因如此,它与辽东、陕西行都司等地都是纯投入的地方,京城收不到来自他们的一分一毫赋税粮秣。
现在朱高煦接手了大宁与辽东,接手的可不是一个金钵钵,而是接手了建文年间的两个负担。
“按照我们的规矩,这大宁之粮秣足够吃到什么时候?”
朱高煦看似心无旁骛的打量沙盘,实际上他很清楚自己遭遇的困境。
“渤海有十七万六千五百余口,辽东在我们手上的有三十一万七千余口,现在加上大宁的近四十三万口,合计起来就是九十二万余口。”
“按照我们的法子,每人每日发二斤米来算……”
赵牧敲打着算盘,毕竟是上过了吉林卫学的人,这点算术还是难不倒他。
不多时,他便抬头对朱高煦交代道:“每个月光他们就要吃三十六万石,如果再加上大宁三万七千战兵和我们弟兄的军饷,差不多就是……五十三万七千余石,外加七万三千贯军饷。”
“军饷还好说,加上辽东府库的钱,起码还能撑六个月,可是粮食,我们的粮食顶多撑到九月秋收前。”
赵牧说着说着抬头看向了朱高煦,而朱高煦也从此处更清楚了大宁的情况,也理解了朱棣为什么会把大宁四十几万人尽数迁回永平、顺天二府了。
说到底,朱棣虽然在拿下大宁时钱粮充足,可大宁毕竟每年都需要消耗二百余万石。
仅凭当地的二十几万亩屯田,最多能解决十分之一的粮食问题,剩下的二百万粮食还得从燕府府库中拿走。
先不提朱棣从哪里额外拿二百万石给大宁,单单运送这笔钱粮的兵马数额与民夫数量就能难倒他。
如今自己来了,也正在面对这样的困境,而自己要用的办法,与朱棣要用的办法类似。
“请陈亨老将军前来。”
朱高煦抬头让中堂前的兵卒去请陈亨,不多时便见在大宁街道上还被束缚的陈亨,如今一脸轻松的走了过来。
对于陈亨的演技,朱高煦已经无力再直视。
“殿下。”
陈亨对朱高煦作揖,朱高煦也没有磨蹭,因为他还要去对付哈剌兀,保大宁百姓太平,因此他必须在最快时间让陈亨帮自己解决大宁剩余的二十一卫与三个守御所。
“我想请老将军带我的人立马接管大宁其余二十一卫与三所,不知道老将军需要多少人?”
“这……”听到朱高煦的话,陈亨顿了顿:“营州三卫是我子陈恭、陈忠、陈懋三人分别驻守,只要我三封家书即可拿下。”
“至于木榆等卫也多为我之旧部,且与燕王殿下相熟,只要转述大宁被拿下,他们也都会纷纷跟随殿下。”
“唯二的问题是松亭关的卜万与广宁的刘嵩,此二人不可能与殿下好相与,但其军中许多人都为我亲信。”
“只要我书信过去,而殿下又带他们家人至阵前叫阵,他们必然临阵倒戈,因此臣不需要殿下兵马,只需要殿下在击退兀良哈胡骑后亲自走两趟就行。”
陈亨不愧是受封国公的人,在他的三言两语间,整个大宁就已经被拿下,怪不得历史上卜万、刘真败走后,陈亨敢直接带人投靠朱棣,合着除了卜万与刘真外,其他人大多都是他的旧部。
“好,有老将军这话,我心里便安下了。”
说完此事,朱高煦却也放心的与陈亨交代自己的意图。
“大宁久进而不出,加上随时可能遭遇胡骑入寇,因此我准备在击退胡骑后,迁移十万军户及其家属前往辽东安家。”
“至于大宁,则是在原先有屯田的地方多筑石堡城,布置一万五千战兵及其亲属驻守即可。”
迁移大宁人口入辽东,是朱高煦开发东北最重要的一步棋。
如今大宁被拿下,朱棣后方除了辽西走廊和松亭关的那四万多兵马外,其它地方已经尽数安全。
只要朱高煦再解决卜万与刘嵩的二万七千兵马,辽西便只剩下残兵一万三千余人,顷刻间便能被击败。
如此一来,渤海与辽东就成了大后方,其中辽东最为安全,因为朝鲜正在爆发王子之乱,无力野望辽东。
迁移三十几万人前往辽东开展大规模开荒,然后再留下五六万人守住大宁,同时耕种此前开垦的二十余万亩耕地,这就是朱高煦对大宁与辽东的布置。
大宁必然是需要守的,但兀良哈遭遇多次打击,已经无法强攻城池堡垒,所以留一万五千战兵驻守,再留他们三四万家属耕种田地是完全没问题的,当地的开支也会降下来。
经过朱高煦这么操作,大宁的支出兴许会从每月十七万,下降到四万石。
辽东的负担虽然加大了,但只要有朱棣从辽西走廊输粮,那朱高煦就有把握在来年海船建造出来后拿下登、莱等山东重城,进而南下淮北,谋夺运河路上的水次仓。
只要自己成功抢到一座水次仓,便足够维持关外九十二万军民半年乃至一年之用。
“要迁移三十余万人恐怕十分困难,况且辽东能养活这么多人吗?”
陈亨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朱高煦却颔首道:“粮食的问题不用管,迁移路上我军也会对大宁百姓以成人二斤,未成人一斤半来发放实粮。”
“到了辽东后,在组织开荒的同时,我军依旧会按照这个数额发放口粮,直到百姓有自己可耕种,可养活之田地才会停止。”
“实粮?”陈亨愣了愣,他没想到朱高煦敢说出这种“狂言”。
就拿之前的大宁情况来说,按照大宁的标准,每个月支出十七万石的情况下,军户每家也就能分到一石三斗,而且是未经加工的米,除去加工中麦麸损耗的三成,每人也就能拿到一斤四的实粮罢了。
如今朱高煦开口就是大口二斤,小口一斤半,而且还不要军户们帮卫所免费种地,而是帮他们自己开荒。
&n... -->>
第237章 宁王归心
“殿下!殿下1
宁王府内,当急匆匆的脚步声与叫嚷声传来,正在书房之中阅读兵书的朱权眉头微皱。
他抬头看向了窗户,也见到了书房外行色匆匆的长史。
“何事?”
放下手中兵书,朱权皱眉询问,而那长史也一路小跑进了书房之中,脸上表情不可思议。
“渤海庶人奇袭大宁城,大宁城已经拿下,陈亨被属下俘至阵前,已经被渤海郡王下令收押。”
“你说什么?”
朱权站了起来,脸上表情与长史一样不可思议。
他就藩大宁多年,自然知道大宁的情况,若是没有其它岔子,大宁起码要三四万人才能强攻而下。
“他是怎么打进来的?”
朱权开口询问,长史也摇摇头:“外面太乱,只知道他是趁着城门打开时率骑兵冲入城内,然后陈亨就被叛投的下属给束缚到了阵前。”
“居然这么简单……”朱权晃神坐下,他不敢起兵的原因就是畏惧朝廷强大,只是他不曾想,朱高煦居然如此简单的就拿下了大宁。
北平行都司虽有二十二卫,可一旦拿下了大宁,其它卫所就无法抵抗,只能跟随投降,因为其它卫所的粮食并不多,朝廷都是将粮食统一运送到大宁,然后再由大宁按照一季所需分配给下面的卫所。
如今大宁城被拿下,这也就代表北平行都司的二十一卫都会投降。
南边的卜万与东边的刘嵩,虽然他们粮草充足,可一旦麾下兵卒知道后方投降,麾下兵马便会不战自溃。
“我四哥…眼下有多少兵马。”
朱权表情复杂询问,长史也按照自己的消息作揖:“约六七万人。”
“高煦呢?”朱权再问,长史也继续回答:“约四五万。”
“碍…”长叹一声,朱权闭上了眼睛:“恐怕此役过后,高煦麾下兵马会超过我四哥之数。”
“确实。”长史颔首,同时书房外又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不多时,一名指挥使跑进了书房,匆忙作揖:“殿下,渤海郡王请您前往都指挥使衙门叙旧。”
那指挥使话里说的是叙旧,但朱权很清楚,这种节骨眼上,如果自己不给朱高煦这个面子,朱高煦可不会顾及双方的叔侄,此前的袍泽关系。
“走吧,随我去见见我这骁勇善战的侄子。”
朱权没有犹豫便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后,便带着长史与指挥使走了出去……
“大宁城有粮食七十六万七千六百余石,钱二十二万六千四百贯,铁料三十二万斤,豆料一万七千石,各种布匹九千四百匹,棉花二万三千四百余斤,另外还有……”
都指挥使衙门内,朱高煦站在一个沙盘前,手中还有根类似指挥棍的东西。
赵牧拿着厚厚的府库文册诉说着大宁府之中还有什么东西,又再念道:“大宁有屯田共二十一万二千六百七十六亩整,军户十二万六千三百户,四十二万九千六百余口。”
“每月需发月粮十二万六千三百石,行粮多在五万石左右。”
“当下营州、木榆等卫有战兵五千人,屯兵两万余人,松亭关和广宁各自调走了两万七千战兵和六万余屯兵充作民夫。”
赵牧讲出了大宁的大致情况,朱高煦则是一直在观察大宁的沙盘,拿起一面属于胡兵的旗帜插到了大宁城北七十余里外的地方。
“殿下,按照大宁都指挥使司的这文册情况,大宁的粮食即便加上其它卫所的粮食,那也顶多支撑到腊月。”
赵牧目光有几分担忧,而这份担忧来自大宁的情况。
洪武年间大宁是一个每个月都要吞下去十八万石粮食的地方,正因如此,它与辽东、陕西行都司等地都是纯投入的地方,京城收不到来自他们的一分一毫赋税粮秣。
现在朱高煦接手了大宁与辽东,接手的可不是一个金钵钵,而是接手了建文年间的两个负担。
“按照我们的规矩,这大宁之粮秣足够吃到什么时候?”
朱高煦看似心无旁骛的打量沙盘,实际上他很清楚自己遭遇的困境。
“渤海有十七万六千五百余口,辽东在我们手上的有三十一万七千余口,现在加上大宁的近四十三万口,合计起来就是九十二万余口。”
“按照我们的法子,每人每日发二斤米来算……”
赵牧敲打着算盘,毕竟是上过了吉林卫学的人,这点算术还是难不倒他。
不多时,他便抬头对朱高煦交代道:“每个月光他们就要吃三十六万石,如果再加上大宁三万七千战兵和我们弟兄的军饷,差不多就是……五十三万七千余石,外加七万三千贯军饷。”
“军饷还好说,加上辽东府库的钱,起码还能撑六个月,可是粮食,我们的粮食顶多撑到九月秋收前。”
赵牧说着说着抬头看向了朱高煦,而朱高煦也从此处更清楚了大宁的情况,也理解了朱棣为什么会把大宁四十几万人尽数迁回永平、顺天二府了。
说到底,朱棣虽然在拿下大宁时钱粮充足,可大宁毕竟每年都需要消耗二百余万石。
仅凭当地的二十几万亩屯田,最多能解决十分之一的粮食问题,剩下的二百万粮食还得从燕府府库中拿走。
先不提朱棣从哪里额外拿二百万石给大宁,单单运送这笔钱粮的兵马数额与民夫数量就能难倒他。
如今自己来了,也正在面对这样的困境,而自己要用的办法,与朱棣要用的办法类似。
“请陈亨老将军前来。”
朱高煦抬头让中堂前的兵卒去请陈亨,不多时便见在大宁街道上还被束缚的陈亨,如今一脸轻松的走了过来。
对于陈亨的演技,朱高煦已经无力再直视。
“殿下。”
陈亨对朱高煦作揖,朱高煦也没有磨蹭,因为他还要去对付哈剌兀,保大宁百姓太平,因此他必须在最快时间让陈亨帮自己解决大宁剩余的二十一卫与三个守御所。
“我想请老将军带我的人立马接管大宁其余二十一卫与三所,不知道老将军需要多少人?”
“这……”听到朱高煦的话,陈亨顿了顿:“营州三卫是我子陈恭、陈忠、陈懋三人分别驻守,只要我三封家书即可拿下。”
“至于木榆等卫也多为我之旧部,且与燕王殿下相熟,只要转述大宁被拿下,他们也都会纷纷跟随殿下。”
“唯二的问题是松亭关的卜万与广宁的刘嵩,此二人不可能与殿下好相与,但其军中许多人都为我亲信。”
“只要我书信过去,而殿下又带他们家人至阵前叫阵,他们必然临阵倒戈,因此臣不需要殿下兵马,只需要殿下在击退兀良哈胡骑后亲自走两趟就行。”
陈亨不愧是受封国公的人,在他的三言两语间,整个大宁就已经被拿下,怪不得历史上卜万、刘真败走后,陈亨敢直接带人投靠朱棣,合着除了卜万与刘真外,其他人大多都是他的旧部。
“好,有老将军这话,我心里便安下了。”
说完此事,朱高煦却也放心的与陈亨交代自己的意图。
“大宁久进而不出,加上随时可能遭遇胡骑入寇,因此我准备在击退胡骑后,迁移十万军户及其家属前往辽东安家。”
“至于大宁,则是在原先有屯田的地方多筑石堡城,布置一万五千战兵及其亲属驻守即可。”
迁移大宁人口入辽东,是朱高煦开发东北最重要的一步棋。
如今大宁被拿下,朱棣后方除了辽西走廊和松亭关的那四万多兵马外,其它地方已经尽数安全。
只要朱高煦再解决卜万与刘嵩的二万七千兵马,辽西便只剩下残兵一万三千余人,顷刻间便能被击败。
如此一来,渤海与辽东就成了大后方,其中辽东最为安全,因为朝鲜正在爆发王子之乱,无力野望辽东。
迁移三十几万人前往辽东开展大规模开荒,然后再留下五六万人守住大宁,同时耕种此前开垦的二十余万亩耕地,这就是朱高煦对大宁与辽东的布置。
大宁必然是需要守的,但兀良哈遭遇多次打击,已经无法强攻城池堡垒,所以留一万五千战兵驻守,再留他们三四万家属耕种田地是完全没问题的,当地的开支也会降下来。
经过朱高煦这么操作,大宁的支出兴许会从每月十七万,下降到四万石。
辽东的负担虽然加大了,但只要有朱棣从辽西走廊输粮,那朱高煦就有把握在来年海船建造出来后拿下登、莱等山东重城,进而南下淮北,谋夺运河路上的水次仓。
只要自己成功抢到一座水次仓,便足够维持关外九十二万军民半年乃至一年之用。
“要迁移三十余万人恐怕十分困难,况且辽东能养活这么多人吗?”
陈亨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朱高煦却颔首道:“粮食的问题不用管,迁移路上我军也会对大宁百姓以成人二斤,未成人一斤半来发放实粮。”
“到了辽东后,在组织开荒的同时,我军依旧会按照这个数额发放口粮,直到百姓有自己可耕种,可养活之田地才会停止。”
“实粮?”陈亨愣了愣,他没想到朱高煦敢说出这种“狂言”。
就拿之前的大宁情况来说,按照大宁的标准,每个月支出十七万石的情况下,军户每家也就能分到一石三斗,而且是未经加工的米,除去加工中麦麸损耗的三成,每人也就能拿到一斤四的实粮罢了。
如今朱高煦开口就是大口二斤,小口一斤半,而且还不要军户们帮卫所免费种地,而是帮他们自己开荒。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