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不称职的兽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驾迁陪都南京上来。他们认为,在南京可以继续维持明王朝的统治。作为影子政府,南京行政当局已进行了准备:一旦北京陷落,便可给明朝北方残存势力以全力支持。
陈子龙在当初奉命巡视绍兴之后,被调到南京吏部任职,他虽然有一段极不光彩的历史,但是好在知道的人并不多,并且陈子龙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阻止我的大军南下这个问题上,不遗余力做各方面的工作。他设法说服了江南巡抚郑瑄,要他秘密上书北京,提出将皇太子接到南京的计划,为建立南明政权作准备。
崇祯也正是接到了这份秘密的奏章之后,才下决心将朱慈焤派往南京的,在他眼里,南京似乎有着一批对国家忠诚的大臣,不像北京的这些官员们一个个怯弱无能,一无是处。在他的首肯下江南已经开始了筹备南明政权的举措,一些江南的士大夫在祁彪佳的统率下开始沿长江下游建立水军,准备保卫江南。
史可法就是其中颇具代表的人物,他来自河南,既是一位杰出的文官,又在军事指挥及战略方面颇具才干。其父虽鲜为人知,但其家族有不少成员是锦衣卫军官。作为青年士子,史可法曾受到东林党殉难者左光斗的栽培。
1620年,他通过县试;1626年中举人;1626年中进士。据明史载,史可法身材矮小“面黑,目烁烁有光”初仕便授西安府推官。他真正在官场上初露头角正是任职西安阶段,1628年,他因公正廉洁地将赈灾专款分发给受灾的延安百姓,而在朝廷中赢得极好的声誉。1629年至1631年,他作为理财行家被调入朝中,任户部主事。
张献忠再反,声势波及华中,崇祯皇帝命卢象昻协调河南、山东、湖广和四川事务,而卢象昻的主要任务就是牵制张献忠部,他命史可法为副使巡察泽州和安庆,并阻止张献忠渡江。
面对声势浩大张牙舞爪的张献忠部史可法并不胆怯,他仅率800人驻守安徽六安,就抵御了三支农民军主力的进攻。瓦解了张献忠的第一波攻势,张献忠在六安找不到突破口转而沿江而上也向四川进军,这给明军以喘息之机,得以重新整顿湖北、安徽境内的残兵,史可法得到了新到南京的朱慈焤支持,在潜山建立大营,招募士兵积极备战。
六安一战让史可法名声大振,朝野皆之,仿佛事情又有了转机,毕竟以800士卒抵御数万叛军是十分了不得的功绩(这个数字在层层递报中被不断夸大也被官方认可,在这个时候明朝太需要像史可法这样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了,他被认为是继袁崇焕、洪承筹之后明末第三个杰出的将领)。崇祯的心也稍稍放宽,尤其为人称道的是,史可法在作战中甘愿与步卒同甘共苦,从而赢得了士卒的信赖和将领的爱戴。所以崇祯对史可法大加封赏,任命他为户部右侍郎,并取代朱大典总督南京至北京的漕运,还兼任淮安地区巡抚。
这是继袁崇焕之后,崇祯第二次如此迅速的提升一个官员,这种恩典让史可法感激涕零,恨不得将自己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抵御贼寇,重振国威的事业上。
身在徐州的我此时深感局势变化之快,忧心重重,北上还是南下再次成为众人关心的焦点,朱慈焤抵达南京出乎我的意料,崇祯作出这一抉择实在是大大让我吃惊,总是刚愎自用的他能作出这样的决定,一定是作出了很大的决心,大有破釜沉舟跟我和皇太极拼个鱼死网破的态势。洪承筹则趁机向四川和湖北收缩兵力,力保湖北不再受义军和皇太极的骚扰,背靠长江天险摆出了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实则是已经放弃北方,想依靠黄淮地区的战略优势以图后进。这种态势虽然是于名声上不好听,但是在战略上处于优势地位,和北京的孙承宗摆出两面夹击的攻势,山东以及徐州、海州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一进一退之间,局势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我认为此时应该北上,京城空虚,关宁铁骑乃袁督师旧部,联合山海关的驻军正可以一举攻下京师,将直隶和山东连在一起,如此危局自破。”李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军队中很多将领对这种建议均持支持的态度,攻陷北京在政治上的意义是很大的,尤其是俘获崇祯的可能性很大,这无疑是宣布明王朝的灭亡,将在信念上对明朝予以毁灭性的打击。只不过在座的众人不提这个避讳的话题罢了,毕竟崇祯是袁崇焕的旧东家,让他召集旧部造反显然是彻底的与明朝割裂,这种舆论上的压力,袁崇焕是否能够承受,愿意承担都是未知数。
劝降关宁铁骑是此战的关键,一旦不成功所面临也是明军疯狂的报复,史可法以800士卒抵御三股叛军再次提醒我们,明军的作战能力不容小窥。
“不妥,一旦我们进攻北京将成为众矢之的,各路诸侯都将组成勤王之师,到时很有可能不但得不到北京,而且陷于重围,山东一地陷于敌手,一切也就枉然,当年蒙古也先围攻北京又如何,不照样被于谦击败,更何况还有皇太极在一旁挥眈眈,随时出兵想要夺回朝鲜。”黄宗羲站起来反对道,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很多人亦纷纷点头表示支持。
“那怎么办,被动的防守还不如主动进攻,打乱敌人的作战部署。”苏克萨哈是主战派,对于我曾经主张的进攻战略彻头彻尾的支持。
登陆作战,众人当中很多人提出这种战略,朝鲜海军强横到可以支持在沿海任何地方进行登陆作战,可是仍旧会面临后勤补给的重要难题,一旦战事不顺利就会被赶到大海里,这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众位,你们有没有考虑到进行一场突袭,以一支甲种骑兵部队攻敌必救,打乱敌人的作战计划呢!”我将自己还没有十分成熟的想法抛出来供大家商讨。
“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是选择哪里呢,我们攻克徐州,明军不也是不了了之没有太大的动静么?”李岩疑问道,这个攻击的地点不易选择距离徐州一线太远,否则被敌人切断后路,亦将陷入重围。但是太近还达不到牵着明军的鼻子走的效果,众人正在犯难之际,冷不丁一直没有发言的袁崇焕吐出了两个字。
“凤阳!”
“凤阳!”满座具惊,凤阳可是朱元璋的老家,那里有朱家的祖坟,众人几乎都没有想到这个地方,但是袁崇焕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凤阳距离徐州不到800里,骑兵一昼夜可以奔驰的到,一旦凤阳被攻破那么整个大明朝都会震惊,无论是崇祯还是他的儿子朱慈焤都会被牵动,古人可是最怕被人刨祖坟的。这招要是我说出来,众人还能释怀,可是袁崇焕说来无疑让众人大跌眼镜。
“是的,凤阳!”袁崇焕冷静的说道,完全不理会众人的表情,将自己的战略设想一一说出,满堂皆惊,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冒险而又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建议,就是我也不得不佩服袁崇焕的军事才能。
没有人知道袁崇焕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放弃规劝自己旧部投降而选择这样一个很有可能招来骂名的计划,本身就是一项惊人之举。
驾迁陪都南京上来。他们认为,在南京可以继续维持明王朝的统治。作为影子政府,南京行政当局已进行了准备:一旦北京陷落,便可给明朝北方残存势力以全力支持。
陈子龙在当初奉命巡视绍兴之后,被调到南京吏部任职,他虽然有一段极不光彩的历史,但是好在知道的人并不多,并且陈子龙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阻止我的大军南下这个问题上,不遗余力做各方面的工作。他设法说服了江南巡抚郑瑄,要他秘密上书北京,提出将皇太子接到南京的计划,为建立南明政权作准备。
崇祯也正是接到了这份秘密的奏章之后,才下决心将朱慈焤派往南京的,在他眼里,南京似乎有着一批对国家忠诚的大臣,不像北京的这些官员们一个个怯弱无能,一无是处。在他的首肯下江南已经开始了筹备南明政权的举措,一些江南的士大夫在祁彪佳的统率下开始沿长江下游建立水军,准备保卫江南。
史可法就是其中颇具代表的人物,他来自河南,既是一位杰出的文官,又在军事指挥及战略方面颇具才干。其父虽鲜为人知,但其家族有不少成员是锦衣卫军官。作为青年士子,史可法曾受到东林党殉难者左光斗的栽培。
1620年,他通过县试;1626年中举人;1626年中进士。据明史载,史可法身材矮小“面黑,目烁烁有光”初仕便授西安府推官。他真正在官场上初露头角正是任职西安阶段,1628年,他因公正廉洁地将赈灾专款分发给受灾的延安百姓,而在朝廷中赢得极好的声誉。1629年至1631年,他作为理财行家被调入朝中,任户部主事。
张献忠再反,声势波及华中,崇祯皇帝命卢象昻协调河南、山东、湖广和四川事务,而卢象昻的主要任务就是牵制张献忠部,他命史可法为副使巡察泽州和安庆,并阻止张献忠渡江。
面对声势浩大张牙舞爪的张献忠部史可法并不胆怯,他仅率800人驻守安徽六安,就抵御了三支农民军主力的进攻。瓦解了张献忠的第一波攻势,张献忠在六安找不到突破口转而沿江而上也向四川进军,这给明军以喘息之机,得以重新整顿湖北、安徽境内的残兵,史可法得到了新到南京的朱慈焤支持,在潜山建立大营,招募士兵积极备战。
六安一战让史可法名声大振,朝野皆之,仿佛事情又有了转机,毕竟以800士卒抵御数万叛军是十分了不得的功绩(这个数字在层层递报中被不断夸大也被官方认可,在这个时候明朝太需要像史可法这样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了,他被认为是继袁崇焕、洪承筹之后明末第三个杰出的将领)。崇祯的心也稍稍放宽,尤其为人称道的是,史可法在作战中甘愿与步卒同甘共苦,从而赢得了士卒的信赖和将领的爱戴。所以崇祯对史可法大加封赏,任命他为户部右侍郎,并取代朱大典总督南京至北京的漕运,还兼任淮安地区巡抚。
这是继袁崇焕之后,崇祯第二次如此迅速的提升一个官员,这种恩典让史可法感激涕零,恨不得将自己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抵御贼寇,重振国威的事业上。
身在徐州的我此时深感局势变化之快,忧心重重,北上还是南下再次成为众人关心的焦点,朱慈焤抵达南京出乎我的意料,崇祯作出这一抉择实在是大大让我吃惊,总是刚愎自用的他能作出这样的决定,一定是作出了很大的决心,大有破釜沉舟跟我和皇太极拼个鱼死网破的态势。洪承筹则趁机向四川和湖北收缩兵力,力保湖北不再受义军和皇太极的骚扰,背靠长江天险摆出了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实则是已经放弃北方,想依靠黄淮地区的战略优势以图后进。这种态势虽然是于名声上不好听,但是在战略上处于优势地位,和北京的孙承宗摆出两面夹击的攻势,山东以及徐州、海州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一进一退之间,局势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我认为此时应该北上,京城空虚,关宁铁骑乃袁督师旧部,联合山海关的驻军正可以一举攻下京师,将直隶和山东连在一起,如此危局自破。”李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军队中很多将领对这种建议均持支持的态度,攻陷北京在政治上的意义是很大的,尤其是俘获崇祯的可能性很大,这无疑是宣布明王朝的灭亡,将在信念上对明朝予以毁灭性的打击。只不过在座的众人不提这个避讳的话题罢了,毕竟崇祯是袁崇焕的旧东家,让他召集旧部造反显然是彻底的与明朝割裂,这种舆论上的压力,袁崇焕是否能够承受,愿意承担都是未知数。
劝降关宁铁骑是此战的关键,一旦不成功所面临也是明军疯狂的报复,史可法以800士卒抵御三股叛军再次提醒我们,明军的作战能力不容小窥。
“不妥,一旦我们进攻北京将成为众矢之的,各路诸侯都将组成勤王之师,到时很有可能不但得不到北京,而且陷于重围,山东一地陷于敌手,一切也就枉然,当年蒙古也先围攻北京又如何,不照样被于谦击败,更何况还有皇太极在一旁挥眈眈,随时出兵想要夺回朝鲜。”黄宗羲站起来反对道,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很多人亦纷纷点头表示支持。
“那怎么办,被动的防守还不如主动进攻,打乱敌人的作战部署。”苏克萨哈是主战派,对于我曾经主张的进攻战略彻头彻尾的支持。
登陆作战,众人当中很多人提出这种战略,朝鲜海军强横到可以支持在沿海任何地方进行登陆作战,可是仍旧会面临后勤补给的重要难题,一旦战事不顺利就会被赶到大海里,这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众位,你们有没有考虑到进行一场突袭,以一支甲种骑兵部队攻敌必救,打乱敌人的作战计划呢!”我将自己还没有十分成熟的想法抛出来供大家商讨。
“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是选择哪里呢,我们攻克徐州,明军不也是不了了之没有太大的动静么?”李岩疑问道,这个攻击的地点不易选择距离徐州一线太远,否则被敌人切断后路,亦将陷入重围。但是太近还达不到牵着明军的鼻子走的效果,众人正在犯难之际,冷不丁一直没有发言的袁崇焕吐出了两个字。
“凤阳!”
“凤阳!”满座具惊,凤阳可是朱元璋的老家,那里有朱家的祖坟,众人几乎都没有想到这个地方,但是袁崇焕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凤阳距离徐州不到800里,骑兵一昼夜可以奔驰的到,一旦凤阳被攻破那么整个大明朝都会震惊,无论是崇祯还是他的儿子朱慈焤都会被牵动,古人可是最怕被人刨祖坟的。这招要是我说出来,众人还能释怀,可是袁崇焕说来无疑让众人大跌眼镜。
“是的,凤阳!”袁崇焕冷静的说道,完全不理会众人的表情,将自己的战略设想一一说出,满堂皆惊,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冒险而又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建议,就是我也不得不佩服袁崇焕的军事才能。
没有人知道袁崇焕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放弃规劝自己旧部投降而选择这样一个很有可能招来骂名的计划,本身就是一项惊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