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弃妇的美好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红色娘子军》火了,梅花戏楼也火了,身为大老板的王绮芳更是火遍京城。
但,这却并不是因为今上的御笔题词,至少不是直接原因。说起这一点,王绮芳还是犯了用现代人心态看古人的错误。很简单呀,或许在王绮芳看来,今上作为大周朝最大的BOSS,他的御笔题词应该是最具神奇效应的广告。
可是,她却忽略了一点,古代不比现代,在这里,没有便捷的交通、通讯方式,今上的地位确实是最崇高无比的,只是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见过他老人家的真容呀,更不要说认识皇帝的御笔了。
所以,最初梅花戏楼挂上隆庆帝的御笔亲题的匾额后,京城的百姓们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真正令梅花戏楼火起来的,却是戏里的一个人物。更确切的说,是和戏里的人物相关的一个人物,这个人不是别人,恰是京兆府的府尹狄老爷。
说起来,《红色娘子军》这出戏,是正儿八经给三公主的娘子军唱赞歌的戏,戏里大多数的人物都是武打及战争的戏,唯一的文戏便是虚构的一位京兆尹狄人杰狄大人,在戏里,这位狄大人,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嫉恶如仇、断案如神,简直就是百姓心目中最最希望的青天大老爷的典型、楷模。
而更为凑巧的是,在大周的京城,也有一位姓狄的京兆尹,这位大人虽然不像戏里的那般‘圣人’,却也不失为一个好官,虽有小贪小恶,但也能为民办事,在京城的口碑还不坏。
因此,这出戏一公映,娘子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红火,反倒是这位龙套‘狄大人’红遍了京城。很多看过戏的人,甚至不止一次的将戏里的狄大人和现实中的狄大人混为一谈,更有那些想巴结狄大人的士子、书生,将戏文中的某些故事,结合京城的实际案例,着实给这位京兆尹狄大人写了不少赞歌。
再加上梅花戏楼的推波助澜,一时间茶楼、酒肆以及康乐坊里,关于狄青天的轶事传得纷纷扬扬。
以至于,那些没有看过《红色娘子军》的百姓们,听说了这些热闹和段子,特意跑到梅花戏楼里去,要亲眼瞧瞧这位狄青天是怎样的英明,怎样的清廉。
经过一番炒作,京城的坊间里开始流传起狄青天的各种轶事趣闻,很快的,这种传说也流传到了上层社会,至少,那位真正的狄大人也听说了这个故事。
不管狄京兆尹出于什么目的,他还真趁着休沐的时间,带着家眷来到了梅花戏楼。刚来到戏楼,人还没有进门呢,便被头上的匾额吓了一大跳——老天爷,这、这不是今上的御笔吗?
这时,隆庆帝的御笔才总算遇到识货的人,普通的百姓不认得今上的笔迹,可作为他的伴读,狄大人一眼便认出了自己大BOSS的字,当场便被吓得险些跪倒参拜,心里更是对这个神马梅花戏楼忌惮不已——能请得动今上题词,这个戏楼绝对不一般。
待他看完戏之后,心里更是惊诧万分,天呀,这梅花戏楼到底是什么背景呀,怎么除了今上外,还和三公主有关系?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狄大人或许不懂戏,但他懂为官之道和人情世故呀,《红色娘子军》他看了没有一半,就知道这是在拍三公主的马屁,而且编写剧本的人,很有可能是三公主的心腹,否则不会既吹捧了娘子军的功绩,又间接的恭维了今上的英明神武,既替三公主唱了赞歌,又隐晦的表达了三公主忠贞为国的巾帼气概。
一个小小的梅花戏楼,居然能有如此心机和手腕,狄大人暗地里敬佩不已。
不等戏看完,他就派人悄悄的给相熟的同僚送了信,让他们一定要来梅花戏楼看戏,至于为什么,到了一看匾额便知道。
就这样,梅花戏楼从底层红到了上流社会,这股不可抵挡的势头,更有往内城蔓延的趋势。
王绮芳见到这种状况,又立即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系列新戏,像什么《狄青天断案》啦,像什么《桃花扇》啦,戏曲曲调新鲜,且故事情节雅俗共赏,着实让京城的百姓们看了热热闹闹,也吸引了不少赶考的士子,让梅花戏楼的名气越来越盛。
“二少奶奶,您是没看到呀,咱们戏楼的生意现在火极了,每天都场场爆满,几班演员轮番上场,一直到晚上宵禁,还有不少戏迷不肯离去呢。”
紫鹃坐在小杌子上,眉飞色舞的向王绮芳汇报着。
“恩,苏班主和演员们都辛苦了,”王绮芳端着茶盅,轻啜了两口茶,慢慢的说道,“这样,你回去告诉苏班主,这个月按照新的薪俸标准给演员和乐工们发薪。”
... -->>
《红色娘子军》火了,梅花戏楼也火了,身为大老板的王绮芳更是火遍京城。
但,这却并不是因为今上的御笔题词,至少不是直接原因。说起这一点,王绮芳还是犯了用现代人心态看古人的错误。很简单呀,或许在王绮芳看来,今上作为大周朝最大的BOSS,他的御笔题词应该是最具神奇效应的广告。
可是,她却忽略了一点,古代不比现代,在这里,没有便捷的交通、通讯方式,今上的地位确实是最崇高无比的,只是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见过他老人家的真容呀,更不要说认识皇帝的御笔了。
所以,最初梅花戏楼挂上隆庆帝的御笔亲题的匾额后,京城的百姓们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真正令梅花戏楼火起来的,却是戏里的一个人物。更确切的说,是和戏里的人物相关的一个人物,这个人不是别人,恰是京兆府的府尹狄老爷。
说起来,《红色娘子军》这出戏,是正儿八经给三公主的娘子军唱赞歌的戏,戏里大多数的人物都是武打及战争的戏,唯一的文戏便是虚构的一位京兆尹狄人杰狄大人,在戏里,这位狄大人,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嫉恶如仇、断案如神,简直就是百姓心目中最最希望的青天大老爷的典型、楷模。
而更为凑巧的是,在大周的京城,也有一位姓狄的京兆尹,这位大人虽然不像戏里的那般‘圣人’,却也不失为一个好官,虽有小贪小恶,但也能为民办事,在京城的口碑还不坏。
因此,这出戏一公映,娘子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红火,反倒是这位龙套‘狄大人’红遍了京城。很多看过戏的人,甚至不止一次的将戏里的狄大人和现实中的狄大人混为一谈,更有那些想巴结狄大人的士子、书生,将戏文中的某些故事,结合京城的实际案例,着实给这位京兆尹狄大人写了不少赞歌。
再加上梅花戏楼的推波助澜,一时间茶楼、酒肆以及康乐坊里,关于狄青天的轶事传得纷纷扬扬。
以至于,那些没有看过《红色娘子军》的百姓们,听说了这些热闹和段子,特意跑到梅花戏楼里去,要亲眼瞧瞧这位狄青天是怎样的英明,怎样的清廉。
经过一番炒作,京城的坊间里开始流传起狄青天的各种轶事趣闻,很快的,这种传说也流传到了上层社会,至少,那位真正的狄大人也听说了这个故事。
不管狄京兆尹出于什么目的,他还真趁着休沐的时间,带着家眷来到了梅花戏楼。刚来到戏楼,人还没有进门呢,便被头上的匾额吓了一大跳——老天爷,这、这不是今上的御笔吗?
这时,隆庆帝的御笔才总算遇到识货的人,普通的百姓不认得今上的笔迹,可作为他的伴读,狄大人一眼便认出了自己大BOSS的字,当场便被吓得险些跪倒参拜,心里更是对这个神马梅花戏楼忌惮不已——能请得动今上题词,这个戏楼绝对不一般。
待他看完戏之后,心里更是惊诧万分,天呀,这梅花戏楼到底是什么背景呀,怎么除了今上外,还和三公主有关系?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狄大人或许不懂戏,但他懂为官之道和人情世故呀,《红色娘子军》他看了没有一半,就知道这是在拍三公主的马屁,而且编写剧本的人,很有可能是三公主的心腹,否则不会既吹捧了娘子军的功绩,又间接的恭维了今上的英明神武,既替三公主唱了赞歌,又隐晦的表达了三公主忠贞为国的巾帼气概。
一个小小的梅花戏楼,居然能有如此心机和手腕,狄大人暗地里敬佩不已。
不等戏看完,他就派人悄悄的给相熟的同僚送了信,让他们一定要来梅花戏楼看戏,至于为什么,到了一看匾额便知道。
就这样,梅花戏楼从底层红到了上流社会,这股不可抵挡的势头,更有往内城蔓延的趋势。
王绮芳见到这种状况,又立即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系列新戏,像什么《狄青天断案》啦,像什么《桃花扇》啦,戏曲曲调新鲜,且故事情节雅俗共赏,着实让京城的百姓们看了热热闹闹,也吸引了不少赶考的士子,让梅花戏楼的名气越来越盛。
“二少奶奶,您是没看到呀,咱们戏楼的生意现在火极了,每天都场场爆满,几班演员轮番上场,一直到晚上宵禁,还有不少戏迷不肯离去呢。”
紫鹃坐在小杌子上,眉飞色舞的向王绮芳汇报着。
“恩,苏班主和演员们都辛苦了,”王绮芳端着茶盅,轻啜了两口茶,慢慢的说道,“这样,你回去告诉苏班主,这个月按照新的薪俸标准给演员和乐工们发薪。”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