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梦醒覆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间就如白马过隙、漏沙透指,一晃就是半月过去。
朱棣有了历若海、双修府众人以及旧僚属下的帮助,早就突破了朱允纹和方夜雨的重重拦截,回到了他的大本营顺天府,同时达到的还有虚若无和世子朱高炽,一纸“问罪书”正式拉开了历史有名的“靖难之战”序幕。
朱允纹用圣旨诏告天下说朱棣是“叛逆”;朱棣就撰写“问罪书”说朱允纹是“弑君凶手”一时间众说纷纭,天下人谁也不知道哪个说的是实话,哪个又是真的逆贼。但是两位主角却不会停下他们的步伐,所以,一场旷日持久的唇舌之战就在这隔着黄河、长江两条莽莽巨流的南北直隶之间展开了。
朱允纹占尽先天优势,他启用了和自己颇为亲近的天下名士方孝儒为太常,执笔撰写檄文。于是洋洋洒洒的一篇近万字的“讨逆书”出炉了。方孝儒先是历数了朱棣自跟随太祖朱元璋出征以来到镇守边疆的种种不是,不论是杀戮屠城,还是克扣军粮,都一一细表(虽然很大一部分是杜撰的)。更把朱棣那轻视天下文人的陋习拿出来大书特书,从孔孟之道到君臣世礼,引经据典的把朱棣说成一个蛮夫,半文不值。可笑的是,虽然“讨逆书”如此夸大其辞,但是却在朝野文儒面前博得了满堂喝彩,人人奉为经典名篇,一时对朱棣的反对之声纷扰皆至。
而朱棣苦挨半月,终于从顺天府吏中提拔了一个年轻的博士解缙(此博士只是官名,用来撰写文书的官职。而历史上解缙官职也并非博士,此纯属杜撰)。
解缙此时年方三十,青春年少。其实他在朱元璋时期就已经进士及第,任过朝官,但是由于其人心性耿直,爱说实话,在一次贬责朱元璋的任调行为中,被朱元璋一怒之下贬为庶人,称永不续用。
朱棣其实也不是很喜欢这个爱忤上意的人,但是苦于舆论对己太过不利,才不得已而为之。谁知道这个书法文笔均是一流,以后更是永乐大典主编的解缙却在这唇舌之战中一鸣惊人。不但把朱棣从军数十年的对外军功大书特书,更是把其与唐皇汉武相比,说其有安定四夷,稳固江山之伟。戊边定夷向来是中原高官士子甚或平民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一个皇帝可以荒淫、可以无道,但是却不能在蛮夷问题上接受妥协。
朱允纹这次可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吞了。前面他和方夜雨的合作虽然不是众人皆知,但是却也不是密不透风,再加上朱棣的刻意宣传,直把朱允纹说成了民族罪人,万死莫赎。
可笑这天下的舆论,就被南北两支“笔”给搅得团团转,浑然不知清白了。
当然,两边口水战要打,手里的活更是不能停下来。朱允纹先是把长白派扶正,赞其为“天下第一名门”令其统率天下白道。然后又“不负众望”的任命了自己“外公”李景隆(钟仲游)为北伐主帅,从各个能够调动军力的地方抽调了不下于五十万的兵力给他,一时间声势鼎盛,大军直扑大名府。
天命教始终名分不正,不好见光,所以朱允纹并没有刻意搞个什么头衔出来。不过朝廷大员,和李景隆的军队里面却大都是安插的天命教骨干。一步步,天命教掌握了实权。
而我们,自从回到了武昌,湖广总督辛远湘就已经表明了立场,一力支持现在看来还处于劣势的朱棣。虽然湖广和南直隶根本就是相邻之土,但是看到有怒蛟帮数万水军和黑白两道的全力支持,辛远湘还是很乐意的投奔了朱棣。
我这半月来,根本没有理会任何俗事,闲暇下来的时间,都是和欣然一起游山玩水、操琴鼓乐,也算是一年来最轻闲的日子。自从上京任职,我就觉得整个人极尽疲劳,活的庸庸碌碌、不知所谓。心境上的修为除开那几次突破外,均是在走倒车,就象一瓶浆糊,说还乱,理更乱。不过,自回到武昌,我似乎又远离了那可怕的梦魇,看看山水,吹吹江风,没事可以去黄鹤楼小酌一口,兴致来了可以拉着欣然纵情弹奏一曲。不是神仙,却胜似神仙。
“大少爷,燕王殿下的信!”
韩柏大大咧咧的跑了进来,手里扬着一封信函。巨大的嗓门把躺在藤椅上歇息的我与欣然从周公那里唤了回来。
我哑然失笑的看着韩柏,他现在已经是天下屈指可数的高手了,却一点没有高手的觉悟,行为做事依然轻浮莽撞,令人发璩。不过,这也是他吸引人的地方吧!不然他也不是韩柏了。
韩柏个高步子不小,几个踉跄就跑到了我休息的凉亭这边。
欣然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掩口笑道“韩柏小子,做事还这么毛躁,以后要我怎么帮你找媳妇啊?”
韩柏一脸尴尬,挠了挠脑勺,苦笑着把信函递给了我。
希文钧鉴!
&... -->>
时间就如白马过隙、漏沙透指,一晃就是半月过去。
朱棣有了历若海、双修府众人以及旧僚属下的帮助,早就突破了朱允纹和方夜雨的重重拦截,回到了他的大本营顺天府,同时达到的还有虚若无和世子朱高炽,一纸“问罪书”正式拉开了历史有名的“靖难之战”序幕。
朱允纹用圣旨诏告天下说朱棣是“叛逆”;朱棣就撰写“问罪书”说朱允纹是“弑君凶手”一时间众说纷纭,天下人谁也不知道哪个说的是实话,哪个又是真的逆贼。但是两位主角却不会停下他们的步伐,所以,一场旷日持久的唇舌之战就在这隔着黄河、长江两条莽莽巨流的南北直隶之间展开了。
朱允纹占尽先天优势,他启用了和自己颇为亲近的天下名士方孝儒为太常,执笔撰写檄文。于是洋洋洒洒的一篇近万字的“讨逆书”出炉了。方孝儒先是历数了朱棣自跟随太祖朱元璋出征以来到镇守边疆的种种不是,不论是杀戮屠城,还是克扣军粮,都一一细表(虽然很大一部分是杜撰的)。更把朱棣那轻视天下文人的陋习拿出来大书特书,从孔孟之道到君臣世礼,引经据典的把朱棣说成一个蛮夫,半文不值。可笑的是,虽然“讨逆书”如此夸大其辞,但是却在朝野文儒面前博得了满堂喝彩,人人奉为经典名篇,一时对朱棣的反对之声纷扰皆至。
而朱棣苦挨半月,终于从顺天府吏中提拔了一个年轻的博士解缙(此博士只是官名,用来撰写文书的官职。而历史上解缙官职也并非博士,此纯属杜撰)。
解缙此时年方三十,青春年少。其实他在朱元璋时期就已经进士及第,任过朝官,但是由于其人心性耿直,爱说实话,在一次贬责朱元璋的任调行为中,被朱元璋一怒之下贬为庶人,称永不续用。
朱棣其实也不是很喜欢这个爱忤上意的人,但是苦于舆论对己太过不利,才不得已而为之。谁知道这个书法文笔均是一流,以后更是永乐大典主编的解缙却在这唇舌之战中一鸣惊人。不但把朱棣从军数十年的对外军功大书特书,更是把其与唐皇汉武相比,说其有安定四夷,稳固江山之伟。戊边定夷向来是中原高官士子甚或平民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一个皇帝可以荒淫、可以无道,但是却不能在蛮夷问题上接受妥协。
朱允纹这次可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吞了。前面他和方夜雨的合作虽然不是众人皆知,但是却也不是密不透风,再加上朱棣的刻意宣传,直把朱允纹说成了民族罪人,万死莫赎。
可笑这天下的舆论,就被南北两支“笔”给搅得团团转,浑然不知清白了。
当然,两边口水战要打,手里的活更是不能停下来。朱允纹先是把长白派扶正,赞其为“天下第一名门”令其统率天下白道。然后又“不负众望”的任命了自己“外公”李景隆(钟仲游)为北伐主帅,从各个能够调动军力的地方抽调了不下于五十万的兵力给他,一时间声势鼎盛,大军直扑大名府。
天命教始终名分不正,不好见光,所以朱允纹并没有刻意搞个什么头衔出来。不过朝廷大员,和李景隆的军队里面却大都是安插的天命教骨干。一步步,天命教掌握了实权。
而我们,自从回到了武昌,湖广总督辛远湘就已经表明了立场,一力支持现在看来还处于劣势的朱棣。虽然湖广和南直隶根本就是相邻之土,但是看到有怒蛟帮数万水军和黑白两道的全力支持,辛远湘还是很乐意的投奔了朱棣。
我这半月来,根本没有理会任何俗事,闲暇下来的时间,都是和欣然一起游山玩水、操琴鼓乐,也算是一年来最轻闲的日子。自从上京任职,我就觉得整个人极尽疲劳,活的庸庸碌碌、不知所谓。心境上的修为除开那几次突破外,均是在走倒车,就象一瓶浆糊,说还乱,理更乱。不过,自回到武昌,我似乎又远离了那可怕的梦魇,看看山水,吹吹江风,没事可以去黄鹤楼小酌一口,兴致来了可以拉着欣然纵情弹奏一曲。不是神仙,却胜似神仙。
“大少爷,燕王殿下的信!”
韩柏大大咧咧的跑了进来,手里扬着一封信函。巨大的嗓门把躺在藤椅上歇息的我与欣然从周公那里唤了回来。
我哑然失笑的看着韩柏,他现在已经是天下屈指可数的高手了,却一点没有高手的觉悟,行为做事依然轻浮莽撞,令人发璩。不过,这也是他吸引人的地方吧!不然他也不是韩柏了。
韩柏个高步子不小,几个踉跄就跑到了我休息的凉亭这边。
欣然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掩口笑道“韩柏小子,做事还这么毛躁,以后要我怎么帮你找媳妇啊?”
韩柏一脸尴尬,挠了挠脑勺,苦笑着把信函递给了我。
希文钧鉴!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