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大明国师姜星火朱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东林党,到底是什么东西?竟然能覆灭大明?”
寒风吹过,朱棣龙袍上绣着金色的五爪金龙随之浮动,仿佛冷眼睥睨着隐藏在未来的敌人。
作为帝王,朱棣可以容忍大明灭亡于所谓的李自成流寇起义军之手,毕竟,这几乎是历朝历代都逃不过的宿命,要么亡于起义,要么亡于篡位,要么亡于外敌入侵,绝大多数都是这三个结果。
甚至从朱棣的性格来看,亡于起义,都比孤儿寡母被人篡位强。
被人篡夺江山,再按个屈辱性的封号苟活下去,反而不如堂堂正正地站着死。
而东林党,按朱棣的理解,似乎就很像是在内部篡夺大明的组织。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朱棣也没理解错,姜星火马上就印证了他的观点。
“东林党是在二百多年后,以江南士绅为主形成的官僚政治集团,名称来自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江南士绅们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规定每年举行大会一、二次,每月小会一次,把读书、讲学与讨论庙堂局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姜星火缓缓说道。
听到不是篡夺大明的组织,朱棣非但没有松一口气,反而更加眉头紧皱。
因为这个所谓的“东林党”,虽然明面上没有篡夺大明的江山,但这种士绅集团抱团形成团体的危害,朱棣一清二楚。
这相当于,在江南由多了一个不是小朝廷的小朝廷!
“竟然敢公然借由读书讲学的名义抱团营私?”
朱棣不满地问道:“地方官府不管吗?”
姜星火笑了笑,道:“不管,而且大力资助,因为地方官府同样是东林一派,他们的利益立场是相同的。”
“一丘之貉!”
朱棣的目光阴沉。
大明,以科举取士。
这就注定了,民间讲学这件事,是极为敏感的。
可以讲,但绝不能扩大化,乃至形成南宋那种大规模的书院化。
否则,讲学的院长,就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朝廷官员,成为幕后宰相。
而且即便不说书院的高层,单说书院本身,也是会出问题的。
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什么是江湖?
这里的江湖,指的当然不是打打杀杀的武夫们,而是范仲淹所谓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如果让一群身处江湖的读书人聚在一起,那他们不讨论点大明庙堂的事情,反而奇怪。
而这种书院,若是成了规模,那便可以引导士林舆论,继而影响大明庙堂,对于大明朝廷来说只会增加更多的矛盾和内耗,重蹈唐朝牛李党争的覆辙,绝非是什么好事。
朱棣很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再结合江南士绅一贯以来的德行,只需要略加设想东林党会搞出点什么事,就不由地让他眉头一皱。
“那东林党的主张,都是什么?”
姜星火沉默了几息。
朱棣隐隐感到了不妙的意味。
果然,姜星火的回答也没让他失望。
“第一条,东林党主张放开言路。”
“也就是政事归于六部,公论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
朱棣的脸黑了一分。
“第二条,反对皇帝征收矿税。”
“认为皇帝派矿监、税使到各地征收矿税,是与民争利的弊政。”
朱棣的脸黑了两分。
“第三条,反对宦官干政。”
“认为宦官之害非比寻常,必须恢复祖制,宦官不得干政。”
朱棣的脸黑了三分,彻底绷不住了。
“荒唐!”
“——齐泰黄子澄都不敢这么搞!”
这个所谓的“东林党”,每一条主张,听起来都是那么的为国为民、光明正大。
可朱棣很清楚,如果大明到了王朝末年还要这么搞,那么走向覆灭的结局,其实是必然的。
就拿最后一条来说。
到了王朝末年,皇帝长于深宫、养于妇人之手,勋贵武臣也早就烂完了,想要振作朝纲,不依靠跟自己一条心的宦官,能依靠谁?
朱元璋禁止宦官干政,那是因为老朱太猛,根本不需要宦官。
而朱棣,恰恰是开了大量使用宦官这一先河的明朝皇帝。
这里面固然有朱棣在燕王时期,就在府中培养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宦官的缘故,朱棣不仅让这些宦官带兵打仗,如郑和等人,还让他们代表自己出使外国。
但更重要的是,朱棣作为皇帝,很清楚地认识到,宦官对于皇权,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而且用起来,比使用外戚的代价,要小得多。
所以这最后一条,就跟内阁一样,是在打朱棣的脸。
只不过刚才是姜星火打他的脸,现在是还不存在的“东林党”打他的脸。
另外两条,放开言路,必然会导致大明朝野思想不统一;而反对皇帝收矿税,朱棣想都不想就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大得很!
士绅集团为什么会反对皇帝收矿税?难道真是为民请命... -->>
“东林党,到底是什么东西?竟然能覆灭大明?”
寒风吹过,朱棣龙袍上绣着金色的五爪金龙随之浮动,仿佛冷眼睥睨着隐藏在未来的敌人。
作为帝王,朱棣可以容忍大明灭亡于所谓的李自成流寇起义军之手,毕竟,这几乎是历朝历代都逃不过的宿命,要么亡于起义,要么亡于篡位,要么亡于外敌入侵,绝大多数都是这三个结果。
甚至从朱棣的性格来看,亡于起义,都比孤儿寡母被人篡位强。
被人篡夺江山,再按个屈辱性的封号苟活下去,反而不如堂堂正正地站着死。
而东林党,按朱棣的理解,似乎就很像是在内部篡夺大明的组织。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朱棣也没理解错,姜星火马上就印证了他的观点。
“东林党是在二百多年后,以江南士绅为主形成的官僚政治集团,名称来自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江南士绅们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规定每年举行大会一、二次,每月小会一次,把读书、讲学与讨论庙堂局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姜星火缓缓说道。
听到不是篡夺大明的组织,朱棣非但没有松一口气,反而更加眉头紧皱。
因为这个所谓的“东林党”,虽然明面上没有篡夺大明的江山,但这种士绅集团抱团形成团体的危害,朱棣一清二楚。
这相当于,在江南由多了一个不是小朝廷的小朝廷!
“竟然敢公然借由读书讲学的名义抱团营私?”
朱棣不满地问道:“地方官府不管吗?”
姜星火笑了笑,道:“不管,而且大力资助,因为地方官府同样是东林一派,他们的利益立场是相同的。”
“一丘之貉!”
朱棣的目光阴沉。
大明,以科举取士。
这就注定了,民间讲学这件事,是极为敏感的。
可以讲,但绝不能扩大化,乃至形成南宋那种大规模的书院化。
否则,讲学的院长,就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朝廷官员,成为幕后宰相。
而且即便不说书院的高层,单说书院本身,也是会出问题的。
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什么是江湖?
这里的江湖,指的当然不是打打杀杀的武夫们,而是范仲淹所谓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如果让一群身处江湖的读书人聚在一起,那他们不讨论点大明庙堂的事情,反而奇怪。
而这种书院,若是成了规模,那便可以引导士林舆论,继而影响大明庙堂,对于大明朝廷来说只会增加更多的矛盾和内耗,重蹈唐朝牛李党争的覆辙,绝非是什么好事。
朱棣很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再结合江南士绅一贯以来的德行,只需要略加设想东林党会搞出点什么事,就不由地让他眉头一皱。
“那东林党的主张,都是什么?”
姜星火沉默了几息。
朱棣隐隐感到了不妙的意味。
果然,姜星火的回答也没让他失望。
“第一条,东林党主张放开言路。”
“也就是政事归于六部,公论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
朱棣的脸黑了一分。
“第二条,反对皇帝征收矿税。”
“认为皇帝派矿监、税使到各地征收矿税,是与民争利的弊政。”
朱棣的脸黑了两分。
“第三条,反对宦官干政。”
“认为宦官之害非比寻常,必须恢复祖制,宦官不得干政。”
朱棣的脸黑了三分,彻底绷不住了。
“荒唐!”
“——齐泰黄子澄都不敢这么搞!”
这个所谓的“东林党”,每一条主张,听起来都是那么的为国为民、光明正大。
可朱棣很清楚,如果大明到了王朝末年还要这么搞,那么走向覆灭的结局,其实是必然的。
就拿最后一条来说。
到了王朝末年,皇帝长于深宫、养于妇人之手,勋贵武臣也早就烂完了,想要振作朝纲,不依靠跟自己一条心的宦官,能依靠谁?
朱元璋禁止宦官干政,那是因为老朱太猛,根本不需要宦官。
而朱棣,恰恰是开了大量使用宦官这一先河的明朝皇帝。
这里面固然有朱棣在燕王时期,就在府中培养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宦官的缘故,朱棣不仅让这些宦官带兵打仗,如郑和等人,还让他们代表自己出使外国。
但更重要的是,朱棣作为皇帝,很清楚地认识到,宦官对于皇权,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而且用起来,比使用外戚的代价,要小得多。
所以这最后一条,就跟内阁一样,是在打朱棣的脸。
只不过刚才是姜星火打他的脸,现在是还不存在的“东林党”打他的脸。
另外两条,放开言路,必然会导致大明朝野思想不统一;而反对皇帝收矿税,朱棣想都不想就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大得很!
士绅集团为什么会反对皇帝收矿税?难道真是为民请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