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隋末逐鹿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俘。
这个时候,李靖率领夏军从钟离南下,进逼江都。
李子通放弃了江都,不战而退,将江都拱手让给了李靖,与此同时,面对江淮军的紧逼,他放弃了京口,集结两万人,南下攻击吴郡的梁王沈法兴。
吴郡一战,沈法兴大败,率领左右亲信数百人仓皇逃离吴郡,吴郡另一变民军首领闻人遂安派部将叶孝辩前去迎接沈法兴,走到中途,沈法兴突然后悔,想要诛杀叶孝辩,吞并其众,事情败落,叶孝辩率军攻击沈法兴,走投无路之下,沈法兴投江而死。
李靖占据江都之后,直接面对投降李唐的江淮军,故而,没有再继续南下追击李子通,李子通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击败沈法兴后。吞并了沈法兴地疆土,全部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北到太湖,南到岭南,表面上,又重振了声威。
八月,李靖率领夏军和江淮军对峙。
对于降唐。辅公佑一直有着不同的意见,他并不赞同杜伏威降唐的决定。只是一直隐忍不发,在和夏军的交锋中,江淮军屡次被夏军击败,京口。丹阳落入了夏军的手中。再加上,江淮军一向以劫掠为主,对地方建设并不注意,故而,民心也不在江淮军这边,因此,辅公佑向杜伏威进言,希望和李靖谈判,转而投靠夏王朝。
杜伏威不许。辅公佑又没有多说什么,退帐而出。
九月,江淮军在历阳郡再次被李靖击败,辅公佑率领本部数千人马脱离了战场,投降了夏王朝。杜伏威震怒不已。却无法可施,唯有率军西进。前去攻打江陵的萧铣,希望能将功赎罪,协助巴蜀方向地李孝恭共同覆灭萧铣。
十月过后,夏国已经在江南占据了大量版图,为了建立良好的地方政权,巩固夏国地统治,维护夏国的法令,李靖停止了进军,开始了休整,毕竟,真正能决定天下谁有的战场还是在北方。
在塞外,突厥可汗阿史那矣利弗决定将并州纳入自家的版图,只是,由于东面地阿史那钵毕仍然不听从他地号令,他决定还是采用以前的手段,就像扶持李渊和刘武周那样在并州扶持一股势力,他选定的这个目标正是唐真乡公李仲文。
李世民率领大军南下之后,李仲文在和徐胜治的交锋中,屡处下风,不但无法攻克寿州,榆次最终也没有能保住,只是凭借晋阳高大的城墙以及当地豪族的支持,这才没有让夏军进入晋阳。
当突厥军为其助战之后,李仲文甚是欣喜,在突厥人的帮助下,宋金刚和张达部吃了一些小亏,不敢过于靠近晋阳,然而,这个时候,李仲文已经无法节制突厥人了,突厥人在并州的所作所为,造成的破坏完全超过了被他们称为流贼地夏军。
眼见唐政府对突厥军应对软弱,阿史那矣利弗有了南下夺取中原的野心,他收容了隋朝宗室杨政道,准备打着隋杨的旗号吞并并州,进取关中。
为此,他命令自己的老弟阿史那咄攻击原州,将军阿史那泥步会合梁师都,攻击延州,自己则率领主力从马邑南下,夺取并州,河东,进入关中,在他看来,唐军正在东都忙着和夏军交手,他完全有机会建立当初北魏帝国的功勋。
就在突厥人蓄势待发之际,中原地战事也在五凤三年年底有了分晓。
李世民率领大军猛攻河阳,河阳守军由尉持恭率领,经过一个多月地围攻,唐军无力攻下河阳。
最初,尉持恭和刘雅等人率军从河阳渡河,进攻东都时,他们的粮草转运都要通过河阳,河阳成为了重中之重,然而,当高畅解决了王世充,包围洛阳之后,有了洛口仓,黎阳仓粮食地支持,又加上黄河以南都成为了夏国的版图,河阳也不再是孤城一座,士卒源源不断地通过黄河浮桥进入河阳换防,李世民纵然英勇,也无法在短时期内攻克河阳。
就在李世民在河阳城下难以前进之时,李元吉和屈突通率领另一部大军来到了东都,他们在城外扎下了大营,与东都呈犄角之势。
也是在这个时候,王世充的死讯传到了洛阳。
大臣们希望王玄应打开城门,放唐军入城,王玄应虽然不是什么天纵奇才,却也不是蠢货一个,自然拒绝了大臣们的建议,他知道,唐军一旦入城,主客易势,当初,郑国和唐朝多次交战,他姓王的一家人和唐王朝的那些大臣们有着许多说不清楚的恩怨,唐军进城之后,那些大臣到还没有什么,仍然可以当他们的官,而自己和王氏一族,恐怕就只能被囚禁度日了。
就在王玄应觉得王家已经毫无前途之时,王玄应和一个人暗中会面了,那个人就是魏王王弘烈。
徐世绩率领的夏军还没有到达襄阳城下,王弘烈就已经派人向徐世绩请降了。
襄阳落入夏国版图之后,王弘烈自告奋勇,说是要进入东都劝说太子王玄应投降,高畅应许了他。
王弘烈向王玄应细说了一番利害关系,既然王家已经没有翻身的余地,要不投降唐王朝,要不投降高畅,要不就身死族灭,在这三条路中,走哪一条最好呢?
身死族灭也就算了,要想保住王家,投降唐,还是夏呢?
王家在唐王朝有着许多仇人,当初,有许多叛逃的大将和大臣,王世充都下令将他们留在东都的亲族杀了,若是投唐,那些仇人难道会放过我们吗?
若是投降夏?
的确,在夏国和郑国交锋时,也有许多郑国大将投降夏国,他们的亲族也在东都,可是,这个时候高畅已经率军包围了东都,大家害怕城破后被夏军清算,也只是将那些叛将的亲属软禁了起来,并没有大开杀戒,因此,双方并没有什么血海深仇。
再加上,苏威现在也在东都,他是高畅的王妃的爷爷,又从小将高畅抚养大,就算如此,王世充对苏威也是尊敬有加,有苏威出面,就算投降夏国,王氏一族丢掉了富贵,命总是能保住的吧?
至于手下的那些大臣,那些洛阳豪族,他们和李唐的关系,大家心知肚明,怎么能听取他们的意见呢?
听了王弘烈的一番话,王玄应深以为然。
正好,他控制的军队仍然掌握着城防,这也是唐军无法进城的原因,要想打开城门放夏军入城,对他来说还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过,时间一久,就有些难说了,毕竟,夜长梦多啊!
八月下,王玄应打开洛阳东城,夏军进入了洛阳。
洛阳失守,唐军只好西返,只不过,高畅是断不会容许唐军从容后退的。
当初,他之所以将洛阳围而不攻,就是想引李唐的大军东进,一开始,他就没有放这数万唐军西返关中的打算。
正因为如此,他才命令尉持恭不惜一切代价在河阳阻击李世民,务必使南北两路唐军无法合拢,然后,分而击之。
最初,他想先击破李元吉率领的唐军,然后再倾全力攻打东都,然而,他没有想到洛阳居然不战而降,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消息。
九月初,夏军通过洛阳,从洛阳西门出,袭击唐军大营,李元吉和屈突通没有想到夏军会突然从洛阳冲出,措手不及之下,临近洛阳的几处营寨皆被夏军攻破。
屈突通率领精锐部队阻击夏军,让齐王李元吉率领主力向西撤退。
夏军一路紧追不舍,咬住不放,屈突通战死在了阵中,后军崩溃,高畅亲率主力向李元吉率领的唐军大部发起了攻击。
史万宝率领本部人马留下来断后阻击,在他的拼死阻击下,高畅的行军步伐慢了下来,李元吉率残部退入弘农郡。
到达弘农郡之后,李元吉见后面没有夏军追击,松了一口气,准备重振兵锋,收拢溃兵,徐徐退回关中。
他没有想到的是原本南下攻击襄阳的徐世绩部在襄阳不战而降之后,就已经北上,进入了弘农,在唐军松懈下来之后,徐世绩部向唐军左翼发起了攻击,唐军战阵再次崩溃,一溃千里,再也无法阻止起来。
这个时候,高畅率领主力部队已经击溃了史万宝部进入了弘农,史万宝被雄阔海在乱军中斩首。
最后,李元吉只率领少量精骑逃回了河东,十万唐军死伤狼藉,大部被俘,黄君汉被杀,王君廓被夏军生擒,李唐的关东战事糜烂如斯,再无挽回的可能。
俘。
这个时候,李靖率领夏军从钟离南下,进逼江都。
李子通放弃了江都,不战而退,将江都拱手让给了李靖,与此同时,面对江淮军的紧逼,他放弃了京口,集结两万人,南下攻击吴郡的梁王沈法兴。
吴郡一战,沈法兴大败,率领左右亲信数百人仓皇逃离吴郡,吴郡另一变民军首领闻人遂安派部将叶孝辩前去迎接沈法兴,走到中途,沈法兴突然后悔,想要诛杀叶孝辩,吞并其众,事情败落,叶孝辩率军攻击沈法兴,走投无路之下,沈法兴投江而死。
李靖占据江都之后,直接面对投降李唐的江淮军,故而,没有再继续南下追击李子通,李子通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击败沈法兴后。吞并了沈法兴地疆土,全部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北到太湖,南到岭南,表面上,又重振了声威。
八月,李靖率领夏军和江淮军对峙。
对于降唐。辅公佑一直有着不同的意见,他并不赞同杜伏威降唐的决定。只是一直隐忍不发,在和夏军的交锋中,江淮军屡次被夏军击败,京口。丹阳落入了夏军的手中。再加上,江淮军一向以劫掠为主,对地方建设并不注意,故而,民心也不在江淮军这边,因此,辅公佑向杜伏威进言,希望和李靖谈判,转而投靠夏王朝。
杜伏威不许。辅公佑又没有多说什么,退帐而出。
九月,江淮军在历阳郡再次被李靖击败,辅公佑率领本部数千人马脱离了战场,投降了夏王朝。杜伏威震怒不已。却无法可施,唯有率军西进。前去攻打江陵的萧铣,希望能将功赎罪,协助巴蜀方向地李孝恭共同覆灭萧铣。
十月过后,夏国已经在江南占据了大量版图,为了建立良好的地方政权,巩固夏国地统治,维护夏国的法令,李靖停止了进军,开始了休整,毕竟,真正能决定天下谁有的战场还是在北方。
在塞外,突厥可汗阿史那矣利弗决定将并州纳入自家的版图,只是,由于东面地阿史那钵毕仍然不听从他地号令,他决定还是采用以前的手段,就像扶持李渊和刘武周那样在并州扶持一股势力,他选定的这个目标正是唐真乡公李仲文。
李世民率领大军南下之后,李仲文在和徐胜治的交锋中,屡处下风,不但无法攻克寿州,榆次最终也没有能保住,只是凭借晋阳高大的城墙以及当地豪族的支持,这才没有让夏军进入晋阳。
当突厥军为其助战之后,李仲文甚是欣喜,在突厥人的帮助下,宋金刚和张达部吃了一些小亏,不敢过于靠近晋阳,然而,这个时候,李仲文已经无法节制突厥人了,突厥人在并州的所作所为,造成的破坏完全超过了被他们称为流贼地夏军。
眼见唐政府对突厥军应对软弱,阿史那矣利弗有了南下夺取中原的野心,他收容了隋朝宗室杨政道,准备打着隋杨的旗号吞并并州,进取关中。
为此,他命令自己的老弟阿史那咄攻击原州,将军阿史那泥步会合梁师都,攻击延州,自己则率领主力从马邑南下,夺取并州,河东,进入关中,在他看来,唐军正在东都忙着和夏军交手,他完全有机会建立当初北魏帝国的功勋。
就在突厥人蓄势待发之际,中原地战事也在五凤三年年底有了分晓。
李世民率领大军猛攻河阳,河阳守军由尉持恭率领,经过一个多月地围攻,唐军无力攻下河阳。
最初,尉持恭和刘雅等人率军从河阳渡河,进攻东都时,他们的粮草转运都要通过河阳,河阳成为了重中之重,然而,当高畅解决了王世充,包围洛阳之后,有了洛口仓,黎阳仓粮食地支持,又加上黄河以南都成为了夏国的版图,河阳也不再是孤城一座,士卒源源不断地通过黄河浮桥进入河阳换防,李世民纵然英勇,也无法在短时期内攻克河阳。
就在李世民在河阳城下难以前进之时,李元吉和屈突通率领另一部大军来到了东都,他们在城外扎下了大营,与东都呈犄角之势。
也是在这个时候,王世充的死讯传到了洛阳。
大臣们希望王玄应打开城门,放唐军入城,王玄应虽然不是什么天纵奇才,却也不是蠢货一个,自然拒绝了大臣们的建议,他知道,唐军一旦入城,主客易势,当初,郑国和唐朝多次交战,他姓王的一家人和唐王朝的那些大臣们有着许多说不清楚的恩怨,唐军进城之后,那些大臣到还没有什么,仍然可以当他们的官,而自己和王氏一族,恐怕就只能被囚禁度日了。
就在王玄应觉得王家已经毫无前途之时,王玄应和一个人暗中会面了,那个人就是魏王王弘烈。
徐世绩率领的夏军还没有到达襄阳城下,王弘烈就已经派人向徐世绩请降了。
襄阳落入夏国版图之后,王弘烈自告奋勇,说是要进入东都劝说太子王玄应投降,高畅应许了他。
王弘烈向王玄应细说了一番利害关系,既然王家已经没有翻身的余地,要不投降唐王朝,要不投降高畅,要不就身死族灭,在这三条路中,走哪一条最好呢?
身死族灭也就算了,要想保住王家,投降唐,还是夏呢?
王家在唐王朝有着许多仇人,当初,有许多叛逃的大将和大臣,王世充都下令将他们留在东都的亲族杀了,若是投唐,那些仇人难道会放过我们吗?
若是投降夏?
的确,在夏国和郑国交锋时,也有许多郑国大将投降夏国,他们的亲族也在东都,可是,这个时候高畅已经率军包围了东都,大家害怕城破后被夏军清算,也只是将那些叛将的亲属软禁了起来,并没有大开杀戒,因此,双方并没有什么血海深仇。
再加上,苏威现在也在东都,他是高畅的王妃的爷爷,又从小将高畅抚养大,就算如此,王世充对苏威也是尊敬有加,有苏威出面,就算投降夏国,王氏一族丢掉了富贵,命总是能保住的吧?
至于手下的那些大臣,那些洛阳豪族,他们和李唐的关系,大家心知肚明,怎么能听取他们的意见呢?
听了王弘烈的一番话,王玄应深以为然。
正好,他控制的军队仍然掌握着城防,这也是唐军无法进城的原因,要想打开城门放夏军入城,对他来说还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过,时间一久,就有些难说了,毕竟,夜长梦多啊!
八月下,王玄应打开洛阳东城,夏军进入了洛阳。
洛阳失守,唐军只好西返,只不过,高畅是断不会容许唐军从容后退的。
当初,他之所以将洛阳围而不攻,就是想引李唐的大军东进,一开始,他就没有放这数万唐军西返关中的打算。
正因为如此,他才命令尉持恭不惜一切代价在河阳阻击李世民,务必使南北两路唐军无法合拢,然后,分而击之。
最初,他想先击破李元吉率领的唐军,然后再倾全力攻打东都,然而,他没有想到洛阳居然不战而降,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消息。
九月初,夏军通过洛阳,从洛阳西门出,袭击唐军大营,李元吉和屈突通没有想到夏军会突然从洛阳冲出,措手不及之下,临近洛阳的几处营寨皆被夏军攻破。
屈突通率领精锐部队阻击夏军,让齐王李元吉率领主力向西撤退。
夏军一路紧追不舍,咬住不放,屈突通战死在了阵中,后军崩溃,高畅亲率主力向李元吉率领的唐军大部发起了攻击。
史万宝率领本部人马留下来断后阻击,在他的拼死阻击下,高畅的行军步伐慢了下来,李元吉率残部退入弘农郡。
到达弘农郡之后,李元吉见后面没有夏军追击,松了一口气,准备重振兵锋,收拢溃兵,徐徐退回关中。
他没有想到的是原本南下攻击襄阳的徐世绩部在襄阳不战而降之后,就已经北上,进入了弘农,在唐军松懈下来之后,徐世绩部向唐军左翼发起了攻击,唐军战阵再次崩溃,一溃千里,再也无法阻止起来。
这个时候,高畅率领主力部队已经击溃了史万宝部进入了弘农,史万宝被雄阔海在乱军中斩首。
最后,李元吉只率领少量精骑逃回了河东,十万唐军死伤狼藉,大部被俘,黄君汉被杀,王君廓被夏军生擒,李唐的关东战事糜烂如斯,再无挽回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