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转世小太监之乱世称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等无能,几年下来,劳师靡饷,没能彻底铲除匪逆,让皇上忧几尘寰,您的话折杀微臣了,嗬嗬嗬嗬。”
崇祯见一番温言慰语收到了效果,很是满意,指示太监给洪承畴拿毛巾擦脸。洪承畴收住哭泣,坐回凳子上,冲崇祯说道:“皇上恕罪,微臣一时冲动,失态了。”
崇祯笑道:“呵呵,你对朕一片忠心,朕心里清楚,好了,如今前方局势堪忧,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洪承畴听崇祯把话题转到前线军事上面,遂正色说道:“回皇上,此次桐城之乱,给了李自成可乘之机,现闯贼已经在河南商丘亮出旗号,连续攻克三座县城,大有死灰复燃之势。更为可虑的是,今年北方大旱,饥民遍地,而闯贼此番出山又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得饥民的人心,纷纷望风而投,所以闯匪队伍发展很快,声势颇大。微臣已经命令所部火速驰援许昌、洛阳等地,避免闯匪势力继续蔓延。”
“恩,趁闯匪在河南立足未稳,迅速实施打击非常必要,等大坐大以后再剿就困难了。”崇祯说道。
“是,不过,不过目前前线急需补充粮饷,由于断粮欠饷,前方将士士气低落,士兵逃跑和劫掠百姓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微臣此次进京希望能带足粮饷,以振军心。”洪承畴说出了这次进京的主要目的。
崇祯见洪承畴说出了正题,不禁有些为难,站起身踱着步,缓缓说道:“唉!这次恐怕不能如你所愿。你应该已经听说了,这次朕下旨在江南各省追加剿饷,本来筹集到几万担粮食,但是却被那个赵强擅自用于赈灾,消耗了一多半,朕所托非人,才种下今日之祸,真是悔之晚矣呀!赵强这个混蛋,误了军国大事,我今天就要把他在午门斩首,以慰前方将士之心。”
洪承畴在进京的路上已经听说了赵强杀官放粮的事情,民间将赵强传说的跟救命的菩萨一般,而且还听说山东和直隶的百姓知道赵强被打入死牢后正在串联写万民折,请求皇上免了赵强的死罪。他已经打定主意要为赵强说情,一方面是因为赵强此举深得民心,如果赵强被处死,那么天下人会认为是他洪承畴进京逼迫皇上处死了赵强,他不愿背这个骂名;另一方面,他听说赵强深得崇祯宠信,现在崇祯迫于无奈杀了赵强,说不定过后会反悔,把这笔帐记在自己头上,他深知崇祯这人刻忌成性,如今,前方军事吃紧,崇祯还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一旦剿灭了闯匪,想必会兔死狗烹,到时候这就是一个因头。反正军粮已经追不回来了,杀了赵强也是于事无补,自己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呢。所以他听到崇祯说道要杀赵强,赶紧跪倒在地,说道:“启奏皇上,微臣请求皇上赦免了赵强。”
“哦?他弄丢了你的军粮,你为何反而替他求情啊!”崇祯诧异的问道。
洪承畴早已想好了说辞,侃侃言道:“赵强在兖洲杀官放粮的事情臣也有所耳闻,当时十数万饥民将粮车围困,而且其中有闯匪的余孽在中间鼓惑煽动,情势危急,一个措置不当,说不定会引发一场暴动,到时不仅粮食不保,恐怕山东全省就此糜烂。赵强临机决断,以皇上的名义放粮赈济,既挫败了闯匪挑起暴乱的图谋,还为朝廷收拾了民心,也保全下一部分粮食,实是二得之举,如今山东直隶两省局势平稳,可见赵强此举之效。赵强杀官,恕臣直言,据说那杨立昌私吞库粮,不开仓赈济,才致使饥民围困军粮,属于抗旨,本就该死,赵强作为钦差,不请旨就杀了他,虽有过,但也不为无因,应可宽恕。至于陛下担心前线将士,则大可不必,臣所领兵马大部分来自山东和直隶,他们只会感念皇上赈济家乡,断不会因此就影响了士气,如果杀了赵强,反而会乱了军心,望皇上明断。”
崇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其实他心里也舍不得杀了赵强,而且洪承畴一番话也确实有道理,赵强怎么也比那起子私吞库粮的贪官们强多了,他慢慢坐回椅子上,有点犹豫了。
洪承畴接着说道:“臣观赵强此举,非但无罪,反而有功。想赵强于危乱之中,果敢决断,避免了一场暴乱,可见其能;事后没有诿过和脱逃,而是自带枷锁赴阕请罪,可见其勇;不顾个人安危,冒死放粮,全是为了朝廷着想,而且以皇上的名义赈灾,不贪天之功,可见其忠。如此忠、勇、能之臣全仗皇上亲自简拔提点,此人不仅不该杀,反而应该重用!”洪承畴说完抬头观察崇祯的态度。
崇祯已经被洪承畴说服,有心宽恕了赵强,可他还矜持的说道:“爱卿之言不无道理,我杀赵强不仅是因为丢了军粮的事情,想他小小年纪就如此胆大妄为,我是担心日后他羽翼丰满,弄不好又是一个魏忠贤呀。”
洪承畴见崇祯口风松动,已经明了了他的心思,顺势说道:“陛下圣虑高远,防患于未然,微臣万分钦服。不过皇上,臣遍观史籍,历朝历代凡是奸臣当道,一手遮天的年代,大都是因为主上势微,大权旁落,见事不明或昏孛无能。说句大不敬的话,先皇晚年厌政,长年不理朝政,一味的信任魏忠贤,才使得阉党逐步做大,成了祸害。可如今皇上正值春秋鼎盛,陛下又是如此勤政圣明,直接统辖六部百官,权操于上,断不会再出现权臣当道的情况,此是微臣一点愚见,望皇上明查。”
洪承畴连说理再恭维,让崇祯皇帝听着很顺耳,于是顺坡下驴的说道:“即如此,就准了你的奏请,来呀,到午门传旨,赵强免死,要他到文华殿跪候。”
“遵旨。”一个管事太监快步出去传旨去了。
崇祯和洪承畴又聊了一会儿,文华殿首领太监来奏:“启禀皇上,早朝时间已到,各位大臣已在文华殿候驾。”
“好,走吧。”崇祯说道。
等无能,几年下来,劳师靡饷,没能彻底铲除匪逆,让皇上忧几尘寰,您的话折杀微臣了,嗬嗬嗬嗬。”
崇祯见一番温言慰语收到了效果,很是满意,指示太监给洪承畴拿毛巾擦脸。洪承畴收住哭泣,坐回凳子上,冲崇祯说道:“皇上恕罪,微臣一时冲动,失态了。”
崇祯笑道:“呵呵,你对朕一片忠心,朕心里清楚,好了,如今前方局势堪忧,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洪承畴听崇祯把话题转到前线军事上面,遂正色说道:“回皇上,此次桐城之乱,给了李自成可乘之机,现闯贼已经在河南商丘亮出旗号,连续攻克三座县城,大有死灰复燃之势。更为可虑的是,今年北方大旱,饥民遍地,而闯贼此番出山又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得饥民的人心,纷纷望风而投,所以闯匪队伍发展很快,声势颇大。微臣已经命令所部火速驰援许昌、洛阳等地,避免闯匪势力继续蔓延。”
“恩,趁闯匪在河南立足未稳,迅速实施打击非常必要,等大坐大以后再剿就困难了。”崇祯说道。
“是,不过,不过目前前线急需补充粮饷,由于断粮欠饷,前方将士士气低落,士兵逃跑和劫掠百姓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微臣此次进京希望能带足粮饷,以振军心。”洪承畴说出了这次进京的主要目的。
崇祯见洪承畴说出了正题,不禁有些为难,站起身踱着步,缓缓说道:“唉!这次恐怕不能如你所愿。你应该已经听说了,这次朕下旨在江南各省追加剿饷,本来筹集到几万担粮食,但是却被那个赵强擅自用于赈灾,消耗了一多半,朕所托非人,才种下今日之祸,真是悔之晚矣呀!赵强这个混蛋,误了军国大事,我今天就要把他在午门斩首,以慰前方将士之心。”
洪承畴在进京的路上已经听说了赵强杀官放粮的事情,民间将赵强传说的跟救命的菩萨一般,而且还听说山东和直隶的百姓知道赵强被打入死牢后正在串联写万民折,请求皇上免了赵强的死罪。他已经打定主意要为赵强说情,一方面是因为赵强此举深得民心,如果赵强被处死,那么天下人会认为是他洪承畴进京逼迫皇上处死了赵强,他不愿背这个骂名;另一方面,他听说赵强深得崇祯宠信,现在崇祯迫于无奈杀了赵强,说不定过后会反悔,把这笔帐记在自己头上,他深知崇祯这人刻忌成性,如今,前方军事吃紧,崇祯还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一旦剿灭了闯匪,想必会兔死狗烹,到时候这就是一个因头。反正军粮已经追不回来了,杀了赵强也是于事无补,自己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呢。所以他听到崇祯说道要杀赵强,赶紧跪倒在地,说道:“启奏皇上,微臣请求皇上赦免了赵强。”
“哦?他弄丢了你的军粮,你为何反而替他求情啊!”崇祯诧异的问道。
洪承畴早已想好了说辞,侃侃言道:“赵强在兖洲杀官放粮的事情臣也有所耳闻,当时十数万饥民将粮车围困,而且其中有闯匪的余孽在中间鼓惑煽动,情势危急,一个措置不当,说不定会引发一场暴动,到时不仅粮食不保,恐怕山东全省就此糜烂。赵强临机决断,以皇上的名义放粮赈济,既挫败了闯匪挑起暴乱的图谋,还为朝廷收拾了民心,也保全下一部分粮食,实是二得之举,如今山东直隶两省局势平稳,可见赵强此举之效。赵强杀官,恕臣直言,据说那杨立昌私吞库粮,不开仓赈济,才致使饥民围困军粮,属于抗旨,本就该死,赵强作为钦差,不请旨就杀了他,虽有过,但也不为无因,应可宽恕。至于陛下担心前线将士,则大可不必,臣所领兵马大部分来自山东和直隶,他们只会感念皇上赈济家乡,断不会因此就影响了士气,如果杀了赵强,反而会乱了军心,望皇上明断。”
崇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其实他心里也舍不得杀了赵强,而且洪承畴一番话也确实有道理,赵强怎么也比那起子私吞库粮的贪官们强多了,他慢慢坐回椅子上,有点犹豫了。
洪承畴接着说道:“臣观赵强此举,非但无罪,反而有功。想赵强于危乱之中,果敢决断,避免了一场暴乱,可见其能;事后没有诿过和脱逃,而是自带枷锁赴阕请罪,可见其勇;不顾个人安危,冒死放粮,全是为了朝廷着想,而且以皇上的名义赈灾,不贪天之功,可见其忠。如此忠、勇、能之臣全仗皇上亲自简拔提点,此人不仅不该杀,反而应该重用!”洪承畴说完抬头观察崇祯的态度。
崇祯已经被洪承畴说服,有心宽恕了赵强,可他还矜持的说道:“爱卿之言不无道理,我杀赵强不仅是因为丢了军粮的事情,想他小小年纪就如此胆大妄为,我是担心日后他羽翼丰满,弄不好又是一个魏忠贤呀。”
洪承畴见崇祯口风松动,已经明了了他的心思,顺势说道:“陛下圣虑高远,防患于未然,微臣万分钦服。不过皇上,臣遍观史籍,历朝历代凡是奸臣当道,一手遮天的年代,大都是因为主上势微,大权旁落,见事不明或昏孛无能。说句大不敬的话,先皇晚年厌政,长年不理朝政,一味的信任魏忠贤,才使得阉党逐步做大,成了祸害。可如今皇上正值春秋鼎盛,陛下又是如此勤政圣明,直接统辖六部百官,权操于上,断不会再出现权臣当道的情况,此是微臣一点愚见,望皇上明查。”
洪承畴连说理再恭维,让崇祯皇帝听着很顺耳,于是顺坡下驴的说道:“即如此,就准了你的奏请,来呀,到午门传旨,赵强免死,要他到文华殿跪候。”
“遵旨。”一个管事太监快步出去传旨去了。
崇祯和洪承畴又聊了一会儿,文华殿首领太监来奏:“启禀皇上,早朝时间已到,各位大臣已在文华殿候驾。”
“好,走吧。”崇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