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明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西营八大王张献忠义子众多,年才弱冠的张可旺在其中本并不出挑。然而,去年底张献忠负于左良玉之役中,张可旺不顾生死,救张献忠于乱阵,自此一战成名,并受到了张献忠极大的厚爱与信任,在西营中的地位也扶摇直上。
看得出,张可旺能受到重用并非仅仅因为救了张献忠的命,赵当世与他交谈几句,便发现此人为人处事之老练,远远超出实际年龄。
“家父驻兵于房、保,与官军拼杀。今闻闯将至,特派晚辈前来结谊。”
听是张献忠那边来的人,赵当世本想看座,然而想想还是暂且收了嘴,任由张可旺继续站着,问道:“八大王已知我来郧阳?”
张可旺愣了愣,乃道:“是。家父一直密切关注各省义军之动向,闯将来时家父本想差人接应,只是苦于官军纠缠个不住,无奈作罢。”说到这里,顿了顿,再道,“家父常言,闯将乃当时一等一的豪杰,只惜一直无缘得见,深感遗憾。今贵营到来,可算了一桩心愿。”
赵当世笑道:“过奖了,赵某不过一个乡野匹夫,何敢承八大王青眼。”说完问一句,“且不知贵营现驻何处?如此厚爱,赵某必得上门拜谢!”
这话一问出,张可旺的目光忽地就闪避到了一边,赵当世张嘴欲再言,张可旺先道:“实不相瞒,我营当前与官军周旋,形迹无定,就晚辈回去,也得留心营中标下的暗号,方能寻觅到本营所在。”说着,脸上流露出抱歉的神情。
“哦,原来如此。”赵当世笑了笑,没再抓着这话题不放,转道,“我营初来乍到,不知此间凶险,张兄弟可否提点一二?”
张可旺连连摆手:“提点称不上,闯将既问,晚辈自知无不言。”说到这里,赵当世手一挥,左右搬来几把凳子,张可旺连连称谢,坐下后指手画脚着续道,“眼下豫楚官军集聚桐柏山以东,留在郧阳境内的数目不多,仅平贼将军陈洪范、石屏副将龙在田两支而已。陈部现在襄阳,龙部则在宜城。”
赵当世点头,相信张可旺所言八九不离十。从房县、保康县再向东出了群山,就到了襄阳、宜城之间。官军分驻二地,明显是为了防止藏匿于郧阳山中的贼寇再向北南渗透。
“这两部兵马加一处,统共有个四千人。其中陈洪范二千五百昌平兵,龙在田一千五百滇中土兵,皆颇难对付。”张可旺接着说道。
赵当世这时又问:“且不知八大王尚有多少人马?我听闻前段时间贵营曾在左良玉那孙子手下吃了亏。”
张可旺看了看赵当世,朗言道:“左良玉奸险小人,趁我营不备突施冷手。我营虽不利,但元气未伤,尚存万人。”说着,挺了挺胸脯,脸上却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
赵当世抚掌笑道:“八大王用兵如神,进退有序,实是我辈楷模!”
又谈几句,赵当世明显感觉到张可旺的言语开始混乱,对话题的把控能力也开始左支右绌。年轻缺乏经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看得出,张可旺此来,前期并没做许多准备,的的确确只是来“打个招呼”罢了。
“今能见闯将尊荣,真三生有幸。”再聊一会儿,张可旺站起来,准备告辞,脸色诚惶诚恐,“晚辈来得匆忙,未带些见面礼,还请恕罪。”
赵当世摇头道:“比起八大王,我赵某是晚生后辈。该当是我先登门拜访。”言及此处,想想道,“赵某对八大王仰慕已久,听其尊身就在咫尺,恨不得插翅飞去相见。怎奈大军方定,军务千头万绪一时难以调理。此间缺我不得,实在是分身乏术,难以亲去拜见八大王。不若我营中先差一人,替我去贵营走一遭,聊表心迹,不知意下如何?”
张可旺对他的回答早有准备,连声称是道:“晚辈来前家父也万般叮嘱,说若闯将公务缠身,切不可强求以致因私废公。天下义军是一家,而今贵营来了郧阳,与我西营更是亲上加亲,日后互相仰仗的地方还多。赵营安顿好了,连带着我西营才能跟着好。”
赵当世叹道:“此言甚是!”
张可旺笑道:“家父与闯将神交已久,早晚必将相见,不差这一时。贵营只要有人去,家父知闯将心意,想来高兴之情不会减灭半分。”
赵当世点头称是,复寒暄数句,张可旺便即告辞。当他离去时,赵当世已找好出使西营的使者。不是别人,却是杨招凤。
之所以会差杨招凤代己去见张献忠,一方面是赵当世对他的信任。认为他不但读过书,有见识,且为人处事也颇进退知礼,足以担负起这个出使的任务。另一方面也有向张
献忠针锋的意思——你能派个弱冠的后生来见我,我营中难道就缺少年英才?
自打被降职观察以来,杨招凤明显发现赵当世有意无意,常给予他表现的机会。他知这是赵当世有意提携他,心中自是感激涕零,只觉纵然上刀山下火海也难报赵当世的恩情。这出使之事,当然毫不犹豫一口应承下来。
送走张可旺一行人并杨招凤等后,赵当世找来了昌则玉。
昌则玉很爱读书,平日里几乎手不释卷,然而出川路上羁劳艰险,他并没有功夫抽出来看书,所以这两天好容易在竹溪、竹山二县间定下,没有要事,他都窝在自己的营房里抚卷细读,用以解渴。这时接到赵当世传令,其实心有不愿。
“张献忠派人来了。”赵当世开门见山,点名要义。
一听此话,昌则玉原先还有几分倦怠的表情立即恢复了神采。他自视甚高,每自比张良、诸葛,着眼点都在军略大局,军中小事杂事从来不管不顾,本以为赵当世在处理日常军务中有了什么麻烦,没甚积极性,哪想到“张献忠”三个字突然冲入耳中。
“张献忠......”昌则玉若有所思,喃喃自语道。
赵当世说道:“此人大大有名,我却是从未谋面,日常听人说起事迹,也是参差不齐,难辨真伪。军师沉浮多年,当知其人。”他说这话,确实没有诳语。李自成、张献忠,说起来都是明末风云人物,可和绝大多数人类似,赵当世对他们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他们在原本历史上一些节骨眼的大事,至于更加具体的事迹,并不清楚。
从寥寥几件早被传得失去了本身真实性的大事上,绝难判断一个人,无论张献忠是敌是友,赵当世都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他的情况。这一点上,在流寇集团中摸爬滚打十余年的昌则玉的阅历与资历是他望尘莫及的。
昌则玉想了想,抚须缓声道:“我对此人,实则知之甚浅。但将所知说出,主公听听便罢。”
赵当世闻言一愣,随即想起昌则玉的履历。他最早追随王嘉胤,而后辗转腾挪这许多年,其实都没有跳出王嘉胤以及王嘉胤余部的系统。如果按崇祯元年数大寇并起来划分最原始的流寇内部态势,那么王嘉胤、张存孟等其实和高迎祥、神一元等分属不同的流寇系统... -->>
西营八大王张献忠义子众多,年才弱冠的张可旺在其中本并不出挑。然而,去年底张献忠负于左良玉之役中,张可旺不顾生死,救张献忠于乱阵,自此一战成名,并受到了张献忠极大的厚爱与信任,在西营中的地位也扶摇直上。
看得出,张可旺能受到重用并非仅仅因为救了张献忠的命,赵当世与他交谈几句,便发现此人为人处事之老练,远远超出实际年龄。
“家父驻兵于房、保,与官军拼杀。今闻闯将至,特派晚辈前来结谊。”
听是张献忠那边来的人,赵当世本想看座,然而想想还是暂且收了嘴,任由张可旺继续站着,问道:“八大王已知我来郧阳?”
张可旺愣了愣,乃道:“是。家父一直密切关注各省义军之动向,闯将来时家父本想差人接应,只是苦于官军纠缠个不住,无奈作罢。”说到这里,顿了顿,再道,“家父常言,闯将乃当时一等一的豪杰,只惜一直无缘得见,深感遗憾。今贵营到来,可算了一桩心愿。”
赵当世笑道:“过奖了,赵某不过一个乡野匹夫,何敢承八大王青眼。”说完问一句,“且不知贵营现驻何处?如此厚爱,赵某必得上门拜谢!”
这话一问出,张可旺的目光忽地就闪避到了一边,赵当世张嘴欲再言,张可旺先道:“实不相瞒,我营当前与官军周旋,形迹无定,就晚辈回去,也得留心营中标下的暗号,方能寻觅到本营所在。”说着,脸上流露出抱歉的神情。
“哦,原来如此。”赵当世笑了笑,没再抓着这话题不放,转道,“我营初来乍到,不知此间凶险,张兄弟可否提点一二?”
张可旺连连摆手:“提点称不上,闯将既问,晚辈自知无不言。”说到这里,赵当世手一挥,左右搬来几把凳子,张可旺连连称谢,坐下后指手画脚着续道,“眼下豫楚官军集聚桐柏山以东,留在郧阳境内的数目不多,仅平贼将军陈洪范、石屏副将龙在田两支而已。陈部现在襄阳,龙部则在宜城。”
赵当世点头,相信张可旺所言八九不离十。从房县、保康县再向东出了群山,就到了襄阳、宜城之间。官军分驻二地,明显是为了防止藏匿于郧阳山中的贼寇再向北南渗透。
“这两部兵马加一处,统共有个四千人。其中陈洪范二千五百昌平兵,龙在田一千五百滇中土兵,皆颇难对付。”张可旺接着说道。
赵当世这时又问:“且不知八大王尚有多少人马?我听闻前段时间贵营曾在左良玉那孙子手下吃了亏。”
张可旺看了看赵当世,朗言道:“左良玉奸险小人,趁我营不备突施冷手。我营虽不利,但元气未伤,尚存万人。”说着,挺了挺胸脯,脸上却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
赵当世抚掌笑道:“八大王用兵如神,进退有序,实是我辈楷模!”
又谈几句,赵当世明显感觉到张可旺的言语开始混乱,对话题的把控能力也开始左支右绌。年轻缺乏经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看得出,张可旺此来,前期并没做许多准备,的的确确只是来“打个招呼”罢了。
“今能见闯将尊荣,真三生有幸。”再聊一会儿,张可旺站起来,准备告辞,脸色诚惶诚恐,“晚辈来得匆忙,未带些见面礼,还请恕罪。”
赵当世摇头道:“比起八大王,我赵某是晚生后辈。该当是我先登门拜访。”言及此处,想想道,“赵某对八大王仰慕已久,听其尊身就在咫尺,恨不得插翅飞去相见。怎奈大军方定,军务千头万绪一时难以调理。此间缺我不得,实在是分身乏术,难以亲去拜见八大王。不若我营中先差一人,替我去贵营走一遭,聊表心迹,不知意下如何?”
张可旺对他的回答早有准备,连声称是道:“晚辈来前家父也万般叮嘱,说若闯将公务缠身,切不可强求以致因私废公。天下义军是一家,而今贵营来了郧阳,与我西营更是亲上加亲,日后互相仰仗的地方还多。赵营安顿好了,连带着我西营才能跟着好。”
赵当世叹道:“此言甚是!”
张可旺笑道:“家父与闯将神交已久,早晚必将相见,不差这一时。贵营只要有人去,家父知闯将心意,想来高兴之情不会减灭半分。”
赵当世点头称是,复寒暄数句,张可旺便即告辞。当他离去时,赵当世已找好出使西营的使者。不是别人,却是杨招凤。
之所以会差杨招凤代己去见张献忠,一方面是赵当世对他的信任。认为他不但读过书,有见识,且为人处事也颇进退知礼,足以担负起这个出使的任务。另一方面也有向张
献忠针锋的意思——你能派个弱冠的后生来见我,我营中难道就缺少年英才?
自打被降职观察以来,杨招凤明显发现赵当世有意无意,常给予他表现的机会。他知这是赵当世有意提携他,心中自是感激涕零,只觉纵然上刀山下火海也难报赵当世的恩情。这出使之事,当然毫不犹豫一口应承下来。
送走张可旺一行人并杨招凤等后,赵当世找来了昌则玉。
昌则玉很爱读书,平日里几乎手不释卷,然而出川路上羁劳艰险,他并没有功夫抽出来看书,所以这两天好容易在竹溪、竹山二县间定下,没有要事,他都窝在自己的营房里抚卷细读,用以解渴。这时接到赵当世传令,其实心有不愿。
“张献忠派人来了。”赵当世开门见山,点名要义。
一听此话,昌则玉原先还有几分倦怠的表情立即恢复了神采。他自视甚高,每自比张良、诸葛,着眼点都在军略大局,军中小事杂事从来不管不顾,本以为赵当世在处理日常军务中有了什么麻烦,没甚积极性,哪想到“张献忠”三个字突然冲入耳中。
“张献忠......”昌则玉若有所思,喃喃自语道。
赵当世说道:“此人大大有名,我却是从未谋面,日常听人说起事迹,也是参差不齐,难辨真伪。军师沉浮多年,当知其人。”他说这话,确实没有诳语。李自成、张献忠,说起来都是明末风云人物,可和绝大多数人类似,赵当世对他们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他们在原本历史上一些节骨眼的大事,至于更加具体的事迹,并不清楚。
从寥寥几件早被传得失去了本身真实性的大事上,绝难判断一个人,无论张献忠是敌是友,赵当世都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他的情况。这一点上,在流寇集团中摸爬滚打十余年的昌则玉的阅历与资历是他望尘莫及的。
昌则玉想了想,抚须缓声道:“我对此人,实则知之甚浅。但将所知说出,主公听听便罢。”
赵当世闻言一愣,随即想起昌则玉的履历。他最早追随王嘉胤,而后辗转腾挪这许多年,其实都没有跳出王嘉胤以及王嘉胤余部的系统。如果按崇祯元年数大寇并起来划分最原始的流寇内部态势,那么王嘉胤、张存孟等其实和高迎祥、神一元等分属不同的流寇系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