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大秦帝国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魏国都城大梁的东城一隅、鸿沟之畔的篁竹中,一位老者正在抚琴忧思。
鸿沟里面几艘帆船正在缓缓行进。这个鸿沟就是今天郑州西面的贾鲁河,赫赫有名的鸿沟并不是一条自然存在的河流,而是一条人工开挖的运河。战国时期,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魏国为了灌溉农田,在黄河与莆田湖之间开挖了一条运河,即是鸿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大运河。鸿沟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末,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两军在鸿沟附近相持不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从而确立了鸿沟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秦、汉两朝还曾经把鸿沟称为“蒗荡渠”、“汴河”。宋朝时,鸿沟更名惠民河,到了元朝,水利学家贾鲁首倡修浚鸿沟河道,以取水灌田赈济旱灾,鸿沟遂更名贾鲁河。
而那位老者正是大名鼎鼎的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是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弟,魏国相国。先秦时代,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君子。
信陵君礼贤下士、招募门客三千,手下能人辈出,候赢、朱亥、张耳、陈馀皆出自其门下。魏无忌窃取兵符、假传军令夺魏将晋鄙军救援赵国后,一度客居赵国十年,期间与廉颇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直到公元前48年,他才得以返回祖国,旋即领魏国相印,于公元前47年统领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伐秦,秦军败退关内不出。
信陵君是战国后期极少数坚定反秦的斗士,毕生都在与秦国苦斗,是天下合纵抗秦的中流砥柱。
信陵君曾纵论天下形势,力劝魏王帮助韩国抗秦,留下了一段千古美文: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指秦昭王赢则的母亲宣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穣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此于亲戚若此,而况于仇雠之国乎?
今王与秦共伐韩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识则不明,腢臣莫以闻则不忠。今韩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内有大乱,外交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亡乎?韩亡,秦有郑地,与大梁邺,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负强秦之亲,王以为利乎?秦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将更事,更事必就易与利,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是何也?夫越山逾河,绝韩上党而攻强赵,是复阏与之事,秦必不为也。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水,与赵兵决于邯郸之郊,是知伯之祸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阨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秦又不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蔡左)〔上蔡〕、召陵,与楚兵决于陈郊,秦又不敢。
故曰秦必不伐楚与赵矣,又不攻卫与齐矣。夫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已。秦固有怀、茅、邢丘,城垝津以临河内,河内共、汲必危;有郑地,得垣雍,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魏国最后的结局被他的先见之明说中了!)
王之使者出过而恶安陵氏于秦,秦之欲诛之久矣。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听使者之恶之,随安陵氏而亡之,绕舞阳之北,以东临许,南国必危,国无害(已)〔乎〕?夫憎韩不爱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爱南国非也。异日者,秦在河西晋,国去梁千里,有河山以阑之,有周韩以闲之。
从林乡军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继以围。又长驱梁北,东至陶卫之郊,北至平监。所亡于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秦乃在河西晋,去梁千里,而祸若是矣,又况于使秦无韩,有郑地,无河山而阑之,无周韩而闲之,去大梁百里,祸必由此矣。异日者,从之不成也,楚、魏疑而韩不可得也。
今韩受兵三年,秦桡之以讲,识亡不听,投质于赵,请为天下雁行顿刃,楚、赵必集兵,皆识秦之欲无穷也,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是故臣愿以从事王,王速受楚赵之约,(赵)〔而〕挟韩之质以存韩,而求故地,韩必效之。此士民不劳而故地得,其功多于与秦共伐韩,而又与强秦邻之祸也。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时已。通韩上党于共、宁,使道安成,出入赋之,是魏重质韩以其上党也。今有其赋,足以富国。韩必德魏爱魏重魏畏魏,韩必不敢反魏,是韩则魏之县也。魏得韩以为县,卫、大梁、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韩,二周、安陵必危,楚、赵大破,卫、齐甚畏,天下西乡而驰秦入朝而为臣不久矣。”(《史记·魏世家》)
现在信陵君老了,他的哥哥安釐王魏圉也老了。苦斗了一辈子,可秦国的势力未见衰弱多少,反而一天天强大起来,魏国的国势却不见好转,作为天下倡导反秦的国家,秦国也更加“关注”魏国。力不如人,渐渐安釐王没了耐心,开始走上了尝试与秦国媾和的路线。
信陵君因此失势,虽然他名义上还是相国,但魏国的大政决策已经不能再参与-----魏王正耐心地等候着弟弟主动辞职。
信陵君颇有秋风落叶的悲凉,他也只好挂印而去,闲居府衙了。无独有偶,信陵君在赵国的密友老将廉颇,此时竟然也同样是身为相国却不得志。
信陵君正把心中的悲凉化作跳跃嘈杂的音符,全神贯注地抒发在古琴上。
“好!好!好,----这古琴弹奏之妙,沧桑凄怆,倒是正和了主人的心境。可惜,不对这绿柳如烟、翠竹成荫、白帆点点的良辰美景啊!-----”,一阵儿银铃般的女子嬉笑声传来。
几名女子(里面有伪娘)五彩裙裾飘飘,花枝招展地扭动着腰肢走来-------信陵君知道是龙阳君来了!
龙阳君上前施礼道:“相国安好!近日国中大事连连,相国真的愿意厮守田园,不再眷顾政事了嘛?”
见有客人来,信陵君身边的使女们上前去,从案几上取走古琴,摆上几盘果馔和一壶清酒和杯爵。
信陵君自嘲:“老朽已挂印辞相,不在其位,自不忧劳。”
&n... -->>
魏国都城大梁的东城一隅、鸿沟之畔的篁竹中,一位老者正在抚琴忧思。
鸿沟里面几艘帆船正在缓缓行进。这个鸿沟就是今天郑州西面的贾鲁河,赫赫有名的鸿沟并不是一条自然存在的河流,而是一条人工开挖的运河。战国时期,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魏国为了灌溉农田,在黄河与莆田湖之间开挖了一条运河,即是鸿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大运河。鸿沟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末,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两军在鸿沟附近相持不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从而确立了鸿沟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秦、汉两朝还曾经把鸿沟称为“蒗荡渠”、“汴河”。宋朝时,鸿沟更名惠民河,到了元朝,水利学家贾鲁首倡修浚鸿沟河道,以取水灌田赈济旱灾,鸿沟遂更名贾鲁河。
而那位老者正是大名鼎鼎的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是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弟,魏国相国。先秦时代,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君子。
信陵君礼贤下士、招募门客三千,手下能人辈出,候赢、朱亥、张耳、陈馀皆出自其门下。魏无忌窃取兵符、假传军令夺魏将晋鄙军救援赵国后,一度客居赵国十年,期间与廉颇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直到公元前48年,他才得以返回祖国,旋即领魏国相印,于公元前47年统领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伐秦,秦军败退关内不出。
信陵君是战国后期极少数坚定反秦的斗士,毕生都在与秦国苦斗,是天下合纵抗秦的中流砥柱。
信陵君曾纵论天下形势,力劝魏王帮助韩国抗秦,留下了一段千古美文: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指秦昭王赢则的母亲宣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穣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此于亲戚若此,而况于仇雠之国乎?
今王与秦共伐韩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识则不明,腢臣莫以闻则不忠。今韩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内有大乱,外交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亡乎?韩亡,秦有郑地,与大梁邺,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负强秦之亲,王以为利乎?秦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将更事,更事必就易与利,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是何也?夫越山逾河,绝韩上党而攻强赵,是复阏与之事,秦必不为也。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水,与赵兵决于邯郸之郊,是知伯之祸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阨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秦又不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蔡左)〔上蔡〕、召陵,与楚兵决于陈郊,秦又不敢。
故曰秦必不伐楚与赵矣,又不攻卫与齐矣。夫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已。秦固有怀、茅、邢丘,城垝津以临河内,河内共、汲必危;有郑地,得垣雍,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魏国最后的结局被他的先见之明说中了!)
王之使者出过而恶安陵氏于秦,秦之欲诛之久矣。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听使者之恶之,随安陵氏而亡之,绕舞阳之北,以东临许,南国必危,国无害(已)〔乎〕?夫憎韩不爱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爱南国非也。异日者,秦在河西晋,国去梁千里,有河山以阑之,有周韩以闲之。
从林乡军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继以围。又长驱梁北,东至陶卫之郊,北至平监。所亡于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秦乃在河西晋,去梁千里,而祸若是矣,又况于使秦无韩,有郑地,无河山而阑之,无周韩而闲之,去大梁百里,祸必由此矣。异日者,从之不成也,楚、魏疑而韩不可得也。
今韩受兵三年,秦桡之以讲,识亡不听,投质于赵,请为天下雁行顿刃,楚、赵必集兵,皆识秦之欲无穷也,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是故臣愿以从事王,王速受楚赵之约,(赵)〔而〕挟韩之质以存韩,而求故地,韩必效之。此士民不劳而故地得,其功多于与秦共伐韩,而又与强秦邻之祸也。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时已。通韩上党于共、宁,使道安成,出入赋之,是魏重质韩以其上党也。今有其赋,足以富国。韩必德魏爱魏重魏畏魏,韩必不敢反魏,是韩则魏之县也。魏得韩以为县,卫、大梁、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韩,二周、安陵必危,楚、赵大破,卫、齐甚畏,天下西乡而驰秦入朝而为臣不久矣。”(《史记·魏世家》)
现在信陵君老了,他的哥哥安釐王魏圉也老了。苦斗了一辈子,可秦国的势力未见衰弱多少,反而一天天强大起来,魏国的国势却不见好转,作为天下倡导反秦的国家,秦国也更加“关注”魏国。力不如人,渐渐安釐王没了耐心,开始走上了尝试与秦国媾和的路线。
信陵君因此失势,虽然他名义上还是相国,但魏国的大政决策已经不能再参与-----魏王正耐心地等候着弟弟主动辞职。
信陵君颇有秋风落叶的悲凉,他也只好挂印而去,闲居府衙了。无独有偶,信陵君在赵国的密友老将廉颇,此时竟然也同样是身为相国却不得志。
信陵君正把心中的悲凉化作跳跃嘈杂的音符,全神贯注地抒发在古琴上。
“好!好!好,----这古琴弹奏之妙,沧桑凄怆,倒是正和了主人的心境。可惜,不对这绿柳如烟、翠竹成荫、白帆点点的良辰美景啊!-----”,一阵儿银铃般的女子嬉笑声传来。
几名女子(里面有伪娘)五彩裙裾飘飘,花枝招展地扭动着腰肢走来-------信陵君知道是龙阳君来了!
龙阳君上前施礼道:“相国安好!近日国中大事连连,相国真的愿意厮守田园,不再眷顾政事了嘛?”
见有客人来,信陵君身边的使女们上前去,从案几上取走古琴,摆上几盘果馔和一壶清酒和杯爵。
信陵君自嘲:“老朽已挂印辞相,不在其位,自不忧劳。”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