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桂系演义(全四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民国十七年七月六日。
寂寞的西山碧云寺,一夜之间变得肃穆而森严。由山下通往北京的公路上,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商震部、第四集团军白崇禧部,由西直门一直戒备到海淀、玉泉山、西山东麓的碧云寺。上午十时许,一串长长的小汽车队伍,直抵碧云寺门口。汽车在门口缓缓停下后,卫士们下车打开车门,戎装笔挺,胸缀白花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由车里钻出来,在他后面的几辆小车里,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总指挥鹿钟麟,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总指挥商震,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总指挥白崇禧也都一一下了车。蒋、冯、阎、李这四位名震华夏的总司令第一次碰在一起,他们春秋正富,雄心勃勃,一个个气宇轩昂,又都是一色的戎装,胸缀一色的白花,十分引人注目。不过,仔细看来,他们的气质、面相乃至服装,都又各不相同。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身材瘦长,经那斜皮带一勒,长统马靴一套,显得又高又瘦。他两眼微陷,颧骨微突,唇上一抹短须,头上戴顶大檐军帽,浑身上下透着严厉和凛不可犯的气概。他的军帽、军服和军靴,眼睛、颧骨和胡须,都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他重新上台后那志满意得的情绪。
蒋介石是一月四日由上海进入南京的,一月九日宣布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当天他驰往徐州,召集第一军将领开会,撤掉何应钦第一路总指挥之职,解除何的兵权,以报去年何应钦伙同李、白逼他下野之仇。那天,何应钦在南京郊外打猎方回,总部秘书长李仲公将蒋介石强迫何应钦调任总司令部参谋长的命令送到何的手上,何应钦气得直发抖,开口便说:“老蒋对我究竟是何意思?他到徐州去也不通知我,调我为总司令部参谋长,把我的面子丢尽。不管怎样,我决不就,听候他发落好了!”李仲公把利害向何陈述,何应钦这才不敢再发牢骚,乃于二十二日就职,当了毫无实权的参谋长。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
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
何应钦虽然好整,但蒋介石要整李、白可就不容易了。这时候,白崇禧指挥桂军扫荡湖南,全部收编了唐生智的湘军,李、白控制两湖,以两广为大后方,雄踞中南,虎视华东,大非昔比。蒋介石想了半天,决定先从削弱李、白在两湖的势力下手,因此在第二期北伐开始时,命令白崇禧统率唐生智旧部北上,以分李、白之兵。白崇禧当然也乐意到北方去。这正是蒋有蒋之谋,白有白之计。白崇禧统率李品仙、叶琪、廖磊等军,由京汉路正面直攻保定,与第一、二、三集团军呼应北上,攻击盘踞北京的奉系张作霖。奉军节节败退,张作霖内外交困,乃于六月二日发出“出关通电”。六月三日夜间,张乘慈禧太后所乘的花车仓皇离京,车至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桥闸时,被日本人预先埋设的地雷炸死。六月十一日,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联袂进入北京,北洋军阀把持十几年的北京政权,至此结束。蒋介石见北伐军已打下北京,乃于六月十四日授意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派他赴北京祭告国父并视察一切。蒋介石是带着特殊使命和意图到北京来的。
二次北伐开始前蒋介石与冯玉祥合影于河南
与蒋介石并肩走着的是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冯、蒋两人摆在一起,恰成鲜明对照。冯玉祥体魄魁伟,两道粗黑的浓眉,一副圆胖的脸膛,着一身士兵一样的粗布军装,腰上扎条宽大的皮带,脚穿河南土布鞋。一身粗犷的线条,敦厚的气质,像座巍巍泰山。
“大哥,请!”蒋介石向冯玉祥谦恭地笑着,把右手向前一伸,请冯玉祥先行。
“你是北伐军总司令,理应走在前头。”冯玉祥不肯先走。
原来,蒋介石不但和李宗仁结为把兄弟,也和冯玉祥换过帖。那是去年八月在郑州的事。冯玉祥年长蒋介石五岁,因此为谱兄,蒋呼冯为“大哥”。不过,这一对把兄弟近来发生摩擦,情绪不太愉快。在北伐军即将打下北京之前,冯玉祥、阎锡山、白崇禧都督率所部向北京推进,企图先“入关中而为王”。但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自从五月初进入济南被日本军队阻击之后,毫无人性的日本侵略军惨杀了北伐军交涉员蔡公时和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人员,造成了震动中外的“济南惨案”。蒋介石害怕日本人,只得命令北伐军退让,致使第一集团军在津浦线上的进展迟缓。
1928年,北伐军与张作霖的奉军在涿州城外激战
蒋介石见他的嫡系部队不能马上进入北京,冯、阎、白三人都有可能成为北京的主人,桂系已控制两广、两湖,如再让其占据京、津,后果不堪设想,蒋无论如何不能让白崇禧成为京、津的主人。而冯玉祥的力量在四个集团军中又最为雄厚,民国十三年冯曾发动北京政变,搞垮了不可一世的曹、吴,驱逐溥仪出宫,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时局,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搞得有声有色,蒋介石生怕冯玉祥入据北京,又发出什么通电,与他的南京政府相抗衡,因此不敢把京、津地盘交给冯。相比之下,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最弱,阎的野心也没有李、白那么大,把北京地盘交给阎锡山较之交给冯、白更为稳妥。经过一番谋划之后,蒋介石于六月一日,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冯玉祥一闻此项任命,即气得跑到河南卫辉县百泉村“养病”去了,不再理会蒋介石。蒋介石自然知道冯玉祥的心思,因此到碧云寺门口,他忙推冯以大哥身份前行,冯不肯,蒋便挽着冯的手,一同并肩登山。
蒋、冯之后,是阎锡山和李宗仁。那阎锡山的身材和气质,与蒋、冯、李又更不相同。他中等身材,脸膛黧黑,唇上留着两撇老气横秋的八字须,额上和脸颊上已刻有深浅不同的皱纹,才四十五岁年纪,便已显得苍老。他比李宗仁大八岁,与虎气生生、壮实敦厚的李宗仁并排在一起,一个像老谋深算的师爷,一个像叱咤风云的虎将。前边的蒋介石和冯玉祥心存芥蒂,后边的阎锡山和李宗仁也心怀隔阂。
被北伐军击败退回关外的奉军总司令张作霖于1928年6月3日被日军炸死于皇姑屯
原来,正当白崇禧统率大军北上时,张作霖为了缩短战线,欲乘白崇禧部尚未到达正定,而以优势兵力一举包围歼灭突出的阎锡山第三集团军。阎锡山见事态危迫,急电请冯玉祥北上增援。冯玉祥因民国十四年冬在北京南口与吴佩孚血战,阎锡山不但不帮冯玉祥的忙,还出兵晋北,企图腰击冯军,冯玉祥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此次他见阎锡山危急,不仅不及时出兵增援,反而尽撤博野、安国之兵,奉军乘机由康关、任丘进袭定县,眼看京汉铁路有被切断的危险,急得阎锡山只好向远在豫南的白崇禧求救。
白崇禧急令叶琪的第十二军火速向定县、新乐一带增援,才使阎锡山转危为安。可是,到了北京,阎锡山因抓到了京、津地盘,对在危难之中救他的白崇禧毫无酬谢之意,阎霸占了京、津一带所有党政和税收机关,对白荐去的人,一个也不任用,致使白崇禧在京、津一带毫无根基,连部队的饷项也无着落。白崇禧气得大骂阎锡山不够朋友,懊悔当初真不该去救他。
李宗仁此次到北京,听白崇禧报告阎锡山的所为,心中也窝着一团怨气。蒋、冯不和,阎、李不睦,冯、阎怀怨,蒋、李之间的关系则更加微妙。李、白伙同何应钦去年八月逼蒋介石下野,蒋心中那口气如何咽得下去?他已经整治了一个何应钦,又想如法炮制,对付一番李宗仁。
此次北上祭告国父,蒋介石原已授意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只邀请冯、阎北上,而故意不邀李宗仁,从而把李排斥于三个集团军总司令之外,使李在政治上受孤立打击。不料,冯玉祥因蒋介石把京、津给了阎锡山,心怀不满,便欲拉李宗仁以共同对付蒋、阎。冯玉祥见蒋介石不邀李宗仁北上,他忙从郑州发给在武汉的李宗仁一电,以个人名义邀李北上。李宗仁正为蒋介石不邀他北上祭告国父之事而不平,今见冯玉祥来电邀请,即欣然复电应邀。此事传到蒋介石耳里,他生怕冯、李联合将对他不利,忙从南京乘决川舰溯江而上,亲到武汉邀请李宗仁一道北上。李宗仁见蒋介石做了让步,心中的气也消了一半,便半推半就地和蒋介石同乘专车北上,到郑州共邀冯玉祥。冯玉祥见李宗仁跟蒋介石同来,心中对李不诺前言很有反感,遂称病不与蒋、李同车北上。蒋、冯、阎、李四大派,勾心斗角,他们到北京来演出了现代史上最富有戏剧色彩的一幕——然而这只是一出精彩的序幕,好戏还在后头哩!
庄严雄伟的碧云寺,重重殿宇,层层绿树,依山顺势,向上排开,直达山巅。碧云寺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原称碧云庵。明正德年间扩建后改名碧云寺,是北京有名的寺庙。寺中的金刚宝座塔、天王殿、罗汉堂等建筑,皆极有特色。民国初年,因军阀混战,天下大乱,这名寺古刹残破寥落,寺内建筑也倾颓益甚。民国六年,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发起劝募,对寺内建筑群进行重新增饰修治,并在西山东麓一带建立了中法大学、西山学院等院校,使该地成为名胜之地。但是,使碧云寺名播海内外的,并非由于它是名刹古寺和后人的修葺整治,乃是因为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灵榇移厝于碧云寺的石室,才使碧云寺闻名遐迩,载入史册。
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中山先生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逝世,弥留之际,遗嘱归葬南京紫金山麓。广州国民政府及北京孙中山先生治丧处,遂决定于四月二日先权厝灵榇于北京碧云寺石室,一俟南京紫金山之陵寝落成,再行奉安南下。民国十四年四月二日,北京举行了隆重的移灵式,数十万北京市民自动站立街头,向孙中山灵榇默哀。孙中山灵榇在其亲属和同志的护送下,奉安于碧云寺最高的金刚宝座塔内的石龛中,至今已安息了三年有余矣。
这三年多来,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为激荡的时期,是最多事的年代,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坚决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领导并推进了著名的北伐战争。可是,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却篡夺了革命的领导权,他们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对曾经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的中国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广大工农群众,施以血腥的屠杀和镇压,中华大地,血雨腥风,人民被驱进了一个更为黑暗恐怖的时代。
蒋介石一行进入碧云寺山门,住持释静法师率几名僧人早已在阶下迎候。因寺中已事前得知蒋介石等要来寺中祭灵,对各项事务皆早有准备,寺中的一切布置,皆如当时移灵一般。山
门后塔有牌楼一座,横额上书“天下为公”四个恢宏大字,左右各一长联,左联为“赤手创共和生死不渝三主义”,右联是“大名垂宇宙英灵常耀两香山”。蒋介石在牌楼下默立了一分钟,不知是对这副对联有所感,还是专门为了调整一下情绪,就像那经验丰富的演员,在一场盛况空前的演出开始之前,也会发生短暂的怯场一样,需要调整好情绪,以便尽快进入角色,使之一上台便征服观众。
过了第五重山门,便是碧云寺巅顶处的金刚宝塔院。院中矗立一座印度式的古塔,塔高三十余米,全用汉白玉石砌成,四周饰以佛像浮雕,孙中山的灵榇便安放在塔内的石龛之中。
蒋介石等来到孙中山灵堂。孙中山生前副官马湘、吴稚觉二人率武装卫士七人,肃立两旁为孙中山守灵,他们自民国十四年四月二日孙中山灵榇移厝碧云寺后,便一直守护在这里。灵堂四周布满鲜花和花圈,灵堂正中悬一长联:“功高华盛顿,识迈马克思,行易知难,并有名言传海内;骨瘗紫金山,灵栖碧云寺,天维地柱,永留浩气在人间。”孙中山灵榇四周,护以蓝色铁栏杆。祭告仪式颇为隆重,由蒋介石任主祭,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为襄祭,文武官员皆胸缀白花,在灵堂肃立。按照祭告仪式,先奏乐,读祭文,诸人向孙中山灵榇三鞠躬,再奏乐,礼成乃退。谁知蒋介石进入灵堂之后,一眼看见那蓝色铁栏杆内的楠木棺材,便禁不住一头扑上前去,抚棺恸哭起来,哭声悲切,如丧考妣。也许,此时此地确是触动了蒋介石的感情。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时,蒋介石没有随侍在旁,他正率领黄埔学生军在潮梅东征陈炯明。孙中山逝世的翌日,蒋介石正在棉湖指挥东征军出击,取得了棉湖战役的重大胜利。作为孙中山的亲信干部,国民党内“四大柱”的胡汉民、廖仲恺、汪精卫、蒋介石在孙中山逝世之际,皆各有贡献。胡汉民代行孙中山大元帅职,与廖仲恺坐镇广州,主持广州国民政府的一切;汪精卫随侍孙中山身旁,笔录了孙中山的遗嘱,在治丧处主持秘书股工作,为孙中山的饰终典礼安排奔忙;蒋介石则执行孙中山肃清陈炯明叛军,统一广东的指示,指挥黄埔学生军东征潮梅,以棉湖战役的重大胜利来悼念孙中山。如果那时蒋介石披着满身战尘跑到北京来,向孙中山的灵榇祭告,他将是国人公认的一位英雄,孙中山的忠实信徒。
北伐军四个集团军总司令在北平香山碧云寺向孙中山灵柩祭告北伐成功。左起阎锡山、冯玉祥、蒋介石、李宗仁
可是,三年之后,他以比棉湖战役更大得多的胜利——夺取了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来到孙中山的灵榇前,却是百感交集,有口难言。孙中山亲手制定的复兴国民党的三大政策,第一项“联俄”,孙中山号召“以俄为师”,聘鲍罗廷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可是孙中山死后两年多,首席顾问鲍罗廷、军事顾问加仑都已被赶出中国,他们落荒而逃,从西北的大戈壁跑回苏联去了。如今,蒋介石又要和苏联断绝邦交——他怎么向九泉之下的孙中山交代?第二项“联共”,孙中山把共产党人请到国民党内来,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使涣散消沉、毫无生气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孙中山经常劝告国民党要员“以共产党人为榜样,像共产党人一样地为革命辛勤工作,不怕牺牲”。蒋介石却以血腥手段“清党”,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如今,他两手沾满共产党人的鲜血来到孙中山的灵榇之前,又何以向视共产党人为诤友的孙中山交代呢?第三项“扶助农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明确指出“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确认国民党的历史使命必须是“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质言之,即为农夫、工人而奋斗,亦即农夫、工人为自身而奋斗也”。可是,蒋介石却视工、农为草芥,他率北伐军进入上海之后,竟向工人群众开刀,在宝山路屠杀徒手工人群众百余人。他下令封闭上海总工会,收缴工人纠察队枪械,在苏、皖、浙、沪一带屠杀了无数的工人群众,摧残了所有的工会组织。现在,他两手同样沾满工、农的鲜血,面对倡导“扶助农工”,以“为农夫、工人而奋斗”为使命的孙中山,他又作何交代呢?
当孙中山逝世时,治丧处内尚有共产党人,著名的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为秘书股股员,共产党员邓颖超为招待股妇女第三组成员,与孙中山关系极为密切的共产党人林祖涵(伯渠)和李大钊均为孙中山抬榇执拂。如今北伐“功成”,蒋介石率各路将领和大员来碧云寺“告庙”,不但和孙中山生前关系极为密切而又为北伐战争的胜利,无私无畏抛洒鲜血的共产党人不被邀参加,便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夫人、国民党左派领袖宋庆龄也被拒之于国门之外,那两位已被赶回苏联去的,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孙中山的政治顾问鲍罗廷、军事顾问加仑将军,则更不用说了。如果,世界上将要发生最大的奇迹的话,此时此地,孙中山先生突然从那长眠的楠木棺里站起来,他对放声恸哭的蒋介石必然会大喝一声:
“你还有脸对我哭?你已经堕落成第二个陈炯明啦!”
然而,蒋介石庆幸的是,世界上绝不会发生这样的奇迹,孙中山的身体永远不会再站起来了,他憎恨的共产党人已被他杀败了,他害怕的孙夫人,他讨厌的苏联顾问都已被撵跑了,他手上握着生杀大权,一切进步的和民主的人士,都不可能再面对面地谴责他了。但是,蒋介石对此并不满足,他那双血淋淋的手还异想天开地仍要擎起孙中山的革命大旗,以国民革命的正统领袖自居,以此号令四方,巩固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他此番北上演出“功成... -->>
民国十七年七月六日。
寂寞的西山碧云寺,一夜之间变得肃穆而森严。由山下通往北京的公路上,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商震部、第四集团军白崇禧部,由西直门一直戒备到海淀、玉泉山、西山东麓的碧云寺。上午十时许,一串长长的小汽车队伍,直抵碧云寺门口。汽车在门口缓缓停下后,卫士们下车打开车门,戎装笔挺,胸缀白花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由车里钻出来,在他后面的几辆小车里,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总指挥鹿钟麟,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总指挥商震,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总指挥白崇禧也都一一下了车。蒋、冯、阎、李这四位名震华夏的总司令第一次碰在一起,他们春秋正富,雄心勃勃,一个个气宇轩昂,又都是一色的戎装,胸缀一色的白花,十分引人注目。不过,仔细看来,他们的气质、面相乃至服装,都又各不相同。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身材瘦长,经那斜皮带一勒,长统马靴一套,显得又高又瘦。他两眼微陷,颧骨微突,唇上一抹短须,头上戴顶大檐军帽,浑身上下透着严厉和凛不可犯的气概。他的军帽、军服和军靴,眼睛、颧骨和胡须,都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他重新上台后那志满意得的情绪。
蒋介石是一月四日由上海进入南京的,一月九日宣布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当天他驰往徐州,召集第一军将领开会,撤掉何应钦第一路总指挥之职,解除何的兵权,以报去年何应钦伙同李、白逼他下野之仇。那天,何应钦在南京郊外打猎方回,总部秘书长李仲公将蒋介石强迫何应钦调任总司令部参谋长的命令送到何的手上,何应钦气得直发抖,开口便说:“老蒋对我究竟是何意思?他到徐州去也不通知我,调我为总司令部参谋长,把我的面子丢尽。不管怎样,我决不就,听候他发落好了!”李仲公把利害向何陈述,何应钦这才不敢再发牢骚,乃于二十二日就职,当了毫无实权的参谋长。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
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
何应钦虽然好整,但蒋介石要整李、白可就不容易了。这时候,白崇禧指挥桂军扫荡湖南,全部收编了唐生智的湘军,李、白控制两湖,以两广为大后方,雄踞中南,虎视华东,大非昔比。蒋介石想了半天,决定先从削弱李、白在两湖的势力下手,因此在第二期北伐开始时,命令白崇禧统率唐生智旧部北上,以分李、白之兵。白崇禧当然也乐意到北方去。这正是蒋有蒋之谋,白有白之计。白崇禧统率李品仙、叶琪、廖磊等军,由京汉路正面直攻保定,与第一、二、三集团军呼应北上,攻击盘踞北京的奉系张作霖。奉军节节败退,张作霖内外交困,乃于六月二日发出“出关通电”。六月三日夜间,张乘慈禧太后所乘的花车仓皇离京,车至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桥闸时,被日本人预先埋设的地雷炸死。六月十一日,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联袂进入北京,北洋军阀把持十几年的北京政权,至此结束。蒋介石见北伐军已打下北京,乃于六月十四日授意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派他赴北京祭告国父并视察一切。蒋介石是带着特殊使命和意图到北京来的。
二次北伐开始前蒋介石与冯玉祥合影于河南
与蒋介石并肩走着的是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冯、蒋两人摆在一起,恰成鲜明对照。冯玉祥体魄魁伟,两道粗黑的浓眉,一副圆胖的脸膛,着一身士兵一样的粗布军装,腰上扎条宽大的皮带,脚穿河南土布鞋。一身粗犷的线条,敦厚的气质,像座巍巍泰山。
“大哥,请!”蒋介石向冯玉祥谦恭地笑着,把右手向前一伸,请冯玉祥先行。
“你是北伐军总司令,理应走在前头。”冯玉祥不肯先走。
原来,蒋介石不但和李宗仁结为把兄弟,也和冯玉祥换过帖。那是去年八月在郑州的事。冯玉祥年长蒋介石五岁,因此为谱兄,蒋呼冯为“大哥”。不过,这一对把兄弟近来发生摩擦,情绪不太愉快。在北伐军即将打下北京之前,冯玉祥、阎锡山、白崇禧都督率所部向北京推进,企图先“入关中而为王”。但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自从五月初进入济南被日本军队阻击之后,毫无人性的日本侵略军惨杀了北伐军交涉员蔡公时和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人员,造成了震动中外的“济南惨案”。蒋介石害怕日本人,只得命令北伐军退让,致使第一集团军在津浦线上的进展迟缓。
1928年,北伐军与张作霖的奉军在涿州城外激战
蒋介石见他的嫡系部队不能马上进入北京,冯、阎、白三人都有可能成为北京的主人,桂系已控制两广、两湖,如再让其占据京、津,后果不堪设想,蒋无论如何不能让白崇禧成为京、津的主人。而冯玉祥的力量在四个集团军中又最为雄厚,民国十三年冯曾发动北京政变,搞垮了不可一世的曹、吴,驱逐溥仪出宫,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时局,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搞得有声有色,蒋介石生怕冯玉祥入据北京,又发出什么通电,与他的南京政府相抗衡,因此不敢把京、津地盘交给冯。相比之下,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最弱,阎的野心也没有李、白那么大,把北京地盘交给阎锡山较之交给冯、白更为稳妥。经过一番谋划之后,蒋介石于六月一日,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冯玉祥一闻此项任命,即气得跑到河南卫辉县百泉村“养病”去了,不再理会蒋介石。蒋介石自然知道冯玉祥的心思,因此到碧云寺门口,他忙推冯以大哥身份前行,冯不肯,蒋便挽着冯的手,一同并肩登山。
蒋、冯之后,是阎锡山和李宗仁。那阎锡山的身材和气质,与蒋、冯、李又更不相同。他中等身材,脸膛黧黑,唇上留着两撇老气横秋的八字须,额上和脸颊上已刻有深浅不同的皱纹,才四十五岁年纪,便已显得苍老。他比李宗仁大八岁,与虎气生生、壮实敦厚的李宗仁并排在一起,一个像老谋深算的师爷,一个像叱咤风云的虎将。前边的蒋介石和冯玉祥心存芥蒂,后边的阎锡山和李宗仁也心怀隔阂。
被北伐军击败退回关外的奉军总司令张作霖于1928年6月3日被日军炸死于皇姑屯
原来,正当白崇禧统率大军北上时,张作霖为了缩短战线,欲乘白崇禧部尚未到达正定,而以优势兵力一举包围歼灭突出的阎锡山第三集团军。阎锡山见事态危迫,急电请冯玉祥北上增援。冯玉祥因民国十四年冬在北京南口与吴佩孚血战,阎锡山不但不帮冯玉祥的忙,还出兵晋北,企图腰击冯军,冯玉祥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此次他见阎锡山危急,不仅不及时出兵增援,反而尽撤博野、安国之兵,奉军乘机由康关、任丘进袭定县,眼看京汉铁路有被切断的危险,急得阎锡山只好向远在豫南的白崇禧求救。
白崇禧急令叶琪的第十二军火速向定县、新乐一带增援,才使阎锡山转危为安。可是,到了北京,阎锡山因抓到了京、津地盘,对在危难之中救他的白崇禧毫无酬谢之意,阎霸占了京、津一带所有党政和税收机关,对白荐去的人,一个也不任用,致使白崇禧在京、津一带毫无根基,连部队的饷项也无着落。白崇禧气得大骂阎锡山不够朋友,懊悔当初真不该去救他。
李宗仁此次到北京,听白崇禧报告阎锡山的所为,心中也窝着一团怨气。蒋、冯不和,阎、李不睦,冯、阎怀怨,蒋、李之间的关系则更加微妙。李、白伙同何应钦去年八月逼蒋介石下野,蒋心中那口气如何咽得下去?他已经整治了一个何应钦,又想如法炮制,对付一番李宗仁。
此次北上祭告国父,蒋介石原已授意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只邀请冯、阎北上,而故意不邀李宗仁,从而把李排斥于三个集团军总司令之外,使李在政治上受孤立打击。不料,冯玉祥因蒋介石把京、津给了阎锡山,心怀不满,便欲拉李宗仁以共同对付蒋、阎。冯玉祥见蒋介石不邀李宗仁北上,他忙从郑州发给在武汉的李宗仁一电,以个人名义邀李北上。李宗仁正为蒋介石不邀他北上祭告国父之事而不平,今见冯玉祥来电邀请,即欣然复电应邀。此事传到蒋介石耳里,他生怕冯、李联合将对他不利,忙从南京乘决川舰溯江而上,亲到武汉邀请李宗仁一道北上。李宗仁见蒋介石做了让步,心中的气也消了一半,便半推半就地和蒋介石同乘专车北上,到郑州共邀冯玉祥。冯玉祥见李宗仁跟蒋介石同来,心中对李不诺前言很有反感,遂称病不与蒋、李同车北上。蒋、冯、阎、李四大派,勾心斗角,他们到北京来演出了现代史上最富有戏剧色彩的一幕——然而这只是一出精彩的序幕,好戏还在后头哩!
庄严雄伟的碧云寺,重重殿宇,层层绿树,依山顺势,向上排开,直达山巅。碧云寺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原称碧云庵。明正德年间扩建后改名碧云寺,是北京有名的寺庙。寺中的金刚宝座塔、天王殿、罗汉堂等建筑,皆极有特色。民国初年,因军阀混战,天下大乱,这名寺古刹残破寥落,寺内建筑也倾颓益甚。民国六年,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发起劝募,对寺内建筑群进行重新增饰修治,并在西山东麓一带建立了中法大学、西山学院等院校,使该地成为名胜之地。但是,使碧云寺名播海内外的,并非由于它是名刹古寺和后人的修葺整治,乃是因为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灵榇移厝于碧云寺的石室,才使碧云寺闻名遐迩,载入史册。
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中山先生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逝世,弥留之际,遗嘱归葬南京紫金山麓。广州国民政府及北京孙中山先生治丧处,遂决定于四月二日先权厝灵榇于北京碧云寺石室,一俟南京紫金山之陵寝落成,再行奉安南下。民国十四年四月二日,北京举行了隆重的移灵式,数十万北京市民自动站立街头,向孙中山灵榇默哀。孙中山灵榇在其亲属和同志的护送下,奉安于碧云寺最高的金刚宝座塔内的石龛中,至今已安息了三年有余矣。
这三年多来,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为激荡的时期,是最多事的年代,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坚决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领导并推进了著名的北伐战争。可是,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却篡夺了革命的领导权,他们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对曾经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的中国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广大工农群众,施以血腥的屠杀和镇压,中华大地,血雨腥风,人民被驱进了一个更为黑暗恐怖的时代。
蒋介石一行进入碧云寺山门,住持释静法师率几名僧人早已在阶下迎候。因寺中已事前得知蒋介石等要来寺中祭灵,对各项事务皆早有准备,寺中的一切布置,皆如当时移灵一般。山
门后塔有牌楼一座,横额上书“天下为公”四个恢宏大字,左右各一长联,左联为“赤手创共和生死不渝三主义”,右联是“大名垂宇宙英灵常耀两香山”。蒋介石在牌楼下默立了一分钟,不知是对这副对联有所感,还是专门为了调整一下情绪,就像那经验丰富的演员,在一场盛况空前的演出开始之前,也会发生短暂的怯场一样,需要调整好情绪,以便尽快进入角色,使之一上台便征服观众。
过了第五重山门,便是碧云寺巅顶处的金刚宝塔院。院中矗立一座印度式的古塔,塔高三十余米,全用汉白玉石砌成,四周饰以佛像浮雕,孙中山的灵榇便安放在塔内的石龛之中。
蒋介石等来到孙中山灵堂。孙中山生前副官马湘、吴稚觉二人率武装卫士七人,肃立两旁为孙中山守灵,他们自民国十四年四月二日孙中山灵榇移厝碧云寺后,便一直守护在这里。灵堂四周布满鲜花和花圈,灵堂正中悬一长联:“功高华盛顿,识迈马克思,行易知难,并有名言传海内;骨瘗紫金山,灵栖碧云寺,天维地柱,永留浩气在人间。”孙中山灵榇四周,护以蓝色铁栏杆。祭告仪式颇为隆重,由蒋介石任主祭,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为襄祭,文武官员皆胸缀白花,在灵堂肃立。按照祭告仪式,先奏乐,读祭文,诸人向孙中山灵榇三鞠躬,再奏乐,礼成乃退。谁知蒋介石进入灵堂之后,一眼看见那蓝色铁栏杆内的楠木棺材,便禁不住一头扑上前去,抚棺恸哭起来,哭声悲切,如丧考妣。也许,此时此地确是触动了蒋介石的感情。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时,蒋介石没有随侍在旁,他正率领黄埔学生军在潮梅东征陈炯明。孙中山逝世的翌日,蒋介石正在棉湖指挥东征军出击,取得了棉湖战役的重大胜利。作为孙中山的亲信干部,国民党内“四大柱”的胡汉民、廖仲恺、汪精卫、蒋介石在孙中山逝世之际,皆各有贡献。胡汉民代行孙中山大元帅职,与廖仲恺坐镇广州,主持广州国民政府的一切;汪精卫随侍孙中山身旁,笔录了孙中山的遗嘱,在治丧处主持秘书股工作,为孙中山的饰终典礼安排奔忙;蒋介石则执行孙中山肃清陈炯明叛军,统一广东的指示,指挥黄埔学生军东征潮梅,以棉湖战役的重大胜利来悼念孙中山。如果那时蒋介石披着满身战尘跑到北京来,向孙中山的灵榇祭告,他将是国人公认的一位英雄,孙中山的忠实信徒。
北伐军四个集团军总司令在北平香山碧云寺向孙中山灵柩祭告北伐成功。左起阎锡山、冯玉祥、蒋介石、李宗仁
可是,三年之后,他以比棉湖战役更大得多的胜利——夺取了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来到孙中山的灵榇前,却是百感交集,有口难言。孙中山亲手制定的复兴国民党的三大政策,第一项“联俄”,孙中山号召“以俄为师”,聘鲍罗廷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可是孙中山死后两年多,首席顾问鲍罗廷、军事顾问加仑都已被赶出中国,他们落荒而逃,从西北的大戈壁跑回苏联去了。如今,蒋介石又要和苏联断绝邦交——他怎么向九泉之下的孙中山交代?第二项“联共”,孙中山把共产党人请到国民党内来,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使涣散消沉、毫无生气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孙中山经常劝告国民党要员“以共产党人为榜样,像共产党人一样地为革命辛勤工作,不怕牺牲”。蒋介石却以血腥手段“清党”,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如今,他两手沾满共产党人的鲜血来到孙中山的灵榇之前,又何以向视共产党人为诤友的孙中山交代呢?第三项“扶助农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明确指出“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确认国民党的历史使命必须是“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质言之,即为农夫、工人而奋斗,亦即农夫、工人为自身而奋斗也”。可是,蒋介石却视工、农为草芥,他率北伐军进入上海之后,竟向工人群众开刀,在宝山路屠杀徒手工人群众百余人。他下令封闭上海总工会,收缴工人纠察队枪械,在苏、皖、浙、沪一带屠杀了无数的工人群众,摧残了所有的工会组织。现在,他两手同样沾满工、农的鲜血,面对倡导“扶助农工”,以“为农夫、工人而奋斗”为使命的孙中山,他又作何交代呢?
当孙中山逝世时,治丧处内尚有共产党人,著名的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为秘书股股员,共产党员邓颖超为招待股妇女第三组成员,与孙中山关系极为密切的共产党人林祖涵(伯渠)和李大钊均为孙中山抬榇执拂。如今北伐“功成”,蒋介石率各路将领和大员来碧云寺“告庙”,不但和孙中山生前关系极为密切而又为北伐战争的胜利,无私无畏抛洒鲜血的共产党人不被邀参加,便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夫人、国民党左派领袖宋庆龄也被拒之于国门之外,那两位已被赶回苏联去的,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孙中山的政治顾问鲍罗廷、军事顾问加仑将军,则更不用说了。如果,世界上将要发生最大的奇迹的话,此时此地,孙中山先生突然从那长眠的楠木棺里站起来,他对放声恸哭的蒋介石必然会大喝一声:
“你还有脸对我哭?你已经堕落成第二个陈炯明啦!”
然而,蒋介石庆幸的是,世界上绝不会发生这样的奇迹,孙中山的身体永远不会再站起来了,他憎恨的共产党人已被他杀败了,他害怕的孙夫人,他讨厌的苏联顾问都已被撵跑了,他手上握着生杀大权,一切进步的和民主的人士,都不可能再面对面地谴责他了。但是,蒋介石对此并不满足,他那双血淋淋的手还异想天开地仍要擎起孙中山的革命大旗,以国民革命的正统领袖自居,以此号令四方,巩固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他此番北上演出“功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