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卑鄙的圣人:曹操(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曹操移至城中,召开会议参谋商议破敌之策,营中事务反落到曹丕、曹彰兄弟头上。不过他们也只是名义上代理,并无实际军权,中护军韩浩、右护军薛悌早就包揽了一切,只是遇事向他俩打个招呼罢了。而且曹操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又派军谋掾赵戬给曹丕担任司马,嘱咐曹丕凡事都要与赵戬商议,弄得他非但大营的事做不了主,就连自己手下的兵都管不了,只能整天在连营里转来转去。士兵还以为他亲自巡营是为了监察军纪,愈加提心吊胆,哪知他这是愁得瞎转悠!
这日清晨正行到后营门前,忽见一员身形胖大、披散发髻的将军拎着好几尾鲜鱼迎出来:“五官将又亲自巡营了,真是恪尽职守啊!”来者乃幽州旧将阎柔。不过十年光景,昔日幽燕小将已是人高马大,一脸络腮胡,肚子圆得快流出来了。当年出塞远征,曹操曾赞他一句“我视卿如子,亦欲卿视我如父”。这句话放出去不要紧,阎柔享福了,诸将拿他当丞相干儿子,谁也不敢招惹,好吃好喝能不长肉?
但阎柔也颇会做人,对上有礼驭下有恩,尤其待诸位公子们格外亲厚。公子们府里的宝马良驹都是他从乌丸部落弄来的,三年前河间叛乱也是他帮曹丕平定,因而与曹丕的关系更近于他人。
“末将正要去中军帐拜见,不想这儿遇到您了。营里几个兵方才捕鱼,钓上来几条这玩意儿,有认识的说是鲥鱼,好东西哩!这么好的鱼末将可消受不起,您拿去叫庖人处置了吧。”
曹丕低头一看,绳上拴着十条鱼。这玩意岂能轻易捕来?八成是托当地渔人捉的,故意来献殷勤。想至此不禁苦笑——我落魄至此,明眼人都瞧得出来,他还来向我示好,倒也算个朋友!却也不便说破:“多谢你一片好意,这些鱼我可消受不起。”
阎柔早算计好了:“您若是嫌多,自己留两条,给主公送两条,给三公子送两条,送荀尚书送两条,曹真、曹休两位将军一人一条,这不就成了?”
亲兵们咯咯直笑——这位太会巴结了!他让曹丕送人情,自己也跟着落人情,曹丕能不提是他献的?肉不能埋到饭里啊!
“也好。”曹丕心事重重没心思与他闲话,叫亲兵收了,又敷衍两句带兵走了,却没有急着回中军大帐,而是远离连营,信马由缰在旷野上闲逛。直至正午时分炊烟升起,亲兵终于忍不住劝道:“五官将,咱们回去吧,该用饭了。”
“我不想吃东西,你们把那鱼按阎将军说的送去……我那两条也给曹真、曹休分了吧。”
几个小兵依令而去,余者又劝:“出来半日了,请回吧。”
曹丕兀自不理,迎风北望——合肥没有下雨,但天空依旧阴沉沉的,初冬的凉风拂过,吹得荒草簌簌抖动。遥远北方朦朦胧胧,丰收后空旷的田野似乎与天幕相接,混沌一片。他抬起头仰视苍穹,偶见西北方缓缓飘来一团浮云,孤孤零零形单影只,更触胸中愁烦,不禁吟道: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曹丕《杂诗》二首之一)
吟罢良久无言,只望着那片云呆呆出神,等它慢慢飘过头顶才发出一声长叹;回头再看——六七个亲兵都瞪着大眼睛莫名其妙瞅着他,这帮粗鄙之人怎懂他这首诗?曹丕面带默然,却听一个年纪甚小的兵丁说:“将军唱得真好。”
“你懂我这首诗?”曹丕不信。
“自然晓得。”那小兵道,“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是说江南之地不是咱的地盘,三番两次去打得不了好处。想必将军您也不赞成主公南征吧……”话说一半才觉失口,直打自己嘴巴,“小的错了,小的胡言乱语!”
曹丕叹的那片云就是自己,却不能说破,微微苦笑道:“这样解也并非无道理,无罪无罪。”
那小兵顺竿儿爬,笑道:“既然你说小的解得对,那就赏赏小的吧。”
曹丕懒得与这等小兵理论,只道:“贪心不足……你要什么?”
小兵憨笑道:“求您赶紧回营用饭休息,实不相瞒,赵司马叮嘱我们照顾好您饮食起居,若您不吃不喝弄坏了身子,我们这些人都活不成了。小的莫看家贫不济,还是独生子,家里爷娘老子宠爱得紧,小的活不成了,爷娘老子也得活活疼死啊!”
“唉!”曹丕心下凄然——穷人家尚且疼爱子嗣,我堂堂公侯之家怎会变成这样呢?都说生于权门乃是莫大幸运,其实权门有权门的苦楚,非是此中之人谁又看得透?
“五官将保重贵体。”其他兵也跟着起哄。
“听你们的,回营。”曹丕喃喃两句,调转马头。
众亲兵无不庆幸,走到连营炊火早就熄了。曹丕来至中军帐前刚下了马,就听背后有人道:“子桓,你又发愁呢?”
曹丕回头一看,来的是曹真,强笑道:“仗不好打,能不愁吗?”说罢努努嘴,打发走亲兵。
曹真凑过来:“你心中思虑何事我都知道,别急,慢慢来。”
“不急,仗要慢慢打。”曹丕回头瞅瞅帐内——空无一人,曹彰一逢打仗就来精神,天不亮就带亲兵走了,连曹操都没禀报,说是要探察敌情,也不知跑哪儿去了。
曹真很是尴尬:“近两年哥哥不常往你府上走动,你可也要体谅哥哥难处。”
“我懂!”曹丕见帐内无人、亲兵走远,终于冲口而出,“论起来都是兄弟,岂能有亲有疏?我都明白。”
“可五个指头伸出来不一样齐。昔日咱在一处捣鸟窝、玩蹴鞠,子建他们还不会走呢。宛城之战何等凶险,咱俩骑一匹马逃出来的,那时子建在哪儿?”曹真这算是彻底交心了。
“我知道,我都知道。可我不敢说啊,卢洪、赵达、刘肇那样的人满营都是,我分不清谁能信谁不能信,现在连睡觉都不敢说梦话,不知道哪句就能招来祸啊!”曹丕拉住他手,眼圈已有些泛红。
曹丕、曹植的性格都不像父亲,曹操固然善用谲诈之术,但若非留心之事,平素待人也是嬉笑怒骂直来直去;曹植是直而不谲,极少两面待人;曹丕又不一样,性情内敛,喜怒不形于色,莫说日常举止,连诗文中都透着几分含蓄矜持。这会儿曹真见他如此模样,知是真触动伤怀了,忙道:“莫悲莫悲……咱进去说。”
曹丕连连摇头,把曹真拉到中军帐侧面拴马的所在。这地方视野开阔,过往兵士都看得见,这会儿马夫也用饭去了,周匝没一个人,曹丕才把杨修暗助曹植之事详详细细说了。曹真也咋舌:“不好办,没凭没据解释不清,若有书信表记之物……”
“没有!过去好几个月,有也烧了。再说这等样事岂是儿戏?俩人私下的话谁听得见?”
话音未落,马厩后面有人搭言:“你们俩的话我就听得见。”
二人吓得险些瘫软在地,曹真自然而然就把剑抽出来了,却见厩后钻出一人,三十岁上下,满脸微笑——曹休!
“收起来,收起来。”曹休指指佩剑,“子丹啊,可真有你的,得了两条鱼,说是来向子桓道谢。我越想越不对,偷着跟来看看,原来是跑这儿说悄悄话来了。”
“文烈,你都听见了……”曹丕又惊又惧,不知说什么好。
曹休笑脸一收反倒先急了:“你们拿我当外人吗?子丹,谁不知这营里只要有你的,必有我的?好歹我本就姓曹,论亲戚比你还近着一层呢。我的五官将,您也把我忘了,当初跟着您擅闯袁府,您
得了夫人,我可险些挨顿板子啊!”
这话说得可真透亮,曹丕忙作揖:“你若肯相助,求之不得。”
曹休道:“我都听见了,不就是这点儿事嘛。好办,找邢颙啊!”
曹丕一愣——对啊,我怎没想到?邢颙是临淄侯家丞,名义上主管曹植府里一切事务,包括来往待客。杨修夜入侯府秘言,这叫什么行为?家丞不该管管?他是曹植府里的人,说话父亲更信,不管杨修说了什么,身为近臣夜访侯府就有罪。再者父亲千叮咛万嘱咐要三弟尊重邢颙,若邢颙出头告一状,那是何等效力?
曹真也道:“此言有理。当年邢颙出山献平乌丸之策,主公不在邺城,是子桓接待的。那时三日一请、五日一宴,对他何等恭敬?不该忘了这份厚意啊!”
曹丕有几分把握,却不敢把弓拉满:“他多年在外任职,刚回到邺城,况且当的又是三弟府里的官,未必肯帮忙。”
“我料他一定会帮忙。”曹休信心十足,“一者他是个名士,必循宗法之礼,立子建就是废长立幼,从道义上他不会赞同。再者他也是想往上攀的,若不然当初好好在山里待着,跑出来做什么?田畴功成身退,他怎么就当官了?若助你继承大位,他日后也是佐命功臣,此良机焉能错过?”
“好。不过……”曹真点一下头,可马上又皱起眉,“这件事可不能让子桓亲自出头,咱俩身为亲族也不合适,夏侯尚也不行。”
曹休道:“写信交朱铄去办。”
曹真直撇嘴:“不好,朱铄现在的身份只是子桓府里一个管家,邢子昂何等身份?岂有让一家仆去拜会名士的道理?况且都知他是子桓的人……”
曹休冥思苦想:“府里那帮侍从掾属也不可靠,他们大多与子建府里人相熟,况且其中未必没有叔父的眼线。有谁既够身份又可靠,还精明能干行事隐秘呢?唉!若吴质还在邺城就好了……”
二人计议半晌,曹丕没插话,其实他心里已想到一合适人选,只是不想明说,毕竟这件事真做起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五官将!二公子!”忽然一个亲兵呼喊着跑了过来。
二人立刻住口,曹丕不动声色,抬手摸着身后一匹马的脖鬃,假惺惺道:“你们说这马好,我看未必及得上阎柔送我的……你有何事禀报?”
亲兵慌慌张张:“荀大人……荀大人他……”
“怎么了?”
“荀大人呕血,呕了好多血,恐怕……”
忽明又晦
尚书令荀攸出征前就已身体不适,但还是跟着来了,这一路道路颠簸又连遭大雨,终于病入膏肓。其实他来不来又有何不同?阻谏南征他不参与,征求立嗣他不答复,出谋划策如今也没他的份。自平定邺城之后他就疏少献策,荀彧死后更如履薄冰,早不是当年那个深得信赖、运筹帷幄的军师了。
他消瘦羸弱的身躯卧于军帐中,苍白的面孔既无哀容又无喜色,双目迷离呆滞地看着帐顶,仿佛要透过帐顶望向那悠远无际的苍穹。而在卧榻边放着一只铜盆,里面盛着他方才吐的血——将近半盆!
相较而言荀攸不及那个比他小六岁的族叔激昂愤慨、爱憎分明,他拥有的是谨慎和沉默。哪怕此时此刻他也没有将要离世之人的悲伤留恋,只是默默忍受着痛苦。其实他一生都在忍受——当年他与何颙策划谋杀董卓,事情败露被捕下狱,何颙不堪忧愤自缢而死,荀攸却一直在狱中忍受,直到董卓被吕布刺杀他才重见天日。后来西京朝廷更乱,李傕、郭汜乱国,他继续苦熬,直到受任蜀郡太守逃离长安。可蜀中早被刘焉父子割据,道路断绝无法通行,他又落脚荆州继续忍受,直至接到曹操邀请他到许都任职的信。从那时起直到曹操平定河北是荀攸一生中最畅快的时光,他大展奇谋效力曹营;当然也要忍,忍的是时局不利、行军艰苦、战事危险以及曹操时而发作的小脾气,但对于胸怀壮志之人这些算得了什么?直到曹操罢免三公,当上丞相,既而当魏公。荀攸又开始忍受,但他很清楚,这次的忍受再不会有尽头了,唯一的结束方式就是死亡。尴尬之身还能有何作为?就在忍受中慢慢结束吧……
军中诸掾属都守在他身边,众人皆知不妙,却都沉默不言;辛毗与荀氏有姻亲,坐在榻前,拉着荀攸手轻声抚慰:“会好的,放宽心。”亲兵在角落里熬着药,大家都轻手轻脚唯恐有碍清静。
帐帘一挑曹丕走了进来,大伙见他纷纷施礼,辛毗却没起身,偷偷向他摆手示意低声。曹丕蹑手蹑脚凑到榻前:“荀公,好些了吗?”
荀攸呆滞的眼光移到他身上,嘶哑着嗓子道:“不行了……”
辛毗不禁皱眉:“别说丧气话。”
“我心里有数……”荀攸毫不避讳。
曹丕也劝道:“荀公莫要胡思乱想,安心养病才是。您还记得朱建平先生吗?他断您还有一旬之寿。”
荀攸挤出一丝笑纹,勉强摇了摇头:“朱建平果真奇人……他口称一旬却伸出一指……那时我就明白……只剩一年……我早将后事托与钟元常了……”只断断续续说了这两句,便开始大口喘息。
曹丕看着他这副痛苦的模样心中凄然——荀攸膝下甚是疏落,只两个儿子,长子荀缉多年前已亡故,次子荀适年纪小又是个病秧子,他这一走荀氏这一脉就没落了。曹丕心中本有幽怨,越想越觉悲痛,竟忍不住抽噎起来。
荀攸见他落泪,喘息着道:“人皆有死……公子不必如此……”
曹丕“扑通”跪倒:“荀叔父,您要保重啊。”他身份已不比从前,既是五官中郎将又是魏公之子,执弟子礼跪拜当真非比寻常。
荀攸感觉胸臆颤动,想呕却再也呕不出来,扭头望着曹丕,挣扎着道:“公子勉力……好自……”后面的话竟怎么也说不出来。
曹丕拉住他手,哽咽道:“荀叔父运筹帷幄,使我曹军威震四方,得有今日之势,我父子永不忘您老功勋。小侄……小侄我……”话说一半顿住了——曹操向群臣征询谁当为世子,至今荀攸还未表态呢。现在军中群僚在场不少,若他老人家能在临终之际说两句对曹丕有利的话,可是分量非小。但眼瞅着他已到油尽灯枯之际,曹丕又怎忍心明言?只有低头抽泣。
辛毗素与曹丕亲睦,见此情形已明其意,抚着荀攸微微起伏的胸脯道:“公达兄,你看五官将多么仁义啊!魏公英雄一世,有此佳儿可趁心愿?”
哪用辛毗一旁启发,荀攸虽已弥留脑子却不乱,只与曹丕对了下眼神就知他心中所想。但他什么也没说,也无甚力气说,甚至连点头都没有——谁是世子?就这么简单?谁坐了他们老子那位子谁就是日后的九五之尊,谁就有天下。可天下是谁的?是汉天子的,不该是别人的。
他不再看任何人,轻轻合上眼睛;不知为何,在这个最后时刻他开始厌恶自己这一生——明明是汉臣为什么不抗拒曹操?既然已保曹操为何不全心全意支持他当皇帝?我和文若的抉择真的对吗?到最后说汉不汉、说魏不魏,骑两头马、踩两脚船,这世上真有名与利可兼得的事吗?效忠汉室是发自肺腑还是为了那点微不足道的名节呢?太累了……说曹操奸诈欺人,我不也在欺人吗?不但欺别人,也欺了自己。唉!认了吧,不知世间多少人天天都活在自欺欺人的虚幻之中啊!
荀攸再没说一个字,一动不动思索着、忍耐着,直到一切想到的和来不及想到的皆归于幽冥,帐内响起一片哭声……
帐中匆匆忙忙准备丧仪,大家七手八脚在帐口挂起白布,亲兵都服了孝,各部将领陆续过来行礼。曹丕磕了三个头,擦干眼泪踱出军帐,心情格外沉重,也不知是因为逝者还是因为自己。他茫茫然与曹真、曹休出了大营,赶赴城中向父亲报丧。
军营离合肥城并不远,不多时便到了。曹丕如今既想见父亲又怕见父亲,下了马站在县寺门外喘了口大气,定定心神这才进去。哪知刚迈进大堂门槛,就见碎碗摔在地上,鱼汤洒得满地都是;抬头再看——曹操蹙眉而坐,似是刚刚发过脾气,左右陈矫、刘晔、蒋济等人也皱着眉头默然不语,好似一群泥胎偶像。
曹丕知父亲这会儿气不顺,更加倍小心,凑上前低声道:“荀公病逝了……”他唯恐动辄得咎,既不能过于激动,又不敢显得无情,这分寸太难把握了。
怎料曹操竟无动容之色,却捶着大腿苦笑道:“又来个报丧的,竟无一件好事!”
曹丕听话里有话,不敢问父亲,转而询问旁人出了何事,刘晔臊眉耷眼说了,曹丕听罢也惊愕不已——刘备竟没死!
原来雍州诸将消息有误,确实有人在雒城中箭身亡,但死的不是刘备,而是代他指挥作战的军师中郎将庞统。刘备不但没死,还夺下雒城、擒杀了蜀将张任。雒城是成都的最后一道防御,此城一破刘璋父子便只能坐困成都了;而荆州的张飞、赵云、诸葛亮等部也已提兵而进,几路大军齐向成都挺进,夺取蜀地已指日可待。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若没有先前那个错误军报,曹营之人也能够坦然面对,正因为有那个虚幻的喜讯,现实的落差也就难以接受了。曹操感觉烦恼的还不止于此,他原以为刘备既亡孙权不能独存,天下不久将定,除了立嗣和篡汉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用心的了,可现在看来扫平天下的目标还差得远呢。而且刘备一旦消灭刘璋夺得蜀地,将成为身跨荆、益两州的大割据,东有长江之险、西有蜀道之难,再与孙权携手,真不知什么时候天下才能统一,什么时候他才能身披龙衣驾登九五!
众人正叹息之际,一位年约四旬相貌不俗的官员开了口:“事已至此,还望主公三思南征之事。”
曹丕瞥了说话之人一眼——此人姓杨名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今河南省获嘉县)人,乃是当年被曹操杀死的陈留名士边让的门生。昔日因杀边让等人造成张邈、陈宫兖州之叛,或许也是曹操有意补过,征其门生杨俊为官,又举茂才。他历任多地县令,后升任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政绩不菲;此番南征曹操特意任命他为征南军师,随军参谋。
军师这名头现在越来越不值钱了,当初只有荀攸一个军师,后来变为中前左右四名(中军师荀攸、前军师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如今征南都有军师了。曹丕与杨俊虽没见过几次面,但对他颇有恶感,倒不是反对此人性情作风,只因他乃文士出身,每次见到曹操总要提及曹植的诗赋,往往颇加赞叹,搞得曹丕尴尬。尤其最近几日他整日陪在曹操身边,听说曹操还要把他调回邺城参与尚书之事,曹丕就更厌烦了。不过这会儿他主动提及罢兵之事,能速速回归邺城固然是好事,因而曹丕也没吭声。
从未出邺城傅幹就上书反对南征,这一路反对之声更不绝于耳,贾逵为此差点儿赔上老命,都没有撼动曹操,但杨俊这句含含糊糊的话却叫他动心了。并非杨俊有何不同,而是形势变了——若刘备已亡,他大可放开手脚与孙权周旋,即便打个一年半载挂碍都不大;可如今确定刘备未亡,而且即将定蜀地,那就不同了。
曹操没有直接回答杨俊的话,而是朝刘晔招招手:“把今早那份军报拿来。”
“诺。”刘晔心思缜密,在案前三找两找便寻了出来——原来自夏侯渊击破马超、韩遂,与雍州各部合兵以来,西州境况还算不错;张既赴任刺史后招降了几个羌、氐部落,又引领夏侯渊等西入金城郡,消灭了割据枹罕的土匪宋建。那宋建势力不大,却自孝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举事,割据枹罕三十年之久,自称河首平汉王,甚至改年号、置百官,俨然土皇帝。能除掉这个狂徒也算大快人心。
曹操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这军报,自言自语思忖着:“今妙才已入金城,雍凉北部已无大碍,唯韩遂尚在西平苟延残喘,武都氐王窦茂也与之串通……”
虽然他是自忖,但在场之人都明白他怎么想——东南之攻现在已不重要,目前重在西北之守。刘备若定蜀地必要北图,他若与张鲁、韩遂等串通一气,再有氐族部落从中举事,好不容易平定的雍州非再乱了不可。当务之急是要抢在刘备坐大之前扫平西北内患,最好还能拿下汉中,扼制刘备势头。南征恐怕要变西征了!
思量片刻曹操才道:“妙才在西面打得不错,我要亲自传令,在全军嘉奖。”说罢立刻就写:
宋建造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
宋建固然猖獗,也不过坐拥一县的土匪,曹操如此夸赞夏侯渊,还引用孔子称赞颜回之语,明显言过其实。但他现在需要过誉,南征饱受非议,如今又获讯刘备未死,这消息传扬开势必影响军心,他要拿这些激励之言鼓舞士气,更要不动声色把将士的目光引向西北。
众人看罢无不点头,刘晔处事圆滑,自知当给曹操寻个台阶下,便道:“宋建已除,西州所虑者不过马、韩。马超投靠张鲁鞭长莫及,韩遂仍在西平,虽兵势甚衰却与羌、氐素睦。武都郡氐酋窦茂又与张鲁互通声息,虽是乌合之众却动辄数万,不动大军恐怕难以彻底平息。”
“当然要大军征讨。”曹操顺着他的话便拐到西征,“不过出征前我还要再削削韩老贼的实力。他麾下最能征惯战者当属阎行,此人当初便对叛乱多有异议。前年孤处置关中诸将在京人质特意留个心眼,阎行的家眷没杀,至今尚在狱中。不妨通过降氐致书与他,若能使其归降可大减韩遂之实力;即便不降与韩遂生出嫌隙,也是好事。”
“主公妙算。”刘晔还没忘奉承。
诸事安排已毕曹操突然叹了口气。
杨俊还以为他幽怨未消,劝道:“天下事多有舛逆,我等尽皆效命便是,主公又何必多叹。”
曹操却道:“我非叹蜀中之事,乃是悲荀公达之丧。”
众人尽皆讶异——被眼下之事搅得脑子都乱了,竟忘了五官中郎将来报丧。无不又悲又惭。
曹操颇有动情之态,感叹道:“吾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其人无毫毛可非者,而今亡故实在可惜。”人都死了好话总不能吝于说,虽然近些年他对荀攸有些芥蒂,毕竟早年立过那么多功劳,再者荀攸并没公然反对他篡取汉室社稷之事,名义上还是魏国尚书令。对曹操而言荀攸确实是无可非议的。
曹丕赶紧躬身禀奏:“军中已摆下灵棚,父亲是不是去……”
“自然要去吊唁。”曹操不待他说完便道,“你等也都换上素衣随我同去。荀公达一门人丁不旺,但丧事不可简慢,且在此祭吊三日,三日后孤亲自率军扶柩归葬。”十万大军扶柩?其实就是撤军,他为此弹压将士一路了,这会儿不好意思说出来,借着扶柩为名就撤了。
“诺。”众人施礼而退,可松了口气,人算不如天算,将士本就不愿南征,总算能回去了;不过他们这口气没松太久,因为又要筹划西征了,想到远涉雍凉也甚头疼。
真正满心喜悦的只曹丕一人,终于可以回邺城施行他的计划了。正心下筹谋,却听父亲又道:“子桓,你去把卢洪、赵达叫来,我有差事吩咐。”
“呃?”曹丕一愣,不知又有谁要倒霉了。
曹操微合二目心下思忖——赵达、卢洪一路弹压将士结怨太多,绝不能再叫这两条狗参与军中之事了,正好差往许都办件差事。他两个女儿入宫快一年了,该叫伏皇后腾位置了……
/>
曹操移至城中,召开会议参谋商议破敌之策,营中事务反落到曹丕、曹彰兄弟头上。不过他们也只是名义上代理,并无实际军权,中护军韩浩、右护军薛悌早就包揽了一切,只是遇事向他俩打个招呼罢了。而且曹操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又派军谋掾赵戬给曹丕担任司马,嘱咐曹丕凡事都要与赵戬商议,弄得他非但大营的事做不了主,就连自己手下的兵都管不了,只能整天在连营里转来转去。士兵还以为他亲自巡营是为了监察军纪,愈加提心吊胆,哪知他这是愁得瞎转悠!
这日清晨正行到后营门前,忽见一员身形胖大、披散发髻的将军拎着好几尾鲜鱼迎出来:“五官将又亲自巡营了,真是恪尽职守啊!”来者乃幽州旧将阎柔。不过十年光景,昔日幽燕小将已是人高马大,一脸络腮胡,肚子圆得快流出来了。当年出塞远征,曹操曾赞他一句“我视卿如子,亦欲卿视我如父”。这句话放出去不要紧,阎柔享福了,诸将拿他当丞相干儿子,谁也不敢招惹,好吃好喝能不长肉?
但阎柔也颇会做人,对上有礼驭下有恩,尤其待诸位公子们格外亲厚。公子们府里的宝马良驹都是他从乌丸部落弄来的,三年前河间叛乱也是他帮曹丕平定,因而与曹丕的关系更近于他人。
“末将正要去中军帐拜见,不想这儿遇到您了。营里几个兵方才捕鱼,钓上来几条这玩意儿,有认识的说是鲥鱼,好东西哩!这么好的鱼末将可消受不起,您拿去叫庖人处置了吧。”
曹丕低头一看,绳上拴着十条鱼。这玩意岂能轻易捕来?八成是托当地渔人捉的,故意来献殷勤。想至此不禁苦笑——我落魄至此,明眼人都瞧得出来,他还来向我示好,倒也算个朋友!却也不便说破:“多谢你一片好意,这些鱼我可消受不起。”
阎柔早算计好了:“您若是嫌多,自己留两条,给主公送两条,给三公子送两条,送荀尚书送两条,曹真、曹休两位将军一人一条,这不就成了?”
亲兵们咯咯直笑——这位太会巴结了!他让曹丕送人情,自己也跟着落人情,曹丕能不提是他献的?肉不能埋到饭里啊!
“也好。”曹丕心事重重没心思与他闲话,叫亲兵收了,又敷衍两句带兵走了,却没有急着回中军大帐,而是远离连营,信马由缰在旷野上闲逛。直至正午时分炊烟升起,亲兵终于忍不住劝道:“五官将,咱们回去吧,该用饭了。”
“我不想吃东西,你们把那鱼按阎将军说的送去……我那两条也给曹真、曹休分了吧。”
几个小兵依令而去,余者又劝:“出来半日了,请回吧。”
曹丕兀自不理,迎风北望——合肥没有下雨,但天空依旧阴沉沉的,初冬的凉风拂过,吹得荒草簌簌抖动。遥远北方朦朦胧胧,丰收后空旷的田野似乎与天幕相接,混沌一片。他抬起头仰视苍穹,偶见西北方缓缓飘来一团浮云,孤孤零零形单影只,更触胸中愁烦,不禁吟道: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曹丕《杂诗》二首之一)
吟罢良久无言,只望着那片云呆呆出神,等它慢慢飘过头顶才发出一声长叹;回头再看——六七个亲兵都瞪着大眼睛莫名其妙瞅着他,这帮粗鄙之人怎懂他这首诗?曹丕面带默然,却听一个年纪甚小的兵丁说:“将军唱得真好。”
“你懂我这首诗?”曹丕不信。
“自然晓得。”那小兵道,“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是说江南之地不是咱的地盘,三番两次去打得不了好处。想必将军您也不赞成主公南征吧……”话说一半才觉失口,直打自己嘴巴,“小的错了,小的胡言乱语!”
曹丕叹的那片云就是自己,却不能说破,微微苦笑道:“这样解也并非无道理,无罪无罪。”
那小兵顺竿儿爬,笑道:“既然你说小的解得对,那就赏赏小的吧。”
曹丕懒得与这等小兵理论,只道:“贪心不足……你要什么?”
小兵憨笑道:“求您赶紧回营用饭休息,实不相瞒,赵司马叮嘱我们照顾好您饮食起居,若您不吃不喝弄坏了身子,我们这些人都活不成了。小的莫看家贫不济,还是独生子,家里爷娘老子宠爱得紧,小的活不成了,爷娘老子也得活活疼死啊!”
“唉!”曹丕心下凄然——穷人家尚且疼爱子嗣,我堂堂公侯之家怎会变成这样呢?都说生于权门乃是莫大幸运,其实权门有权门的苦楚,非是此中之人谁又看得透?
“五官将保重贵体。”其他兵也跟着起哄。
“听你们的,回营。”曹丕喃喃两句,调转马头。
众亲兵无不庆幸,走到连营炊火早就熄了。曹丕来至中军帐前刚下了马,就听背后有人道:“子桓,你又发愁呢?”
曹丕回头一看,来的是曹真,强笑道:“仗不好打,能不愁吗?”说罢努努嘴,打发走亲兵。
曹真凑过来:“你心中思虑何事我都知道,别急,慢慢来。”
“不急,仗要慢慢打。”曹丕回头瞅瞅帐内——空无一人,曹彰一逢打仗就来精神,天不亮就带亲兵走了,连曹操都没禀报,说是要探察敌情,也不知跑哪儿去了。
曹真很是尴尬:“近两年哥哥不常往你府上走动,你可也要体谅哥哥难处。”
“我懂!”曹丕见帐内无人、亲兵走远,终于冲口而出,“论起来都是兄弟,岂能有亲有疏?我都明白。”
“可五个指头伸出来不一样齐。昔日咱在一处捣鸟窝、玩蹴鞠,子建他们还不会走呢。宛城之战何等凶险,咱俩骑一匹马逃出来的,那时子建在哪儿?”曹真这算是彻底交心了。
“我知道,我都知道。可我不敢说啊,卢洪、赵达、刘肇那样的人满营都是,我分不清谁能信谁不能信,现在连睡觉都不敢说梦话,不知道哪句就能招来祸啊!”曹丕拉住他手,眼圈已有些泛红。
曹丕、曹植的性格都不像父亲,曹操固然善用谲诈之术,但若非留心之事,平素待人也是嬉笑怒骂直来直去;曹植是直而不谲,极少两面待人;曹丕又不一样,性情内敛,喜怒不形于色,莫说日常举止,连诗文中都透着几分含蓄矜持。这会儿曹真见他如此模样,知是真触动伤怀了,忙道:“莫悲莫悲……咱进去说。”
曹丕连连摇头,把曹真拉到中军帐侧面拴马的所在。这地方视野开阔,过往兵士都看得见,这会儿马夫也用饭去了,周匝没一个人,曹丕才把杨修暗助曹植之事详详细细说了。曹真也咋舌:“不好办,没凭没据解释不清,若有书信表记之物……”
“没有!过去好几个月,有也烧了。再说这等样事岂是儿戏?俩人私下的话谁听得见?”
话音未落,马厩后面有人搭言:“你们俩的话我就听得见。”
二人吓得险些瘫软在地,曹真自然而然就把剑抽出来了,却见厩后钻出一人,三十岁上下,满脸微笑——曹休!
“收起来,收起来。”曹休指指佩剑,“子丹啊,可真有你的,得了两条鱼,说是来向子桓道谢。我越想越不对,偷着跟来看看,原来是跑这儿说悄悄话来了。”
“文烈,你都听见了……”曹丕又惊又惧,不知说什么好。
曹休笑脸一收反倒先急了:“你们拿我当外人吗?子丹,谁不知这营里只要有你的,必有我的?好歹我本就姓曹,论亲戚比你还近着一层呢。我的五官将,您也把我忘了,当初跟着您擅闯袁府,您
得了夫人,我可险些挨顿板子啊!”
这话说得可真透亮,曹丕忙作揖:“你若肯相助,求之不得。”
曹休道:“我都听见了,不就是这点儿事嘛。好办,找邢颙啊!”
曹丕一愣——对啊,我怎没想到?邢颙是临淄侯家丞,名义上主管曹植府里一切事务,包括来往待客。杨修夜入侯府秘言,这叫什么行为?家丞不该管管?他是曹植府里的人,说话父亲更信,不管杨修说了什么,身为近臣夜访侯府就有罪。再者父亲千叮咛万嘱咐要三弟尊重邢颙,若邢颙出头告一状,那是何等效力?
曹真也道:“此言有理。当年邢颙出山献平乌丸之策,主公不在邺城,是子桓接待的。那时三日一请、五日一宴,对他何等恭敬?不该忘了这份厚意啊!”
曹丕有几分把握,却不敢把弓拉满:“他多年在外任职,刚回到邺城,况且当的又是三弟府里的官,未必肯帮忙。”
“我料他一定会帮忙。”曹休信心十足,“一者他是个名士,必循宗法之礼,立子建就是废长立幼,从道义上他不会赞同。再者他也是想往上攀的,若不然当初好好在山里待着,跑出来做什么?田畴功成身退,他怎么就当官了?若助你继承大位,他日后也是佐命功臣,此良机焉能错过?”
“好。不过……”曹真点一下头,可马上又皱起眉,“这件事可不能让子桓亲自出头,咱俩身为亲族也不合适,夏侯尚也不行。”
曹休道:“写信交朱铄去办。”
曹真直撇嘴:“不好,朱铄现在的身份只是子桓府里一个管家,邢子昂何等身份?岂有让一家仆去拜会名士的道理?况且都知他是子桓的人……”
曹休冥思苦想:“府里那帮侍从掾属也不可靠,他们大多与子建府里人相熟,况且其中未必没有叔父的眼线。有谁既够身份又可靠,还精明能干行事隐秘呢?唉!若吴质还在邺城就好了……”
二人计议半晌,曹丕没插话,其实他心里已想到一合适人选,只是不想明说,毕竟这件事真做起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五官将!二公子!”忽然一个亲兵呼喊着跑了过来。
二人立刻住口,曹丕不动声色,抬手摸着身后一匹马的脖鬃,假惺惺道:“你们说这马好,我看未必及得上阎柔送我的……你有何事禀报?”
亲兵慌慌张张:“荀大人……荀大人他……”
“怎么了?”
“荀大人呕血,呕了好多血,恐怕……”
忽明又晦
尚书令荀攸出征前就已身体不适,但还是跟着来了,这一路道路颠簸又连遭大雨,终于病入膏肓。其实他来不来又有何不同?阻谏南征他不参与,征求立嗣他不答复,出谋划策如今也没他的份。自平定邺城之后他就疏少献策,荀彧死后更如履薄冰,早不是当年那个深得信赖、运筹帷幄的军师了。
他消瘦羸弱的身躯卧于军帐中,苍白的面孔既无哀容又无喜色,双目迷离呆滞地看着帐顶,仿佛要透过帐顶望向那悠远无际的苍穹。而在卧榻边放着一只铜盆,里面盛着他方才吐的血——将近半盆!
相较而言荀攸不及那个比他小六岁的族叔激昂愤慨、爱憎分明,他拥有的是谨慎和沉默。哪怕此时此刻他也没有将要离世之人的悲伤留恋,只是默默忍受着痛苦。其实他一生都在忍受——当年他与何颙策划谋杀董卓,事情败露被捕下狱,何颙不堪忧愤自缢而死,荀攸却一直在狱中忍受,直到董卓被吕布刺杀他才重见天日。后来西京朝廷更乱,李傕、郭汜乱国,他继续苦熬,直到受任蜀郡太守逃离长安。可蜀中早被刘焉父子割据,道路断绝无法通行,他又落脚荆州继续忍受,直至接到曹操邀请他到许都任职的信。从那时起直到曹操平定河北是荀攸一生中最畅快的时光,他大展奇谋效力曹营;当然也要忍,忍的是时局不利、行军艰苦、战事危险以及曹操时而发作的小脾气,但对于胸怀壮志之人这些算得了什么?直到曹操罢免三公,当上丞相,既而当魏公。荀攸又开始忍受,但他很清楚,这次的忍受再不会有尽头了,唯一的结束方式就是死亡。尴尬之身还能有何作为?就在忍受中慢慢结束吧……
军中诸掾属都守在他身边,众人皆知不妙,却都沉默不言;辛毗与荀氏有姻亲,坐在榻前,拉着荀攸手轻声抚慰:“会好的,放宽心。”亲兵在角落里熬着药,大家都轻手轻脚唯恐有碍清静。
帐帘一挑曹丕走了进来,大伙见他纷纷施礼,辛毗却没起身,偷偷向他摆手示意低声。曹丕蹑手蹑脚凑到榻前:“荀公,好些了吗?”
荀攸呆滞的眼光移到他身上,嘶哑着嗓子道:“不行了……”
辛毗不禁皱眉:“别说丧气话。”
“我心里有数……”荀攸毫不避讳。
曹丕也劝道:“荀公莫要胡思乱想,安心养病才是。您还记得朱建平先生吗?他断您还有一旬之寿。”
荀攸挤出一丝笑纹,勉强摇了摇头:“朱建平果真奇人……他口称一旬却伸出一指……那时我就明白……只剩一年……我早将后事托与钟元常了……”只断断续续说了这两句,便开始大口喘息。
曹丕看着他这副痛苦的模样心中凄然——荀攸膝下甚是疏落,只两个儿子,长子荀缉多年前已亡故,次子荀适年纪小又是个病秧子,他这一走荀氏这一脉就没落了。曹丕心中本有幽怨,越想越觉悲痛,竟忍不住抽噎起来。
荀攸见他落泪,喘息着道:“人皆有死……公子不必如此……”
曹丕“扑通”跪倒:“荀叔父,您要保重啊。”他身份已不比从前,既是五官中郎将又是魏公之子,执弟子礼跪拜当真非比寻常。
荀攸感觉胸臆颤动,想呕却再也呕不出来,扭头望着曹丕,挣扎着道:“公子勉力……好自……”后面的话竟怎么也说不出来。
曹丕拉住他手,哽咽道:“荀叔父运筹帷幄,使我曹军威震四方,得有今日之势,我父子永不忘您老功勋。小侄……小侄我……”话说一半顿住了——曹操向群臣征询谁当为世子,至今荀攸还未表态呢。现在军中群僚在场不少,若他老人家能在临终之际说两句对曹丕有利的话,可是分量非小。但眼瞅着他已到油尽灯枯之际,曹丕又怎忍心明言?只有低头抽泣。
辛毗素与曹丕亲睦,见此情形已明其意,抚着荀攸微微起伏的胸脯道:“公达兄,你看五官将多么仁义啊!魏公英雄一世,有此佳儿可趁心愿?”
哪用辛毗一旁启发,荀攸虽已弥留脑子却不乱,只与曹丕对了下眼神就知他心中所想。但他什么也没说,也无甚力气说,甚至连点头都没有——谁是世子?就这么简单?谁坐了他们老子那位子谁就是日后的九五之尊,谁就有天下。可天下是谁的?是汉天子的,不该是别人的。
他不再看任何人,轻轻合上眼睛;不知为何,在这个最后时刻他开始厌恶自己这一生——明明是汉臣为什么不抗拒曹操?既然已保曹操为何不全心全意支持他当皇帝?我和文若的抉择真的对吗?到最后说汉不汉、说魏不魏,骑两头马、踩两脚船,这世上真有名与利可兼得的事吗?效忠汉室是发自肺腑还是为了那点微不足道的名节呢?太累了……说曹操奸诈欺人,我不也在欺人吗?不但欺别人,也欺了自己。唉!认了吧,不知世间多少人天天都活在自欺欺人的虚幻之中啊!
荀攸再没说一个字,一动不动思索着、忍耐着,直到一切想到的和来不及想到的皆归于幽冥,帐内响起一片哭声……
帐中匆匆忙忙准备丧仪,大家七手八脚在帐口挂起白布,亲兵都服了孝,各部将领陆续过来行礼。曹丕磕了三个头,擦干眼泪踱出军帐,心情格外沉重,也不知是因为逝者还是因为自己。他茫茫然与曹真、曹休出了大营,赶赴城中向父亲报丧。
军营离合肥城并不远,不多时便到了。曹丕如今既想见父亲又怕见父亲,下了马站在县寺门外喘了口大气,定定心神这才进去。哪知刚迈进大堂门槛,就见碎碗摔在地上,鱼汤洒得满地都是;抬头再看——曹操蹙眉而坐,似是刚刚发过脾气,左右陈矫、刘晔、蒋济等人也皱着眉头默然不语,好似一群泥胎偶像。
曹丕知父亲这会儿气不顺,更加倍小心,凑上前低声道:“荀公病逝了……”他唯恐动辄得咎,既不能过于激动,又不敢显得无情,这分寸太难把握了。
怎料曹操竟无动容之色,却捶着大腿苦笑道:“又来个报丧的,竟无一件好事!”
曹丕听话里有话,不敢问父亲,转而询问旁人出了何事,刘晔臊眉耷眼说了,曹丕听罢也惊愕不已——刘备竟没死!
原来雍州诸将消息有误,确实有人在雒城中箭身亡,但死的不是刘备,而是代他指挥作战的军师中郎将庞统。刘备不但没死,还夺下雒城、擒杀了蜀将张任。雒城是成都的最后一道防御,此城一破刘璋父子便只能坐困成都了;而荆州的张飞、赵云、诸葛亮等部也已提兵而进,几路大军齐向成都挺进,夺取蜀地已指日可待。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若没有先前那个错误军报,曹营之人也能够坦然面对,正因为有那个虚幻的喜讯,现实的落差也就难以接受了。曹操感觉烦恼的还不止于此,他原以为刘备既亡孙权不能独存,天下不久将定,除了立嗣和篡汉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用心的了,可现在看来扫平天下的目标还差得远呢。而且刘备一旦消灭刘璋夺得蜀地,将成为身跨荆、益两州的大割据,东有长江之险、西有蜀道之难,再与孙权携手,真不知什么时候天下才能统一,什么时候他才能身披龙衣驾登九五!
众人正叹息之际,一位年约四旬相貌不俗的官员开了口:“事已至此,还望主公三思南征之事。”
曹丕瞥了说话之人一眼——此人姓杨名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今河南省获嘉县)人,乃是当年被曹操杀死的陈留名士边让的门生。昔日因杀边让等人造成张邈、陈宫兖州之叛,或许也是曹操有意补过,征其门生杨俊为官,又举茂才。他历任多地县令,后升任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政绩不菲;此番南征曹操特意任命他为征南军师,随军参谋。
军师这名头现在越来越不值钱了,当初只有荀攸一个军师,后来变为中前左右四名(中军师荀攸、前军师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如今征南都有军师了。曹丕与杨俊虽没见过几次面,但对他颇有恶感,倒不是反对此人性情作风,只因他乃文士出身,每次见到曹操总要提及曹植的诗赋,往往颇加赞叹,搞得曹丕尴尬。尤其最近几日他整日陪在曹操身边,听说曹操还要把他调回邺城参与尚书之事,曹丕就更厌烦了。不过这会儿他主动提及罢兵之事,能速速回归邺城固然是好事,因而曹丕也没吭声。
从未出邺城傅幹就上书反对南征,这一路反对之声更不绝于耳,贾逵为此差点儿赔上老命,都没有撼动曹操,但杨俊这句含含糊糊的话却叫他动心了。并非杨俊有何不同,而是形势变了——若刘备已亡,他大可放开手脚与孙权周旋,即便打个一年半载挂碍都不大;可如今确定刘备未亡,而且即将定蜀地,那就不同了。
曹操没有直接回答杨俊的话,而是朝刘晔招招手:“把今早那份军报拿来。”
“诺。”刘晔心思缜密,在案前三找两找便寻了出来——原来自夏侯渊击破马超、韩遂,与雍州各部合兵以来,西州境况还算不错;张既赴任刺史后招降了几个羌、氐部落,又引领夏侯渊等西入金城郡,消灭了割据枹罕的土匪宋建。那宋建势力不大,却自孝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举事,割据枹罕三十年之久,自称河首平汉王,甚至改年号、置百官,俨然土皇帝。能除掉这个狂徒也算大快人心。
曹操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这军报,自言自语思忖着:“今妙才已入金城,雍凉北部已无大碍,唯韩遂尚在西平苟延残喘,武都氐王窦茂也与之串通……”
虽然他是自忖,但在场之人都明白他怎么想——东南之攻现在已不重要,目前重在西北之守。刘备若定蜀地必要北图,他若与张鲁、韩遂等串通一气,再有氐族部落从中举事,好不容易平定的雍州非再乱了不可。当务之急是要抢在刘备坐大之前扫平西北内患,最好还能拿下汉中,扼制刘备势头。南征恐怕要变西征了!
思量片刻曹操才道:“妙才在西面打得不错,我要亲自传令,在全军嘉奖。”说罢立刻就写:
宋建造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
宋建固然猖獗,也不过坐拥一县的土匪,曹操如此夸赞夏侯渊,还引用孔子称赞颜回之语,明显言过其实。但他现在需要过誉,南征饱受非议,如今又获讯刘备未死,这消息传扬开势必影响军心,他要拿这些激励之言鼓舞士气,更要不动声色把将士的目光引向西北。
众人看罢无不点头,刘晔处事圆滑,自知当给曹操寻个台阶下,便道:“宋建已除,西州所虑者不过马、韩。马超投靠张鲁鞭长莫及,韩遂仍在西平,虽兵势甚衰却与羌、氐素睦。武都郡氐酋窦茂又与张鲁互通声息,虽是乌合之众却动辄数万,不动大军恐怕难以彻底平息。”
“当然要大军征讨。”曹操顺着他的话便拐到西征,“不过出征前我还要再削削韩老贼的实力。他麾下最能征惯战者当属阎行,此人当初便对叛乱多有异议。前年孤处置关中诸将在京人质特意留个心眼,阎行的家眷没杀,至今尚在狱中。不妨通过降氐致书与他,若能使其归降可大减韩遂之实力;即便不降与韩遂生出嫌隙,也是好事。”
“主公妙算。”刘晔还没忘奉承。
诸事安排已毕曹操突然叹了口气。
杨俊还以为他幽怨未消,劝道:“天下事多有舛逆,我等尽皆效命便是,主公又何必多叹。”
曹操却道:“我非叹蜀中之事,乃是悲荀公达之丧。”
众人尽皆讶异——被眼下之事搅得脑子都乱了,竟忘了五官中郎将来报丧。无不又悲又惭。
曹操颇有动情之态,感叹道:“吾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其人无毫毛可非者,而今亡故实在可惜。”人都死了好话总不能吝于说,虽然近些年他对荀攸有些芥蒂,毕竟早年立过那么多功劳,再者荀攸并没公然反对他篡取汉室社稷之事,名义上还是魏国尚书令。对曹操而言荀攸确实是无可非议的。
曹丕赶紧躬身禀奏:“军中已摆下灵棚,父亲是不是去……”
“自然要去吊唁。”曹操不待他说完便道,“你等也都换上素衣随我同去。荀公达一门人丁不旺,但丧事不可简慢,且在此祭吊三日,三日后孤亲自率军扶柩归葬。”十万大军扶柩?其实就是撤军,他为此弹压将士一路了,这会儿不好意思说出来,借着扶柩为名就撤了。
“诺。”众人施礼而退,可松了口气,人算不如天算,将士本就不愿南征,总算能回去了;不过他们这口气没松太久,因为又要筹划西征了,想到远涉雍凉也甚头疼。
真正满心喜悦的只曹丕一人,终于可以回邺城施行他的计划了。正心下筹谋,却听父亲又道:“子桓,你去把卢洪、赵达叫来,我有差事吩咐。”
“呃?”曹丕一愣,不知又有谁要倒霉了。
曹操微合二目心下思忖——赵达、卢洪一路弹压将士结怨太多,绝不能再叫这两条狗参与军中之事了,正好差往许都办件差事。他两个女儿入宫快一年了,该叫伏皇后腾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