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五代十国往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家必自毁1外戚弄权】
后梁末帝朱友贞的登基继统是充满悬疑色彩的,疑点重重,又因其自身威望不足,难以服众。对此,朱友贞只能对朝廷外的藩镇将领采取姑息绥靖态度,而对朝廷内部则加紧通过政治斗争收缴权力。
朱友贞的帝位来路不正。这是他最大的忌讳,而这又是每个人都心照不宣的。就连他的正室妻子张氏(张归霸之女)都不愿承认他。
朱友贞打算立张氏为皇后,张氏说你都没有“有事于南郊”,还不能算正儿八经的皇帝,我哪儿能就当皇后呢?
未等朱友贞郊天,张氏就已经病重,于是朱友贞急忙先册封她为德妃。德妃张氏福薄命浅,就在册封德妃的当晚,她就因病医治无效,香消玉殒,享年24岁。
朱友贞悲伤不已。德妃出殡的前夕,朱友贞辗转反复,夜不能寐,浑身上下说不出的哪里不舒服,于是起身,孤独地在卧房里游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贤妻。忽然间,龙床壁上的宝剑隐隐有声,似有龙吟。朱友贞大呼不可思议,近前观瞧。这时,有刺客突然冒出,朱友贞随即拔剑自卫,亲手斩杀了刺客。事后,朱友贞用昂贵的云母打造了一副剑匣,把宝剑珍藏其中,赐宝剑名为“护圣将军”。
以上这段描写同样出自正史,言之凿凿。但听起来更像是武侠小说或评书演义,非常不可思议。
而再往下看,也许就会豁然开朗了:
经查,刺客是受康王朱友孜的差遣,前来行刺的。于是,朱友贞就将弟弟朱友孜以谋反罪名诛杀。
至此,后梁立国五年以来,宫廷刺杀事件已经发生了三起,平均不到两年就来一次。每一次都是一桩悬案。
朱友贞设计陷害弟弟朱友孜,也许是为了防范自己成为第二个朱友珪。血淋淋的前车之鉴,他怎么夺得帝位的,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他不相信自己的兄弟手足,不相信功勋旧臣,那他相信谁呢?答曰:外戚。他最信任的是表兄弟袁象先、姐夫赵岩、小舅子张汉伦、张汉鼎、张汉杰(以上三兄弟为张归霸之子,德妃亲兄弟)、张汉卿(张归厚之子,德妃堂兄弟)、张汉融(张归弁之子,德妃堂兄弟)。
鉴于朱友贞诡异的继统模式,后梁以赵、张为首的“外戚帮”渐渐掌握了帝国实权。他们恃宠弄权、卖官鬻爵,离间君臣。于内,他们排挤敬翔、李振等;于外,他们离间杨师厚、刘鄩等。
朱友贞继统以来,宗室中除了朱友孜疑似刺王杀驾外,还有一人是真的意图谋反,这就是惠王朱友能。
朱友能,朱全昱之子,陈州刺史。与他安分守己的老爹不同,朱友能所为多不法,身边聚集了一大帮奸邪小人。两次宫廷政变后,朱友能也觉得自己也可以竞争一下皇位,手下人也迎合他的心意,积极鼓动他搞事情。
陈州盛行各种旁门左道,迷信之风经久不衰。“陈州三百日”的时候,赵犨兄弟就利用人们的迷信心里,导演“阴兵神助”,坚定军民的抵抗意志。如今,朱友能同样借助迷信蛊惑人心。
在朱友能的秘密指使下,有一支民间团体在首领母乙、董乙的带领下,披上了佛教的外衣,自创一派,取名为“上乘教”。其实看他们的名字,我感觉更像是披了道教外衣。
有了官府暗中支持,“上乘教”快速发展壮大,宣布建国称帝,母乙、董乙自称天子,设置文武百官,然后对外武力扩张,劫掠周边郡县。但很快就遭朱友贞的镇压。
傀儡被消灭,朱友能干脆从幕后走到台前,发动叛乱,率领叛军直扑汴州。朱友贞派霍彦威、王彦章、张汉杰率军平叛。
朱友能兵败投降。朱友贞赦免了他的死罪,但把他软禁在汴州。朱友能的两位亲兄弟朱友谅、朱友诲受其牵连,也遭到了软禁。
实际上真正领兵平叛的是霍彦威和王彦章,“外戚帮”的张汉杰只负责监督二人,并收割功劳。
朱友孜行刺,朱友能叛乱,使得朱友贞更加疏远朱氏皇族,而对“外戚帮”愈加信任。
如同唐昭宗一样,为了加强皇权,朱友贞也需要在文官中培植一支忠于皇帝的政治力量,选拔标准自然也是大同小异,概括起来就是两点:根基浅;声望高。
于是,一个叫李愚的人进入到了朱友贞的视线。
李愚,出生在一个不甘平凡的平凡家庭,父亲李瞻业屡试不第,心灰意冷之后便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下一代,潜心教导李愚。李愚在很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聪慧,在父亲严格的教导下,李愚饱读诗书,并且品格高尚,脱离了低级趣味(非礼不言,行不苟且)。
早年迫于生计而在安陵县当主簿,负责帮县长整理文书档案等。这是清高孤傲的大才子李愚所不甘心的。于是,在丁忧离职之后,李愚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去往首都长安的路,要当“北漂”。
&n... -->>
【家必自毁1外戚弄权】
后梁末帝朱友贞的登基继统是充满悬疑色彩的,疑点重重,又因其自身威望不足,难以服众。对此,朱友贞只能对朝廷外的藩镇将领采取姑息绥靖态度,而对朝廷内部则加紧通过政治斗争收缴权力。
朱友贞的帝位来路不正。这是他最大的忌讳,而这又是每个人都心照不宣的。就连他的正室妻子张氏(张归霸之女)都不愿承认他。
朱友贞打算立张氏为皇后,张氏说你都没有“有事于南郊”,还不能算正儿八经的皇帝,我哪儿能就当皇后呢?
未等朱友贞郊天,张氏就已经病重,于是朱友贞急忙先册封她为德妃。德妃张氏福薄命浅,就在册封德妃的当晚,她就因病医治无效,香消玉殒,享年24岁。
朱友贞悲伤不已。德妃出殡的前夕,朱友贞辗转反复,夜不能寐,浑身上下说不出的哪里不舒服,于是起身,孤独地在卧房里游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贤妻。忽然间,龙床壁上的宝剑隐隐有声,似有龙吟。朱友贞大呼不可思议,近前观瞧。这时,有刺客突然冒出,朱友贞随即拔剑自卫,亲手斩杀了刺客。事后,朱友贞用昂贵的云母打造了一副剑匣,把宝剑珍藏其中,赐宝剑名为“护圣将军”。
以上这段描写同样出自正史,言之凿凿。但听起来更像是武侠小说或评书演义,非常不可思议。
而再往下看,也许就会豁然开朗了:
经查,刺客是受康王朱友孜的差遣,前来行刺的。于是,朱友贞就将弟弟朱友孜以谋反罪名诛杀。
至此,后梁立国五年以来,宫廷刺杀事件已经发生了三起,平均不到两年就来一次。每一次都是一桩悬案。
朱友贞设计陷害弟弟朱友孜,也许是为了防范自己成为第二个朱友珪。血淋淋的前车之鉴,他怎么夺得帝位的,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他不相信自己的兄弟手足,不相信功勋旧臣,那他相信谁呢?答曰:外戚。他最信任的是表兄弟袁象先、姐夫赵岩、小舅子张汉伦、张汉鼎、张汉杰(以上三兄弟为张归霸之子,德妃亲兄弟)、张汉卿(张归厚之子,德妃堂兄弟)、张汉融(张归弁之子,德妃堂兄弟)。
鉴于朱友贞诡异的继统模式,后梁以赵、张为首的“外戚帮”渐渐掌握了帝国实权。他们恃宠弄权、卖官鬻爵,离间君臣。于内,他们排挤敬翔、李振等;于外,他们离间杨师厚、刘鄩等。
朱友贞继统以来,宗室中除了朱友孜疑似刺王杀驾外,还有一人是真的意图谋反,这就是惠王朱友能。
朱友能,朱全昱之子,陈州刺史。与他安分守己的老爹不同,朱友能所为多不法,身边聚集了一大帮奸邪小人。两次宫廷政变后,朱友能也觉得自己也可以竞争一下皇位,手下人也迎合他的心意,积极鼓动他搞事情。
陈州盛行各种旁门左道,迷信之风经久不衰。“陈州三百日”的时候,赵犨兄弟就利用人们的迷信心里,导演“阴兵神助”,坚定军民的抵抗意志。如今,朱友能同样借助迷信蛊惑人心。
在朱友能的秘密指使下,有一支民间团体在首领母乙、董乙的带领下,披上了佛教的外衣,自创一派,取名为“上乘教”。其实看他们的名字,我感觉更像是披了道教外衣。
有了官府暗中支持,“上乘教”快速发展壮大,宣布建国称帝,母乙、董乙自称天子,设置文武百官,然后对外武力扩张,劫掠周边郡县。但很快就遭朱友贞的镇压。
傀儡被消灭,朱友能干脆从幕后走到台前,发动叛乱,率领叛军直扑汴州。朱友贞派霍彦威、王彦章、张汉杰率军平叛。
朱友能兵败投降。朱友贞赦免了他的死罪,但把他软禁在汴州。朱友能的两位亲兄弟朱友谅、朱友诲受其牵连,也遭到了软禁。
实际上真正领兵平叛的是霍彦威和王彦章,“外戚帮”的张汉杰只负责监督二人,并收割功劳。
朱友孜行刺,朱友能叛乱,使得朱友贞更加疏远朱氏皇族,而对“外戚帮”愈加信任。
如同唐昭宗一样,为了加强皇权,朱友贞也需要在文官中培植一支忠于皇帝的政治力量,选拔标准自然也是大同小异,概括起来就是两点:根基浅;声望高。
于是,一个叫李愚的人进入到了朱友贞的视线。
李愚,出生在一个不甘平凡的平凡家庭,父亲李瞻业屡试不第,心灰意冷之后便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下一代,潜心教导李愚。李愚在很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聪慧,在父亲严格的教导下,李愚饱读诗书,并且品格高尚,脱离了低级趣味(非礼不言,行不苟且)。
早年迫于生计而在安陵县当主簿,负责帮县长整理文书档案等。这是清高孤傲的大才子李愚所不甘心的。于是,在丁忧离职之后,李愚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去往首都长安的路,要当“北漂”。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