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五代十国往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停下前进的脚步,在李存孝的建议下,河东军以东昭义为跳板,东出太行山,进攻镇州成德军。
成德军节度使王镕,还不到20岁。
王镕的祖上是回鹘人,阿布思族,名叫五哥之,在首位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帐下做骑兵将领,五哥之的儿子叫末垣活,其后被李宝臣手下的一位裨将王武俊收为养子,故而冒姓“王”,末垣活的儿子就叫王升朝。
王升朝的儿子叫王廷凑。王廷凑煽动兵变,杀死时任成德军节度使田弘正,迫使朝廷任命他为成德军节度使。那是大唐长庆二年(822),从那时起,回鹘王氏就开始割据成德。
王廷凑生子王元逵,王元逵生子王绍鼎,王绍鼎生子王景崇,王景崇生子王镕。
其中,王元逵喜提寿安公主,成为驸马爷。
这里需要插播三句题外话:
一,关于这支回鹘王氏,四部正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均有记载,但都只是寥寥几句话,且都在关键问题上缺斤少两、互相矛盾,比如王武俊究竟是把谁收为养子。
这些矛盾之处已经无从考证,也没有必要考证。按照本书的历史观,完全可以搁置争议,求同存异。总之,回鹘阿布思部落的一个叫“五哥之”的人,生了个叫“末垣活”的儿子,然后生了个叫“王升朝”的孙子,祖孙三人中的某人便是王武俊的养子。
二,回鹘王氏是奴随主姓,因被王武俊收为养子才冒姓“王”;王武俊,契丹怒皆部落族人,是李宝臣手下重要将领,也是李宝臣的亲家,王武俊的长子王士真娶了李宝臣的女儿,契丹人王武俊如何得到的“王”姓,难以考证。
李宝臣,原本也不姓“李”,他是奚族人,最初被某张姓将领收为养子,故而冒姓“张”,取名张忠志。后来又被安禄山收为养子,于是改姓“安”,并在“安史之乱”前期为安禄山立了大功,之后弃暗投明,投降朝廷;之后又背叛朝廷,投靠史思明;史思明死后,又投降朝廷。
“安史之乱”被完全平定之后,朝廷认为这位三姓家奴实在忠心可嘉,于是封他为赵国公,赐其军号为“成德军”(成德军的由来),赐其丹书铁券、免死金牌,赐他国姓“李”,赐名宝臣。
总之,他们改名换姓就像我们更换网名一样。姓什么不是吃饭呀。
三,王廷凑喜提寿安公主的时候,有位仁兄义愤填膺,痛斥这是朝廷对藩镇军阀的妥协姑息,把这次公主下嫁比作“和亲”,是非常屈辱的政治婚姻。为此,这位仁兄还写诗一篇,用以讽刺挖苦,批评鞭挞。
这首诗还被收录进《全唐诗》,题目为《寿安公主出降》,这位仁兄的名字,叫李商隐。
其实,在当时,皇帝的女儿是很愁嫁的。朝臣皆以迎娶公主为耻,士大夫阶层清高自傲,耻于依靠裙带关系升迁,驸马爷通常被视作软饭男,是天底下最大的上门女婿,被文官集团一致鄙视排斥。
唐宣宗想嫁公主的时候,全体士族子弟都像避瘟神一样,场面一度很尴尬。在宣宗的另一位驸马郑颢的软磨硬泡之下,于琮终于以鼓起勇气,视死如归地答应下来,最终迎娶了广德公主。
士族子弟娶公主,你们骂人家是吃软饭的窝囊蛋;藩镇子弟娶公主,你们骂人家欺凌中央……你们这帮骚人!
停下前进的脚步,在李存孝的建议下,河东军以东昭义为跳板,东出太行山,进攻镇州成德军。
成德军节度使王镕,还不到20岁。
王镕的祖上是回鹘人,阿布思族,名叫五哥之,在首位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帐下做骑兵将领,五哥之的儿子叫末垣活,其后被李宝臣手下的一位裨将王武俊收为养子,故而冒姓“王”,末垣活的儿子就叫王升朝。
王升朝的儿子叫王廷凑。王廷凑煽动兵变,杀死时任成德军节度使田弘正,迫使朝廷任命他为成德军节度使。那是大唐长庆二年(822),从那时起,回鹘王氏就开始割据成德。
王廷凑生子王元逵,王元逵生子王绍鼎,王绍鼎生子王景崇,王景崇生子王镕。
其中,王元逵喜提寿安公主,成为驸马爷。
这里需要插播三句题外话:
一,关于这支回鹘王氏,四部正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均有记载,但都只是寥寥几句话,且都在关键问题上缺斤少两、互相矛盾,比如王武俊究竟是把谁收为养子。
这些矛盾之处已经无从考证,也没有必要考证。按照本书的历史观,完全可以搁置争议,求同存异。总之,回鹘阿布思部落的一个叫“五哥之”的人,生了个叫“末垣活”的儿子,然后生了个叫“王升朝”的孙子,祖孙三人中的某人便是王武俊的养子。
二,回鹘王氏是奴随主姓,因被王武俊收为养子才冒姓“王”;王武俊,契丹怒皆部落族人,是李宝臣手下重要将领,也是李宝臣的亲家,王武俊的长子王士真娶了李宝臣的女儿,契丹人王武俊如何得到的“王”姓,难以考证。
李宝臣,原本也不姓“李”,他是奚族人,最初被某张姓将领收为养子,故而冒姓“张”,取名张忠志。后来又被安禄山收为养子,于是改姓“安”,并在“安史之乱”前期为安禄山立了大功,之后弃暗投明,投降朝廷;之后又背叛朝廷,投靠史思明;史思明死后,又投降朝廷。
“安史之乱”被完全平定之后,朝廷认为这位三姓家奴实在忠心可嘉,于是封他为赵国公,赐其军号为“成德军”(成德军的由来),赐其丹书铁券、免死金牌,赐他国姓“李”,赐名宝臣。
总之,他们改名换姓就像我们更换网名一样。姓什么不是吃饭呀。
三,王廷凑喜提寿安公主的时候,有位仁兄义愤填膺,痛斥这是朝廷对藩镇军阀的妥协姑息,把这次公主下嫁比作“和亲”,是非常屈辱的政治婚姻。为此,这位仁兄还写诗一篇,用以讽刺挖苦,批评鞭挞。
这首诗还被收录进《全唐诗》,题目为《寿安公主出降》,这位仁兄的名字,叫李商隐。
其实,在当时,皇帝的女儿是很愁嫁的。朝臣皆以迎娶公主为耻,士大夫阶层清高自傲,耻于依靠裙带关系升迁,驸马爷通常被视作软饭男,是天底下最大的上门女婿,被文官集团一致鄙视排斥。
唐宣宗想嫁公主的时候,全体士族子弟都像避瘟神一样,场面一度很尴尬。在宣宗的另一位驸马郑颢的软磨硬泡之下,于琮终于以鼓起勇气,视死如归地答应下来,最终迎娶了广德公主。
士族子弟娶公主,你们骂人家是吃软饭的窝囊蛋;藩镇子弟娶公主,你们骂人家欺凌中央……你们这帮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