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在路上:生活和思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论英雄,虽有其一定的社会学意义,却也可能就是人生所有不幸的根源。媚俗、阿谀奉承虽是世间的常态,却远非生命的真知。投机取巧、阴谋诡计虽可使你一时得逞,却不会给你以真正的幸福感受。高贵虽是卑微者的向往和追寻,而卑微却永远都是高贵者的墓志铭。平等起初只是一颗稚嫩的童心,最终无一例外地成为相同的结局。
根本而言,从初级形态来看,人世间最重要的是幸福的感受、身心的愉悦;而从较高的层次去看,则就是一个信仰问题。没有为何而生的问题,却有为何而活的问题;没有必须怎样活的问题,却有怎样才能活得更舒心、更幸福也更具价值和意义的问题。
位高权重、万贯家财、名扬四海都无以等同真正的幸福,而身份低微、贫穷如洗、默默无闻也不全是不幸的根源。我们大都是从那个贫穷年代走过来的,究竟是那时的简单生活更为幸福还是现在的繁芜生活更为幸福?我想,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无比留恋童年时光、青春岁月,恐怕不单单只是因为少小无猜,更多的或是因为现在的负累过重。所求过多必为其害、必受其苦。简单有简单的清明,复杂有复杂的苦楚;开放有开放的困惑,坚守有坚守的收获。绝对都是相对的偶然,相对则是绝对的必然。拥有一切的反面就是一无所有,一无所有的内在就是无所不有。正如老子所言:无用安知不是最大的有用。生命只能承载有限的东西,太多了就会消受不起,变成多余的累赘。
平等的理念,其实只是源于儿时的一个简单梦想。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我们儿时在一起玩耍时的开心情景、上学时的亲密关系,那时候,可有高低贵贱之分?可有你死我活之夺?都没有。为何一走进社会,一切都变了味道。日攀夜比、你争我夺,搞得大家都不得安宁。残缺的、乏味的生活就如这支离破碎的、麻木的心灵一样,令人伤感。不知,究竟是思维的迷误,还是世象的蒙蔽?多年生活的历练一再昭示我们,人最不可冒犯的就是尊严,最需要的就是自重和尊重,最渴望的就是自由——自由的生活,自由的世界,自由的天空与自由的大地。
没有人能够想到,儿时的那个简单梦想却成了我们一生的向往和追寻。不知过了多少年,大家都在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加富足的生活,这原本很正当,并无什么过错。不曾想,久而久之,儿时的两小无猜、平等友好越发淡薄稀少,变质为一种纯粹的社会关系:以职位论高低,以财富论贵贱。这里面既有对平等的失守,也有对平等的剥夺。
我们都曾无比困惑,都在寻求各自的解脱之道,却一直难得其法。很久以后,当一切沦为习惯,备受煎熬之后,才慢慢试图找回儿时的梦想。几经努力,却只能达成很少的愿望。直到有一天,我们才稍微明白,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我们的浅薄。因为儿时的梦想,只是停留在最初的原地,而没有伴随着岁月一同生长。我们都有意无意忽略了人生最为根本的东西,而只是过分在意和关注外在的附加物;一步步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过分同质化的存在物,而不是更具人性化的生命。那些最为重要的热心、温情、柔和情怀不是日渐淡漠,就是丢失殆尽。
不知,现在的你,是否已经真正懂得,所有的依附、依赖心理都是对平等与尊严最可悲的放弃,而所有居高临下的傲慢、施舍都是对平等与尊严最粗暴的践踏。而真正的平等,并不是毫无差别、完全一致。不是外在的附加,而是内在的拥有。不是外在的相近,而是内在的相合。不是物欲的多寡,而是精神的平等、人格的贵重、生命的等重。外在的附加虽然也反映着内在的拥有,却永远无以等同更无法替代内在的拥有。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彼此两个人、更多人的问题。根深蒂固的单纯英雄史观,无不害人害己。
作为社会的人,我们都不能无视社会的相对局限,更不能无视历史发展阶段而妄求绝对的外在平等,也不能无视、超越自我的固有局限。正是因为自我的局限,又进一步拉大了社会的局限。对英雄的盲目仰慕、膜拜,实质都是对自我的低贱,更是对平等的无知。不必无视一切,只需重视根本;不必所求过多,只需深植信仰。或许,只是因为信仰的缺失、错位,才使原本相对纯真的我们都被淹没在物欲的浩瀚森林之中。不但迷失了自我,更迷失了人生的根本方向;不但糟践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不但远离了崇高,更变得庸俗不堪。
世间万物,彼此距离的拉大,永远都不是一方的原因,而必是两方的原因,甚至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所有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因缘。这些年,物欲的过度泛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人情的淡薄、世态的炎凉都使我们无比沉重。很多人都在探求其中的深层原因,却苦于积重难返,陷于困境。
追本溯源,恐怕还需要从教育上正本清源。应试教育恐怕不仅仅是危害了一代人,而且还将祸及长远。君不见,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又有多少真正的改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早就无比深刻揭示了育人的道理。长期以来,我之所以一直推崇孔子,就在于此。孔子的伟大,不在于那部被奉为经典的《论语》,而是自孔子之始把教育普及于平民,作为教育家的孔子远高于思想家的孔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固然深邃无比,但仍不能与其万世师表的光辉形象相提并论。因为在教育的背后,是孔子打破了教育的贵族垄断,推广并普及了平等教育的理念。所以世人知孔子者多,识老子者少。这都是题外话,我们有时间再谈。
我们这一代人,虽然多少还有那么一点精神追求,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幸运。因为在我们成长的初期,社会环境相对纯净,远不似今天这样繁芜和浮躁。就如我们总是浅薄地指责后来人的功利一样,我们自己不一样面目全非、支离破碎。我们或更应深刻地反思自身的错误。言传身教的责任,重建信仰的使命,我们又岂能一概推卸,一推了之。
历史总是在坎坷和曲折中不断向前的,人类自有其自我矫正的能力,时代也必有其自我修正的智慧。关乎社会问题就如关乎我们自身。传承的责任、延续的使命或才是我们人生永恒的动力。我的这场讲座,远不能回答大家的那些疑问,只是有那么一点期许,就是以期引起大家的共同反思,谓之抛砖引玉是也。也有朋友提示我,并不是所有黑暗的地方都需要光明,就如光明不一定能够照射到所有地方一样。对此我也认可,但只是稍许地、暂时地认可。因为我更坚信,无情的历史终将荡尽所有的污泥浊水,而有情的历史必将不断弘扬真知与光明。曲折虽然在所难免,但未来却始终清晰无异。(未完待续)
论英雄,虽有其一定的社会学意义,却也可能就是人生所有不幸的根源。媚俗、阿谀奉承虽是世间的常态,却远非生命的真知。投机取巧、阴谋诡计虽可使你一时得逞,却不会给你以真正的幸福感受。高贵虽是卑微者的向往和追寻,而卑微却永远都是高贵者的墓志铭。平等起初只是一颗稚嫩的童心,最终无一例外地成为相同的结局。
根本而言,从初级形态来看,人世间最重要的是幸福的感受、身心的愉悦;而从较高的层次去看,则就是一个信仰问题。没有为何而生的问题,却有为何而活的问题;没有必须怎样活的问题,却有怎样才能活得更舒心、更幸福也更具价值和意义的问题。
位高权重、万贯家财、名扬四海都无以等同真正的幸福,而身份低微、贫穷如洗、默默无闻也不全是不幸的根源。我们大都是从那个贫穷年代走过来的,究竟是那时的简单生活更为幸福还是现在的繁芜生活更为幸福?我想,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无比留恋童年时光、青春岁月,恐怕不单单只是因为少小无猜,更多的或是因为现在的负累过重。所求过多必为其害、必受其苦。简单有简单的清明,复杂有复杂的苦楚;开放有开放的困惑,坚守有坚守的收获。绝对都是相对的偶然,相对则是绝对的必然。拥有一切的反面就是一无所有,一无所有的内在就是无所不有。正如老子所言:无用安知不是最大的有用。生命只能承载有限的东西,太多了就会消受不起,变成多余的累赘。
平等的理念,其实只是源于儿时的一个简单梦想。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我们儿时在一起玩耍时的开心情景、上学时的亲密关系,那时候,可有高低贵贱之分?可有你死我活之夺?都没有。为何一走进社会,一切都变了味道。日攀夜比、你争我夺,搞得大家都不得安宁。残缺的、乏味的生活就如这支离破碎的、麻木的心灵一样,令人伤感。不知,究竟是思维的迷误,还是世象的蒙蔽?多年生活的历练一再昭示我们,人最不可冒犯的就是尊严,最需要的就是自重和尊重,最渴望的就是自由——自由的生活,自由的世界,自由的天空与自由的大地。
没有人能够想到,儿时的那个简单梦想却成了我们一生的向往和追寻。不知过了多少年,大家都在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加富足的生活,这原本很正当,并无什么过错。不曾想,久而久之,儿时的两小无猜、平等友好越发淡薄稀少,变质为一种纯粹的社会关系:以职位论高低,以财富论贵贱。这里面既有对平等的失守,也有对平等的剥夺。
我们都曾无比困惑,都在寻求各自的解脱之道,却一直难得其法。很久以后,当一切沦为习惯,备受煎熬之后,才慢慢试图找回儿时的梦想。几经努力,却只能达成很少的愿望。直到有一天,我们才稍微明白,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我们的浅薄。因为儿时的梦想,只是停留在最初的原地,而没有伴随着岁月一同生长。我们都有意无意忽略了人生最为根本的东西,而只是过分在意和关注外在的附加物;一步步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过分同质化的存在物,而不是更具人性化的生命。那些最为重要的热心、温情、柔和情怀不是日渐淡漠,就是丢失殆尽。
不知,现在的你,是否已经真正懂得,所有的依附、依赖心理都是对平等与尊严最可悲的放弃,而所有居高临下的傲慢、施舍都是对平等与尊严最粗暴的践踏。而真正的平等,并不是毫无差别、完全一致。不是外在的附加,而是内在的拥有。不是外在的相近,而是内在的相合。不是物欲的多寡,而是精神的平等、人格的贵重、生命的等重。外在的附加虽然也反映着内在的拥有,却永远无以等同更无法替代内在的拥有。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彼此两个人、更多人的问题。根深蒂固的单纯英雄史观,无不害人害己。
作为社会的人,我们都不能无视社会的相对局限,更不能无视历史发展阶段而妄求绝对的外在平等,也不能无视、超越自我的固有局限。正是因为自我的局限,又进一步拉大了社会的局限。对英雄的盲目仰慕、膜拜,实质都是对自我的低贱,更是对平等的无知。不必无视一切,只需重视根本;不必所求过多,只需深植信仰。或许,只是因为信仰的缺失、错位,才使原本相对纯真的我们都被淹没在物欲的浩瀚森林之中。不但迷失了自我,更迷失了人生的根本方向;不但糟践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不但远离了崇高,更变得庸俗不堪。
世间万物,彼此距离的拉大,永远都不是一方的原因,而必是两方的原因,甚至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所有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因缘。这些年,物欲的过度泛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人情的淡薄、世态的炎凉都使我们无比沉重。很多人都在探求其中的深层原因,却苦于积重难返,陷于困境。
追本溯源,恐怕还需要从教育上正本清源。应试教育恐怕不仅仅是危害了一代人,而且还将祸及长远。君不见,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又有多少真正的改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早就无比深刻揭示了育人的道理。长期以来,我之所以一直推崇孔子,就在于此。孔子的伟大,不在于那部被奉为经典的《论语》,而是自孔子之始把教育普及于平民,作为教育家的孔子远高于思想家的孔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固然深邃无比,但仍不能与其万世师表的光辉形象相提并论。因为在教育的背后,是孔子打破了教育的贵族垄断,推广并普及了平等教育的理念。所以世人知孔子者多,识老子者少。这都是题外话,我们有时间再谈。
我们这一代人,虽然多少还有那么一点精神追求,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幸运。因为在我们成长的初期,社会环境相对纯净,远不似今天这样繁芜和浮躁。就如我们总是浅薄地指责后来人的功利一样,我们自己不一样面目全非、支离破碎。我们或更应深刻地反思自身的错误。言传身教的责任,重建信仰的使命,我们又岂能一概推卸,一推了之。
历史总是在坎坷和曲折中不断向前的,人类自有其自我矫正的能力,时代也必有其自我修正的智慧。关乎社会问题就如关乎我们自身。传承的责任、延续的使命或才是我们人生永恒的动力。我的这场讲座,远不能回答大家的那些疑问,只是有那么一点期许,就是以期引起大家的共同反思,谓之抛砖引玉是也。也有朋友提示我,并不是所有黑暗的地方都需要光明,就如光明不一定能够照射到所有地方一样。对此我也认可,但只是稍许地、暂时地认可。因为我更坚信,无情的历史终将荡尽所有的污泥浊水,而有情的历史必将不断弘扬真知与光明。曲折虽然在所难免,但未来却始终清晰无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