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左岸读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和末就会正过来。
6)学会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很多人在生活中容易觉得迷失,不知道想要做什么,是因为没有一件能够持续地做的事情,用俗话来说就是没有主心骨。用积极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一件能够创造流体验的事情,而书写自己的思想则是一件容易产生流体验的事情,在书写的时候,特别是理性地书写的时候,大脑逐渐进入推理分析模块,一切不愉快的情绪,烦躁感都会逐渐消隐下去。不过前提是你得开始,并且坚持过一开始的困难期,以后的一切便成了习惯成自然。
7)一个长期的价值博客是一份很好的简历。这里的“简历”并非是狭义上的求职简历,毕竟现在还没有到价值博客的时代,很多人写博客都是到处转载或者干脆碎碎念,正因此面试官未必拿个人博客当成了解一个人的更可靠窗口。这里的“简历”是指一个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窗口,虽然我们未必做得到像罗永浩、keso这样的博客,个人的影响力已经足以支撑出一份事业(牛博和5gme),但至少你会因此而结识更多的人,你的博客价值越高,你结识的人就越牛,跟牛人交流又会让你的眼界得到极大的开阔,打开一扇又一扇你原本不知道的门,于是你就变得更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二)怎么做到长期写一个价值博客
注意到我并没有说“怎么做到长期坚持写一个价值博客”因为当思考和总结成为习惯之后,诉诸文字以及借助书写来进一步思考就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变成了一件“因为你在思考和总结从而必须书写下来”的事情,博客就变成了副产品。
一开始的时候你是因为要写博客而去使劲地思考和总结,指望给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到了后来,就变成了因为你习惯了思考和总结,因为你意识到书写是更好的思考,你就必须使你的想法成为文字。至此本和末就会各归原位,不再颠倒。
怎样做到长期写一个价值博客?也许有人会给出很多有趣有用的小技巧来提供动机和激励,譬如如何做seo,如何鼓励读者留言等等,但是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最最重要的,那就是:
让你自己成为一个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人,并只写你真正思考和总结之后的产物,其他一切就会随之而来。
就像那句经常被人传阅的话:只做你最感兴趣的事情,钱会随之而来[2]。
这方面的具体例子大家可以留意一下,随处可见,就不一一举了。我想再重复一下的是,千万不要碎碎念,我能理解每个人都想偶尔发发牢骚的冲动,但是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窗口:twitter,所以立即停止在你的博客上碎碎念,阅读博客的人希望得到信息而非噪音。如果实在忍不住想碎碎念的话不妨换一下位置,这么来告诉自己:如果你看到别人博客来上这么一段,你会有兴趣看吗?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应付
即便上文给出了n条写博客的理由,但有时候只要一条不写的理由就会让人停止做一件事情。所以我特别加上一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应付”影响力2[3]第五章雄辩地证明“muchofwillisskill”意志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有正确的方法,而非天生。
1)担心别人认为没有价值。事实是,你面临过的问题总会有人面临过,你独立思考了,别人没有,你的文章对他们就会有价值。当然,肯定会对某些人没有价值,他们早就知道了,但就算你再厉害,也总是有人比你厉害的,不能说因为这些原因就不记录你自己的想法了,你自己思考了之后理解得最深刻,就算有别人想过了,总有人没有想到的。况且,思考成了习惯,你的思考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你的文章也会越来越有价值。重复,无论你面临什么困惑,总会有很多人同样面临过,于是你苦苦思索之后的结果,肯定会对很多人有意义。
或者,你想通了之后觉得其实也很简单于是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写了,但要知道,问题在想通了之后总是简单的,问题的困难程度不在于想通了之后还觉得有多难,而在于从你觉得它难到你觉得它简单需要耗费多少思维体力,你耗费的时间越长,说明有越多的人最终还是没有想明白(路越长走到底的人越少)。
最后,虽然我现在看一年前的文章觉得挺不成熟,但是如果没有那些不成熟的思考,也不会有现在更成熟的思考,我几年后来看现在写的东西,还是会觉得不成熟。
2)担心想法太幼稚或有漏洞等等被别人笑话。人非圣贤。正是因为单个人的想法总是有漏洞,才值得拿出来交流(书写是更好的思考,讨论是绝佳的反思),被别人指出问题正是改进的空间,藏着掖着的想法永远不可能变得更成熟。
muchofintelligenceisknowledge,有这么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经典心理学实验[4]:
将孩子们分成两组,通过给他们不同的阅读材料让一组相信智力是天生的,不可在后天改变的,另一组则让他们相信智力其实只是知识和技能的代名词,完全是后天习得的。接下来让他们做一组任务,那些被相信智力天生说的孩子,倾向于回避困难的任务,选择较容易的任务,这里的逻辑想必是这样的:如果做困难的任务,就增大了失败的几率,就在降低了自己在别人和自己心目中的智力的值。为了保护这个智力的值不被降低,应该避免那些有失败风险的项目。而另一组孩子则对于有挑战性的事情跃跃欲试,并且在失败的时候明显没有前者沮丧,因为失败也是学得新的东西,不管怎样都是“智力”的提高。
况且,只会批判乃至嘲笑别人的人是最不知道怎么建设的人,忽略他们。
3)得不到激励。这其实是个最无聊的问题了,只有写碎碎念的博客才会面对“激励”的问题。如果写自己的总结,写自己独立的思考,那么书写下来、理解通透,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激励。就算放在自己的私密笔记本里面也一样有成就感。况且,如果你真做到了书写价值博客,那么绝对不用担心你的观点得不到传播,也许一开始会耗时长一点,但是这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必要的初始阶段,gmail小组的核心人物、friendfeed创始人paulbuchheit,和编程界名博codinghorror的博主jeffatwood都曾经感叹过:overnightsuccesstakesalongtime((1),(2)),不过对于价值博客来说,现在网络上的聚合类服务这么多,机器的、人肉的、半人肉的都有,情况又要好得多了,而且我相信情况还会越来越好。
4)写不出来。这个问题也比较无聊,思考本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长期订阅我的博客的朋友知道我一般发文频率在一个月三五篇,实际上有不少次我个把月也不发布文章,原因很简单,要么是有手头的事情要处理思考的时间被压缩了,要么是遇到比较大或者比较困难的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积淀,没有关系,如果没有想清楚就再想想,爱思考的人和不爱思考的人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前者在生活中总是挂着几个问题在大脑中,它们时常都会冒出来骚扰你一下,让你琢磨琢磨,不爱思考的则是没事不主动想问题,遇到问题还要先想想是否能找捷径(找人帮忙)解决。
无论如何,不用急于求成,在一个主题上深入下去思考,总能挖到别人挖不到的角落。你能让一个问题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就越是能够发现新的东西,一般来说,我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我会让他在意识或潜意识中待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视问题大小而定),利用走路吃饭的时间琢磨(我发现很多我佩服的人也都有这个习惯),有时即便已经想通了写下来了发出去了,大脑仍然还是会在回味问题,还没有把它撤出潜意识,然后看到某篇文章或某本书的时候忽然又有所新的感悟。
能够把问题长时间停靠在潜意识中是一种技能,能够带来很大的好处,停留得越长你越琢磨得透彻,比别人看到的就越多。我们必须要带着问题的眼镜看待事物才能发现新的视角,否则就会出现视而不见效应,别的不说,广为人知的例子是阿基米德的“尤里卡!”如果不是长时间琢磨着一个问题,一直把它放在思维中,是不会从洗澡领悟到“排水测体积”的,否则他洗了那么多年澡怎么不早发现呢?[5]
所以,如果你习惯了思考问题,就总会有东西写,先有思考,然后有总结,然后在总结中进一步思考。
当然你也可以试试把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试图整理成条理清晰的文字,然后看看能否在整理的过程中走得更远。这往往是可行的。比如这篇文章在我的简记里面原本其实只有三行字(包含大约十来个备忘关键词),而最初在我的大脑里面其实只有一个走路时冒出来的问题——为什么要写博客?
–
[1]你可以看一下我收藏的一些精彩主题。
[2]尽管我并不完全同意这句话本身,但它这种解决问题链上更基本环节的问题的精神是我赞同的。
[3]影响力2这个名字起得很聪明,其实它并不是影响力的作者写的。
[4]我忘了这则实验的出处了,但实验的精神是记忆犹新的,哪位同学记得原始出处的麻烦提醒我一下。
[5]对于阿基米德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有争议的,毕竟几千年久远的事情谁弄得清呢。但是故事的道理是很本质的,我们平时也经常有类似的体验,加上阿基米德的“尤里卡”实在太出名了,所以我相信用用无妨。
本和末就会正过来。
6)学会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很多人在生活中容易觉得迷失,不知道想要做什么,是因为没有一件能够持续地做的事情,用俗话来说就是没有主心骨。用积极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一件能够创造流体验的事情,而书写自己的思想则是一件容易产生流体验的事情,在书写的时候,特别是理性地书写的时候,大脑逐渐进入推理分析模块,一切不愉快的情绪,烦躁感都会逐渐消隐下去。不过前提是你得开始,并且坚持过一开始的困难期,以后的一切便成了习惯成自然。
7)一个长期的价值博客是一份很好的简历。这里的“简历”并非是狭义上的求职简历,毕竟现在还没有到价值博客的时代,很多人写博客都是到处转载或者干脆碎碎念,正因此面试官未必拿个人博客当成了解一个人的更可靠窗口。这里的“简历”是指一个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窗口,虽然我们未必做得到像罗永浩、keso这样的博客,个人的影响力已经足以支撑出一份事业(牛博和5gme),但至少你会因此而结识更多的人,你的博客价值越高,你结识的人就越牛,跟牛人交流又会让你的眼界得到极大的开阔,打开一扇又一扇你原本不知道的门,于是你就变得更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二)怎么做到长期写一个价值博客
注意到我并没有说“怎么做到长期坚持写一个价值博客”因为当思考和总结成为习惯之后,诉诸文字以及借助书写来进一步思考就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变成了一件“因为你在思考和总结从而必须书写下来”的事情,博客就变成了副产品。
一开始的时候你是因为要写博客而去使劲地思考和总结,指望给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到了后来,就变成了因为你习惯了思考和总结,因为你意识到书写是更好的思考,你就必须使你的想法成为文字。至此本和末就会各归原位,不再颠倒。
怎样做到长期写一个价值博客?也许有人会给出很多有趣有用的小技巧来提供动机和激励,譬如如何做seo,如何鼓励读者留言等等,但是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最最重要的,那就是:
让你自己成为一个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人,并只写你真正思考和总结之后的产物,其他一切就会随之而来。
就像那句经常被人传阅的话:只做你最感兴趣的事情,钱会随之而来[2]。
这方面的具体例子大家可以留意一下,随处可见,就不一一举了。我想再重复一下的是,千万不要碎碎念,我能理解每个人都想偶尔发发牢骚的冲动,但是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窗口:twitter,所以立即停止在你的博客上碎碎念,阅读博客的人希望得到信息而非噪音。如果实在忍不住想碎碎念的话不妨换一下位置,这么来告诉自己:如果你看到别人博客来上这么一段,你会有兴趣看吗?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应付
即便上文给出了n条写博客的理由,但有时候只要一条不写的理由就会让人停止做一件事情。所以我特别加上一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应付”影响力2[3]第五章雄辩地证明“muchofwillisskill”意志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有正确的方法,而非天生。
1)担心别人认为没有价值。事实是,你面临过的问题总会有人面临过,你独立思考了,别人没有,你的文章对他们就会有价值。当然,肯定会对某些人没有价值,他们早就知道了,但就算你再厉害,也总是有人比你厉害的,不能说因为这些原因就不记录你自己的想法了,你自己思考了之后理解得最深刻,就算有别人想过了,总有人没有想到的。况且,思考成了习惯,你的思考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你的文章也会越来越有价值。重复,无论你面临什么困惑,总会有很多人同样面临过,于是你苦苦思索之后的结果,肯定会对很多人有意义。
或者,你想通了之后觉得其实也很简单于是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写了,但要知道,问题在想通了之后总是简单的,问题的困难程度不在于想通了之后还觉得有多难,而在于从你觉得它难到你觉得它简单需要耗费多少思维体力,你耗费的时间越长,说明有越多的人最终还是没有想明白(路越长走到底的人越少)。
最后,虽然我现在看一年前的文章觉得挺不成熟,但是如果没有那些不成熟的思考,也不会有现在更成熟的思考,我几年后来看现在写的东西,还是会觉得不成熟。
2)担心想法太幼稚或有漏洞等等被别人笑话。人非圣贤。正是因为单个人的想法总是有漏洞,才值得拿出来交流(书写是更好的思考,讨论是绝佳的反思),被别人指出问题正是改进的空间,藏着掖着的想法永远不可能变得更成熟。
muchofintelligenceisknowledge,有这么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经典心理学实验[4]:
将孩子们分成两组,通过给他们不同的阅读材料让一组相信智力是天生的,不可在后天改变的,另一组则让他们相信智力其实只是知识和技能的代名词,完全是后天习得的。接下来让他们做一组任务,那些被相信智力天生说的孩子,倾向于回避困难的任务,选择较容易的任务,这里的逻辑想必是这样的:如果做困难的任务,就增大了失败的几率,就在降低了自己在别人和自己心目中的智力的值。为了保护这个智力的值不被降低,应该避免那些有失败风险的项目。而另一组孩子则对于有挑战性的事情跃跃欲试,并且在失败的时候明显没有前者沮丧,因为失败也是学得新的东西,不管怎样都是“智力”的提高。
况且,只会批判乃至嘲笑别人的人是最不知道怎么建设的人,忽略他们。
3)得不到激励。这其实是个最无聊的问题了,只有写碎碎念的博客才会面对“激励”的问题。如果写自己的总结,写自己独立的思考,那么书写下来、理解通透,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激励。就算放在自己的私密笔记本里面也一样有成就感。况且,如果你真做到了书写价值博客,那么绝对不用担心你的观点得不到传播,也许一开始会耗时长一点,但是这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必要的初始阶段,gmail小组的核心人物、friendfeed创始人paulbuchheit,和编程界名博codinghorror的博主jeffatwood都曾经感叹过:overnightsuccesstakesalongtime((1),(2)),不过对于价值博客来说,现在网络上的聚合类服务这么多,机器的、人肉的、半人肉的都有,情况又要好得多了,而且我相信情况还会越来越好。
4)写不出来。这个问题也比较无聊,思考本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长期订阅我的博客的朋友知道我一般发文频率在一个月三五篇,实际上有不少次我个把月也不发布文章,原因很简单,要么是有手头的事情要处理思考的时间被压缩了,要么是遇到比较大或者比较困难的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积淀,没有关系,如果没有想清楚就再想想,爱思考的人和不爱思考的人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前者在生活中总是挂着几个问题在大脑中,它们时常都会冒出来骚扰你一下,让你琢磨琢磨,不爱思考的则是没事不主动想问题,遇到问题还要先想想是否能找捷径(找人帮忙)解决。
无论如何,不用急于求成,在一个主题上深入下去思考,总能挖到别人挖不到的角落。你能让一个问题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就越是能够发现新的东西,一般来说,我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我会让他在意识或潜意识中待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视问题大小而定),利用走路吃饭的时间琢磨(我发现很多我佩服的人也都有这个习惯),有时即便已经想通了写下来了发出去了,大脑仍然还是会在回味问题,还没有把它撤出潜意识,然后看到某篇文章或某本书的时候忽然又有所新的感悟。
能够把问题长时间停靠在潜意识中是一种技能,能够带来很大的好处,停留得越长你越琢磨得透彻,比别人看到的就越多。我们必须要带着问题的眼镜看待事物才能发现新的视角,否则就会出现视而不见效应,别的不说,广为人知的例子是阿基米德的“尤里卡!”如果不是长时间琢磨着一个问题,一直把它放在思维中,是不会从洗澡领悟到“排水测体积”的,否则他洗了那么多年澡怎么不早发现呢?[5]
所以,如果你习惯了思考问题,就总会有东西写,先有思考,然后有总结,然后在总结中进一步思考。
当然你也可以试试把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试图整理成条理清晰的文字,然后看看能否在整理的过程中走得更远。这往往是可行的。比如这篇文章在我的简记里面原本其实只有三行字(包含大约十来个备忘关键词),而最初在我的大脑里面其实只有一个走路时冒出来的问题——为什么要写博客?
–
[1]你可以看一下我收藏的一些精彩主题。
[2]尽管我并不完全同意这句话本身,但它这种解决问题链上更基本环节的问题的精神是我赞同的。
[3]影响力2这个名字起得很聪明,其实它并不是影响力的作者写的。
[4]我忘了这则实验的出处了,但实验的精神是记忆犹新的,哪位同学记得原始出处的麻烦提醒我一下。
[5]对于阿基米德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有争议的,毕竟几千年久远的事情谁弄得清呢。但是故事的道理是很本质的,我们平时也经常有类似的体验,加上阿基米德的“尤里卡”实在太出名了,所以我相信用用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