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刀口漫步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伊沙是我的诗歌师傅,影响最深的一位,诱骗我踏上诗歌贼船的人。
先多两句嘴,敬告拒绝读诗的朋友:伊沙是中国当代诗坛最具争议性的诗人之一,被由“知识分子”、“学院派”、“后朦胧诗人”霸占的主流诗坛指斥为跳梁小丑、牛鬼蛇神,而在我心中,他却是一尊大神,一个比庸人可爱得多的“诗鬼”一位诗界的“摇滚歌手”伊沙的肉体形象是一个叫吴文健的胖子,精神的形状却宛如张元为崔健导演的一部mtv,飞了:混在诗坛的昏聩老朽们死气沉沉地枯坐在剧场里,观看舞台上浑身没劲的大秧歌“摇滚诗人”伊沙站在舞台的下面,敲打着一只笨拙的铁桶,呐喊着:呸!呸!呸要吐他们一脸诗歌的“梅毒”那个时刻,诗飞了,飞得更高了。伊沙就是诗坛的崔健,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偏见。
在这里想说说阅读伊沙的经历,以及伊沙带给我的摧枯拉朽的影响。那仿佛天龙八部的一个章节,逍遥子一口气废了虚竹的少林武功,复传以逍遥派的内功心法——能够得传伊沙的毕生内力,我是无法奢望的。
那是1998年,我结识了西安的一种文学杂志:文友,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最棒的文学期刊。它网罗了一小撮“气焰嚣张”的“骂将”“快刀老五”徐江等人的文学批评、文化随笔是整本杂志的灵魂,而伊沙主持的一个诗歌栏目世纪诗典,注定从一开始到多年之后,成为一代文学青年眼中的诗歌圣经。而我只是其中一名虔诚的信徒。
当年大街小巷买文友的情形,仿佛就在昨天。那几年里,我像个青春期中的女孩,在每个月的月底或者月初都会心事重重,好几回骑自行车,从乡下到城里,骑二十多里地,跑遍我所知道的所有报刊摊点,找寻最新一期和拉下的几期文友的下落,而伊沙的世纪诗典,每次都带给了我最大的诱惑。
90年代末期,开始如饥似渴地读诗,是不是一个神话?全靠伊沙的成全啊。爱上诗歌,崇拜诗人,接受全新的诗歌美学教育,开始写诗,在伊沙的世纪诗典的指引之下,我终于踏上了一条学诗的捷径。“朦胧诗”和“后朦胧诗”的骗局已经败坏了我的胃口,而汪国真的成功更让我对诗歌文本感到恶心。非常庆幸,这个时候,伊沙出现了。
伊沙在世纪诗典中为广大诗歌爱好者搜尽天下好诗,而他寥寥数语的点评,有时比他编选的诗歌本身还要精彩,极富智性和激情,像多少年后李敖在北大的演讲,尽是真知灼见。还有他的那些批判文章,简直让我甘之如饴,多少脍炙人口的篇章啊,甚至让作为读者的我如数家珍:世纪末呼吁:解散中国的作家协会、世纪末诗人为何要打仗、激情点射只有一篇无法苟同的短文如鲠在喉:不读王小波。我明白伊沙的意思,是在对抗跟风的阅读,但不知道他到底读没读过王小波。不读真的可惜了。
2001年,文友停刊,伊沙离开。在我看来,女友杂志社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曾经办了几年的文友,而最大的败笔,莫过于又停了它,弄出本和女友一样恶心的时尚垃圾读物——男友。从此和伊沙失去了联系,直到互联网向我打开了辽阔的搜索空间。而其间只好碰运气了,参加过女友举办的一次文学征文,获赠三本书:伊沙的江山美人、徐江的苹果姑娘、赵凝的物质女孩,最喜欢的还是江山美人,居然读过三遍。
2002年,在北京的一个图书节上,辗转三个书摊,买齐了一套伊沙的三卷本的作品集:诗集野种之歌,正像橡子所言,在当代诗歌史上,具有“文本学意义”那充满机智与幽默的诗歌文本,真像一种出版奇迹;小说集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让我对小说艺术有了另外的理解,那是另一种写法,阅读快感是第一位的;随笔集一个都不放过,让我看到了整整一大本比鲁迅还要鲜活生动的文本,诗歌、摇滚,足球,娱乐,这些图腾般的文字符号总能率先刺激我身体的敏感部位,而伊沙总能一下击中我的麻筋儿。
接触网络之后,最先搜索的还是伊沙。终于在“诗江湖”论坛得觅芳踪,还有伊沙自己的诗歌论坛“唐”发现了他在“红袖添香”网站的个人文集我的英雄。拜读了他的世纪长诗唐,仿佛看了一部诗歌的长篇小说,就像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更过瘾的是他继江山美人之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迷乱,那是我看到的唯一一部80年代文学青年的心灵成长史。周遭促狭的文化氛围,对一个写作者心灵的扭曲,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上个月去南京,买到了伊沙的新书被迫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再次做了他狂热的“主顾”现在在“红袖添香”看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狂欢
介绍了一番阅读伊沙的经历,最后再来温故一下他的口语诗。可不可以说他师承诗人于坚呢?又可不可以说他玩儿的是“便条式”写作呢?姑妄言之吧。总之,口语的顶海神针已经变成了他手中的金箍棒。他坚信韩东的诗学主张:“诗到语言为止”而批评家谢有顺滑稽地称他那些诗是文化批评,潜台词还是说他的口语诗不是诗。这也让我陷入了长期的犹豫不决之中,从一开始的排斥、怀疑,到贴近、投靠,再到困惑、否定,最终还是信任、赞许了,对伊沙的阅读,充满了智力探索的欢欣。
依然记得伊沙最早在文友上发的一组诗,最不可思议的是那首感受大气:“我天天蹲在野地里拉屎通过这样的办法感受大气我感到凉自肛门朝上”哈哈,当时我用装满了朦胧诗的脑瓜来看,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后来终于明白反讽在诗歌中的妙用。还有那首不厚道的菜谱:“大学幸福的时光口吐芹菜的绿味”因为芹菜可以避孕。
伊沙的不少短诗都可以用来做文化衫或者摇滚乐的歌词,都被我偷来做了论坛里的签名档:“你是某某人的女婿我是我自个儿的爹”(名片)、“这世界是好玩的这世界老他妈玩我才使我觉得他好玩”(悟性)
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尝试,与伊沙的实验文本老狐狸比拼,写了最后的粉刺。之前伊沙和北岛的短诗生活较劲,写了老狐狸。北岛的生活只有一个字:“网”而他的老狐狸一个字都没有,但在正文下方加注:“欲读本诗的朋友请备好显影液在以上空白之处涂抹一至两遍老狐狸即可原形毕露。”说到底还是有字的,我的最后的粉刺,只有一个点,像个粉刺,最后的一粒,我玩儿得很开心。
刚开始还不大能接受那些“口语诗”的时候,只喜欢那首善良的愿望抑或倒放胶片的感觉,认为那绝对是一首好诗,对身边的朋友介绍伊沙时,也会由浅入深地先选择这首诗来说,好让他们有个适应的过程:“炮弹射进炮筒字迹缩回笔尖雪花飞离地面白昼奔向太阳河流流向源头火车躲进隧洞废墟站立成为大厦机器分化成为零件孩子爬进了娘胎街上的行人少掉落叶跳上枝头自杀的少女跃上三楼失踪者从寻人启示上跳下伸向他人之手缩回口袋新娘逃离洞房成为初恋的少女少年愈加天真叼起比香烟粗壮的奶瓶她也会回来倒退着... -->>
伊沙是我的诗歌师傅,影响最深的一位,诱骗我踏上诗歌贼船的人。
先多两句嘴,敬告拒绝读诗的朋友:伊沙是中国当代诗坛最具争议性的诗人之一,被由“知识分子”、“学院派”、“后朦胧诗人”霸占的主流诗坛指斥为跳梁小丑、牛鬼蛇神,而在我心中,他却是一尊大神,一个比庸人可爱得多的“诗鬼”一位诗界的“摇滚歌手”伊沙的肉体形象是一个叫吴文健的胖子,精神的形状却宛如张元为崔健导演的一部mtv,飞了:混在诗坛的昏聩老朽们死气沉沉地枯坐在剧场里,观看舞台上浑身没劲的大秧歌“摇滚诗人”伊沙站在舞台的下面,敲打着一只笨拙的铁桶,呐喊着:呸!呸!呸要吐他们一脸诗歌的“梅毒”那个时刻,诗飞了,飞得更高了。伊沙就是诗坛的崔健,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偏见。
在这里想说说阅读伊沙的经历,以及伊沙带给我的摧枯拉朽的影响。那仿佛天龙八部的一个章节,逍遥子一口气废了虚竹的少林武功,复传以逍遥派的内功心法——能够得传伊沙的毕生内力,我是无法奢望的。
那是1998年,我结识了西安的一种文学杂志:文友,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最棒的文学期刊。它网罗了一小撮“气焰嚣张”的“骂将”“快刀老五”徐江等人的文学批评、文化随笔是整本杂志的灵魂,而伊沙主持的一个诗歌栏目世纪诗典,注定从一开始到多年之后,成为一代文学青年眼中的诗歌圣经。而我只是其中一名虔诚的信徒。
当年大街小巷买文友的情形,仿佛就在昨天。那几年里,我像个青春期中的女孩,在每个月的月底或者月初都会心事重重,好几回骑自行车,从乡下到城里,骑二十多里地,跑遍我所知道的所有报刊摊点,找寻最新一期和拉下的几期文友的下落,而伊沙的世纪诗典,每次都带给了我最大的诱惑。
90年代末期,开始如饥似渴地读诗,是不是一个神话?全靠伊沙的成全啊。爱上诗歌,崇拜诗人,接受全新的诗歌美学教育,开始写诗,在伊沙的世纪诗典的指引之下,我终于踏上了一条学诗的捷径。“朦胧诗”和“后朦胧诗”的骗局已经败坏了我的胃口,而汪国真的成功更让我对诗歌文本感到恶心。非常庆幸,这个时候,伊沙出现了。
伊沙在世纪诗典中为广大诗歌爱好者搜尽天下好诗,而他寥寥数语的点评,有时比他编选的诗歌本身还要精彩,极富智性和激情,像多少年后李敖在北大的演讲,尽是真知灼见。还有他的那些批判文章,简直让我甘之如饴,多少脍炙人口的篇章啊,甚至让作为读者的我如数家珍:世纪末呼吁:解散中国的作家协会、世纪末诗人为何要打仗、激情点射只有一篇无法苟同的短文如鲠在喉:不读王小波。我明白伊沙的意思,是在对抗跟风的阅读,但不知道他到底读没读过王小波。不读真的可惜了。
2001年,文友停刊,伊沙离开。在我看来,女友杂志社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曾经办了几年的文友,而最大的败笔,莫过于又停了它,弄出本和女友一样恶心的时尚垃圾读物——男友。从此和伊沙失去了联系,直到互联网向我打开了辽阔的搜索空间。而其间只好碰运气了,参加过女友举办的一次文学征文,获赠三本书:伊沙的江山美人、徐江的苹果姑娘、赵凝的物质女孩,最喜欢的还是江山美人,居然读过三遍。
2002年,在北京的一个图书节上,辗转三个书摊,买齐了一套伊沙的三卷本的作品集:诗集野种之歌,正像橡子所言,在当代诗歌史上,具有“文本学意义”那充满机智与幽默的诗歌文本,真像一种出版奇迹;小说集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让我对小说艺术有了另外的理解,那是另一种写法,阅读快感是第一位的;随笔集一个都不放过,让我看到了整整一大本比鲁迅还要鲜活生动的文本,诗歌、摇滚,足球,娱乐,这些图腾般的文字符号总能率先刺激我身体的敏感部位,而伊沙总能一下击中我的麻筋儿。
接触网络之后,最先搜索的还是伊沙。终于在“诗江湖”论坛得觅芳踪,还有伊沙自己的诗歌论坛“唐”发现了他在“红袖添香”网站的个人文集我的英雄。拜读了他的世纪长诗唐,仿佛看了一部诗歌的长篇小说,就像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更过瘾的是他继江山美人之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迷乱,那是我看到的唯一一部80年代文学青年的心灵成长史。周遭促狭的文化氛围,对一个写作者心灵的扭曲,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上个月去南京,买到了伊沙的新书被迫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再次做了他狂热的“主顾”现在在“红袖添香”看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狂欢
介绍了一番阅读伊沙的经历,最后再来温故一下他的口语诗。可不可以说他师承诗人于坚呢?又可不可以说他玩儿的是“便条式”写作呢?姑妄言之吧。总之,口语的顶海神针已经变成了他手中的金箍棒。他坚信韩东的诗学主张:“诗到语言为止”而批评家谢有顺滑稽地称他那些诗是文化批评,潜台词还是说他的口语诗不是诗。这也让我陷入了长期的犹豫不决之中,从一开始的排斥、怀疑,到贴近、投靠,再到困惑、否定,最终还是信任、赞许了,对伊沙的阅读,充满了智力探索的欢欣。
依然记得伊沙最早在文友上发的一组诗,最不可思议的是那首感受大气:“我天天蹲在野地里拉屎通过这样的办法感受大气我感到凉自肛门朝上”哈哈,当时我用装满了朦胧诗的脑瓜来看,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后来终于明白反讽在诗歌中的妙用。还有那首不厚道的菜谱:“大学幸福的时光口吐芹菜的绿味”因为芹菜可以避孕。
伊沙的不少短诗都可以用来做文化衫或者摇滚乐的歌词,都被我偷来做了论坛里的签名档:“你是某某人的女婿我是我自个儿的爹”(名片)、“这世界是好玩的这世界老他妈玩我才使我觉得他好玩”(悟性)
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尝试,与伊沙的实验文本老狐狸比拼,写了最后的粉刺。之前伊沙和北岛的短诗生活较劲,写了老狐狸。北岛的生活只有一个字:“网”而他的老狐狸一个字都没有,但在正文下方加注:“欲读本诗的朋友请备好显影液在以上空白之处涂抹一至两遍老狐狸即可原形毕露。”说到底还是有字的,我的最后的粉刺,只有一个点,像个粉刺,最后的一粒,我玩儿得很开心。
刚开始还不大能接受那些“口语诗”的时候,只喜欢那首善良的愿望抑或倒放胶片的感觉,认为那绝对是一首好诗,对身边的朋友介绍伊沙时,也会由浅入深地先选择这首诗来说,好让他们有个适应的过程:“炮弹射进炮筒字迹缩回笔尖雪花飞离地面白昼奔向太阳河流流向源头火车躲进隧洞废墟站立成为大厦机器分化成为零件孩子爬进了娘胎街上的行人少掉落叶跳上枝头自杀的少女跃上三楼失踪者从寻人启示上跳下伸向他人之手缩回口袋新娘逃离洞房成为初恋的少女少年愈加天真叼起比香烟粗壮的奶瓶她也会回来倒退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