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医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百九十六章金人求和
如今金国不但已经将昔日南下侵宋所占的土地都丢了,甚至连对宋开战以前的领土也没能全部保住,当年的最大税源地中京道被大宋占领,而易守难攻、土地广袤的西京道则被辽国和大宋瓜分(本来是全被辽国占据的,后来太原一战之后辽人被迫放弃了不少地盘,之后更是全心经营河西地区,所以事实上西京道也基本都被大宋占据了。),只剩下东京道、北京道与上京道这三块地盘。
其中北京道气候苦寒、土地贫瘠,并不适宜耕种庄稼,当地的各族居民只能以放牧为生,而且抗灾能力薄弱,生活十分困苦,尤其是在其南方三雄并起、使其丧失了抢掠的对象之后。虽然这些游牧部落为金国提供了大量的战马牛羊和优秀的战士,在财政上却不能对金国朝廷有任何的助益,反倒是叛乱频发(北京道居民基本都是非“国族”以蒙古语系的部落为主。)而年年耗损金国本就不是太宽裕的人财物力。而上京道虽然是金国都城所在地,但上京的周边却大都是未经开发的蛮荒之地,而且气候极其寒冷,因此金国税收的几近八成都得依靠东京道的上缴,如果失去东京道,金国势必将再难保持国体,要么向大宋投降,要么就退回到昔日户口不足一万的原始部落状态,因此如果东京道受到威胁,上京方面是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派出援军的
但辛弃疾却很有自信,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了他拼凑出来的大军完全有能力打败金军一个猛安的兵力,并且不致于大伤元气,还能以战养战,进一步壮大自己,而据情报显示,金国的东京道无权调动境内的各个猛安越境作战,只能先向上京的朝廷请示,这样一来固然可以防止东京道的封疆大吏拥兵自重,但一来一回却得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猛安谋克制度在朝廷下旨集结和调动大军的时候,工作效率本就不高,因此辛弃疾自认为他完全有可能对东京道的六大猛安各个击破,前提是他的大军能够在短时间内拿下广宁府
由于金军自从护步达岗之战后的几十年就再没有敌人能够打到关外老家,因此当宋军开始反攻之后,金国关外的城池已经普遍年久失修,但这时金国的财政已经多次崩溃,又哪有多少余力修葺城墙呢?再说以金人的传统,与其将有限的财力花到城防上,还不如多生产一些兵器装备,多征募一些军队,在野战中决胜负。因此除了几个大城(尤其是国都上京城,因为曾被完颜亮烧毁过,完颜褒即位后不得不进行重建,花费比其他城池的总和还多。)为了面子多少修葺加固了一下之外,像广宁府这种州府只能由驻防该城的猛安自筹资金修葺加固,而在猛安谋克制度下,那个猛安光是维持军队就已经囊空如洗了(关键是现在的金人已经失去了向外劫掠捞取外快的能力,而且迫于宋军的军事压力,金国不得不长期维持近乎畸形的兵民比例,有钱才是怪事。),又哪儿有钱去加固城池呢?因此广宁府城的防御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对于既缺乏战争经验、又没什么攻城器械的义军来说,广宁府就算再矮再破,也不是他们可以轻易攻破的,因此城内的不到两千金军残兵虽然因为新败而有些惶惶不安,但心里总还多少有点底气。然而那些“泥tui子”的统帅辛弃疾,却是一个熟读兵书战策的智将,即使没有大炮,也没有擅长土工作业的工兵,想要攻破广宁府这种连护城河都没有的小城,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辛弃疾估测了一下广宁府城墙的高度之后,从军中选出了几千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命令他们每人装一麻袋沙土集中堆到某处城墙下面,每完成任务一次发给赏银十两,后退不前者就地射杀,在这样对比鲜明的厚赏重罚之下,士卒无不个个争先。而金军虽有射手,却被身着犀甲的游骑兵持枪抵近射击压制得不敢冒出头来,怎么说城内也就两千金军,就算有着女墙掩护,命中率受到一定影响,也不过就是打上十几轮的事情,而有过那次冲阵的经历后,游骑兵们对犀甲的防箭能力已经有了十足的信心,就算是在五十步的距离内、金军的弓箭也绝难伤到他们分毫。有了游骑兵们的保护,那些搬运沙袋的士卒干得愈发起劲,不到半天工夫,一个连到城墙上的斜坡就已经现出了雏形。辛弃疾大喜,正要发布屠城令以ji励士卒奋勇杀入城内,却见广宁府的城头升起了一面白旗(注1)
虽然辛弃疾很想将城内的女真人交给新入义军的士卒作为“投名状”并藉此唤醒他们沉寂已久的血xing,但能够兵不血刃地拿下广宁府,也总不是什么坏事,所以他同意与城内金军的使者进行谈判,但只给半天时间,如果没能谈拢,次日就继续开打。而且即使在谈判期间,那条斜坡的“建设”也并没有中止,如果金军不满,那就继续开打好了,反正现在是他这一方占据优势,顺便也藉此试探一下城内金军投降的诚意。
结果昔日不可一世的金军在敌人压倒xing的优势面前,不得不当起了缩头乌龟,反正他们就算想要阻止,也是有心无力,即使他们不怕挨枪子儿,也只是白白送命而已。由此辛弃疾基本确认城内的金军确实放弃了抵抗,但见到金军使者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有些怒意“既是求和,就得有降伏的觉悟,藏头lu尾是什么意思?”
注1:近些年来常有人说投降时举起白旗是西方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雇佣兵首创,但事实上白旗代表投降在古代早已有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意大利人只是将其正式化和制度化罢了,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时全体身穿白衣,也许是东方以白旗表示投降这一行为最早的雏形。
第四百九十六章金人求和
如今金国不但已经将昔日南下侵宋所占的土地都丢了,甚至连对宋开战以前的领土也没能全部保住,当年的最大税源地中京道被大宋占领,而易守难攻、土地广袤的西京道则被辽国和大宋瓜分(本来是全被辽国占据的,后来太原一战之后辽人被迫放弃了不少地盘,之后更是全心经营河西地区,所以事实上西京道也基本都被大宋占据了。),只剩下东京道、北京道与上京道这三块地盘。
其中北京道气候苦寒、土地贫瘠,并不适宜耕种庄稼,当地的各族居民只能以放牧为生,而且抗灾能力薄弱,生活十分困苦,尤其是在其南方三雄并起、使其丧失了抢掠的对象之后。虽然这些游牧部落为金国提供了大量的战马牛羊和优秀的战士,在财政上却不能对金国朝廷有任何的助益,反倒是叛乱频发(北京道居民基本都是非“国族”以蒙古语系的部落为主。)而年年耗损金国本就不是太宽裕的人财物力。而上京道虽然是金国都城所在地,但上京的周边却大都是未经开发的蛮荒之地,而且气候极其寒冷,因此金国税收的几近八成都得依靠东京道的上缴,如果失去东京道,金国势必将再难保持国体,要么向大宋投降,要么就退回到昔日户口不足一万的原始部落状态,因此如果东京道受到威胁,上京方面是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派出援军的
但辛弃疾却很有自信,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了他拼凑出来的大军完全有能力打败金军一个猛安的兵力,并且不致于大伤元气,还能以战养战,进一步壮大自己,而据情报显示,金国的东京道无权调动境内的各个猛安越境作战,只能先向上京的朝廷请示,这样一来固然可以防止东京道的封疆大吏拥兵自重,但一来一回却得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猛安谋克制度在朝廷下旨集结和调动大军的时候,工作效率本就不高,因此辛弃疾自认为他完全有可能对东京道的六大猛安各个击破,前提是他的大军能够在短时间内拿下广宁府
由于金军自从护步达岗之战后的几十年就再没有敌人能够打到关外老家,因此当宋军开始反攻之后,金国关外的城池已经普遍年久失修,但这时金国的财政已经多次崩溃,又哪有多少余力修葺城墙呢?再说以金人的传统,与其将有限的财力花到城防上,还不如多生产一些兵器装备,多征募一些军队,在野战中决胜负。因此除了几个大城(尤其是国都上京城,因为曾被完颜亮烧毁过,完颜褒即位后不得不进行重建,花费比其他城池的总和还多。)为了面子多少修葺加固了一下之外,像广宁府这种州府只能由驻防该城的猛安自筹资金修葺加固,而在猛安谋克制度下,那个猛安光是维持军队就已经囊空如洗了(关键是现在的金人已经失去了向外劫掠捞取外快的能力,而且迫于宋军的军事压力,金国不得不长期维持近乎畸形的兵民比例,有钱才是怪事。),又哪儿有钱去加固城池呢?因此广宁府城的防御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对于既缺乏战争经验、又没什么攻城器械的义军来说,广宁府就算再矮再破,也不是他们可以轻易攻破的,因此城内的不到两千金军残兵虽然因为新败而有些惶惶不安,但心里总还多少有点底气。然而那些“泥tui子”的统帅辛弃疾,却是一个熟读兵书战策的智将,即使没有大炮,也没有擅长土工作业的工兵,想要攻破广宁府这种连护城河都没有的小城,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辛弃疾估测了一下广宁府城墙的高度之后,从军中选出了几千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命令他们每人装一麻袋沙土集中堆到某处城墙下面,每完成任务一次发给赏银十两,后退不前者就地射杀,在这样对比鲜明的厚赏重罚之下,士卒无不个个争先。而金军虽有射手,却被身着犀甲的游骑兵持枪抵近射击压制得不敢冒出头来,怎么说城内也就两千金军,就算有着女墙掩护,命中率受到一定影响,也不过就是打上十几轮的事情,而有过那次冲阵的经历后,游骑兵们对犀甲的防箭能力已经有了十足的信心,就算是在五十步的距离内、金军的弓箭也绝难伤到他们分毫。有了游骑兵们的保护,那些搬运沙袋的士卒干得愈发起劲,不到半天工夫,一个连到城墙上的斜坡就已经现出了雏形。辛弃疾大喜,正要发布屠城令以ji励士卒奋勇杀入城内,却见广宁府的城头升起了一面白旗(注1)
虽然辛弃疾很想将城内的女真人交给新入义军的士卒作为“投名状”并藉此唤醒他们沉寂已久的血xing,但能够兵不血刃地拿下广宁府,也总不是什么坏事,所以他同意与城内金军的使者进行谈判,但只给半天时间,如果没能谈拢,次日就继续开打。而且即使在谈判期间,那条斜坡的“建设”也并没有中止,如果金军不满,那就继续开打好了,反正现在是他这一方占据优势,顺便也藉此试探一下城内金军投降的诚意。
结果昔日不可一世的金军在敌人压倒xing的优势面前,不得不当起了缩头乌龟,反正他们就算想要阻止,也是有心无力,即使他们不怕挨枪子儿,也只是白白送命而已。由此辛弃疾基本确认城内的金军确实放弃了抵抗,但见到金军使者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有些怒意“既是求和,就得有降伏的觉悟,藏头lu尾是什么意思?”
注1:近些年来常有人说投降时举起白旗是西方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雇佣兵首创,但事实上白旗代表投降在古代早已有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意大利人只是将其正式化和制度化罢了,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时全体身穿白衣,也许是东方以白旗表示投降这一行为最早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