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医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活必需品,而且特区财政也不可能光靠他个人掏腰包,赵旉暂时没有对其下手,而将精力集中于推行“摊丁入亩”等更加紧迫的改革措施上。
与此同时,赵旉还下令在特区全境移风易俗,其中以妇女问题最为重视。在赵旉的要求下,特区境内禁止妇女缠足,违者重罚,另外赵旉还积极鼓励淮南妇女多作户外运动。不过赵旉并不是要在宋代搞什么妇女解放,他的目的很简单“降的母亲才能生出强壮的孩子,因难产而死的妇女和早夭的孩子不但令家人痛苦,也会糜费国家的钱粮。”
另外,赵旉当初搞的那一百块“培高田地技术”实验田的收成终于统计了下来,结果似乎并不像他期待的那样夸张。一百块地的总产量折算下来亩产大约二百九十多斤,这数据虽然令那些农民非常惊喜,赵旉却很不满意。
虽说目前淮南小麦种植得不多,农民种麦经验不足,但有陈旉这个几百年一遇的农学专家亲自指导,完全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亩产只比当地平均值稍高一点(南宋绍兴年间,长江下游地区稻米亩产平均二石左右,局势安定下来以后能够接近三百斤,不过当时小麦在南方种植面积不大,产量也要低一些。),说明这种农业技术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虽然也有三块试验田显得有些异常,亩产竟然超过了八百斤,但一点闪光无法驱散大片黑暗,赵旉认为这不过是一时侥幸而已。就在赵旉准备放弃的时候,此前一直沉思不语的陈旉却突然说出一席话,令赵旉重燃希望
“如果只有一块地高产,那么可能是偶然,可现在却有三块,除了一开始下了点草木灰,连肥都没施过,产量怎么会高到这种程度呢?”并不了解“培高田地农业技术”的陈旉看上去相当迷惑
“大概是渠道里污泥的肥力被田块中的小麦吸收了吧。”赵旉怕陈旉不理解,还特地向他说明了毛细现象。为了避免自己的形象“多智而类妖”赵旉在此前已经引导陈灵儿发现了这一重要现象,毛细作用也成为陈灵儿一生中的第一个科研成果
说到这里赵旉突然心中一动,连忙对每个田块又进行了一次观察,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产量上不去是因为农夫将土壤耕松了,这样一来毛细管加粗,水肥就吸不上来,拖累了整体产量”
虽然想通了其中关键,但若将土壤压得太紧,势必不利于作物根系的发育,对提高产量也是有妨害的。所以掌握尺度很重要,还需要不断试验才行,但不管怎样,赵旉对培高田地技术的信心总算是恢复了。
遗憾的是,由于培高田地必是旱田,就只能以小麦和旱稻或者豆类轮作。但宋代虽有占城稻这一旱稻品种,奈何口感极差,一般百姓并不喜食,营养也比不上水稻,产量还偏低,只是气候和地形适应性较强罢了;而豆类能够肥田,本来就不怎么需要施肥,培高田地的增产效应因而不那么明显。所以在一年两熟的淮南地区,培高田地的奇效只能发挥出一半来,实在是很可惜
“如果有玉米或者马铃薯就好了,它们和小麦轮作可是绝配啊!”赵旉暗叹道,派人去探索新大陆的念头顿时空前强烈。然而,他很清楚这根本不现实,倒不是航路有多么难行,事实上太平洋上除了部分地区在某些时间段会有可怕的台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风平浪静,与经常有惊涛骇浪的大西洋根本无法相比,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被麦哲伦起名为“太平洋”了
活必需品,而且特区财政也不可能光靠他个人掏腰包,赵旉暂时没有对其下手,而将精力集中于推行“摊丁入亩”等更加紧迫的改革措施上。
与此同时,赵旉还下令在特区全境移风易俗,其中以妇女问题最为重视。在赵旉的要求下,特区境内禁止妇女缠足,违者重罚,另外赵旉还积极鼓励淮南妇女多作户外运动。不过赵旉并不是要在宋代搞什么妇女解放,他的目的很简单“降的母亲才能生出强壮的孩子,因难产而死的妇女和早夭的孩子不但令家人痛苦,也会糜费国家的钱粮。”
另外,赵旉当初搞的那一百块“培高田地技术”实验田的收成终于统计了下来,结果似乎并不像他期待的那样夸张。一百块地的总产量折算下来亩产大约二百九十多斤,这数据虽然令那些农民非常惊喜,赵旉却很不满意。
虽说目前淮南小麦种植得不多,农民种麦经验不足,但有陈旉这个几百年一遇的农学专家亲自指导,完全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亩产只比当地平均值稍高一点(南宋绍兴年间,长江下游地区稻米亩产平均二石左右,局势安定下来以后能够接近三百斤,不过当时小麦在南方种植面积不大,产量也要低一些。),说明这种农业技术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虽然也有三块试验田显得有些异常,亩产竟然超过了八百斤,但一点闪光无法驱散大片黑暗,赵旉认为这不过是一时侥幸而已。就在赵旉准备放弃的时候,此前一直沉思不语的陈旉却突然说出一席话,令赵旉重燃希望
“如果只有一块地高产,那么可能是偶然,可现在却有三块,除了一开始下了点草木灰,连肥都没施过,产量怎么会高到这种程度呢?”并不了解“培高田地农业技术”的陈旉看上去相当迷惑
“大概是渠道里污泥的肥力被田块中的小麦吸收了吧。”赵旉怕陈旉不理解,还特地向他说明了毛细现象。为了避免自己的形象“多智而类妖”赵旉在此前已经引导陈灵儿发现了这一重要现象,毛细作用也成为陈灵儿一生中的第一个科研成果
说到这里赵旉突然心中一动,连忙对每个田块又进行了一次观察,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产量上不去是因为农夫将土壤耕松了,这样一来毛细管加粗,水肥就吸不上来,拖累了整体产量”
虽然想通了其中关键,但若将土壤压得太紧,势必不利于作物根系的发育,对提高产量也是有妨害的。所以掌握尺度很重要,还需要不断试验才行,但不管怎样,赵旉对培高田地技术的信心总算是恢复了。
遗憾的是,由于培高田地必是旱田,就只能以小麦和旱稻或者豆类轮作。但宋代虽有占城稻这一旱稻品种,奈何口感极差,一般百姓并不喜食,营养也比不上水稻,产量还偏低,只是气候和地形适应性较强罢了;而豆类能够肥田,本来就不怎么需要施肥,培高田地的增产效应因而不那么明显。所以在一年两熟的淮南地区,培高田地的奇效只能发挥出一半来,实在是很可惜
“如果有玉米或者马铃薯就好了,它们和小麦轮作可是绝配啊!”赵旉暗叹道,派人去探索新大陆的念头顿时空前强烈。然而,他很清楚这根本不现实,倒不是航路有多么难行,事实上太平洋上除了部分地区在某些时间段会有可怕的台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风平浪静,与经常有惊涛骇浪的大西洋根本无法相比,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被麦哲伦起名为“太平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