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天劫炼仙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袍走出房门。
除夕夜下了场大雪,此时雪霁,房外白皑皑一片,大雪在院子里堆起两尺厚,屋檐上垂下来的冰棱足有两尺长,晴朗的天空里繁星闪烁,四下一片静谧。
一阵冷风吹过来令陶勋的头脑更加清醒,想想远在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他油然生出思乡之情,轻轻吟道:
天街九阙迎元日,
万里春归我未还。
欲请东风捎省讯,
孤云山下景云间。
作完诗后,他的心情好了些,听到门外敲过三更,忽然想到:反正也睡不着了,何不早早到书苑去呢?于是回房穿戴好衣服,轻手轻脚地出门,踏雪而去。
在路上,一队巡逻的士卒将他拦住盘问了许久,毕竟像他一样三更天一个人在大街上行走的官员可不多见,幸好他身上的证件齐全未被留难。
经过此事,陶勋意识到自己出来得的确太早,所以到书苑门外后没好意思敲门,找个僻静的地方乘四下无人施展轻功翻进院子。
他轻功极高,在雪地上也只留下极淡的痕迹,两三个起落就来到藏书楼下。推推门居然没锁,是值班的守卫和小吏们偷懒,反正也没有人监督,索性连应景的巡逻也都免了。
陶勋开门进书房点起油灯,生起炭火,拿起头一天下班时放在案头的太上神霄上清太玄真经继续读起来。
过不多久,有人过来查看,是值班的守卫和小吏,他们看见陶勋后大吃一惊。
陶勋笑着说自己昨晚看书太晚就没有回去,守卫和小吏们昨晚没有巡夜故而心虚,再加上他们在道路上也看不到有任何脚印,哪里还敢怀疑陶勋的话,各自去取来些酒食孝敬他。
陶勋一边看太上神霄上清太玄真经一边做笔记和书抄,忙到近中午时这部道经便研读完,书中所夹的书签上有前人所留的小品文,上面讲前朝收录过一部太上神霄上清太玄真经续补,但怀疑系后人伪作,也在藏书楼里。
陶勋大感兴趣,按照文中所载的位置进到书库最里层翻检。
书库按天干和地支共设了六十窖,最末的一窖收藏的是被认为无甚价值的伪书,因此这里的管理也最松,并没有按纲目编号摆放。偏生这一窖的藏书很多,乱七八糟地随意摆放,陶勋花去近一个时辰一个个书架地寻找,最后在一个角落的一个大书堆底下找到这本太上神霄上清太玄真经续补。
他怀着期待的心情翻看一遍,结果很是失望,在他眼中此书伪作的痕迹非常明显,没有什么新意,对原书的理解十分肤浅。
陶勋浪费了半天的时间找到的却是没什么价值的东西,心里很失望,将书扔掉,一屁股坐到书堆上。
他坐下的时候感觉到身下有个坚硬的东西,起身扒开几本书后,现出一个白色物体的一角。
他将书本挪开,原来是只玉匣,玉质绵细,莹光剔透,是用上好的白玉做成,玉匣封面上刻着“洞元太清奉道天册”八个金文,左下角还有“仙家之宝珍,瑶华之绝藏”十个字,十分精致。
打开玉匣,最上面有张发黄的纸笺,是篇书评,署名“袁天罡”
陶勋心中一震,袁天罡是古今闻名的术士,相传是得道的仙人,能够让他留下笔墨的经书想必也不是普通的货色。
他忙将纸笺取出来,下面露出一堆玉简,数数总共一百根,每根玉简极薄,只比普通纸张厚一点点,又以极细的金丝捻线穿成一册,做工很精美。
陶勋取过书评细读,文中详述洞元太清奉道天册的来历,前段的大意是:
周穆王时,穆天子曾到昆仑瑶池会西王母,当是时天下仙道之风盛行,齐国人太叔光游西岳华阴山,于山中遇仙,自称三十三重天界之上紫极天尊。天尊以白玉为简,丹玉书之一通,封以云函,印以三光之章,匣以紫玉匮,其上题曰:“仙家之宝珍,瑶华之绝藏”以授太叔光,云:“凡间道法,皆舍本求末,其成速,祸至大,未臻大道,授此天册,功参太元,当切除其灾害,施为福田。”言毕身现七彩,空中祥云来迎,祥云中玉童、玉女各三干人,侍曲灵文,散香虚庭,飞升而去。
陶勋看完前段,颇为心动,如果文中所述是实,那这部天册就应当属于修炼类的道经,也正是他一直以来所切切寻找的东西。
接下往下看,中段大意是:
后太叔光于华阴山中修炼天册一甲子,未有所成,遂出山献之于周王室,王室初以为仙家异宝,百年间择清慧子弟按册修炼均无果,遂认定为伪作,收藏于王室书库。
后来,老聃转世,在周王室当了一名看守书库的小吏,无意间翻到天册,叹曰:“仙家至宝,蒙尘若是,奈何,奈何。”
老子出函谷关西去时传道德经于世,又不忍仙家修炼至宝有遗珠之恨,遂告诉关令尹喜王室书库洞元太清奉道天册是天下间修道至宝。
尹喜人微言轻,自然没人信他所言,遂抄录天册副本流传于世。但是,世间众多修道的人练过之后都没有一个见到成效的,于是再没人修炼天册。
周亡后,天册玉简一直被历朝皇室收藏,但只被当作普通的养生经书保存,没有人重视。
看到这里,陶勋有些失望,前朝那么多人修炼都没有效果,看来它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书评的后半段是袁天罡的评述,大意是:
天册之所以不受重视,主要是因为天册所记载的修炼方法与世间流传的方法差别极大。天册修炼之法的入门功夫特别强调在吸取天地元气之后炼气时务必反复去芜存精,直至元气浓缩精粹到自己发生变化,当变化发生时练功者可以体验到太元元气,此时修炼方才小成。
之后的修炼就是反复重复提炼、精粹出太元元气,直至元气内结于丹田成金丹方是中成。中成之后不走结成元婴的路子,而是将内丹化为仙火,烧炼身体、烧炼元神,就算大功告成,修炼天册功成后所渡天劫很轻微简单,渡劫后可飞升成天仙。
文中列举出五个疑点:
一来天册的入门功法平淡无奇,后人一见就存轻视的心态,忘记了大道至简的道理;
二来太元元气是什么以及这种体验的感觉是什么,天册中只以“玄之又玄,不可言传”八字概括,修炼者无从体验和把握;
三来丹成后不修炼元婴,这与世间所有的仙道修炼方法相悖,这种有悖常理的修炼之术让人怀疑;
四来练至大成需将好不容易炼成的内丹又化去,谁也舍不得,再加上一不小心会被烧得元神俱灭,实在过于凶险;
五来天册中没有记载符篆印咒诀,因此有没有效果也就无从验证。
凡此种种缘故,天册出世以来一直无人修炼成功,日子久了也就被人忘记。到西汉末年民间抄本就已失传,仙道界的人将天册斥作伪书,只有原册玉简因为材质珍贵才保存在皇家书库中,可惜再无人问津。
袁天罡评论道:“愚曾与无鞅真人语此册,其炼气、清心、养性之法别辟蹊径而成效微,其太元元气之说则虚缈过矣且无实验,炼体之术更悖理不通、谬误层层,此必后人伪作无疑。自混沌开辟以降,混元始气、太初元气已然悉数化为天地玄气不复可得,今人所谓天地元气者实乃天地玄气是也,世间修仙正道莫不以炼化玄气为基,进而上窥天道,始、元二气修炼之法庶几存于太清天之上乎?”
陶勋看到这里彻底泄了气,连传说中的神仙袁天罡都下了结论,看来此书必是伪书无疑。
他今天连遭两番失意,末了精神也差许多,将玉匣扔到书堆上,自己仰面躺倒在故纸堆里怔怔地看着屋顶出神。
过了一会,他也没有了继续在御窚苑读书的心思,什么也没收拾,早早地回家。
袍走出房门。
除夕夜下了场大雪,此时雪霁,房外白皑皑一片,大雪在院子里堆起两尺厚,屋檐上垂下来的冰棱足有两尺长,晴朗的天空里繁星闪烁,四下一片静谧。
一阵冷风吹过来令陶勋的头脑更加清醒,想想远在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他油然生出思乡之情,轻轻吟道:
天街九阙迎元日,
万里春归我未还。
欲请东风捎省讯,
孤云山下景云间。
作完诗后,他的心情好了些,听到门外敲过三更,忽然想到:反正也睡不着了,何不早早到书苑去呢?于是回房穿戴好衣服,轻手轻脚地出门,踏雪而去。
在路上,一队巡逻的士卒将他拦住盘问了许久,毕竟像他一样三更天一个人在大街上行走的官员可不多见,幸好他身上的证件齐全未被留难。
经过此事,陶勋意识到自己出来得的确太早,所以到书苑门外后没好意思敲门,找个僻静的地方乘四下无人施展轻功翻进院子。
他轻功极高,在雪地上也只留下极淡的痕迹,两三个起落就来到藏书楼下。推推门居然没锁,是值班的守卫和小吏们偷懒,反正也没有人监督,索性连应景的巡逻也都免了。
陶勋开门进书房点起油灯,生起炭火,拿起头一天下班时放在案头的太上神霄上清太玄真经继续读起来。
过不多久,有人过来查看,是值班的守卫和小吏,他们看见陶勋后大吃一惊。
陶勋笑着说自己昨晚看书太晚就没有回去,守卫和小吏们昨晚没有巡夜故而心虚,再加上他们在道路上也看不到有任何脚印,哪里还敢怀疑陶勋的话,各自去取来些酒食孝敬他。
陶勋一边看太上神霄上清太玄真经一边做笔记和书抄,忙到近中午时这部道经便研读完,书中所夹的书签上有前人所留的小品文,上面讲前朝收录过一部太上神霄上清太玄真经续补,但怀疑系后人伪作,也在藏书楼里。
陶勋大感兴趣,按照文中所载的位置进到书库最里层翻检。
书库按天干和地支共设了六十窖,最末的一窖收藏的是被认为无甚价值的伪书,因此这里的管理也最松,并没有按纲目编号摆放。偏生这一窖的藏书很多,乱七八糟地随意摆放,陶勋花去近一个时辰一个个书架地寻找,最后在一个角落的一个大书堆底下找到这本太上神霄上清太玄真经续补。
他怀着期待的心情翻看一遍,结果很是失望,在他眼中此书伪作的痕迹非常明显,没有什么新意,对原书的理解十分肤浅。
陶勋浪费了半天的时间找到的却是没什么价值的东西,心里很失望,将书扔掉,一屁股坐到书堆上。
他坐下的时候感觉到身下有个坚硬的东西,起身扒开几本书后,现出一个白色物体的一角。
他将书本挪开,原来是只玉匣,玉质绵细,莹光剔透,是用上好的白玉做成,玉匣封面上刻着“洞元太清奉道天册”八个金文,左下角还有“仙家之宝珍,瑶华之绝藏”十个字,十分精致。
打开玉匣,最上面有张发黄的纸笺,是篇书评,署名“袁天罡”
陶勋心中一震,袁天罡是古今闻名的术士,相传是得道的仙人,能够让他留下笔墨的经书想必也不是普通的货色。
他忙将纸笺取出来,下面露出一堆玉简,数数总共一百根,每根玉简极薄,只比普通纸张厚一点点,又以极细的金丝捻线穿成一册,做工很精美。
陶勋取过书评细读,文中详述洞元太清奉道天册的来历,前段的大意是:
周穆王时,穆天子曾到昆仑瑶池会西王母,当是时天下仙道之风盛行,齐国人太叔光游西岳华阴山,于山中遇仙,自称三十三重天界之上紫极天尊。天尊以白玉为简,丹玉书之一通,封以云函,印以三光之章,匣以紫玉匮,其上题曰:“仙家之宝珍,瑶华之绝藏”以授太叔光,云:“凡间道法,皆舍本求末,其成速,祸至大,未臻大道,授此天册,功参太元,当切除其灾害,施为福田。”言毕身现七彩,空中祥云来迎,祥云中玉童、玉女各三干人,侍曲灵文,散香虚庭,飞升而去。
陶勋看完前段,颇为心动,如果文中所述是实,那这部天册就应当属于修炼类的道经,也正是他一直以来所切切寻找的东西。
接下往下看,中段大意是:
后太叔光于华阴山中修炼天册一甲子,未有所成,遂出山献之于周王室,王室初以为仙家异宝,百年间择清慧子弟按册修炼均无果,遂认定为伪作,收藏于王室书库。
后来,老聃转世,在周王室当了一名看守书库的小吏,无意间翻到天册,叹曰:“仙家至宝,蒙尘若是,奈何,奈何。”
老子出函谷关西去时传道德经于世,又不忍仙家修炼至宝有遗珠之恨,遂告诉关令尹喜王室书库洞元太清奉道天册是天下间修道至宝。
尹喜人微言轻,自然没人信他所言,遂抄录天册副本流传于世。但是,世间众多修道的人练过之后都没有一个见到成效的,于是再没人修炼天册。
周亡后,天册玉简一直被历朝皇室收藏,但只被当作普通的养生经书保存,没有人重视。
看到这里,陶勋有些失望,前朝那么多人修炼都没有效果,看来它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书评的后半段是袁天罡的评述,大意是:
天册之所以不受重视,主要是因为天册所记载的修炼方法与世间流传的方法差别极大。天册修炼之法的入门功夫特别强调在吸取天地元气之后炼气时务必反复去芜存精,直至元气浓缩精粹到自己发生变化,当变化发生时练功者可以体验到太元元气,此时修炼方才小成。
之后的修炼就是反复重复提炼、精粹出太元元气,直至元气内结于丹田成金丹方是中成。中成之后不走结成元婴的路子,而是将内丹化为仙火,烧炼身体、烧炼元神,就算大功告成,修炼天册功成后所渡天劫很轻微简单,渡劫后可飞升成天仙。
文中列举出五个疑点:
一来天册的入门功法平淡无奇,后人一见就存轻视的心态,忘记了大道至简的道理;
二来太元元气是什么以及这种体验的感觉是什么,天册中只以“玄之又玄,不可言传”八字概括,修炼者无从体验和把握;
三来丹成后不修炼元婴,这与世间所有的仙道修炼方法相悖,这种有悖常理的修炼之术让人怀疑;
四来练至大成需将好不容易炼成的内丹又化去,谁也舍不得,再加上一不小心会被烧得元神俱灭,实在过于凶险;
五来天册中没有记载符篆印咒诀,因此有没有效果也就无从验证。
凡此种种缘故,天册出世以来一直无人修炼成功,日子久了也就被人忘记。到西汉末年民间抄本就已失传,仙道界的人将天册斥作伪书,只有原册玉简因为材质珍贵才保存在皇家书库中,可惜再无人问津。
袁天罡评论道:“愚曾与无鞅真人语此册,其炼气、清心、养性之法别辟蹊径而成效微,其太元元气之说则虚缈过矣且无实验,炼体之术更悖理不通、谬误层层,此必后人伪作无疑。自混沌开辟以降,混元始气、太初元气已然悉数化为天地玄气不复可得,今人所谓天地元气者实乃天地玄气是也,世间修仙正道莫不以炼化玄气为基,进而上窥天道,始、元二气修炼之法庶几存于太清天之上乎?”
陶勋看到这里彻底泄了气,连传说中的神仙袁天罡都下了结论,看来此书必是伪书无疑。
他今天连遭两番失意,末了精神也差许多,将玉匣扔到书堆上,自己仰面躺倒在故纸堆里怔怔地看着屋顶出神。
过了一会,他也没有了继续在御窚苑读书的心思,什么也没收拾,早早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