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重生1881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终。根据这项条约,土耳其丧失了它在欧洲的几乎全部领土。巴尔干各国人民摆脱土耳其压迫的愿望得以实现。
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俄国所支持的“四国同盟”各自扩大了领土。但是,塞尔维亚人建立大塞尔维亚及获得出海口的愿望未能实现,加深了与奥地利的矛盾。另外,塞与保由于分割领土的意见不一而产生对立,使“四国同盟”失去继续存在的基础。奥斯曼在其领土被瓜分之际德国支持了奥斯曼,这增强其以后对德的倾向。俄国和奥在巴尔干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随后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和土耳其为另一方的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由于未得到通往亚得里亚海出海口,要求得地最多的保加利亚划出马其顿的一部分作为补偿;希腊要求领有马其顿的南部和西色雷斯。未参加同盟的罗马尼亚则要求占有南多布罗加。
1913年6月1日,塞、希秘密订立反保同盟,罗马尼亚旋即加入。6月29日,保对塞、希发动突然攻击,遭到猛烈抵抗。土耳其欲乘机收复失地,于7月16日向保加利亚发动进攻。7月29日保加利亚力屈乞和。8月10日签订了布加勒斯特条约。依约,塞取得马其顿的大部,希取得马其顿南部(包括萨洛尼卡)、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岛,罗取得南多布罗加,土收回东色雷斯和亚得里亚堡,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也有扩充。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是土耳其收回了部分失地,是大赢家。保加利亚丧失了大片领土,更加彻底地投靠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塞尔维亚和希腊虽然获得了不少的领土但是彻底惹怒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只能投靠英法。俄国成功地搅浑了巴尔干局势,本来打算控制罗马尼亚的但是受制于英法德奥的反对没有成功。结果各国的矛盾更加ji化了。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的政治结果是,各国阵线分明。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已倾向于德、奥,而塞、希、罗已与“三国协约”联成一体。其次,巴尔干几次战争中,塞尔维亚得到壮大,与奥的冲突已越来越严重。塞想从奥手中拿回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组成大塞尔维亚,而奥匈如不击败塞就难以保证其继续占有波黑。第三,俄、奥几次因塞而剑拔弩张,都因法、德而退让。现在彼此阵营分明,矛盾深化,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都已有所准备,冲突爆发已不可避免。
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未能解决巴尔干诸国间旧的矛盾,而且还增加了它们的新矛盾。马其顿被几国瓜分并未取得当地人民的同意;罗马尼亚占领南多布罗加也决非当地人民的意愿;保加利亚对希腊和塞尔维亚版图的成倍扩大而极为不满,曾多次表示要修改布加勒斯特条约。新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促使巴尔干诸国的力量重新组合,即原来的巴尔干同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两个集团: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集团与保加利亚、土耳其集团。这两个集团的背后又分别由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势力支持着。
巴尔干战争增加了帝国主义列强内部的磨擦。各大国在巴尔干的经济利益和势力范围决定着各自的政治态度,在具体问题上明争暗斗,但为了各自集团的战略利益,互相又有所让步。
这些暂时的让步虽没有引发欧洲的大战,但却加深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敌视和对立,刺ji了普遍的扩军备战。特别是协约国支持的塞尔维亚,由于它在2次巴尔干战争中是最大的赢家,领土扩大1倍,人口由300万增加到近450万,势力和影响进一步扩大,这对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扩张计划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奥匈多次宣称要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这就使得巴尔干地区成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火yào库。
1910年4月开始,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害怕大战爆发后英国会没收他在英国定制的战列舰,于是转而把订单交给了远在世界东方的另一帝国,中华帝国。
事实上,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后来英国参加日德兰大海战排水量23000吨的爱尔兰号战列舰就是英国为土耳其建造的瑞斯萨迪赫号,由于土耳其参加轴心国,所以此舰被英国政fu没收。日德兰海战中,其被分配到第二战列舰分舰队。
终。根据这项条约,土耳其丧失了它在欧洲的几乎全部领土。巴尔干各国人民摆脱土耳其压迫的愿望得以实现。
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俄国所支持的“四国同盟”各自扩大了领土。但是,塞尔维亚人建立大塞尔维亚及获得出海口的愿望未能实现,加深了与奥地利的矛盾。另外,塞与保由于分割领土的意见不一而产生对立,使“四国同盟”失去继续存在的基础。奥斯曼在其领土被瓜分之际德国支持了奥斯曼,这增强其以后对德的倾向。俄国和奥在巴尔干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随后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和土耳其为另一方的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由于未得到通往亚得里亚海出海口,要求得地最多的保加利亚划出马其顿的一部分作为补偿;希腊要求领有马其顿的南部和西色雷斯。未参加同盟的罗马尼亚则要求占有南多布罗加。
1913年6月1日,塞、希秘密订立反保同盟,罗马尼亚旋即加入。6月29日,保对塞、希发动突然攻击,遭到猛烈抵抗。土耳其欲乘机收复失地,于7月16日向保加利亚发动进攻。7月29日保加利亚力屈乞和。8月10日签订了布加勒斯特条约。依约,塞取得马其顿的大部,希取得马其顿南部(包括萨洛尼卡)、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岛,罗取得南多布罗加,土收回东色雷斯和亚得里亚堡,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也有扩充。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是土耳其收回了部分失地,是大赢家。保加利亚丧失了大片领土,更加彻底地投靠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塞尔维亚和希腊虽然获得了不少的领土但是彻底惹怒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只能投靠英法。俄国成功地搅浑了巴尔干局势,本来打算控制罗马尼亚的但是受制于英法德奥的反对没有成功。结果各国的矛盾更加ji化了。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的政治结果是,各国阵线分明。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已倾向于德、奥,而塞、希、罗已与“三国协约”联成一体。其次,巴尔干几次战争中,塞尔维亚得到壮大,与奥的冲突已越来越严重。塞想从奥手中拿回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组成大塞尔维亚,而奥匈如不击败塞就难以保证其继续占有波黑。第三,俄、奥几次因塞而剑拔弩张,都因法、德而退让。现在彼此阵营分明,矛盾深化,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都已有所准备,冲突爆发已不可避免。
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未能解决巴尔干诸国间旧的矛盾,而且还增加了它们的新矛盾。马其顿被几国瓜分并未取得当地人民的同意;罗马尼亚占领南多布罗加也决非当地人民的意愿;保加利亚对希腊和塞尔维亚版图的成倍扩大而极为不满,曾多次表示要修改布加勒斯特条约。新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促使巴尔干诸国的力量重新组合,即原来的巴尔干同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两个集团: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集团与保加利亚、土耳其集团。这两个集团的背后又分别由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势力支持着。
巴尔干战争增加了帝国主义列强内部的磨擦。各大国在巴尔干的经济利益和势力范围决定着各自的政治态度,在具体问题上明争暗斗,但为了各自集团的战略利益,互相又有所让步。
这些暂时的让步虽没有引发欧洲的大战,但却加深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敌视和对立,刺ji了普遍的扩军备战。特别是协约国支持的塞尔维亚,由于它在2次巴尔干战争中是最大的赢家,领土扩大1倍,人口由300万增加到近450万,势力和影响进一步扩大,这对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扩张计划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奥匈多次宣称要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这就使得巴尔干地区成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火yào库。
1910年4月开始,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害怕大战爆发后英国会没收他在英国定制的战列舰,于是转而把订单交给了远在世界东方的另一帝国,中华帝国。
事实上,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后来英国参加日德兰大海战排水量23000吨的爱尔兰号战列舰就是英国为土耳其建造的瑞斯萨迪赫号,由于土耳其参加轴心国,所以此舰被英国政fu没收。日德兰海战中,其被分配到第二战列舰分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