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但这活可不轻松,因为当地的匪患已经相当严重,而且官匪勾结,前面几任官员都拿这种局面没有任何办法。
还记得王阳明熟读兵书,学习兵法的那些日子吗?
你过去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他先是假传命令,定下日期,说要出兵剿匪。
然后就派人重点监视在这段时间外出的官吏,果然很快发现了一堆通风报信的内鬼。
你以为王阳明会以严刑峻法将这些蛀虫斩杀吗?
又错了,王阳明抓住了这些人的马脚,却不去上报,而是展开了攻心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恩威并施,很快就把这些人说服,让其戴罪立功。
有了双面间谍,接下来官府的行动,就如同摧枯拉朽,轻松荡平了匪患。
如果说打匪徒只是牛刀小试,那三年之后,王阳明真正意义上的强敌出现了。
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叛乱,协众十万,气势汹汹。
而王阳明手上只有两万不到的民兵,没有人看好他能抵抗住叛军的攻势。
王阳明再次展现了他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再次使出攻心计,他先伪造了一张讨贼檄文,说朝廷已经集结完毕十六万大军,整装待发。
同时要求各地州县必须做好准备,不可投降,等待王师天军降临。
他还故意安排密探把这些檄文散布出去,让宁王朱宸濠那边陷入了犹豫,错过了最佳的反叛窗口期。
不仅如此,王阳明还使用了反间计,给朱宸濠手下两员大将写信,引起对方内部的怀疑和动荡。
最后再大肆宣扬,只要叛军那边放下武器投降,朝廷即可网开一面,不追究底层士兵的责任。
如此多管齐下,仅仅35天时间,他就亲手平定了这场声势浩大的亲王叛乱。
你发现了吗?王阳明的心学,并非是唯心主义,也不是自我麻痹的精神毒药,它告诉世人的是,一个人要有做大事的志向,也要有符合实际的做事策略。
无论是剿匪,还是平叛,王阳明从来不是从唯心的角度出发,想一出是一出,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合适的行动方针策略。
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战无不胜的哲学和智慧。
嘉靖元年二月,一件对王阳明而言天大的坏消息出现了。
他的父亲王华因病去世。
这位老先生的前半辈子,被自家的调皮儿子折腾得够呛,好几次都气得死去活来。
但在后半辈子,他又为自己的儿子感到自豪,此时的王阳明,已经是天下闻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
王华也因此含笑而去,人生得子如此,再无遗憾。
父亲的离世对王阳明的打击很大,他为此大病了一场,醒来之后,他再次有所顿悟。
父亲的训诫、格竹的执着、不甘的廷杖、龙场的荒凉、悟道的喜悦、平叛的危机,他经历了如此多的风波和绝境,官场上刀光剑影,几起几落。
事到如今,再也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可以扰乱他的心境。
他也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专注他少年时在父亲面前立下的誓言——
做圣贤!
此时的王阳明尽管已经名满天下,却还是保持谦卑,四处游历讲学,无论贫富,只要愿意来听讲者,他都以礼相待。
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广博学识,征服了无数的人,心学也在他的带动下,风潮渐起,隐隐有大势所趋之兆。
但程朱理学家们却对此无法忍耐了,纷纷出面写文章驳斥王阳明,痛斥他为异端邪说。
甚至出现了当年的科举考试,把影射攻击王阳明的话,拿来当做科考试题,可谓是举世奇观。
对此,王阳明只是笑着回应道:
四方英杰,各有异同,议论纷纷,多言何益?
这句话不仅是一句回复,同时也是阳明先生一生的注解。
哪怕身处狂风暴雨之中,惊涛骇浪席卷而来,他也依然屹立在那里,泰然自若。
心如止水者,虽繁华纷扰之世间红尘,已然空无一物。
1527年,两广地区叛乱再起,朝廷束手无策,此时皇帝又想起了王阳明。
那个无所不能,战无不胜的王阳明。
于是赐下铁券和岁禄,命王阳明总督两广,平息叛乱
此时阳明先生已经是五十五岁高龄了,而且这些年连番折腾,身体健康已是每况日下。
以他当时的名望,完全是可以拒绝这份差事的,但他若是拒绝,就不是那个十五岁就高呼要为国出征的王阳明了。
他这一生就是为国为民而活着。
临行前,王阳明找到了自己的两位得意门生,吩咐道:
我此行赴任,必定再无返乡之日,此刻即是永别之时,望你们用心于学,不要辜负老师的期待。”
听到这里,很多听众都默默流下了眼泪。
他们眼中好像看到了一个伟岸的背影,区别于苏轼的文采斐然,不同于李白的豪情万丈,也迥异于尼采的孤独疯癫。
他能文能武,一生都在践行儿时立下的志向——
保家卫国!
他的哲学思想简易朴实,不仅便于学习掌握,而且易于实践执行。
尽管自身之道德、功业、文章均已冠绝当代,卓立千古,但又汲汲以聚徒讲学为性命,将思想的光辉遍撒于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之上。
人人皆可沐浴其光芒。
即便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所思所念者,无非还是那九个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未改变!
“阳明先生对弟子说:我还有最后四句话要传授给你们,我毕生之学,皆在于此,你们要用心领会,将之发扬光大,普济世人!——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此即所谓心学四诀,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阳明先生是本着为国捐躯的思想准备,走马上任的,但他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名气已经大到何种程度。
两广叛军听说王阳明来了,商议半天,最终拿出来一个最佳应对方略——
投降!
于是折腾了朝廷几年都没有办法解决的两广之乱,仅仅是因为王阳明的亲自到来,就此平息。
1528年十月,王阳明的肺病发作,生命垂危。
他想最后回到家乡再看一眼,却连这个简单的心愿,都无法达成。
在归乡途中,他的身体再也走不动了。
临终前,门生故吏聚集在他的身旁,问先生还有什么遗言交代。
王阳明笑了笑,伸手指向自己的胸前,留下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但这活可不轻松,因为当地的匪患已经相当严重,而且官匪勾结,前面几任官员都拿这种局面没有任何办法。
还记得王阳明熟读兵书,学习兵法的那些日子吗?
你过去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他先是假传命令,定下日期,说要出兵剿匪。
然后就派人重点监视在这段时间外出的官吏,果然很快发现了一堆通风报信的内鬼。
你以为王阳明会以严刑峻法将这些蛀虫斩杀吗?
又错了,王阳明抓住了这些人的马脚,却不去上报,而是展开了攻心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恩威并施,很快就把这些人说服,让其戴罪立功。
有了双面间谍,接下来官府的行动,就如同摧枯拉朽,轻松荡平了匪患。
如果说打匪徒只是牛刀小试,那三年之后,王阳明真正意义上的强敌出现了。
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叛乱,协众十万,气势汹汹。
而王阳明手上只有两万不到的民兵,没有人看好他能抵抗住叛军的攻势。
王阳明再次展现了他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再次使出攻心计,他先伪造了一张讨贼檄文,说朝廷已经集结完毕十六万大军,整装待发。
同时要求各地州县必须做好准备,不可投降,等待王师天军降临。
他还故意安排密探把这些檄文散布出去,让宁王朱宸濠那边陷入了犹豫,错过了最佳的反叛窗口期。
不仅如此,王阳明还使用了反间计,给朱宸濠手下两员大将写信,引起对方内部的怀疑和动荡。
最后再大肆宣扬,只要叛军那边放下武器投降,朝廷即可网开一面,不追究底层士兵的责任。
如此多管齐下,仅仅35天时间,他就亲手平定了这场声势浩大的亲王叛乱。
你发现了吗?王阳明的心学,并非是唯心主义,也不是自我麻痹的精神毒药,它告诉世人的是,一个人要有做大事的志向,也要有符合实际的做事策略。
无论是剿匪,还是平叛,王阳明从来不是从唯心的角度出发,想一出是一出,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合适的行动方针策略。
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战无不胜的哲学和智慧。
嘉靖元年二月,一件对王阳明而言天大的坏消息出现了。
他的父亲王华因病去世。
这位老先生的前半辈子,被自家的调皮儿子折腾得够呛,好几次都气得死去活来。
但在后半辈子,他又为自己的儿子感到自豪,此时的王阳明,已经是天下闻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
王华也因此含笑而去,人生得子如此,再无遗憾。
父亲的离世对王阳明的打击很大,他为此大病了一场,醒来之后,他再次有所顿悟。
父亲的训诫、格竹的执着、不甘的廷杖、龙场的荒凉、悟道的喜悦、平叛的危机,他经历了如此多的风波和绝境,官场上刀光剑影,几起几落。
事到如今,再也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可以扰乱他的心境。
他也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专注他少年时在父亲面前立下的誓言——
做圣贤!
此时的王阳明尽管已经名满天下,却还是保持谦卑,四处游历讲学,无论贫富,只要愿意来听讲者,他都以礼相待。
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广博学识,征服了无数的人,心学也在他的带动下,风潮渐起,隐隐有大势所趋之兆。
但程朱理学家们却对此无法忍耐了,纷纷出面写文章驳斥王阳明,痛斥他为异端邪说。
甚至出现了当年的科举考试,把影射攻击王阳明的话,拿来当做科考试题,可谓是举世奇观。
对此,王阳明只是笑着回应道:
四方英杰,各有异同,议论纷纷,多言何益?
这句话不仅是一句回复,同时也是阳明先生一生的注解。
哪怕身处狂风暴雨之中,惊涛骇浪席卷而来,他也依然屹立在那里,泰然自若。
心如止水者,虽繁华纷扰之世间红尘,已然空无一物。
1527年,两广地区叛乱再起,朝廷束手无策,此时皇帝又想起了王阳明。
那个无所不能,战无不胜的王阳明。
于是赐下铁券和岁禄,命王阳明总督两广,平息叛乱
此时阳明先生已经是五十五岁高龄了,而且这些年连番折腾,身体健康已是每况日下。
以他当时的名望,完全是可以拒绝这份差事的,但他若是拒绝,就不是那个十五岁就高呼要为国出征的王阳明了。
他这一生就是为国为民而活着。
临行前,王阳明找到了自己的两位得意门生,吩咐道:
我此行赴任,必定再无返乡之日,此刻即是永别之时,望你们用心于学,不要辜负老师的期待。”
听到这里,很多听众都默默流下了眼泪。
他们眼中好像看到了一个伟岸的背影,区别于苏轼的文采斐然,不同于李白的豪情万丈,也迥异于尼采的孤独疯癫。
他能文能武,一生都在践行儿时立下的志向——
保家卫国!
他的哲学思想简易朴实,不仅便于学习掌握,而且易于实践执行。
尽管自身之道德、功业、文章均已冠绝当代,卓立千古,但又汲汲以聚徒讲学为性命,将思想的光辉遍撒于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之上。
人人皆可沐浴其光芒。
即便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所思所念者,无非还是那九个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未改变!
“阳明先生对弟子说:我还有最后四句话要传授给你们,我毕生之学,皆在于此,你们要用心领会,将之发扬光大,普济世人!——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此即所谓心学四诀,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阳明先生是本着为国捐躯的思想准备,走马上任的,但他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名气已经大到何种程度。
两广叛军听说王阳明来了,商议半天,最终拿出来一个最佳应对方略——
投降!
于是折腾了朝廷几年都没有办法解决的两广之乱,仅仅是因为王阳明的亲自到来,就此平息。
1528年十月,王阳明的肺病发作,生命垂危。
他想最后回到家乡再看一眼,却连这个简单的心愿,都无法达成。
在归乡途中,他的身体再也走不动了。
临终前,门生故吏聚集在他的身旁,问先生还有什么遗言交代。
王阳明笑了笑,伸手指向自己的胸前,留下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