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秦氏有好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卫昭一手搂一个孩子, 唇角挂着如释重负的笑。
“其实我早盼着有人来寻他了。但兵隳乱离,多少骨肉就此天各一方, 谁也无法奢望太多。你家先生在北地久矣……”
罗敷退避三舍, 忙笑着纠正:“可不是我家先生!”
卫昭懒得计较这些, 嗤的一笑,闭目回忆。
“那可大约有五年了, 当时我新寡,住在洛阳, 遇上奸臣作乱, 焚了全城, 王先生当时游历洛阳, 与我是在官办锦署里遇见的。他义薄云天, 带我逃离险境, 送我回家。”
罗敷暗自点头。钱媪虽然近日糊涂,但对于这些久远之事,记得分毫不差。
她没插话, 从卫昭的眼中,重新将往事巡视了一遍。
“……我家在晋地太原, 离着匈奴居处不远, 双方原本边市繁荣,来往很多。可未曾想,许是因着汉家朝廷式微,匈奴不甘为臣,于是南下掳掠。王先生护送我一路回家, 却亲眼见了我家被劫掠烧光,家人早已跑了个干净。当时的匈奴右贤王见我年轻,将我强掳至北,逼我除了孝,做他的姬妾。”
她叙述得不疾不徐,话音中竟无一丝不甘,也没有明珠陷于污泥的愤懑,甚至带着些物是人非的感慨。
罗敷难以置信,指指王庭的方向,轻声问:“刘可……”
卫昭却抿嘴笑了,搂了搂自己小儿子。
“不是他。刘可柔当时是左贤王。他见右贤王对我多有虐待,将我抢了来,后来争权夺位,右贤王被他打得抱头鼠窜,据说最后死在草原上。”
罗敷嗤的一笑,对刘可柔的印象有所改观。心想,也勉强算是个英雄救美?
女人对女人的情事,多少都有点善意的好奇。她问:“所以,你们现在算是夫妻情……”
“深”字没说出来,卫昭微微一笑,摇摇头。
她过尽千帆,看遍世情,早已没了怨恨烦恼之心,所求不过“安稳”二字而已。
“……当然,我虽受他宠爱,成了大阏氏,终究是为人臧获奴婢,侍奉人罢了。当时我日日思归,想起家宅被毁,更是抑郁不振,还好有王先生在身边开导——他充作我的家人,自愿随我一同北上,匈奴这边对他没起疑心,让他留在我的帐里做事。他对我多有扶持,助我在此处站稳脚跟,少遭旁人算计折辱。若没他,我在这风霜虎狼之地,怕是一年也坚持不下来。”
罗敷眨眼,慢慢点头,各方线索终于相互勾连,明白了许多事。
提到“王先生”,阿昭的语气里满是尊敬爱戴。也许他们两人有机会走得更近,但卫昭已做了单于的宠妾,身边耳目众多,时刻有人跟随,怕是比十九郎过去还不自由。她也没有十九郎那些阴谋诡计,自然无法由心而行。
而东海先生,年纪和阅历摆在这儿,自然也不会像某些愣头青似的,为了一己之欲而偷偷摸摸,徒冒风险。
两人的关系因此而停滞不前,止于一个安全的距离之外。
罗敷道:“可你不知,他因此而丢下他的家业属下,让他们担忧了好几年呢。”
言者无意,这话里隐含着窃窃不满:仅为陪伴美人,甘愿一去不回,你也不劝劝?
卫昭笑道:“王先生不是那目光短浅之人。他为我留下,其实……嗯,其实还有个更要紧的原因……”
马车忽然颠簸一下。外面递来一只银熏炉。
“大阏氏,车内恐寒冷,奴婢们给找了个炉子,你们先将就用。”
卫昭的大儿子积极跑过去,把小银炉搂在怀里。
卫昭柔声命令:“把炉子拿到中间来,大家都能暖到。”
小孩子最多四岁,倔强不从,把个炉子抱得紧紧的。
罗敷失笑,小孩子不懂事,粉雕玉琢的倒可爱。
也跟着劝:“不嫌香气浓?小心熏着你。”
小娃娃不理她。
卫昭微微沉下脸,问自己幼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这段话,罗敷隐约耳熟,正用心辨认,那三岁小孩奶声奶气地接话,一字一顿大声背诵:“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罗敷吃惊,脸上一热。瞧人家的三岁孩儿。
卫昭再问:“什么意思?”
另一小儿低头,小声对曰:“衣食这种……用来安生之物……不敢独自享用……要、要分给别人。”
总不能显得比兄弟还不懂事。说着把那小熏炉往中间一放,扭头面壁。
卫昭把他抱起来,脸上亲一口。
抬头一看,罗敷双眼发亮,眼中满是艳羡之光。
瞧人家贵人的孩子,这么小就开始读书。她秦罗敷十七岁开蒙,可不是给比到岭南蛮夷国去了!
她倒不是自伤,只是愈发感慨。回忆起自己那歪打正着的“开蒙”过程,又脸红好笑。现在回想,深觉幸运。
卫昭客气笑道:“孩子生于蛮荒,长于异俗,仍须诵经读礼,方为君子。也只能是我自己带着开蒙,夫人莫笑。”
书香世家,果然不俗。罗敷忽然想起什么,欠身说道:“去岁春日,我们曾寻到线索,探访夫人的故宅……”
卫昭脸色一亮,目光中的欢欣一闪而过,随后眼角微垂,淡然叹口气。
“大约什么都没了吧。没什么好看的。”
罗敷“嗯”一声。抬眼看一看,卫昭话语里显得不感兴趣,神态却是明明白白的感伤压抑。
她对此记忆犹新,简略描述了一下卫家村的近况,又道:“都说你家有大批孤本藏书。这些书,侥幸没烧掉的,都让附近村民拿去家里,垫床角、烧火、砌墙,毁了不少。后来我和王公子,嗯……花了些心思,‘收购’了数百斤,总算是送到了爱书之人手里。但大部分都找不回了……”
卫昭耸然动容。马车转了个弯,怀里的孩子扭动一下。她不由自主抱紧了些。
马车一震,外头有人叫道:“大阏氏,秦夫人,请下车吧!”
罗敷惊讶:“这么快?”
提起裙角,扶着车夫的手臂跳下车。地面依旧泥泞,留有战斗的痕迹,车辙马蹄凌乱,尚且可见没清理干净的箭簇插在泥土里。
几顶小帐已经被重新收拾出来,木屋仓库墙边熏黑,全是火烧痕迹,但那木因着外层糊泥,幸而没燃起来。
卫昭朝那木屋努努嘴,笑道:“还好仓库无恙。”
罗敷已隐隐猜到仓库里是什么了。卫家那些仅剩的书籍简牍,是不是全被藏在这儿了?
又是一阵马蹄响。王放和东海先生、以及汉军匈奴众将领,也先后回到庭帐。
王放心细,见马脚踏泥,怕溅了别人衣袍,远远的就下了马,牵着阿父的马匹,慢慢走过来。
他双颊斑斑的两道泪痕,嘴角却扬着微微的笑,笑意里带着青涩的紧张。
他心中如煎如烙,想要跟阿父叙旧,奈何身边一直围得有人,无法沟通一些关键的事实。
比如关于秦夫人……
旁敲侧击吧,又怕阿父理解不当,万一让人听出什么驴唇不对马嘴,那可就是轩然大波。
只好强忍住话头,关切问些阿父在匈奴的生活起居细节。
他问三句,东海先生答一句。答的时候还有些魂不守舍,不时低头打量这个初长成的小伙子。
&... -->>
卫昭一手搂一个孩子, 唇角挂着如释重负的笑。
“其实我早盼着有人来寻他了。但兵隳乱离,多少骨肉就此天各一方, 谁也无法奢望太多。你家先生在北地久矣……”
罗敷退避三舍, 忙笑着纠正:“可不是我家先生!”
卫昭懒得计较这些, 嗤的一笑,闭目回忆。
“那可大约有五年了, 当时我新寡,住在洛阳, 遇上奸臣作乱, 焚了全城, 王先生当时游历洛阳, 与我是在官办锦署里遇见的。他义薄云天, 带我逃离险境, 送我回家。”
罗敷暗自点头。钱媪虽然近日糊涂,但对于这些久远之事,记得分毫不差。
她没插话, 从卫昭的眼中,重新将往事巡视了一遍。
“……我家在晋地太原, 离着匈奴居处不远, 双方原本边市繁荣,来往很多。可未曾想,许是因着汉家朝廷式微,匈奴不甘为臣,于是南下掳掠。王先生护送我一路回家, 却亲眼见了我家被劫掠烧光,家人早已跑了个干净。当时的匈奴右贤王见我年轻,将我强掳至北,逼我除了孝,做他的姬妾。”
她叙述得不疾不徐,话音中竟无一丝不甘,也没有明珠陷于污泥的愤懑,甚至带着些物是人非的感慨。
罗敷难以置信,指指王庭的方向,轻声问:“刘可……”
卫昭却抿嘴笑了,搂了搂自己小儿子。
“不是他。刘可柔当时是左贤王。他见右贤王对我多有虐待,将我抢了来,后来争权夺位,右贤王被他打得抱头鼠窜,据说最后死在草原上。”
罗敷嗤的一笑,对刘可柔的印象有所改观。心想,也勉强算是个英雄救美?
女人对女人的情事,多少都有点善意的好奇。她问:“所以,你们现在算是夫妻情……”
“深”字没说出来,卫昭微微一笑,摇摇头。
她过尽千帆,看遍世情,早已没了怨恨烦恼之心,所求不过“安稳”二字而已。
“……当然,我虽受他宠爱,成了大阏氏,终究是为人臧获奴婢,侍奉人罢了。当时我日日思归,想起家宅被毁,更是抑郁不振,还好有王先生在身边开导——他充作我的家人,自愿随我一同北上,匈奴这边对他没起疑心,让他留在我的帐里做事。他对我多有扶持,助我在此处站稳脚跟,少遭旁人算计折辱。若没他,我在这风霜虎狼之地,怕是一年也坚持不下来。”
罗敷眨眼,慢慢点头,各方线索终于相互勾连,明白了许多事。
提到“王先生”,阿昭的语气里满是尊敬爱戴。也许他们两人有机会走得更近,但卫昭已做了单于的宠妾,身边耳目众多,时刻有人跟随,怕是比十九郎过去还不自由。她也没有十九郎那些阴谋诡计,自然无法由心而行。
而东海先生,年纪和阅历摆在这儿,自然也不会像某些愣头青似的,为了一己之欲而偷偷摸摸,徒冒风险。
两人的关系因此而停滞不前,止于一个安全的距离之外。
罗敷道:“可你不知,他因此而丢下他的家业属下,让他们担忧了好几年呢。”
言者无意,这话里隐含着窃窃不满:仅为陪伴美人,甘愿一去不回,你也不劝劝?
卫昭笑道:“王先生不是那目光短浅之人。他为我留下,其实……嗯,其实还有个更要紧的原因……”
马车忽然颠簸一下。外面递来一只银熏炉。
“大阏氏,车内恐寒冷,奴婢们给找了个炉子,你们先将就用。”
卫昭的大儿子积极跑过去,把小银炉搂在怀里。
卫昭柔声命令:“把炉子拿到中间来,大家都能暖到。”
小孩子最多四岁,倔强不从,把个炉子抱得紧紧的。
罗敷失笑,小孩子不懂事,粉雕玉琢的倒可爱。
也跟着劝:“不嫌香气浓?小心熏着你。”
小娃娃不理她。
卫昭微微沉下脸,问自己幼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这段话,罗敷隐约耳熟,正用心辨认,那三岁小孩奶声奶气地接话,一字一顿大声背诵:“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罗敷吃惊,脸上一热。瞧人家的三岁孩儿。
卫昭再问:“什么意思?”
另一小儿低头,小声对曰:“衣食这种……用来安生之物……不敢独自享用……要、要分给别人。”
总不能显得比兄弟还不懂事。说着把那小熏炉往中间一放,扭头面壁。
卫昭把他抱起来,脸上亲一口。
抬头一看,罗敷双眼发亮,眼中满是艳羡之光。
瞧人家贵人的孩子,这么小就开始读书。她秦罗敷十七岁开蒙,可不是给比到岭南蛮夷国去了!
她倒不是自伤,只是愈发感慨。回忆起自己那歪打正着的“开蒙”过程,又脸红好笑。现在回想,深觉幸运。
卫昭客气笑道:“孩子生于蛮荒,长于异俗,仍须诵经读礼,方为君子。也只能是我自己带着开蒙,夫人莫笑。”
书香世家,果然不俗。罗敷忽然想起什么,欠身说道:“去岁春日,我们曾寻到线索,探访夫人的故宅……”
卫昭脸色一亮,目光中的欢欣一闪而过,随后眼角微垂,淡然叹口气。
“大约什么都没了吧。没什么好看的。”
罗敷“嗯”一声。抬眼看一看,卫昭话语里显得不感兴趣,神态却是明明白白的感伤压抑。
她对此记忆犹新,简略描述了一下卫家村的近况,又道:“都说你家有大批孤本藏书。这些书,侥幸没烧掉的,都让附近村民拿去家里,垫床角、烧火、砌墙,毁了不少。后来我和王公子,嗯……花了些心思,‘收购’了数百斤,总算是送到了爱书之人手里。但大部分都找不回了……”
卫昭耸然动容。马车转了个弯,怀里的孩子扭动一下。她不由自主抱紧了些。
马车一震,外头有人叫道:“大阏氏,秦夫人,请下车吧!”
罗敷惊讶:“这么快?”
提起裙角,扶着车夫的手臂跳下车。地面依旧泥泞,留有战斗的痕迹,车辙马蹄凌乱,尚且可见没清理干净的箭簇插在泥土里。
几顶小帐已经被重新收拾出来,木屋仓库墙边熏黑,全是火烧痕迹,但那木因着外层糊泥,幸而没燃起来。
卫昭朝那木屋努努嘴,笑道:“还好仓库无恙。”
罗敷已隐隐猜到仓库里是什么了。卫家那些仅剩的书籍简牍,是不是全被藏在这儿了?
又是一阵马蹄响。王放和东海先生、以及汉军匈奴众将领,也先后回到庭帐。
王放心细,见马脚踏泥,怕溅了别人衣袍,远远的就下了马,牵着阿父的马匹,慢慢走过来。
他双颊斑斑的两道泪痕,嘴角却扬着微微的笑,笑意里带着青涩的紧张。
他心中如煎如烙,想要跟阿父叙旧,奈何身边一直围得有人,无法沟通一些关键的事实。
比如关于秦夫人……
旁敲侧击吧,又怕阿父理解不当,万一让人听出什么驴唇不对马嘴,那可就是轩然大波。
只好强忍住话头,关切问些阿父在匈奴的生活起居细节。
他问三句,东海先生答一句。答的时候还有些魂不守舍,不时低头打量这个初长成的小伙子。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