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大秦命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秦国拿下东郡,局部切断赵国和魏国的联系,将三晋拦腰截断。六国合纵的重点是三晋合纵,齐楚燕不背后捅刀就算合纵成功,三晋中韩国力量弱,赵魏联合出兵才是根本。现在赵国邯郸与魏国大梁之间要绕开东郡和卫国旧地,三晋合纵乃至六国合纵的局面就很难形成了。
大局上更是截断南北诸侯之间的联络,把天下一分为二,北方是赵、齐、燕三国,南方是魏、韩、楚三国,东方六国之间不能像以前那样畅通无阻,也不似以前那样容易发起合纵攻秦。总的来说,占据东郡是“断齐、赵之腰,绝楚、魏之脊”,截断“山东六国合纵之腰”。
为了扩大东郡的范围,蒙骜还拿下魏国的附庸小诸侯卫国,将澲阳纳入秦国版图。而卫国国君卫元君,迁徙到河内的野王,卫国名存实亡。
同一时间,燕赵之间的战争,燕军惨败,主将剧辛阵亡。事实证明燕军朽木难雕,别说击败赵军,即使暂时牵制赵军都难如登天。
虽然一年以后,赵国的庞煖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蒙骜也输给了庞煖。但是吕不韦这一着截断中原的战略,可以说拊背扼喉,他给以后秦始皇统一中原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
秦国拿下魏国东郡之后,吕不韦声威大震,其在秦国的地位已不亚于当年商鞅、魏冉等人。
吕不韦的核心封地是东周旧地,以洛邑为主的卫星城,食邑十万户,人口七十万。洛邑这块地不大却人口众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吕不韦家僮(雇佣兵)上万,军费庞大,开销巨大。只有他这种富甲天下的,才抗得起巨额军费开支。
对于怎么看吕不韦这个历史人物,现在社会上持否定意见的不少,给予肯定意见的不多。大多认为其不过是一个投机的商人,靠投机赢得政治上的新生命,从而飞黄腾达。更有甚者认为,其不过是一个利用女人谋取政治地位的人。
其实,从其人、其事、其学、其书来看,吕不韦还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至少要比以后唐朝的魏征、房玄龄等的功绩要大得多。吕不韦在今天并不为人看重,对其褒扬的话很少,这些大概与其生长的时代以及当时特定的一些社会关系和矛盾冲突有着一定关系。吕不韦的得意期是在秦国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依然是诸侯争霸,连年征战;思想方面则依然是百家争鸣,各种代表思想唇枪舌战,舌辩之士合纵连横,相互间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至于为谋取个人和集团利益,相互进行恶毒攻击的场面并不少见。这样的大氛围下,一个人的政治功绩或者社会地位出现此消彼长的局面就很正常了。因为相互间利益的冲突,要诋毁一个人实在是太过于容易。
而吕不韦就是在这么一个年代,先是经商,后是在朝廷政事上抛头露面、崭露头角。最后还不甘寂寞,招揽了数千门客、舍人,还作天下文章,将诸子百家思想融于一体,汇成《吕氏春秋》,不可避免地就要得罪一些人。这些在其掌权时,别人当然敢怒不敢言,一旦失势,众口铄金,就很难说了。商鞅、吴起当权时,也曾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一旦失势,却几无葬身之地。这样的情况下,靠诋毁吕不韦求得自己利益的人就大有人在了,如此一来,客观评价吕不韦的就自然少了。这只是其一。
另外,吕不韦在最后万般无奈之下,采取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点,似乎各种历史记载都大同小异),引起各种猜疑就更多了,所
以攻击的人就会更多。加上一些政敌的攻击,利益的对立以及秦王政迫切需要消除吕不韦当权时的影响,树立自己的威性,命令谋士或者一些谋士见风使舵,造谣毁坏其形象,掩饰其政绩,也是可能发生的。秦王政不是还发了一道诏书吗:“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就凭这一道诏书,好事者就大可以颠倒黑白。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吕不韦是一个商人出身,在那个时候,商人并没有什么地位,“重农抑商”,一些士大夫阶层都看不起吕不韦的出身,对其加以鄙视和抵触也是可以的。这样一来,正如郭老所说的那样:“一个朝代的歪曲谬传,到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吕不韦要有一个适合的公论可谓难矣(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从史书记载来看,记载吕不韦事迹的并不很多,只有《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有所记载,并且写吕不韦的篇幅并不多,散见于各种历史事件的穿插中。后来,明朝冯梦龙编写了一本《东周列国志》,也曾对吕不韦有所描写,不过该书的似乎更着重故事的编撰,感性化过多,说的有点悬乎。到今天,也有一些描写吕不韦的小说,但大多都是一些传闻通过塑造加工的故事汇集而成,虽然吸引人,但均不足以成为依据。倒是时下电视剧《乱世英雄吕不韦》中,为吕不韦说了不少好话。
对于如何评价吕不韦,社会各界一直褒贬不一。近来,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孙大洲时,孙大洲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说:“其人其事可议,其功不可没,其... -->>
秦国拿下东郡,局部切断赵国和魏国的联系,将三晋拦腰截断。六国合纵的重点是三晋合纵,齐楚燕不背后捅刀就算合纵成功,三晋中韩国力量弱,赵魏联合出兵才是根本。现在赵国邯郸与魏国大梁之间要绕开东郡和卫国旧地,三晋合纵乃至六国合纵的局面就很难形成了。
大局上更是截断南北诸侯之间的联络,把天下一分为二,北方是赵、齐、燕三国,南方是魏、韩、楚三国,东方六国之间不能像以前那样畅通无阻,也不似以前那样容易发起合纵攻秦。总的来说,占据东郡是“断齐、赵之腰,绝楚、魏之脊”,截断“山东六国合纵之腰”。
为了扩大东郡的范围,蒙骜还拿下魏国的附庸小诸侯卫国,将澲阳纳入秦国版图。而卫国国君卫元君,迁徙到河内的野王,卫国名存实亡。
同一时间,燕赵之间的战争,燕军惨败,主将剧辛阵亡。事实证明燕军朽木难雕,别说击败赵军,即使暂时牵制赵军都难如登天。
虽然一年以后,赵国的庞煖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蒙骜也输给了庞煖。但是吕不韦这一着截断中原的战略,可以说拊背扼喉,他给以后秦始皇统一中原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
秦国拿下魏国东郡之后,吕不韦声威大震,其在秦国的地位已不亚于当年商鞅、魏冉等人。
吕不韦的核心封地是东周旧地,以洛邑为主的卫星城,食邑十万户,人口七十万。洛邑这块地不大却人口众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吕不韦家僮(雇佣兵)上万,军费庞大,开销巨大。只有他这种富甲天下的,才抗得起巨额军费开支。
对于怎么看吕不韦这个历史人物,现在社会上持否定意见的不少,给予肯定意见的不多。大多认为其不过是一个投机的商人,靠投机赢得政治上的新生命,从而飞黄腾达。更有甚者认为,其不过是一个利用女人谋取政治地位的人。
其实,从其人、其事、其学、其书来看,吕不韦还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至少要比以后唐朝的魏征、房玄龄等的功绩要大得多。吕不韦在今天并不为人看重,对其褒扬的话很少,这些大概与其生长的时代以及当时特定的一些社会关系和矛盾冲突有着一定关系。吕不韦的得意期是在秦国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依然是诸侯争霸,连年征战;思想方面则依然是百家争鸣,各种代表思想唇枪舌战,舌辩之士合纵连横,相互间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至于为谋取个人和集团利益,相互进行恶毒攻击的场面并不少见。这样的大氛围下,一个人的政治功绩或者社会地位出现此消彼长的局面就很正常了。因为相互间利益的冲突,要诋毁一个人实在是太过于容易。
而吕不韦就是在这么一个年代,先是经商,后是在朝廷政事上抛头露面、崭露头角。最后还不甘寂寞,招揽了数千门客、舍人,还作天下文章,将诸子百家思想融于一体,汇成《吕氏春秋》,不可避免地就要得罪一些人。这些在其掌权时,别人当然敢怒不敢言,一旦失势,众口铄金,就很难说了。商鞅、吴起当权时,也曾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一旦失势,却几无葬身之地。这样的情况下,靠诋毁吕不韦求得自己利益的人就大有人在了,如此一来,客观评价吕不韦的就自然少了。这只是其一。
另外,吕不韦在最后万般无奈之下,采取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点,似乎各种历史记载都大同小异),引起各种猜疑就更多了,所
以攻击的人就会更多。加上一些政敌的攻击,利益的对立以及秦王政迫切需要消除吕不韦当权时的影响,树立自己的威性,命令谋士或者一些谋士见风使舵,造谣毁坏其形象,掩饰其政绩,也是可能发生的。秦王政不是还发了一道诏书吗:“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就凭这一道诏书,好事者就大可以颠倒黑白。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吕不韦是一个商人出身,在那个时候,商人并没有什么地位,“重农抑商”,一些士大夫阶层都看不起吕不韦的出身,对其加以鄙视和抵触也是可以的。这样一来,正如郭老所说的那样:“一个朝代的歪曲谬传,到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吕不韦要有一个适合的公论可谓难矣(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从史书记载来看,记载吕不韦事迹的并不很多,只有《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有所记载,并且写吕不韦的篇幅并不多,散见于各种历史事件的穿插中。后来,明朝冯梦龙编写了一本《东周列国志》,也曾对吕不韦有所描写,不过该书的似乎更着重故事的编撰,感性化过多,说的有点悬乎。到今天,也有一些描写吕不韦的小说,但大多都是一些传闻通过塑造加工的故事汇集而成,虽然吸引人,但均不足以成为依据。倒是时下电视剧《乱世英雄吕不韦》中,为吕不韦说了不少好话。
对于如何评价吕不韦,社会各界一直褒贬不一。近来,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孙大洲时,孙大洲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说:“其人其事可议,其功不可没,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