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穿越三国做吴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既然双方达成共识,谈判完毕,孙策便让人垂下一个树藤将兀突骨拉上山头。这个兀突骨也不知道是头脑简单还是真的勇者无惧,一点也不怕自己单独上到山头被吴军暗害,竟然欣然答应单枪匹马进入吴军当中,颇有当年关公单刀赴会的风范。
现在吴军中有很多工匠,也有很多工程和战斗机械,弄些滑轮组出来自然不在话下。有了这些滑轮组即使吊兀突骨那样的大块头,也只用了两个吴兵就能轻松搞定。
兀突骨上到山头,马上有几十个长枪兵将他团团围住,并用枪指住他,这令他刚才打算一上山头就大杀一通的计划流产了。孙策近距离观察了一下这个巨人也不由得暗暗心惊,两米三的个头,青面虬须,全身包裹在一副深褐色的藤甲中。两手粗壮,手握一支一丈多长的狼牙棒,站在那里大吼一声,震得人两耳嗡嗡晌。这真是犹如魔神一样的人物啊。不过长得那么高,神经反射弧肯定比一般人长,也就是说,他的速度和反应时间都会慢一点;体型那么巨大,心脏的负担一定很重,不能耐久战,寿命也不会长,很容易因高血压、心脏衰竭而死。
在心里判断完兀突骨的情况后,孙策上前去抱拳打招呼:“久仰兀突骨你的大名,今日得见,果然是个英雄人物。在下孙策,吴王大公子。"
"哼,小儿,俺是乌戈国国主兀突骨。就是你要和我决斗?快快过来受死吧,我一招就能将你砸成肉酱。"
孙策也不想和他多哆嗦了,命军士让出一块空地出来,将两人圈在里面,准备开始这场世纪大战了。
由于在山头上,不方便马战,再说,兀突骨是个南蛮,平时也是步战的,孙策为了不让兀突骨战败后又说是他占了战马之利,于是同意了两人这次决斗采取步战模式。孙策虽然是马上将领,但是其实他步战能力一点也不差,孙策平时也经常跟典韦练习武艺,互有胜负。对这点很有信心。交战刚一开始,兀突骨就蹬蹬蹬地向着孙策直冲过来,他那粗大的双腿踏在地上发出震天的巨响,让孙策不由得想起了南中之战的大象兵。如此威势,恐怕典韦也弄不出来吧,孙策想。
短短的距离转眼即到,兀突骨高举狼牙棒,挟雷霆万钧之势向孙策砸过来。孙策只是双手持枪,将枪提到心口的高度,就站在哪里一动不动,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吓呆了,不敢动弹。狼牙棒带着划破空气的唿哨声,快如闪电地直劈到底,孙策看得分明,在狼牙棒将要及身之时,右脚向右前方45度踏出一步,同时身体往左一拧,身体带动左脚后跟向右划了一段弧线,手上的长枪枪头向下斜竖着护在胸前。这一系列动作做完后,他就变成了侧面身对着兀突骨了。他这一下动作巧之又巧地躲过了狼牙棒的攻击,狼牙棒几乎是贴着他胸前的枪杆直劈而过的,最后没砸到人,砸到脚下的泥地里登时激起了一蓬尘土。
现场观看的人觉得他这一个动作看起来非常简单,他们自问也会做这个动作,可是,懂行的人就会知道,这个动作难就难在对时机的把握,能在狼牙棒将要及身的那一刻躲开,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这一招必须要在最后关头才能躲开,如果提前做了这个动作的话,对手看到你变招了,他势必也会跟着变招攻击你。所以必须要在对方招式用老,无法再变招才能使出来。如果再深层次点分析,在使出这一招之前,还不能有任何多余的动作或肌肉、眼神的变化,因为高手往往会根据这些肢体语言预判出你将会使出什么招式。
这绝对不是玄幻,都是有根据的。例如有些人他要踢左脚,那么他踢出左脚前,左侧肩膀就会先耸动,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
他在无意中做了这个细小的动作,但是高手会捕捉到这一点,一看你那边肩膀耸动就知道你想踢哪只脚,从而提前出招截击你踢出的脚。所谓的高手,必须要练到出招干净利落,突然迅猛,出招前不会有任何征兆留给敌人观察到,这样就可以使敌人无从判断自己的招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也是为什么孙策一开始站哪里一动不动的原因,这就是所谓的无招胜有招啊。这一招表面上看来好像大家都没吃亏,打成平手,其实懂行的人就知道,兀突骨已经吃了大亏。这其中的道理非一般人能看得出来。首先,兀突骨几乎用尽力气砸出这一招,消耗大量的体力,而孙策只是轻轻松松踏出一步,扭了一下身,消耗微乎其微。如果战况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兀突骨一定会首先体力不支。
其次,现在兀突骨已经将招式用老,一定要将狼牙棒收回来才有可能发出下一招,而孙策将枪收于胸前,正是蓄势待发之时,随时可以发动反击。两人的水平仅从这一招就高下立判。
果然,孙策得势不饶人,他将原来斜指地下的枪头往上一撩,只听"咯吱。一声,枪头已经自下而上割在兀突骨的腹部。兀突骨根本来不及收回狼牙棒去格挡,只能眼睁睁看着寒光闪闪的枪头割中自己的腹部。可是,寒铁做成的枪头只在兀突骨的藤甲外划出一条深深的划痕,并没有将他的藤甲切断。
孙策皱了皱眉头,没想到这藤甲竟然坚固至此。孙策不知道,兀突骨的藤甲和其他士兵的藤甲不一样。他的藤甲是深褐色的,乃百年老藤所制,坚固异常,寻常兵刃根本不能损伤其分毫,今日竟给孙策划出一条深痕,可见孙策的功力和他那支黑龙霸王枪也是非比寻常。
兀突骨在孙策枪头上撩时,就拼命想躲开,奈何反应始终没有赵云出招快。当枪头割上... -->>
既然双方达成共识,谈判完毕,孙策便让人垂下一个树藤将兀突骨拉上山头。这个兀突骨也不知道是头脑简单还是真的勇者无惧,一点也不怕自己单独上到山头被吴军暗害,竟然欣然答应单枪匹马进入吴军当中,颇有当年关公单刀赴会的风范。
现在吴军中有很多工匠,也有很多工程和战斗机械,弄些滑轮组出来自然不在话下。有了这些滑轮组即使吊兀突骨那样的大块头,也只用了两个吴兵就能轻松搞定。
兀突骨上到山头,马上有几十个长枪兵将他团团围住,并用枪指住他,这令他刚才打算一上山头就大杀一通的计划流产了。孙策近距离观察了一下这个巨人也不由得暗暗心惊,两米三的个头,青面虬须,全身包裹在一副深褐色的藤甲中。两手粗壮,手握一支一丈多长的狼牙棒,站在那里大吼一声,震得人两耳嗡嗡晌。这真是犹如魔神一样的人物啊。不过长得那么高,神经反射弧肯定比一般人长,也就是说,他的速度和反应时间都会慢一点;体型那么巨大,心脏的负担一定很重,不能耐久战,寿命也不会长,很容易因高血压、心脏衰竭而死。
在心里判断完兀突骨的情况后,孙策上前去抱拳打招呼:“久仰兀突骨你的大名,今日得见,果然是个英雄人物。在下孙策,吴王大公子。"
"哼,小儿,俺是乌戈国国主兀突骨。就是你要和我决斗?快快过来受死吧,我一招就能将你砸成肉酱。"
孙策也不想和他多哆嗦了,命军士让出一块空地出来,将两人圈在里面,准备开始这场世纪大战了。
由于在山头上,不方便马战,再说,兀突骨是个南蛮,平时也是步战的,孙策为了不让兀突骨战败后又说是他占了战马之利,于是同意了两人这次决斗采取步战模式。孙策虽然是马上将领,但是其实他步战能力一点也不差,孙策平时也经常跟典韦练习武艺,互有胜负。对这点很有信心。交战刚一开始,兀突骨就蹬蹬蹬地向着孙策直冲过来,他那粗大的双腿踏在地上发出震天的巨响,让孙策不由得想起了南中之战的大象兵。如此威势,恐怕典韦也弄不出来吧,孙策想。
短短的距离转眼即到,兀突骨高举狼牙棒,挟雷霆万钧之势向孙策砸过来。孙策只是双手持枪,将枪提到心口的高度,就站在哪里一动不动,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吓呆了,不敢动弹。狼牙棒带着划破空气的唿哨声,快如闪电地直劈到底,孙策看得分明,在狼牙棒将要及身之时,右脚向右前方45度踏出一步,同时身体往左一拧,身体带动左脚后跟向右划了一段弧线,手上的长枪枪头向下斜竖着护在胸前。这一系列动作做完后,他就变成了侧面身对着兀突骨了。他这一下动作巧之又巧地躲过了狼牙棒的攻击,狼牙棒几乎是贴着他胸前的枪杆直劈而过的,最后没砸到人,砸到脚下的泥地里登时激起了一蓬尘土。
现场观看的人觉得他这一个动作看起来非常简单,他们自问也会做这个动作,可是,懂行的人就会知道,这个动作难就难在对时机的把握,能在狼牙棒将要及身的那一刻躲开,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这一招必须要在最后关头才能躲开,如果提前做了这个动作的话,对手看到你变招了,他势必也会跟着变招攻击你。所以必须要在对方招式用老,无法再变招才能使出来。如果再深层次点分析,在使出这一招之前,还不能有任何多余的动作或肌肉、眼神的变化,因为高手往往会根据这些肢体语言预判出你将会使出什么招式。
这绝对不是玄幻,都是有根据的。例如有些人他要踢左脚,那么他踢出左脚前,左侧肩膀就会先耸动,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
他在无意中做了这个细小的动作,但是高手会捕捉到这一点,一看你那边肩膀耸动就知道你想踢哪只脚,从而提前出招截击你踢出的脚。所谓的高手,必须要练到出招干净利落,突然迅猛,出招前不会有任何征兆留给敌人观察到,这样就可以使敌人无从判断自己的招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也是为什么孙策一开始站哪里一动不动的原因,这就是所谓的无招胜有招啊。这一招表面上看来好像大家都没吃亏,打成平手,其实懂行的人就知道,兀突骨已经吃了大亏。这其中的道理非一般人能看得出来。首先,兀突骨几乎用尽力气砸出这一招,消耗大量的体力,而孙策只是轻轻松松踏出一步,扭了一下身,消耗微乎其微。如果战况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兀突骨一定会首先体力不支。
其次,现在兀突骨已经将招式用老,一定要将狼牙棒收回来才有可能发出下一招,而孙策将枪收于胸前,正是蓄势待发之时,随时可以发动反击。两人的水平仅从这一招就高下立判。
果然,孙策得势不饶人,他将原来斜指地下的枪头往上一撩,只听"咯吱。一声,枪头已经自下而上割在兀突骨的腹部。兀突骨根本来不及收回狼牙棒去格挡,只能眼睁睁看着寒光闪闪的枪头割中自己的腹部。可是,寒铁做成的枪头只在兀突骨的藤甲外划出一条深深的划痕,并没有将他的藤甲切断。
孙策皱了皱眉头,没想到这藤甲竟然坚固至此。孙策不知道,兀突骨的藤甲和其他士兵的藤甲不一样。他的藤甲是深褐色的,乃百年老藤所制,坚固异常,寻常兵刃根本不能损伤其分毫,今日竟给孙策划出一条深痕,可见孙策的功力和他那支黑龙霸王枪也是非比寻常。
兀突骨在孙策枪头上撩时,就拼命想躲开,奈何反应始终没有赵云出招快。当枪头割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