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梁山终结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放眼天下,都在引水犁田,准备种稻,海盐县却是例外。
今日乃是放盐日,许多百姓顾不得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全都来到了售盐仓库前。
自从二月出盐以来,海盐县滨海晒盐场的产量一路走高。
四月,一月出盐五十万斤。
足够明国境内百姓三月食用。
除了最初建设盐场的投资,剩下的便是人工费用,算下来,每斤盐生产成本不足三文钱。
相对于煎盐法,成本不是一般的低。
铛铛铛~
开卖的铜锣敲响,等候的百姓出现了一丝骚动。
只是没有人大声喧哗,也没人争抢向前。
敢这样干的,会被撵出去。
随着十个书吏拿着算盘、纸笔、坐到柜台前,盐场售卖都监罗修捧着一个盘子走到大厅中间。
“各位,这便是样盐,本日售卖盐品皆如此。”
众人齐齐围过来看,有哪些心急的捻了点放进嘴里尝了起来。
颜色很白,里面泛着些黄色,浓郁的咸味中微微有些苦涩。
这是里面未曾去除的杂质。
尽管如此,这盐也算很不错了。
有客商叫道:“罗都监,这盐比上次好多了,我看下次再来,能比上淮盐啦。”
尽管知道这是马屁,罗修还是开心,别人夸自己的东西好,当然值得骄傲。
罗修拱了拱手,说道:“各位,此次共计出售十八万斤,售价八文钱一斤,任何人皆可不限量购买。”
有人问道:“罗都监,官盐不过十文钱一斤,你这出价八文,我等如何赚钱?”
贩盐,其实挣的是辛苦钱。
因为路途花费太多,一千斤盐不过能挣一两贯钱。
进价八文钱,近处还好,远处的就要亏本。
罗修道:“各位,官盐十文一斤,其实是亏本的买卖,根据计算,价格将上涨到十五文。
各位,尔等售卖价格自己决定,想必不会亏本。”
众人合计一番,觉得有赚头。
杭州等附近州府不必说,远处的歙州、应天府、扬州,每斤也能赚两三文。
“各位,你等也知道,之所以盐的买卖不设门槛,便是为了让我朝百姓都能吃到廉价、质优之盐。
官盐因为利润微薄,各级官员并不热心,专门设立机构靡费太多,也有腐烂之隐患。
所以,盐的贩卖,还要依靠你等积极参与。”
自古以来,盐便是历代朝廷的重要收入,一直有“盐税占天下赋税之半”的说法。
明军地盘上,人口约有千万,以算人每天食盐半钱(约五克,十钱一两,十六两一斤),人食用盐的售卖营业额便有一百八十万贯。
实际上远不止这么多,因为力气活的原因,人均耗盐量要多两三倍。
加上畜牧业,农业,工业用盐,年营业额达到千万贯不难。
放到全国来说,便是亿贯营业额,七八千万贯的净利润。
如此多的收入,怎么可能不抓紧?
所以,朝廷设盐运使,负责全国的盐业生产和出售事宜,位同六部尚书。
各个产地分设都监三名,分管生产、财政和出售。
当然,再好的制度也抵不住人员的腐败。
朱明中后期,人口过亿,一年财政收入区区四百万两,简直是奇葩。
不过,等到那个时候,方天定骨头渣渣都烂完了,也操心不了那么多。
罗修,便是主管售卖的都监。
盐生产出来后,除了供应军队、朝廷、平价仓库,其余任凭百姓贩卖,转运州府,并不收税。
所以,开售以后,大厅内立刻热闹起来。
“我是杭州的,我要五百斤。”
“我是芜湖的,我要八千斤。”
“我是同安的,我要一万一万二千斤。”
“我是淮安的,我要五百斤。”
“等等,淮安便有盐场,... -->>
放眼天下,都在引水犁田,准备种稻,海盐县却是例外。
今日乃是放盐日,许多百姓顾不得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全都来到了售盐仓库前。
自从二月出盐以来,海盐县滨海晒盐场的产量一路走高。
四月,一月出盐五十万斤。
足够明国境内百姓三月食用。
除了最初建设盐场的投资,剩下的便是人工费用,算下来,每斤盐生产成本不足三文钱。
相对于煎盐法,成本不是一般的低。
铛铛铛~
开卖的铜锣敲响,等候的百姓出现了一丝骚动。
只是没有人大声喧哗,也没人争抢向前。
敢这样干的,会被撵出去。
随着十个书吏拿着算盘、纸笔、坐到柜台前,盐场售卖都监罗修捧着一个盘子走到大厅中间。
“各位,这便是样盐,本日售卖盐品皆如此。”
众人齐齐围过来看,有哪些心急的捻了点放进嘴里尝了起来。
颜色很白,里面泛着些黄色,浓郁的咸味中微微有些苦涩。
这是里面未曾去除的杂质。
尽管如此,这盐也算很不错了。
有客商叫道:“罗都监,这盐比上次好多了,我看下次再来,能比上淮盐啦。”
尽管知道这是马屁,罗修还是开心,别人夸自己的东西好,当然值得骄傲。
罗修拱了拱手,说道:“各位,此次共计出售十八万斤,售价八文钱一斤,任何人皆可不限量购买。”
有人问道:“罗都监,官盐不过十文钱一斤,你这出价八文,我等如何赚钱?”
贩盐,其实挣的是辛苦钱。
因为路途花费太多,一千斤盐不过能挣一两贯钱。
进价八文钱,近处还好,远处的就要亏本。
罗修道:“各位,官盐十文一斤,其实是亏本的买卖,根据计算,价格将上涨到十五文。
各位,尔等售卖价格自己决定,想必不会亏本。”
众人合计一番,觉得有赚头。
杭州等附近州府不必说,远处的歙州、应天府、扬州,每斤也能赚两三文。
“各位,你等也知道,之所以盐的买卖不设门槛,便是为了让我朝百姓都能吃到廉价、质优之盐。
官盐因为利润微薄,各级官员并不热心,专门设立机构靡费太多,也有腐烂之隐患。
所以,盐的贩卖,还要依靠你等积极参与。”
自古以来,盐便是历代朝廷的重要收入,一直有“盐税占天下赋税之半”的说法。
明军地盘上,人口约有千万,以算人每天食盐半钱(约五克,十钱一两,十六两一斤),人食用盐的售卖营业额便有一百八十万贯。
实际上远不止这么多,因为力气活的原因,人均耗盐量要多两三倍。
加上畜牧业,农业,工业用盐,年营业额达到千万贯不难。
放到全国来说,便是亿贯营业额,七八千万贯的净利润。
如此多的收入,怎么可能不抓紧?
所以,朝廷设盐运使,负责全国的盐业生产和出售事宜,位同六部尚书。
各个产地分设都监三名,分管生产、财政和出售。
当然,再好的制度也抵不住人员的腐败。
朱明中后期,人口过亿,一年财政收入区区四百万两,简直是奇葩。
不过,等到那个时候,方天定骨头渣渣都烂完了,也操心不了那么多。
罗修,便是主管售卖的都监。
盐生产出来后,除了供应军队、朝廷、平价仓库,其余任凭百姓贩卖,转运州府,并不收税。
所以,开售以后,大厅内立刻热闹起来。
“我是杭州的,我要五百斤。”
“我是芜湖的,我要八千斤。”
“我是同安的,我要一万一万二千斤。”
“我是淮安的,我要五百斤。”
“等等,淮安便有盐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