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碧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李毅赞叹一声:“陛下果然是天纵其才。不错,除了家家户户吃粽子,南方吴楚旧地还会赛龙舟,听说江面上百舸争流,两岸看客数万,很是热闹。但春秋战国之世,多少英雄豪杰,贤王名相,为何天下人偏偏记住了一个屈子?陛下可曾想过这一节?”
李玉澄老实地摇摇头,见李毅笑吟吟地看着他,脸上一红,想了一想,道:“依朕看来,屈子忧国而死只是其一。三闾大夫文名盛极天下,记得的人自然多。”
李毅点点头,又摇摇头。
小皇帝糊涂了,有些被捉弄的感觉,沉下脸来:“朕说得到底对不对?怎的又是点头,又是摇头,先生意欲何为?”
李毅忙告罪行礼,完了,不紧不慢地又抽出一本书,摊开:
“陛下所说,不能算错,亦非完全。屈子之死流传千古,固然因其人负有盛名,比之寻常文臣武将更能为人所知。但陛下须知,世上之事不能仅看正面,还要看看反面。”
“反面?”
“正是。请问陛下,可知屈子投江,所为何事?”
“故国残破、礼仪沦丧、颠沛流离,楚王无力回天,群臣不务正业,周遭强敌环伺……”
李玉澄和他孪生姐姐一样,是个极聪明的孩子。说到此处,恍然大悟,不由得以手扶额:
“先生可是想说,百姓纪念屈子,不仅因他于民有功,一代才子。更因为楚王无道,强秦暴虐,众生敢怒不敢言,这才借着三闾大夫之名,明里祭奠,实则……”
李毅抚掌而笑:“陛下资质聪颖,天下罕有!假以时日,古之明君不能及也!”
夸奖几句,正色道:“陛下,为君者,当以怀王为鉴。亲君子,远小人,奸佞之徒更是不能容其厕身朝堂。初时,三闾大夫挽狂澜于既倒,将楚国上下整治得隐然有中兴之势。奈何政明则君清,君清则无小人容身之地。屈子为人方正,凡于国有利,不惮众口铄金,必行之。久而久之,与朝中的昏聩奸谀势同水火。此时,为君者若能有所取舍,逐小人而委君子以重任,则盛世可期。怀王反其道而行,远君子而亲小人,庶几亡国,留下千古骂名。端午之节,小民无知,但求热闹喜庆。为君者不可不察究其中深意。”
李玉澄听得连连点头,道:“先生妙解春秋,朕理会得!依先生所见,何人可称之为君子,何为小人?”
李毅见火候已到,指着刚才摊开的那本《史记》,道:“朝堂之君子,与儒家之君子,大同小异。相同者,以天下为己任,上振朝纲,下抚黎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奸佞同流。相异者,朝堂之君子行大事不惧小亏,但能有利于千秋大业,虽一时为人诟病亦无所惧。不屈不折,不计个人声名。”
小皇帝虽然聪明,毕竟只有六岁。他隐隐感到李毅所说似有所指,却又说不上来是何事。那“亲君子,远小人”之说好像也有些问题。他记性甚好,印象中应为“近贤臣,远小人”,这君子和贤臣之间能不能划上等号?从字面上看,毫无疑问,贤臣和君子是同义词,但身处皇宫,一些有意无意听到的东西提醒他,若都以君子的标准来要求,朝中恐怕一个贤臣也剩不下——太府寺卿素有清廉之名,办事也很妥当,却霸占了亲弟弟未过门的媳妇。大理寺卿更不用说,虽然秉公执法,断了不少棘手的案子,有“青天”之名,但爱好古董奇珍也是名声在外。家里来路不明的稀罕物事可不少。这些人,仅以才干而论无愧于“贤臣”二字,但所作所为,与“君子”又相去甚远。更何况若是开革了这些人,一来新任未必及得上他们,二来,谁又能保证新任们不会更荒唐、更贪污?
可见无论“亲君子”还是“近贤臣”,很多时候都只是理想主义而已。
李毅见小皇帝低头沉吟,心中颇为得意,觉得今天展露的学识又为自己加了不少分。一抬头,却正对上黄启。老总管面无表情地侍立一旁,眉目间,似有些紧蹙。
这个老家伙!李毅在肚子里骂了一句。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哪儿做得不到位,每次这老太监见了自己,总是有种处处提防的感觉。
李毅的天子侍读这个职位,品级不高,地位不低,非名臣大贤或宗室中的杰出人物不能担当。盖因侍读可每天进宫,不仅如官职字面上的意思那样陪皇帝读书,更是天子的私人顾问。在一些问题上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中书省的仆射。老头儿对李毅不放心,很大程度是不想让皇帝在成长过程中过多依赖某一个人。否则平白多出个权臣,必将成为日后朝廷中的隐患。
微一走神,竟没注意到李玉澄已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先生,朕有一事不明。”
李毅猛然回过神来,又在脸上堆起微笑,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先生。朕在想,国事之浩繁,非一人所能处置,因此君王之下设有百官,各司其职。若是三闾大夫以一人之力便能力挽狂澜,那何需怀王和众臣,此事,当是史书夸大。朕虽然读书不多,也知道要造就盛世,必须上下同心,各尽其力,不知对也不对?”
李毅点点头。突然发觉,小皇帝比他一直所认为的更有见地,更明是非,或者说——更难掌控。
这可不是件好事。
李玉澄接着说道:“既如此,屈子以好恶而诽鄙同僚,岂非误国之举?朕从未见哪一朝为官者全都是君子贤臣,没有一个小人。朕以为,人尽其用则为贤。屈子此举,似乎是正气浩然,实则自绝于朝堂。留三闾则群臣袖手,应群臣则三闾必逐,两害相权取其轻,非怀王之过。”
李毅神色间有些不悦,道:“陛下,怀王昏庸,已有公论,似不必另辟蹊径加以解释。”
李玉澄反问道:“先生之才,比之屈子不遑多让。敢问先生能否尽逐朝中小人,独当大任?”
李毅被这个六岁的小孩子实实在在噎住了,正搜肠刮肚间,见黄启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心中一慌,已跪了下去。
“微臣不才,不敢说效法屈子,但陛下若是放心,微臣自当鞠躬尽瘁,不使跳梁为害天下。”话说出口,李毅才觉得后怕。他这是在赌,一场豪赌,赌的小皇帝对他的信任。赌赢了,就能渡过眼前的危机,说不定还能给皇帝留下一个为人坦荡的印象。赌输了,便会让皇帝觉得他只是个投机取巧的弄臣,今生再要重获信任那是难上加难。
但他还是要赌一把。政治本身就是赌博,更何况,他确实不想让苏合人身后的那个“跳梁”来到中原这个“天下”为非作歹。
李玉澄聪敏是聪敏,到底涉世不深,不太懂得人心险恶。听李毅如此说,竟是信以为真,极为高兴。觉得自己找到了亲政后的一位重臣,可委以国事的宰执。当下扶起他,道:
“先生不必多礼。朕信得过先生,我们君臣二人定能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来!朕不是怀王,先生也不是屈子。他们做不到的,我们未必也做不到。”
喜出望外的投机者重又跪倒叩头,口中称颂不已。用眼角的余光瞟去,黄启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李毅心中的一个角落,某种正在慢慢膨胀的东西咧开嘴,笑了。
——————————————————————————
注:关于屈原的问题可去百度搜索,有这个词条的百科。
PS,虽然知道说抱歉也没用,但这几天因为公司里的事更新慢了,还是恳请大家谅解。
/>
李毅赞叹一声:“陛下果然是天纵其才。不错,除了家家户户吃粽子,南方吴楚旧地还会赛龙舟,听说江面上百舸争流,两岸看客数万,很是热闹。但春秋战国之世,多少英雄豪杰,贤王名相,为何天下人偏偏记住了一个屈子?陛下可曾想过这一节?”
李玉澄老实地摇摇头,见李毅笑吟吟地看着他,脸上一红,想了一想,道:“依朕看来,屈子忧国而死只是其一。三闾大夫文名盛极天下,记得的人自然多。”
李毅点点头,又摇摇头。
小皇帝糊涂了,有些被捉弄的感觉,沉下脸来:“朕说得到底对不对?怎的又是点头,又是摇头,先生意欲何为?”
李毅忙告罪行礼,完了,不紧不慢地又抽出一本书,摊开:
“陛下所说,不能算错,亦非完全。屈子之死流传千古,固然因其人负有盛名,比之寻常文臣武将更能为人所知。但陛下须知,世上之事不能仅看正面,还要看看反面。”
“反面?”
“正是。请问陛下,可知屈子投江,所为何事?”
“故国残破、礼仪沦丧、颠沛流离,楚王无力回天,群臣不务正业,周遭强敌环伺……”
李玉澄和他孪生姐姐一样,是个极聪明的孩子。说到此处,恍然大悟,不由得以手扶额:
“先生可是想说,百姓纪念屈子,不仅因他于民有功,一代才子。更因为楚王无道,强秦暴虐,众生敢怒不敢言,这才借着三闾大夫之名,明里祭奠,实则……”
李毅抚掌而笑:“陛下资质聪颖,天下罕有!假以时日,古之明君不能及也!”
夸奖几句,正色道:“陛下,为君者,当以怀王为鉴。亲君子,远小人,奸佞之徒更是不能容其厕身朝堂。初时,三闾大夫挽狂澜于既倒,将楚国上下整治得隐然有中兴之势。奈何政明则君清,君清则无小人容身之地。屈子为人方正,凡于国有利,不惮众口铄金,必行之。久而久之,与朝中的昏聩奸谀势同水火。此时,为君者若能有所取舍,逐小人而委君子以重任,则盛世可期。怀王反其道而行,远君子而亲小人,庶几亡国,留下千古骂名。端午之节,小民无知,但求热闹喜庆。为君者不可不察究其中深意。”
李玉澄听得连连点头,道:“先生妙解春秋,朕理会得!依先生所见,何人可称之为君子,何为小人?”
李毅见火候已到,指着刚才摊开的那本《史记》,道:“朝堂之君子,与儒家之君子,大同小异。相同者,以天下为己任,上振朝纲,下抚黎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奸佞同流。相异者,朝堂之君子行大事不惧小亏,但能有利于千秋大业,虽一时为人诟病亦无所惧。不屈不折,不计个人声名。”
小皇帝虽然聪明,毕竟只有六岁。他隐隐感到李毅所说似有所指,却又说不上来是何事。那“亲君子,远小人”之说好像也有些问题。他记性甚好,印象中应为“近贤臣,远小人”,这君子和贤臣之间能不能划上等号?从字面上看,毫无疑问,贤臣和君子是同义词,但身处皇宫,一些有意无意听到的东西提醒他,若都以君子的标准来要求,朝中恐怕一个贤臣也剩不下——太府寺卿素有清廉之名,办事也很妥当,却霸占了亲弟弟未过门的媳妇。大理寺卿更不用说,虽然秉公执法,断了不少棘手的案子,有“青天”之名,但爱好古董奇珍也是名声在外。家里来路不明的稀罕物事可不少。这些人,仅以才干而论无愧于“贤臣”二字,但所作所为,与“君子”又相去甚远。更何况若是开革了这些人,一来新任未必及得上他们,二来,谁又能保证新任们不会更荒唐、更贪污?
可见无论“亲君子”还是“近贤臣”,很多时候都只是理想主义而已。
李毅见小皇帝低头沉吟,心中颇为得意,觉得今天展露的学识又为自己加了不少分。一抬头,却正对上黄启。老总管面无表情地侍立一旁,眉目间,似有些紧蹙。
这个老家伙!李毅在肚子里骂了一句。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哪儿做得不到位,每次这老太监见了自己,总是有种处处提防的感觉。
李毅的天子侍读这个职位,品级不高,地位不低,非名臣大贤或宗室中的杰出人物不能担当。盖因侍读可每天进宫,不仅如官职字面上的意思那样陪皇帝读书,更是天子的私人顾问。在一些问题上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中书省的仆射。老头儿对李毅不放心,很大程度是不想让皇帝在成长过程中过多依赖某一个人。否则平白多出个权臣,必将成为日后朝廷中的隐患。
微一走神,竟没注意到李玉澄已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先生,朕有一事不明。”
李毅猛然回过神来,又在脸上堆起微笑,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先生。朕在想,国事之浩繁,非一人所能处置,因此君王之下设有百官,各司其职。若是三闾大夫以一人之力便能力挽狂澜,那何需怀王和众臣,此事,当是史书夸大。朕虽然读书不多,也知道要造就盛世,必须上下同心,各尽其力,不知对也不对?”
李毅点点头。突然发觉,小皇帝比他一直所认为的更有见地,更明是非,或者说——更难掌控。
这可不是件好事。
李玉澄接着说道:“既如此,屈子以好恶而诽鄙同僚,岂非误国之举?朕从未见哪一朝为官者全都是君子贤臣,没有一个小人。朕以为,人尽其用则为贤。屈子此举,似乎是正气浩然,实则自绝于朝堂。留三闾则群臣袖手,应群臣则三闾必逐,两害相权取其轻,非怀王之过。”
李毅神色间有些不悦,道:“陛下,怀王昏庸,已有公论,似不必另辟蹊径加以解释。”
李玉澄反问道:“先生之才,比之屈子不遑多让。敢问先生能否尽逐朝中小人,独当大任?”
李毅被这个六岁的小孩子实实在在噎住了,正搜肠刮肚间,见黄启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心中一慌,已跪了下去。
“微臣不才,不敢说效法屈子,但陛下若是放心,微臣自当鞠躬尽瘁,不使跳梁为害天下。”话说出口,李毅才觉得后怕。他这是在赌,一场豪赌,赌的小皇帝对他的信任。赌赢了,就能渡过眼前的危机,说不定还能给皇帝留下一个为人坦荡的印象。赌输了,便会让皇帝觉得他只是个投机取巧的弄臣,今生再要重获信任那是难上加难。
但他还是要赌一把。政治本身就是赌博,更何况,他确实不想让苏合人身后的那个“跳梁”来到中原这个“天下”为非作歹。
李玉澄聪敏是聪敏,到底涉世不深,不太懂得人心险恶。听李毅如此说,竟是信以为真,极为高兴。觉得自己找到了亲政后的一位重臣,可委以国事的宰执。当下扶起他,道:
“先生不必多礼。朕信得过先生,我们君臣二人定能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来!朕不是怀王,先生也不是屈子。他们做不到的,我们未必也做不到。”
喜出望外的投机者重又跪倒叩头,口中称颂不已。用眼角的余光瞟去,黄启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李毅心中的一个角落,某种正在慢慢膨胀的东西咧开嘴,笑了。
——————————————————————————
注:关于屈原的问题可去百度搜索,有这个词条的百科。
PS,虽然知道说抱歉也没用,但这几天因为公司里的事更新慢了,还是恳请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