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军营 (1/2)
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活在南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军屯驻营寨,按照时间、军情大概分三类,一种是永固营寨,这种多用黄土夯建,就像是座小城池一样,一般面对的是那种一打就是一两年的持久战事。
另外一种是面对三五个月的战事,这种营寨没有永固工事,多是选险要地势再配上壕沟、栅栏、鹿角这些防御工事,战事打完,拆了就走。
最后一种便是一次性营寨,一般多是在行军路上的宿夜营地,搭建营寨的材料多是附近山林中的树木,再配上自带的一些工事,分分钟齐活,图得就是快,第二天也不用管扔了就走。
右川大营的营造情况当然是依照第二种了,又因为中间的矮山头,远远看去就像是个箭靶。
中军大营驻在中心点,重要人员、机密文书,军机大事都在这里面,可以说是整个军营的首脑之地,所以也叫做帅帐。
离中军帅帐最近的一圈营房,住的是马军,俗称骑兵营,这圈营房里最重要的是战马,而不是骑卒。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的地位就相当于后世的坦克,钟锋陷阵、刺探情报、骚扰拦截许多重要场合都要用到它们,宋朝的战马很少,哪怕是全盛时期的大宋,战马也只有那么一丢丢,更何况仅剩下半壁江山的残宋。
在军中,战马的性命要高于战兵,因此,五匹马换顶乌纱帽的事儿就不是空穴来风,官员的品级与战马的数量挂钩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谁让这大宋没了养马地!
骑兵营的外圈是步军营,步军分三类:重甲兵、轻甲兵和穿着一层号衣的普通军卒。
大宋的甲胄可以说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步人甲,是用百炼钢锻打造成的铁片,再用结实牛筋绳串联在一起,浑身上下只露着眼睛,有些铁头盔上还有铁纱网来保护眼睛,这一套铁甲得重二三十公斤,能穿上这种甲胄的,多是些膀大腰宽的高个硬汉。
轻甲就简单多了,大多是铁片与牛皮的混合物,有的干脆只是皮甲,这类轻家制造起来速度快、成本也低,所以这军中轻甲兵人数也是最多的,没办法这大宋不光缺马也缺铁。
步军人数要比马军人数多五倍,也就是五个步军顶人家一个骑兵,所以双方地位也是差的很多,人家马军营每天都有一顿干饭吃,偶尔还能捞到一片肥肉,而步兵却只能吃到浓粥。
步军营的后面是杂兵营,也就是淄重兵、辅兵、医护兵、火头兵这些杂职人员。
像下边州县来的兵丁、民团一般都充当辅兵,淄重兵则是从征调来的民夫里选力气大的充任。
这圈杂兵营外围住的是来自各州县的民夫丁役,俗称“跑腿营”,意思是跑腿干活的人。
民夫营外围是弓弩营,把他们排在外面不是说他们地位最低,而是职能的作用,当敌兵袭营时,他们这帮射手也能第一时间赶去支援。
弓弩营最外围就是各种防守大营的关卡和巡逻的兵士。
从宿营地来看,军种的不同代表着地位不同,说到地位,大宋除了官员品级不同外,这军中的士兵也严格分着不同的等级。
北宋时分禁兵和厢兵,里面又分上、中、下三等,北廷南渡后,禁兵改名为屯驻大军,里面的士兵分效
用、军兵两级,这其中还有一种特殊兵种,叫做使臣。
使臣是八、九品这些低等武阶官的总称,使臣一般不会去带兵打仗,他们有着自身的差事,比如说负责担任侦察任务的探事使臣,还有给将军管印的背印使臣等等区分。
当然有些使臣也会带兵打仗,所以在军卒又分使臣、效用,军兵三级,后来宋孝宗时期对军队进行了改制,实行效用、军兵两等级兵制。
效用是啥意思?嗯,就是从民间良家子中招募来为国事效力的兵士,人家是良家子出身,所以这个身份和待遇那是比普通军兵都要高很多,普通征来的士卒唤做“长行”,以前都要在脸上或者胳膊上刺上所属军营的字号,但是人家效用不用,不但不刺字人家的军饷还比你高一倍,发下来的米粮布帛这些赏赐也比你拿着多,因为人家的出身地位比你高。
打着打着仗,心情不好了就可以把手里的武器一丢,找将军说我要回家读书考科举,那将军就得认真的考虑,是放人回去或者赏他一顿鞭子,若是长行,一般会直接赏鞭子。
刺字制的废除以及效用普及,是南宋兵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也使得民间良家子以及那些爱国之士纷纷应募军中,让南宋军中的战斗力瞬间提升不少,这也从侧面看出,南宋士兵的社会地位在逐渐提高。
但是,南宋的步子从最初就已经走错,就像是埃及的金字塔,士兵地位再提高也还是在金字塔的最底层挣扎。
一个小兵若想努力的往上爬,凭着年头能在三年后当上管十个人的火长,再往上就得需要看你是否弓马娴熟、武艺高超,若是每次考核都评优等,然后就能当上管五十... -->>
大军屯驻营寨,按照时间、军情大概分三类,一种是永固营寨,这种多用黄土夯建,就像是座小城池一样,一般面对的是那种一打就是一两年的持久战事。
另外一种是面对三五个月的战事,这种营寨没有永固工事,多是选险要地势再配上壕沟、栅栏、鹿角这些防御工事,战事打完,拆了就走。
最后一种便是一次性营寨,一般多是在行军路上的宿夜营地,搭建营寨的材料多是附近山林中的树木,再配上自带的一些工事,分分钟齐活,图得就是快,第二天也不用管扔了就走。
右川大营的营造情况当然是依照第二种了,又因为中间的矮山头,远远看去就像是个箭靶。
中军大营驻在中心点,重要人员、机密文书,军机大事都在这里面,可以说是整个军营的首脑之地,所以也叫做帅帐。
离中军帅帐最近的一圈营房,住的是马军,俗称骑兵营,这圈营房里最重要的是战马,而不是骑卒。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的地位就相当于后世的坦克,钟锋陷阵、刺探情报、骚扰拦截许多重要场合都要用到它们,宋朝的战马很少,哪怕是全盛时期的大宋,战马也只有那么一丢丢,更何况仅剩下半壁江山的残宋。
在军中,战马的性命要高于战兵,因此,五匹马换顶乌纱帽的事儿就不是空穴来风,官员的品级与战马的数量挂钩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谁让这大宋没了养马地!
骑兵营的外圈是步军营,步军分三类:重甲兵、轻甲兵和穿着一层号衣的普通军卒。
大宋的甲胄可以说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步人甲,是用百炼钢锻打造成的铁片,再用结实牛筋绳串联在一起,浑身上下只露着眼睛,有些铁头盔上还有铁纱网来保护眼睛,这一套铁甲得重二三十公斤,能穿上这种甲胄的,多是些膀大腰宽的高个硬汉。
轻甲就简单多了,大多是铁片与牛皮的混合物,有的干脆只是皮甲,这类轻家制造起来速度快、成本也低,所以这军中轻甲兵人数也是最多的,没办法这大宋不光缺马也缺铁。
步军人数要比马军人数多五倍,也就是五个步军顶人家一个骑兵,所以双方地位也是差的很多,人家马军营每天都有一顿干饭吃,偶尔还能捞到一片肥肉,而步兵却只能吃到浓粥。
步军营的后面是杂兵营,也就是淄重兵、辅兵、医护兵、火头兵这些杂职人员。
像下边州县来的兵丁、民团一般都充当辅兵,淄重兵则是从征调来的民夫里选力气大的充任。
这圈杂兵营外围住的是来自各州县的民夫丁役,俗称“跑腿营”,意思是跑腿干活的人。
民夫营外围是弓弩营,把他们排在外面不是说他们地位最低,而是职能的作用,当敌兵袭营时,他们这帮射手也能第一时间赶去支援。
弓弩营最外围就是各种防守大营的关卡和巡逻的兵士。
从宿营地来看,军种的不同代表着地位不同,说到地位,大宋除了官员品级不同外,这军中的士兵也严格分着不同的等级。
北宋时分禁兵和厢兵,里面又分上、中、下三等,北廷南渡后,禁兵改名为屯驻大军,里面的士兵分效
用、军兵两级,这其中还有一种特殊兵种,叫做使臣。
使臣是八、九品这些低等武阶官的总称,使臣一般不会去带兵打仗,他们有着自身的差事,比如说负责担任侦察任务的探事使臣,还有给将军管印的背印使臣等等区分。
当然有些使臣也会带兵打仗,所以在军卒又分使臣、效用,军兵三级,后来宋孝宗时期对军队进行了改制,实行效用、军兵两等级兵制。
效用是啥意思?嗯,就是从民间良家子中招募来为国事效力的兵士,人家是良家子出身,所以这个身份和待遇那是比普通军兵都要高很多,普通征来的士卒唤做“长行”,以前都要在脸上或者胳膊上刺上所属军营的字号,但是人家效用不用,不但不刺字人家的军饷还比你高一倍,发下来的米粮布帛这些赏赐也比你拿着多,因为人家的出身地位比你高。
打着打着仗,心情不好了就可以把手里的武器一丢,找将军说我要回家读书考科举,那将军就得认真的考虑,是放人回去或者赏他一顿鞭子,若是长行,一般会直接赏鞭子。
刺字制的废除以及效用普及,是南宋兵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也使得民间良家子以及那些爱国之士纷纷应募军中,让南宋军中的战斗力瞬间提升不少,这也从侧面看出,南宋士兵的社会地位在逐渐提高。
但是,南宋的步子从最初就已经走错,就像是埃及的金字塔,士兵地位再提高也还是在金字塔的最底层挣扎。
一个小兵若想努力的往上爬,凭着年头能在三年后当上管十个人的火长,再往上就得需要看你是否弓马娴熟、武艺高超,若是每次考核都评优等,然后就能当上管五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