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77xs.la,大明·徐后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洪武帝兴师问罪,徐妙仪将欲加之罪逐一驳回,还大叫委屈,故意将此事扯到了削藩上,就是只字不提背后算计她的罪魁祸首东宫。
因为她很清楚,洪武帝在乎嫡庶,在他心里,东宫作为皇权继承人,比任何一个藩王都重要。那年凤阳遭遇地动水灾,明知是东宫太子赈灾失误,却要朱棣背黑锅,以免伤了太子的名誉和威信。
所以在这个时候,明知东宫在背后算计,但徐妙仪绝对不能说东宫半个“不”字,即使她铁证如山,洪武帝也会装聋作哑,反过来还要打压她。
就像当年她和朱棣死里逃生,指认李善长是谢再兴冤案的制造者,洪武帝明知有疑,却将朱棣夺爵,发配边关。
种种教训,使得徐妙仪捉摸出了应对洪武帝的正确方法:一个以政治利益为主的帝王,别想着和他讲道理,讲证据。最有效的法子,就是避免和东宫正面交锋,同时唤起洪武帝对儿子们的爱护之心。
藩王们虽然排在东宫之后,但比起整天叫嚷削藩的朝臣,洪武帝明显是偏心自己儿子的,他对大明九边的防卫,一直期望于儿子们,而不是武将。
洪武帝觉得徐妙仪性子叛逆强悍,他担心朱棣“近墨则黑”,只要徐妙仪有任何出格之处,他都心生忌惮,觉得徐妙仪在怂恿朱棣,联合藩王,和东宫作对。
可徐妙仪偏偏不提东宫,表明自己是为了保护燕地和皇室和睦。洪武帝觉得自己是不是把徐妙仪想得太有野心了?这个儿媳妇或许只想当好燕王妃,尽一个长媳的责任而已?
心中对徐妙仪的疑虑暂时消除,洪武帝依然板着脸说道:“自从朕决定‘法古建邦’,重用藩王,朝廷就一片反对之声,至今也是如此。只是你应该牢记自己的本分,妇人不得干政,朝廷削藩闹的再厉害,和你一介妇人有何相关?”
徐妙仪见好就收,赶紧认错,“四郎这次回来,身上新伤覆旧伤,媳妇很心疼,他豁出命保卫大明江山,却无端被那些安享太平的人指责。媳妇和王妃们聚会听个戏,也被人污蔑是藩王们要图谋不轨,一时气不过,替四郎抱不平,说错话了,请皇上恕罪。媳妇以后不会再提朝廷上的事情,一切有皇上做主,反正别人再怎么议论,皇上都不会疑心亏待自己儿子的。”
听到最后一句话,洪武帝被说中了心思,说道:“你真如此认为?”
徐妙仪笑道:“当然了,媳妇也是三个孩子的娘呢,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分给孩子们,怎会亏待他们。只是四郎是男子,顾忌着当父亲的尊严,对炽儿要求严格,很少给个笑脸,现在跟着习武,每天射满两百支箭才肯放他吃饭。不过媳妇知道,他对炽儿的爱,并不比媳妇少。皇上也是当父亲的,想必这心思都是一样的。”
洪武帝见徐妙仪在大事上还算乖顺听话,便不再训她,表情稍稍缓和,说道:“炽儿是你们的长子,将来要继承王爵,要求当然要严格些。只是你请王妃们聚会听戏,妯娌交好,亲如姐妹,这是好事,朕不是因这个教训你……你为何独独漏下了东宫侄儿媳妇马氏?”
徐妙仪暗自腹诽道:引狼入室?我傻呀!
徐妙仪笑道:“马氏刚刚嫁入皇室,论理,我们这些当婶婶的应该关心这头一个侄儿媳妇。媳妇本想下帖子请马氏一道去避暑山庄聚会,可是听说马氏有孕在身,不便出行,就作罢了。等她平安生产,出了月子,媳妇肯定会邀请她一聚。”
反正等马氏出了月子,我们也该各自去藩地就藩了,东宫休想有机会拉拢任何一个藩王。
洪武帝一想,徐妙仪说的有道理,马氏肚子里是第四代头一个孩子,还是皇家子嗣更重要些。
洪武帝摆了摆手,“好了,你退下吧,大本堂即将散学,你和炽儿一道回府。你回去和四郎说,炽儿在大本堂也习武,每天早上两百支箭太多了,减一半吧,小孩子长身体的时候,莫要太过劳累,拔苗助长了。”
就这样,徐妙仪有惊无险的过关了。胡善围亲自送徐妙仪出宫,低声说道:“你胆子够大的,敢和皇上争辩。”
徐妙仪胸有成竹,“你放心吧,以前摔了不少跟斗,现在懂得一些和皇上相处的规则,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直言力争,什么时候必须要隐忍不发。”
胡善围惊魂未定,“虽说如此,你也要小心,皇上头疼病发作的时候,很是暴躁,喜怒无常,别撞到枪口上了。”
胡善围善意提醒,徐妙仪点头说道:“好,我记住了。”
胡善围忧虑之色未消,“我劝你一句,东宫那边千万不能碰。”
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打开天窗说亮话,不用遮遮掩掩。
徐妙仪说道:“我没碰,我也不想碰,我知道任何一个藩王碰到东宫,都是以卵击石。是东宫自己疑心病太重,非要挑拨我们藩王。吕侧妃故意将王保保去世的消息告诉邓铭,又将秦王妃和周王的旧情泄露给了周王妃,搅合得藩王们夫妻反目,内斗成仇。”
徐妙仪眼神有些厌恶,“吕侧妃这些年在东宫步步为营,得太子宠爱,还生了几个好儿子,西风压倒东风,可是她不... -->>
洪武帝兴师问罪,徐妙仪将欲加之罪逐一驳回,还大叫委屈,故意将此事扯到了削藩上,就是只字不提背后算计她的罪魁祸首东宫。
因为她很清楚,洪武帝在乎嫡庶,在他心里,东宫作为皇权继承人,比任何一个藩王都重要。那年凤阳遭遇地动水灾,明知是东宫太子赈灾失误,却要朱棣背黑锅,以免伤了太子的名誉和威信。
所以在这个时候,明知东宫在背后算计,但徐妙仪绝对不能说东宫半个“不”字,即使她铁证如山,洪武帝也会装聋作哑,反过来还要打压她。
就像当年她和朱棣死里逃生,指认李善长是谢再兴冤案的制造者,洪武帝明知有疑,却将朱棣夺爵,发配边关。
种种教训,使得徐妙仪捉摸出了应对洪武帝的正确方法:一个以政治利益为主的帝王,别想着和他讲道理,讲证据。最有效的法子,就是避免和东宫正面交锋,同时唤起洪武帝对儿子们的爱护之心。
藩王们虽然排在东宫之后,但比起整天叫嚷削藩的朝臣,洪武帝明显是偏心自己儿子的,他对大明九边的防卫,一直期望于儿子们,而不是武将。
洪武帝觉得徐妙仪性子叛逆强悍,他担心朱棣“近墨则黑”,只要徐妙仪有任何出格之处,他都心生忌惮,觉得徐妙仪在怂恿朱棣,联合藩王,和东宫作对。
可徐妙仪偏偏不提东宫,表明自己是为了保护燕地和皇室和睦。洪武帝觉得自己是不是把徐妙仪想得太有野心了?这个儿媳妇或许只想当好燕王妃,尽一个长媳的责任而已?
心中对徐妙仪的疑虑暂时消除,洪武帝依然板着脸说道:“自从朕决定‘法古建邦’,重用藩王,朝廷就一片反对之声,至今也是如此。只是你应该牢记自己的本分,妇人不得干政,朝廷削藩闹的再厉害,和你一介妇人有何相关?”
徐妙仪见好就收,赶紧认错,“四郎这次回来,身上新伤覆旧伤,媳妇很心疼,他豁出命保卫大明江山,却无端被那些安享太平的人指责。媳妇和王妃们聚会听个戏,也被人污蔑是藩王们要图谋不轨,一时气不过,替四郎抱不平,说错话了,请皇上恕罪。媳妇以后不会再提朝廷上的事情,一切有皇上做主,反正别人再怎么议论,皇上都不会疑心亏待自己儿子的。”
听到最后一句话,洪武帝被说中了心思,说道:“你真如此认为?”
徐妙仪笑道:“当然了,媳妇也是三个孩子的娘呢,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分给孩子们,怎会亏待他们。只是四郎是男子,顾忌着当父亲的尊严,对炽儿要求严格,很少给个笑脸,现在跟着习武,每天射满两百支箭才肯放他吃饭。不过媳妇知道,他对炽儿的爱,并不比媳妇少。皇上也是当父亲的,想必这心思都是一样的。”
洪武帝见徐妙仪在大事上还算乖顺听话,便不再训她,表情稍稍缓和,说道:“炽儿是你们的长子,将来要继承王爵,要求当然要严格些。只是你请王妃们聚会听戏,妯娌交好,亲如姐妹,这是好事,朕不是因这个教训你……你为何独独漏下了东宫侄儿媳妇马氏?”
徐妙仪暗自腹诽道:引狼入室?我傻呀!
徐妙仪笑道:“马氏刚刚嫁入皇室,论理,我们这些当婶婶的应该关心这头一个侄儿媳妇。媳妇本想下帖子请马氏一道去避暑山庄聚会,可是听说马氏有孕在身,不便出行,就作罢了。等她平安生产,出了月子,媳妇肯定会邀请她一聚。”
反正等马氏出了月子,我们也该各自去藩地就藩了,东宫休想有机会拉拢任何一个藩王。
洪武帝一想,徐妙仪说的有道理,马氏肚子里是第四代头一个孩子,还是皇家子嗣更重要些。
洪武帝摆了摆手,“好了,你退下吧,大本堂即将散学,你和炽儿一道回府。你回去和四郎说,炽儿在大本堂也习武,每天早上两百支箭太多了,减一半吧,小孩子长身体的时候,莫要太过劳累,拔苗助长了。”
就这样,徐妙仪有惊无险的过关了。胡善围亲自送徐妙仪出宫,低声说道:“你胆子够大的,敢和皇上争辩。”
徐妙仪胸有成竹,“你放心吧,以前摔了不少跟斗,现在懂得一些和皇上相处的规则,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直言力争,什么时候必须要隐忍不发。”
胡善围惊魂未定,“虽说如此,你也要小心,皇上头疼病发作的时候,很是暴躁,喜怒无常,别撞到枪口上了。”
胡善围善意提醒,徐妙仪点头说道:“好,我记住了。”
胡善围忧虑之色未消,“我劝你一句,东宫那边千万不能碰。”
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打开天窗说亮话,不用遮遮掩掩。
徐妙仪说道:“我没碰,我也不想碰,我知道任何一个藩王碰到东宫,都是以卵击石。是东宫自己疑心病太重,非要挑拨我们藩王。吕侧妃故意将王保保去世的消息告诉邓铭,又将秦王妃和周王的旧情泄露给了周王妃,搅合得藩王们夫妻反目,内斗成仇。”
徐妙仪眼神有些厌恶,“吕侧妃这些年在东宫步步为营,得太子宠爱,还生了几个好儿子,西风压倒东风,可是她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