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借天改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迷惑,不知道自己说这番话的意思是什么,只好开始细细讲解:“陛下,首先,盐钱在百姓的生活中,所占的支出是不是多了点,这是必须的生活物品,占了这么大的支出,百姓还有钱买其他物品么,他们的生活能好么?”
“钟师傅说的有理,但盐税自古以来都是朝廷的一大收入来源,如果价格太低的话,朝廷就收不到多少税了。”崇祯皇帝解释道。
“陛下,朝廷收税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钟进卫追问道。
从大道理来讲,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往往不是。崇祯皇帝一下不知道怎么跟钟进卫解释。
钟进卫也不等崇祯皇帝的解释,直接道:“陛下,盐价定的高,其实收的税也不一定就多。”
“此言何解?”崇祯皇帝不明白了,很浅显的道理,怎么可能会是错的呢。
“陛下,您听说过私盐么?”
这个,当然听说过,只要是当皇帝的,就没有不知道私盐的。
“官府的盐价定高了,就会有私盐的买卖空间。说句实话,陛下,官盐要定的太高,老百姓承受不起超出购买能力范围的必需品价格之后,无论朝廷怎么禁止,都会有人去购买私盐,因为私盐便宜啊,而且,据说私盐比官盐的品质还要好。”
崇祯皇帝正在考虑这种百姓算不算刁民的时候,钟进卫继续讲述他的理由:“陛下,如此一来,私盐这部分内容,朝廷是不是就没有征税,这部分税就白白的没了。”
崇祯皇帝听钟进卫这么一讲,觉得官盐定的太高,私盐就越猖獗,私盐越猖獗,朝廷收的税就更少了,是这么个道理。
钟进卫说到这里的时候,转身问一边的王承恩道:“王公公,你们东厂是否有对全国主要地区盐价的调查报告?”
王承恩看看崇祯皇帝,这种情报也是绝密之一,在皇上面前,可不敢私自的说。
崇祯皇帝显然对钟进卫没有什么想隐瞒的,而且他自己其实也是不知道。于是他也问王承恩道:“大伴,可有这个报告?”
“陛下,是有这么一份报告,是天启年间时为调控两淮盐价所做的查探。”王承恩据实回答道。
崇祯皇帝问出结果来了,就看向钟进卫,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钟进卫见王承恩说有,他也不想让王承恩拿过来看,那个奏章肯定是没有加标点符号的,才懒得看呢。
钟进卫直接问王承恩道:“王公公,您应该看过那个报告,我想请问下,一般来讲,私盐和官盐价格的比例是多少?”
“私盐和官盐价格之比约是一比二到一比四左右。品质相差大的比例就少一点,品质相差不大的,价格就相差大一些。”王承恩如实回答道。
“好,我再问您,全国的人口一年所需的食盐约需多少斤,官盐的销量是多少斤?”钟进卫继续问道。
这个问题不是很好回答,王承恩沉默了下,心里快速进行估算,然后答道:“大明一年所需食盐大概在十八亿斤上下,官盐销量基本是固定的五亿斤左右。”
也就是说,私盐一年大概的销量是十三亿斤,占了官盐销量的三倍左右。
钟进卫问明白了情况,就转身向崇祯皇帝道:“陛下,您应该可以看出来了,朝廷一年,要损失多少盐税。而这,就是因为官盐定价太高,给了私盐售卖空间的结果。”
钟进卫又给崇祯皇帝算了一笔账:“假定官盐降价一半,销量上升一倍,收税就和现在相差不多,但百姓付出的生活成本就降低了一倍,朝廷还有三亿斤的盐可以再收税。百姓和朝廷都能得利。这就是降低官盐价格的好处。”
崇祯皇帝越听到后面就越是吃惊,要按照钟进卫的算法的话,降低官盐价格,挤掉私盐,好处有这么多啊。
其实还不只这点好处,崇祯皇帝不知道而已。还有因此引起的连锁反应,比如拿原本买盐的钱又去买其他物品,或者买多点盐去腌鱼之类,促进其他行业的繁荣等等。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又有点疑惑,就问钟进卫道:“降低官盐就可以实现了?”
迷惑,不知道自己说这番话的意思是什么,只好开始细细讲解:“陛下,首先,盐钱在百姓的生活中,所占的支出是不是多了点,这是必须的生活物品,占了这么大的支出,百姓还有钱买其他物品么,他们的生活能好么?”
“钟师傅说的有理,但盐税自古以来都是朝廷的一大收入来源,如果价格太低的话,朝廷就收不到多少税了。”崇祯皇帝解释道。
“陛下,朝廷收税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钟进卫追问道。
从大道理来讲,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往往不是。崇祯皇帝一下不知道怎么跟钟进卫解释。
钟进卫也不等崇祯皇帝的解释,直接道:“陛下,盐价定的高,其实收的税也不一定就多。”
“此言何解?”崇祯皇帝不明白了,很浅显的道理,怎么可能会是错的呢。
“陛下,您听说过私盐么?”
这个,当然听说过,只要是当皇帝的,就没有不知道私盐的。
“官府的盐价定高了,就会有私盐的买卖空间。说句实话,陛下,官盐要定的太高,老百姓承受不起超出购买能力范围的必需品价格之后,无论朝廷怎么禁止,都会有人去购买私盐,因为私盐便宜啊,而且,据说私盐比官盐的品质还要好。”
崇祯皇帝正在考虑这种百姓算不算刁民的时候,钟进卫继续讲述他的理由:“陛下,如此一来,私盐这部分内容,朝廷是不是就没有征税,这部分税就白白的没了。”
崇祯皇帝听钟进卫这么一讲,觉得官盐定的太高,私盐就越猖獗,私盐越猖獗,朝廷收的税就更少了,是这么个道理。
钟进卫说到这里的时候,转身问一边的王承恩道:“王公公,你们东厂是否有对全国主要地区盐价的调查报告?”
王承恩看看崇祯皇帝,这种情报也是绝密之一,在皇上面前,可不敢私自的说。
崇祯皇帝显然对钟进卫没有什么想隐瞒的,而且他自己其实也是不知道。于是他也问王承恩道:“大伴,可有这个报告?”
“陛下,是有这么一份报告,是天启年间时为调控两淮盐价所做的查探。”王承恩据实回答道。
崇祯皇帝问出结果来了,就看向钟进卫,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钟进卫见王承恩说有,他也不想让王承恩拿过来看,那个奏章肯定是没有加标点符号的,才懒得看呢。
钟进卫直接问王承恩道:“王公公,您应该看过那个报告,我想请问下,一般来讲,私盐和官盐价格的比例是多少?”
“私盐和官盐价格之比约是一比二到一比四左右。品质相差大的比例就少一点,品质相差不大的,价格就相差大一些。”王承恩如实回答道。
“好,我再问您,全国的人口一年所需的食盐约需多少斤,官盐的销量是多少斤?”钟进卫继续问道。
这个问题不是很好回答,王承恩沉默了下,心里快速进行估算,然后答道:“大明一年所需食盐大概在十八亿斤上下,官盐销量基本是固定的五亿斤左右。”
也就是说,私盐一年大概的销量是十三亿斤,占了官盐销量的三倍左右。
钟进卫问明白了情况,就转身向崇祯皇帝道:“陛下,您应该可以看出来了,朝廷一年,要损失多少盐税。而这,就是因为官盐定价太高,给了私盐售卖空间的结果。”
钟进卫又给崇祯皇帝算了一笔账:“假定官盐降价一半,销量上升一倍,收税就和现在相差不多,但百姓付出的生活成本就降低了一倍,朝廷还有三亿斤的盐可以再收税。百姓和朝廷都能得利。这就是降低官盐价格的好处。”
崇祯皇帝越听到后面就越是吃惊,要按照钟进卫的算法的话,降低官盐价格,挤掉私盐,好处有这么多啊。
其实还不只这点好处,崇祯皇帝不知道而已。还有因此引起的连锁反应,比如拿原本买盐的钱又去买其他物品,或者买多点盐去腌鱼之类,促进其他行业的繁荣等等。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又有点疑惑,就问钟进卫道:“降低官盐就可以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