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xs.la,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但是,还有一件大事没有解决。
这就是继承人问题,晋爵为魏公,地位还在刘氏宗王之上,按说应该明确继承人了,但曹操似乎还没有这方面的意思。这一年曹丕27岁,曹植22岁,作为曹操在世最年长的儿子,情况对曹丕来说有些不妙。
就在这一年,曹植由平原侯被改封为临菑侯,平原指的不是平原国,而是平原国下面的平原县,即今山东省平原县,曹植改封后爵位仍然是县侯,但临菑是古代齐国国都,是目前青州刺史部的重镇,不是平原县所可以比的。这次改封只涉及曹植一人,背后有没有其他更深的用意,让大家不由得要进行一番猜测。
曹植的平原侯是建安十六年(211)受封的,这一年献帝从曹操辞让的三万户食邑中拿出了15000户分别转封给曹操的三个儿子,每人食邑5000户。这是曹操的儿子们第一次受封爵位,这三个儿子分别是曹植、曹据和曹豹,其中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这里面,没有曹丕。
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其中卞氏生的有四个,建安十六年(211)曹丕25岁,年龄最大;其次是曹彰,年龄不详,介于21岁到24岁之间;曹植20岁,排第三;还有一个名叫曹熊,死得比较早。
曹丕并不是曹操的长子,之前说过曹操的长子名叫曹昂,是刘氏所生,在征讨张绣时战死于南阳郡。曹操之前最喜欢的儿子是曹冲,是环氏所生,他因病死于赤壁之战那年。
除了以上这六个儿子,曹操其他19个儿子分别是:刘氏所生的曹铄,环氏所生的曹据、曹宇,杜氏所生的曹林、曹衮,秦氏所生的曹玹、曹峻,尹氏所生的曹矩,王氏所生的曹干,孙氏所生的曹上、曹彪、曹勤,李氏所生的曹乘、曹整、曹京,周氏所生的曹均,宋氏所生的曹徽,赵氏所生的曹茂,刘氏所生的曹棘,他们的年龄大都不详。最后的这个刘氏,不是曹昂的母亲,是另一个刘氏。
此外,曹操至少还有两位养子,一个是何晏,一个是秦朗。
曹熊、曹铄、曹上、曹勤、曹乘、曹京等几个儿子早殇,比较活跃的儿子除曹丕、曹彰、曹植外还有曹据、曹宇、曹林、曹玹等几个。曹操对他们都很重视,尤其是他们早期的教育,抓得很紧。据史书的记载,曹丕八岁时就能写文章,博览经传典籍及诸子百家,而且体育方面也很突出,善于骑射,尤其喜欢击剑运动。
曹丕自己在文章中也写过,他五岁时父亲就教他射箭,学习了一年就掌握了射箭的基本要领,六岁开始学骑术,八岁的时候就能自己骑马了,以后曹操征战,他常常跟随。从中可以看出曹操对儿子们的教育不仅重学问,而且重体能和军事素质,希望他们日后都能成为文武全才。
到许县后,生活逐渐安定下来,加上四方才学之士会集而来,曹操有条件给儿子们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除了曹氏兄弟外,夏侯渊、夏侯惇的儿子们也跟他们一块学习和生活,他们之中,夏侯楙和夏侯尚最为突出。
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儿子,曹操大女儿清河公主的丈夫,清河公主跟曹昂都是刘氏所生,年龄不详,很可能比曹丕、曹植都要大,所以夏侯楙应该是曹丕和曹植的姐夫。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侄子,曹丕对他很欣赏,跟他关系也最好,以后也对他十分信任和倚重。
曹冲的去世对曹操是个重大打击,曹冲天资聪慧,曹操对他表现出毫不掩饰的偏爱。曹操的正妻丁氏没有孩子,后来因为感情不和又被曹操休了,丁氏之后进入曹家的是刘氏,所生的儿子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本来早有希望成为继承人,却战死于沙场。刘氏还有一个儿子叫曹铄,未成年就死了,后来刘氏也死了。
丁氏被休、刘氏去世后,卞氏成为曹操事实上的“正室”,如果要选继承人,应该从她的几个儿子里选,作为她的长子,曹丕无疑最有资格和希望。但曹操一直没有明确曹丕的继承人地位,一种可能是曹操觉得自己儿子众多,可以再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像曹冲那样更出色的;另一种可能是曹操不大喜欢曹丕。
曹操真的不喜欢曹丕吗?理由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成为一个谜,有很多猜测,但都无法形成定论。不过,在立嗣的问题上前面已有袁绍、刘表留下的惨痛教训,曹操仍然表现出迟疑和不决,除了说明他对曹丕还不是很满意,也没有更多的解释了。
曹冲之后,曹操也试图在其他儿子中找出最满意的,比如曹衮。曹衮是杜氏所生,这个杜氏就是吕布部下秦宜禄的妻子,秦朗的母亲。曹衮从小喜欢学习,十来岁就能写出好文章,特别知道用功,一学习起来就忘了吃饭睡觉,跟前的人常怕把他累病了,得不断提醒、制止,但曹衮就是喜欢学习,谁都劝不住。兄弟们在一起玩时他也常常走神,因为脑子里还想着刚刚看过的典籍。
爱学习、用功的孩子家长都喜欢,所以对曹衮刻意地有所观察,不过后来他发现这个孩子生性胆小怕事,身边的工作人员有感于他的良好品行,联名写了封表扬信,曹衮听了害怕得不得了,把工作人员责备了半天。曹衮的性格可能与他的出身有关,他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但干不了大事。曹衮“同母异父”的哥哥秦朗深受曹操的喜爱,但因为是养子,也不大可能被立为继承人。
曹操的另一位养子何晏倒是很突出,日后成为大哲学家、玄学的开创者之一。何晏还是个美少年,从小喜欢学问,并通晓一些兵法,曹操非常喜欢他,曾经想让他改姓曹,但何晏坚决不干。
有人揣测过,曹操让何晏改姓是动了传位于他的念头。但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从血缘关系上说何晏是何进的孙子,喜欢归喜欢,但曹操绝不可能把费了几十年劲开创的事业再交给前外戚。
所以,在立嗣之路上对曹丕构成威胁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曹彰,另一个是曹植,他们都是同母同父的兄弟。
曹彰是一员猛将,军事才能在诸兄弟中最突出,但作为曹氏霸业的继承人他也有明显不足之处,那就是他有武略却没有文韬,他是一员猛将,当此天下未定之时,他也不乏有成长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一代名将的机会,但让他统领四方,驾驭全局,能力就差了不少。
相比较而言曹植的素质要全面得多,对曹丕最有竞争力,这个比曹丕小五岁的弟弟从小就表现出文学方面的天赋,十多岁时,就能背诵诗论以及辞赋数十万言,擅长写文章。曹操看到他写的文章,觉得不太像出自这个年龄的孩子之笔,曾经问过他:“你这是请人代写的吧?”曹植回答:“我能出言为论,下笔成章,父亲可以当面考我,就知道不是请人代写的了。”
铜雀台刚落成时举办现场征文比赛,曹植一篇《铜雀台赋》让人击节称叹,也让曹操大为惊异。但选继承人毕竟不是评文学奖,曹植有没有治国安邦的才干,曹操也需要观察。曹植性情随和,为人坦率,没有架子,坐的车子、穿的衣服都不讲究,每次遇到曹操提出问题,他反应很快,都能立即答对,让曹操对他很喜欢。
而曹丕最大的长处是情商高,最突出的表现是他能跟很多人处理好关系,在他的身边总活跃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圈子。
作为一名出色的诗人和文学理论家,曹丕与“建安七子”等邺下文人们关系处得都很好,不仅有工作关系,而且私交也相当不错。应玚去世得较早,曹丕既感伤应玚之死,也担忧应玚的妻儿今后的生活,他写了《寡妇》《送应氏》等诗,还命王粲等人同题唱和。有情有义,关怀体贴,是个好领导。
曹丕与王粲的关系更亲密,王粲有个特殊爱好,喜欢听驴叫。王粲死后曹丕亲自前往墓前祭拜,为了怀念王粲,曹丕让大家都学驴叫。这份情谊,不到一定份上做不出来。
在同辈的“诸夏侯曹”兄弟里,与曹丕关系密切的人有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夏侯楙、夏侯尚外,还有曹真、曹休、夏侯威等人。曹真由于... -->>
但是,还有一件大事没有解决。
这就是继承人问题,晋爵为魏公,地位还在刘氏宗王之上,按说应该明确继承人了,但曹操似乎还没有这方面的意思。这一年曹丕27岁,曹植22岁,作为曹操在世最年长的儿子,情况对曹丕来说有些不妙。
就在这一年,曹植由平原侯被改封为临菑侯,平原指的不是平原国,而是平原国下面的平原县,即今山东省平原县,曹植改封后爵位仍然是县侯,但临菑是古代齐国国都,是目前青州刺史部的重镇,不是平原县所可以比的。这次改封只涉及曹植一人,背后有没有其他更深的用意,让大家不由得要进行一番猜测。
曹植的平原侯是建安十六年(211)受封的,这一年献帝从曹操辞让的三万户食邑中拿出了15000户分别转封给曹操的三个儿子,每人食邑5000户。这是曹操的儿子们第一次受封爵位,这三个儿子分别是曹植、曹据和曹豹,其中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这里面,没有曹丕。
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其中卞氏生的有四个,建安十六年(211)曹丕25岁,年龄最大;其次是曹彰,年龄不详,介于21岁到24岁之间;曹植20岁,排第三;还有一个名叫曹熊,死得比较早。
曹丕并不是曹操的长子,之前说过曹操的长子名叫曹昂,是刘氏所生,在征讨张绣时战死于南阳郡。曹操之前最喜欢的儿子是曹冲,是环氏所生,他因病死于赤壁之战那年。
除了以上这六个儿子,曹操其他19个儿子分别是:刘氏所生的曹铄,环氏所生的曹据、曹宇,杜氏所生的曹林、曹衮,秦氏所生的曹玹、曹峻,尹氏所生的曹矩,王氏所生的曹干,孙氏所生的曹上、曹彪、曹勤,李氏所生的曹乘、曹整、曹京,周氏所生的曹均,宋氏所生的曹徽,赵氏所生的曹茂,刘氏所生的曹棘,他们的年龄大都不详。最后的这个刘氏,不是曹昂的母亲,是另一个刘氏。
此外,曹操至少还有两位养子,一个是何晏,一个是秦朗。
曹熊、曹铄、曹上、曹勤、曹乘、曹京等几个儿子早殇,比较活跃的儿子除曹丕、曹彰、曹植外还有曹据、曹宇、曹林、曹玹等几个。曹操对他们都很重视,尤其是他们早期的教育,抓得很紧。据史书的记载,曹丕八岁时就能写文章,博览经传典籍及诸子百家,而且体育方面也很突出,善于骑射,尤其喜欢击剑运动。
曹丕自己在文章中也写过,他五岁时父亲就教他射箭,学习了一年就掌握了射箭的基本要领,六岁开始学骑术,八岁的时候就能自己骑马了,以后曹操征战,他常常跟随。从中可以看出曹操对儿子们的教育不仅重学问,而且重体能和军事素质,希望他们日后都能成为文武全才。
到许县后,生活逐渐安定下来,加上四方才学之士会集而来,曹操有条件给儿子们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除了曹氏兄弟外,夏侯渊、夏侯惇的儿子们也跟他们一块学习和生活,他们之中,夏侯楙和夏侯尚最为突出。
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儿子,曹操大女儿清河公主的丈夫,清河公主跟曹昂都是刘氏所生,年龄不详,很可能比曹丕、曹植都要大,所以夏侯楙应该是曹丕和曹植的姐夫。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侄子,曹丕对他很欣赏,跟他关系也最好,以后也对他十分信任和倚重。
曹冲的去世对曹操是个重大打击,曹冲天资聪慧,曹操对他表现出毫不掩饰的偏爱。曹操的正妻丁氏没有孩子,后来因为感情不和又被曹操休了,丁氏之后进入曹家的是刘氏,所生的儿子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本来早有希望成为继承人,却战死于沙场。刘氏还有一个儿子叫曹铄,未成年就死了,后来刘氏也死了。
丁氏被休、刘氏去世后,卞氏成为曹操事实上的“正室”,如果要选继承人,应该从她的几个儿子里选,作为她的长子,曹丕无疑最有资格和希望。但曹操一直没有明确曹丕的继承人地位,一种可能是曹操觉得自己儿子众多,可以再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像曹冲那样更出色的;另一种可能是曹操不大喜欢曹丕。
曹操真的不喜欢曹丕吗?理由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成为一个谜,有很多猜测,但都无法形成定论。不过,在立嗣的问题上前面已有袁绍、刘表留下的惨痛教训,曹操仍然表现出迟疑和不决,除了说明他对曹丕还不是很满意,也没有更多的解释了。
曹冲之后,曹操也试图在其他儿子中找出最满意的,比如曹衮。曹衮是杜氏所生,这个杜氏就是吕布部下秦宜禄的妻子,秦朗的母亲。曹衮从小喜欢学习,十来岁就能写出好文章,特别知道用功,一学习起来就忘了吃饭睡觉,跟前的人常怕把他累病了,得不断提醒、制止,但曹衮就是喜欢学习,谁都劝不住。兄弟们在一起玩时他也常常走神,因为脑子里还想着刚刚看过的典籍。
爱学习、用功的孩子家长都喜欢,所以对曹衮刻意地有所观察,不过后来他发现这个孩子生性胆小怕事,身边的工作人员有感于他的良好品行,联名写了封表扬信,曹衮听了害怕得不得了,把工作人员责备了半天。曹衮的性格可能与他的出身有关,他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但干不了大事。曹衮“同母异父”的哥哥秦朗深受曹操的喜爱,但因为是养子,也不大可能被立为继承人。
曹操的另一位养子何晏倒是很突出,日后成为大哲学家、玄学的开创者之一。何晏还是个美少年,从小喜欢学问,并通晓一些兵法,曹操非常喜欢他,曾经想让他改姓曹,但何晏坚决不干。
有人揣测过,曹操让何晏改姓是动了传位于他的念头。但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从血缘关系上说何晏是何进的孙子,喜欢归喜欢,但曹操绝不可能把费了几十年劲开创的事业再交给前外戚。
所以,在立嗣之路上对曹丕构成威胁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曹彰,另一个是曹植,他们都是同母同父的兄弟。
曹彰是一员猛将,军事才能在诸兄弟中最突出,但作为曹氏霸业的继承人他也有明显不足之处,那就是他有武略却没有文韬,他是一员猛将,当此天下未定之时,他也不乏有成长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一代名将的机会,但让他统领四方,驾驭全局,能力就差了不少。
相比较而言曹植的素质要全面得多,对曹丕最有竞争力,这个比曹丕小五岁的弟弟从小就表现出文学方面的天赋,十多岁时,就能背诵诗论以及辞赋数十万言,擅长写文章。曹操看到他写的文章,觉得不太像出自这个年龄的孩子之笔,曾经问过他:“你这是请人代写的吧?”曹植回答:“我能出言为论,下笔成章,父亲可以当面考我,就知道不是请人代写的了。”
铜雀台刚落成时举办现场征文比赛,曹植一篇《铜雀台赋》让人击节称叹,也让曹操大为惊异。但选继承人毕竟不是评文学奖,曹植有没有治国安邦的才干,曹操也需要观察。曹植性情随和,为人坦率,没有架子,坐的车子、穿的衣服都不讲究,每次遇到曹操提出问题,他反应很快,都能立即答对,让曹操对他很喜欢。
而曹丕最大的长处是情商高,最突出的表现是他能跟很多人处理好关系,在他的身边总活跃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圈子。
作为一名出色的诗人和文学理论家,曹丕与“建安七子”等邺下文人们关系处得都很好,不仅有工作关系,而且私交也相当不错。应玚去世得较早,曹丕既感伤应玚之死,也担忧应玚的妻儿今后的生活,他写了《寡妇》《送应氏》等诗,还命王粲等人同题唱和。有情有义,关怀体贴,是个好领导。
曹丕与王粲的关系更亲密,王粲有个特殊爱好,喜欢听驴叫。王粲死后曹丕亲自前往墓前祭拜,为了怀念王粲,曹丕让大家都学驴叫。这份情谊,不到一定份上做不出来。
在同辈的“诸夏侯曹”兄弟里,与曹丕关系密切的人有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夏侯楙、夏侯尚外,还有曹真、曹休、夏侯威等人。曹真由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